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研究生論文寫作“四大護法”

課堂作業,寫論文;期末作業,寫論文;研究成果,寫論文;畢業作品,還是寫論文。每個研究生都會遇到論文的“那些事”,或為此煩惱,或為此欣喜,或為此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如何寫出一篇優秀高質的論文,成為每一個研究生都必須面對的攻堅難題。研究生論文寫作要想達到主題鮮明、結構清晰、內容新穎的境界,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一、立論成型

(一)確定主題

主題是一篇論文的核心和方向,確定主題是正式開始論文寫作的第一步,只有先有了寫作主題,才能開展下一步的寫作計劃。寫作的主題包括標題和摘要兩個部分。如果說標題是論文主題的集中體現,那麼摘要就是論文主題的具體說明。好的標題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論文標題要能反映全文主旨,能讓人一讀標題就能猜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目的。摘要是論文的“縮影”,具有開宗明義的作用,摘要應該闡述本文的寫作目的、方法和結論。摘要要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有些行家一看摘要就大概知道論文的內容和質量,因此摘要也起著裝點門面的作用。標題和摘要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標題必須能夠統領摘要,摘要也必須圍繞論文標題進行寫作。當然摘要可以在確定好全文框架後再進行創作,但是一定要緊扣標題,不能脫離論文的標題。

好的主題應該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主題鮮明。文章的標題和摘要必須能突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突出作者要表達的觀點,切忌空洞無物。

第二,主題新穎。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文化創新既是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主題,同時也是難題。創新的標題和摘要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增添讀者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構建框架

如果把論文寫作比作建築大廈,框架就是大廈的支模,論文的具體內容就是混凝土。一旦支模做好了,只需要往裡填充混凝土,這棟大廈就基本成型。論文框架要能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凸顯文章的脈絡思路,切忌東拼西湊,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狀況。論文框架就像是人的骨架,人需要骨架的支持才能進行生產活動,同理,論文也需要有框架的支持才能將作者的思想或觀點傳遞給讀者。很多情況下,我們覺得論文無從下筆,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形成一個可以支撐文章主題的框架。一旦框架成型,我們往裡填充文字就顯得容易多了,可以說,框架成型意味著論文已經成功了一半。好的論文框架要滿足兩個特點:

第一,邏輯性強。論文框架是我們論文最終成型的“骨架”,也是論文的論據,因此論文框架要呈現很強的邏輯性,讓讀者能根據論文的框架梳理出作者的寫作思路。邏輯性強的框架也能體現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減輕論文的不連貫程度。最常見的框架模型是“現象—原因—對策”,這個模型幾乎可以說是文科論文的“萬金油”,在探討社會現象的論文中基本都用得上。

第二,緊扣主題。主題是論文的核心,框架一定要圍繞這個核心構建。如果框架不切題,即使它再完整,再有邏輯性,也是於事無補。論文框架是為文章主題服務的,必須能夠為本文主旨提供論據支持。

二、集思廣益

(一)大量閱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就是我們論文選題的主要來源,只有不斷閱讀相關書籍、期刊或其他材料,我們才會有好的寫作主題,才能寫出有價值的論文。閱讀是一個人增長見識最快速有效的方法,遨遊在書海之中,往往能得到很多靈感和啟發。研究生在閱讀書籍的時候要注意做好讀書筆記,學習他人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自己論文寫作的系統思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研究生應該閱讀哪些書籍或材料才能為論文寫作打好基礎呢?

第一,閱讀專業相關的國內外經典名著。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必然有其過人之處。經典作品往往是本專業的理論來源,也是本專業的系統之作。有一些社會學經典名著裡面的理論能夠遷移到相關學科,這也是我們需要閱讀的寶貴材料。

第二,閱讀期刊論文。期刊論文是我們寫作很重要的參考依據。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往往代表了本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研究生要學會從期刊中發現本專業研究的前沿熱點問題,為自己的論文選題確定好方向。

第三,閱讀學位論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也是我們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重要資料。學位論文往往是一個研究生求學多年的心血之作,也是我們最終都需要完成的畢業作品的範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他人的寫作思路、文章架構和寫作手法,對我們將來完成畢業論文大有裨益。

(二)課堂討論

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與本科階段相比多了許多討論的機會,課堂討論也是我們掌握第一手資料的重要途徑。討論是能發散思維的最好的方法,從他人的發言中也能獲得很好的思路和想法,這些都可以成為自己寫作的基礎。同學之間互相借鑑和學習往往能開闊個人視野,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如何能提高個人參與課堂討論的實效呢?

第一,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老師在上一節課往往會佈置一定的作業,作為學生,完成作業是本分工作;作為研究生,更要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後認真查閱相關的資料,需要時打印或抄寫下來,形成自己的發言提綱和思路。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研究生才能在課堂討論中佔據主動位置,有的放矢地闡述個人觀點。

第二,認真聆聽並做好發言記錄。在同學發言和老師點評的時候自己需要認真傾聽並做好相應的筆記,以便自己在課後進行閱讀和思考。課堂討論是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形式,也是大家相互學習的一個絕佳機會。只有充分做好準備工作,積極參與討論,耐心傾聽並記錄,才能集“大家之所長”,為自己的論文寫作積累豐富的知識並拓寬個人的視野。

三、錦上添花

(一)理論支撐

論文寫作最忌“空洞無物”,寫了長篇大論,卻不在點上。限於自己的科研水平,研究生很難提出新的理論,但是我們可以對前人的理論進行新的解讀和說明。

如果通篇都是作者個人的觀點和話語,而沒有相關的理論支持本文的論據,會讓人產生作者的準備工作不足或知識面狹窄的感覺。通過閱讀一些大家的論文,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專業人士在其論文寫作中從不吝嗇引用相關的理論。引用專業理論一方面能夠豐富文章的內容,彰顯作者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能讓讀者覺得本文的論據是有理論作支撐的,能夠增添文章的專業性和可信度。除了直接引用理論,我們還可以間接引用知名學者的話來支撐文章的觀點。名人的話往往透露了其理論的來源和依據,引用名人名句也相當於引用了其理論。當然理論的引用要注意與本文論據的契合,不能為了增添文章的專業性而胡亂引用相關理論,錯誤引用理論反而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巧用圖表

一篇文章若通篇都是文字,而沒有任何的圖片或表格,會顯得本文格局單調。引用圖表可以豐富文章的結構,讓人一目瞭然,直觀地表達作者的觀點,圖表也是論文立論的依據。有時,圖表的應用也可以成為論文的“點睛之筆”,讓論文顯得更加豐富飽滿。圖表主要有兩種:

第一,數據類圖表。如果論文有數據支持,可以將數據進行整理,形成相應的圖表,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如果是作者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引用問卷得出的圖表則更能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如果是引用他人的圖表要注意標明引用來源,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第二,文字類圖表。文科研究生在寫理論性文章時沒有數據資料,該如何插入圖表呢?我們可以根據時間線索或概念分類製作圖表,按照時間線索製作表格,比起我們直接用文字敘述能更加直觀地顯示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按照概念分類製作圖表,會使概念的表述更加具體形象。圖表一定要簡潔明瞭,如果圖表過於複雜也會影響圖表的表達效果。圖表可以說是論文的“調味料”,在通篇都是文字“主食”的時候,偶爾出現一兩個圖表會給論文增色不少。

四、完稿收尾

(一)一鼓作氣

前面三步只是為論文下筆打基礎,論文的形成最重要的還是要動筆書寫。作為一名文科碩士研究生,自己和周邊的同學經常感慨論文寫作的艱難。論文寫作之所以難,一個是自己“胸無點墨”,沒有做好前期的基礎工作;另一個是因為自己拖拉鬆散,總是要等到臨近截稿之前才完成。但是,在論文截稿之前,我們反而會更加焦急,越急躁,文章反而越寫不出來或質量難以保證。大部分研究生或多或少地犯有“拖延症”,喜歡將論文拖到最後上交的時間才完成。如果你有思路,就馬上開始寫,不要想著還有很多時間,越拖反而寫得越糟糕。如果寫作斷斷續續,會造成論文前後思路銜接不上、論文邏輯不通、結構混亂等問題。論文寫作一定要動筆,及時記下自己的思路或想法,以免出現遺忘。有人說,三萬字的畢業論文只要三天就能完事,我們不主張這種做法,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的寫作潛力。在我們做足了前面的準備工作,論文框架已經成型的前提下,我們要抓緊時間進行論文寫作。時間跨度太大,反而影響我們的寫作思路,降低論文的質量。

(二)反思檢查

初稿完成後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時就需要進行認真耐心的審查工作。論文審查主要是檢查格式、漏字、錯別字和句法語病,以保證文章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檢查是論文寫作的最後階段,也是很關鍵的一步。正所謂“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越到最後越需要沉得住氣,對文章進行一定反思和調整。論文的檢查方式有以下兩種:

第一,自查。在寫作完成之後,研究生應該自己調整好格式,按照學校或雜誌的要求,對論文進行排版和校對。從頭到尾閱讀一遍論文,找出文中的錯別字和語病並進行改正。

第二,他查。鑑於作者本人的思維習慣和寫作風格,有時自己審查自己的文章往往很難發現問題所在,由他人幫忙審查則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在論文提交之前,研究生之間可以互相檢查,找出自己在一般情況下不能發現的問題,再進行修改。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採用自查和他查相結合的方式,能在最大限度內降低論文的出錯率,提高論文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