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海西以經濟轉型之筆描繪高質量發展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對標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持續推動經濟發展“騰籠換鳥”實現轉型,提升發展動能。去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5.27億元,同比增長8.3%。

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柴達木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發電基地、國家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提速建設,格爾木、德令哈兩個國家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順利併網,全州新能源總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實現併網發電760萬千瓦,佔全省的62.5% ,為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基地提前建成鋪出了路徑。新材料產業展開“新翼”。編制實施《海西州千億元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開發碳酸鋰、金屬鋰、金屬鎂、特種纖維、儲熱熔鹽等10餘種新材料產品。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實現鉀、鈉、鎂、鋰、硼“五子登科”,尤其是西部鎂業年產3萬噸高純電熔鎂砂、伯格溴業年產2千噸溴素、金崑崙鋰業年產3千噸金屬鋰等項目建成投產,填補了多項國內、省內空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

特色農牧產業彰顯比較優勢。全州枸杞種植面積3.33萬公頃,成為全國第二大枸杞種植基地,通過制定出臺《促進柴達木枸杞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海西州枸杞產業發展保護條例》等得力舉措,促進了枸杞、藜麥等特色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加速延伸,特色農牧產生了趨優增效的良好效應,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3.36億元,同比增長7.6% 。藜麥產品實現出口創匯,從事枸杞種植的5家企業取得了國家有機轉換認證,2家企業率先獲得全國首批有機枸杞產品認證“身份證”。與此同時,大做“綠水青山”文章,全域旅遊產業提檔升級,“天空之鏡”等特色旅遊品牌叫響國內外,實現旅遊收入98.7億元,同比增長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