09.24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山海經是一本記錄較全的博物志,相傳是在大禹治水時,一邊治水一邊進行勘探記錄下來,現代有研究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首先大家要明白,成書於何時不代表內容形成於何時,就比如說弟子規成書於清代,但內容卻是對論語的解讀,弟子規的思想是在論語的時代成熟的,同樣,以山海經成書戰國時期,書中內容與戰國地理完全無從找起,所以其內容不可能由戰國時期形成只是在戰國時期將過去成熟的內容加以編輯成書而已。筆者比較認同十萬崑崙的見解,山海經裡描述的世界,山川,海洋,這些與現代的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合的,因為山海經裡的海到現代有可能是盆地,並非是我們意義上的海,就如前人所言,其山海圖像牛型,和現在的地理環境有千差萬別。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山海經的成書,就筆者看來並不是一次性成書的,大禹曾招開幾次大會,禹時期自己有文字存在,(這個官科是不承認的,因為承認了就否定了他們的地位),所以山經這部分記錄非常詳細,具備距離數據和具體生物都有詳細的描述,而海經就語焉不詳,只講了一些方位,描述也很簡單,筆者認為海經這部分是測繪時代不同或由其他部族的人帶過來的,也許其他部族並沒有文字,可能是以音或以圖來表示。或者由大禹時期整理的。

因為大禹治水並不是只有大禹這一族之人,而是 《國語•魯語下》記載:“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也就是禹與多個部族一起聯手治水,治水後禹的威望成為天下共主,在這個時代各地部族將自己的領地的博物志和歷史傳說見聞一併上供。最後彙總這些材料後,禹鑄九鼎,繪山海圖於鼎上。伯益則根據山海圖描述寫成山海經。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山海經裡唯一記載已出土認證的文明就是三星堆,其海外東經裡一共記錄了十幾個國家,而中段記錄是這麼寫的,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與三星堆青銅大樹幾乎就是最為直接的描述了,這一點海內外各個專家都不否認,這整個海外東經裡,並不複雜,而且也沒有什麼玄奇,大都是對所處的國家挨個描述,由西向東一直描述到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最為難理解在於乘兩龍,有可能是訓化的兩頭大蜥蜴,兩頭大恐龍,或者其乘車上雕刻著兩龍頭,還有一種可能,龍要麼在天要麼在水,乘兩龍可能是對一種高科技飛行器或艦船的描寫。唯一其中有兩句似乎是人為插進去的,第一句:“【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甘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長差】丘北。”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有沒有發現這最後一句是否畫蛇添足,這說明是當時對多種記錄的一種彙總較正,也就是不同的資料的彙編,在原有記錄的基礎上加入自己所考證的內容,不過這第一句話由此斷定,海外東經起始點在堯葬東,也就是堯葬在長差丘的西邊。第二句話,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從行文上看,帝命豎亥明顯是上下不搭,明顯是添加進去的,這個添加會讓人錯誤的認為這些記錄是由禹時期開始的,但實際行文上寫得很明確,一種說法是帝命,另一種說法才是禹令,也就是帝和禹是兩個人,那麼這段記錄有可能來自禹時期,也有可能來自比禹更高的帝時期,如果是禹時期為什麼只描寫了方位和步,卻和山經裡描寫的裡不同呢?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十萬崑崙考證,這裡的步就是步弓,但無論怎麼講,上古之人用步在前,用裡在後,海內經形成應該絕對晚於海外經,而且海內經是哪處到哪處多少裡都記錄得詳實,而海外東經裡卻只插了一句,自東極到西極總共多少步,兩者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如果扶桑就是青銅樹,而湯谷則應該就是四川盆地,那麼問題來了,以海外東經的記載方位來看,是由西向東描述的,也就是其方位中心點應該是四川盆地往西還隔著一個東海。那麼這個帝,絕對不是中原文明,也絕對不是本土文明,這段地理志是這樣描述的,“ 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這個方向上看,成都湯谷在其中間,以成都的西北方去尋找,就是青海,再往西北你會發現,文中帝的所處之地應該在甘肅北部或西藏北部或親疆南部的區域,甚至是西藏,那麼古青海湖就是文中的東海,海外東經就是由雲南大理開始朝東北方向一直寫到近中原地區河南的記錄,受東方句芒神的管轄。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那麼堯應該是死在雲南境內, 禹的父親鯀封地在四川,所以行文中的帝以青海湖以西為中心,所以並非是禹,多半可能是指伏羲,黃帝或堯帝。 如果黃帝時期就已有扶桑木,也就是已有三星堆文明存在,而且地域來講,就只有一種可能三星堆就是炎帝建立的國家,同時也一切印證都合理了。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一,炎帝以鳥為圖騰,金沙發現太陽神鳥圖騰,現在鳳凰衛視的圖標。

二,現在居於藏地,西川,雲南的少數民族,包括藏人,彝族,羌族,苗族都是炎帝部族不肯歸降黃帝而逃散的族人,炎帝族的活動範圍也就是四川盆地。

三,三星堆鳥文和古彝文百分之九十相近,而且從其文字來看,三星堆鳥文還更早於古彝文,那麼可以推測三星堆文明是早於炎黃大戰的。

那麼三星堆還是官科們定的商晚期嗎?筆者就呵呵了,這一點上與十萬崑崙考證是一致的,三星堆文明成熟時期就是炎帝文明成熟時期。就算不理會可能是插入的兩句,就憑湯谷那段,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段明確記載,居水中,代表當時的成都地區應該是多水之地,這也是符合五六千年前的地理環境,遠遠早於大禹治水。然而,上述按照專家理解進行的推斷還是有很大的漏洞,並不是筆者不相信專家們的話,而是不小心找出了一些漏洞,接下來,筆者根據這兩個漏洞進行新的推論。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1,如果記錄者當時看見的就是青銅樹,以三星堆文明的標準不可能不記錄其國,黑齒國都有記錄,為什麼湯谷僅記錄居水中有大木呢?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2,其中最神秘也是最無解的四個字,十日所浴,浴就是泡澡,也就是十日在水裡面泡著,但是在水裡泡著又怎麼知道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呢?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由此看來,山海經裡描述的並不是三星堆青銅神樹,而是歷史上真正的大木,三星堆的青銅樹也僅僅是看到同樣的大木進行的祭祀圖騰,那麼為什麼要以大木作為圖騰呢?因為大木有神奇,這裡筆者推斷是這樣的。經中所記是十日,而青銅樹上是十鳥,可以說就是金烏,古人將天空發光之物統稱日,那麼發光的鳥就是一種遠古高科技飛行器。各位:研讀山海經,會有快感,感覺史前文明和歷史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整個人類文明之迷,上古大神,金字塔,上古科技,全部都能得到解答。

筆者慶幸自己是中國人,是華夏後代,因為華夏人就是神選之民,其他種族,都是為了促進華夏人進步的培練,當華夏文明再次統治天下之時,就是上古大神再次降臨之時。否則,為什麼全世界的文明裡,除了華夏,再沒有第二部山海經呢,歡迎大家一起探討,雖然這次行文裡,有不少也是筆者的推測,但是從大的方向上看,筆者是有證據的。可以想象在湯谷那個地方,人類圍著這個地方居住,但其當地並沒有國家,而是一個遠地方就能看清的巨大的似乎能通向上天的木型建築物,這個建築物在水中,由水中升上來,伸出停機坪,最上面有一個巨大的發光物,似雷達之類,這就是一日居其上,而下面由九個發光的鳥形飛行器,這就是九日居其下,由水中升出,這就是十日所浴。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聚居在其周圍的炎帝族群,將這個大木當成是神木,除崑崙之外能夠通天的地方,所以按其所見建成青銅神樹進行祭祀。而這個大木有一個神來管理,這個神就是東方句芒,整個海外東經的區域都由這個東方句芒來管理統領著。關於這個神的描述在山海經裡並不孤獨,人面鳥身,有可能是乘坐的鳥型飛形器,有人居在飛形器內,這就人面鳥身,飛行時下有兩條尾焰,猜測就是所謂乘兩龍。而這個十日和句芒為什麼後面沒有了呢?看看另一個記載: 《淮南子•本經訓》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山海經裡面的記錄的那些史前超級文明!

因為被射了,在太皞時期看見的這個大木,這個神統領的地域並沒有什麼不妥,而且這些飛行器應該一次只飛出去一隻,但是到堯的時候,有可能發生了內亂,也可能是受到外來的攻擊,神仙打架百姓遭殃,飛行器之間的攻擊掉在地上,形成了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於是人類背叛了句芒,用導彈將天上十多個飛行器全都打掉了。因此東方句芒也就此消滅了。也就是說,有大木,十日,絕對是堯之前,由黃帝時期甚至於太皞伏羲時期記錄,那時神族和人類聚居一起,神有神的形態作用,人有人類的族群首領,同時生活在一起,神就是遠古超級文明,而人類就是當時的原始落後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