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說《西遊記》原著裡玉帝喊三清跪如來,是真的嗎?


說玉帝喊三清跪如來,這個有點太扯了。首先玉帝是沒有資格命令三清的,玉帝雖為掌管天庭的最高領袖,但天庭卻是道家的,他只是被眾神推選出來的領袖,並不代表他在道家裡就是最大。

而三清就不一樣了,道家是三清的師父鴻鈞老祖所創立,三人均為道教接班人,天庭是道家為擴張後成立的,相當於是道家集團下的一家大公司,而玉帝就是這家公司的CEO,三清則是這家公司的股東和精神領袖。這誰大誰小一目瞭然了。


再來說三清與如來的關係。三清的師父與接引道人的師父是同一級別,所以接引道人與三清也就是同一個級別。而接引道人就是接引佛,也就是後來的阿尼陀佛,如來能夠成為佛祖,與接引佛有很大的關係,傳封神裡說接引佛是如來佛的接引導師。在這裡看,如來佛祖雖然為佛家最高領導人,但是要比道家三清級別低上那麼一點,多少與玉帝的身份有些相似。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接引道人與如來佛祖是同一人,接引道人為了創建佛教,轉世到凡間做了一個王子,最後成為了釋迦摩尼佛,但即使是這樣,他與三清的輩分也是相同的。所以,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三清都不可能會跪如來的,更不可能是被玉帝喊來的。


六耳獼猴要上天


  

  之所以有人會這麼說,無非兩種原因:

  其一,看懂了原著卻故意歪解,譁眾取寵。

  其二、沒看懂原著,人云亦云。

  原著中在描寫到安天大會情節時,有這樣一段話:

  不一時,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聖、九曜真君、左輔、右弼、天王、哪吒,玄虛一應靈通,對對旌旗,雙雙幡蓋,都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

  原著中確實提到三清向如來“拜謝”。

  在《西遊記》原著中,天庭地位最高的,不是三清,而是玉帝,玉帝就如皇帝,三清就如宰輔,如來佛祖是五方五老,就如地方督撫。

  有人會認為三清“跪”如來,是錯誤理解了“拜謝”二字。

  古代的“拜”與“跪”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跪是跪,拜是拜。拜,“惟拱手彎腰而已”。

  另外,原著中寫到了王母、赤腳大仙、壽星三人向如來拜賀,同樣沒有一個字提及下跪,以赤腳大仙為例,原文如此說:

  只見赤腳大仙又至。向玉帝前禮畢,又對佛祖謝道……如來又稱謝了。

  朋友們可以看到,赤腳大仙先向玉帝行禮,然後才對如來致謝,如來也回禮致謝。

  赤腳大仙與如來佛祖之間是平等關係。至於三清更是地位尊崇,他們只是口頭謝了一句,一直端坐在第一列席位上。  


葉之秋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總之對說這話的表示相當的無語。

拋開佛家典籍,單說西遊記。在西遊記原著中,如來佛的地位甚至還在玉皇之下。而三清呢,而三清的地位是高於玉皇大帝的。

原著中排名說的明白:三清,四帝,五方五老。

其中三清指的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而四帝則是:第一位是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被視為總執天道的神靈。

第二位是中央紫微北級太皇大帝,被視為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御諸星和四時氣候的神靈。

第三位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被視為輔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極和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世間兵革的神靈。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祗,被視為掌管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五方五老: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

如來佛,也就是跟觀世音菩薩一個等級的人,而觀世音菩薩想要見一皇大帝的時候,還要請人通告才可以見。

可見,如來佛祖的地位是在玉皇大帝之下的。

玉皇大帝怎麼可能讓三清拜如來佛?

玉皇大帝也只不過是三清推舉出來,管理天庭事物的人而已。

他根本使喚不動三清,更別說讓三清給如來佛下跪了。

這根本就是一個無厘頭的說法。





阿森聊點事兒


在《西遊記》原著裡有諸多大佬,這裡只是說說他們在西遊裡面的身份地位。至於在歷史文化傳統裡或者《封神演義》裡是怎樣的存在,那是另外一回事,這裡就不多說了。天庭規矩等級有點像人間的統治階層,然而整個天庭卻又跟當時的朝廷不一樣。玉帝雖然相當於人間的皇帝,但是跟古代皇帝又有所不同,玉帝顯然沒有人間皇帝那麼大的權威和權力。天庭的模式更有點像古希臘什麼的那種寡頭制,幾個大佬共同掌權,互有劃分,玉帝是名義上的老大,但是與他地位相當的還有三清、如來、彌勒、菩提老祖等等。他們之間不能說誰就一定高於誰,基本上是同一個層面的。

比較有意思的比如菩提老祖,菩提老祖究竟是何來歷,作者也沒有明確說明。但是顯然他涉獵甚多,佛道儒法等等無一不精,而且似乎不受天庭和西天的制約,十分厲害。還有一個人物就是彌勒佛,彌勒佛是未來佛,東方佛祖,但他似乎對如來這個西天當家人不服氣,他手下一個小小黃眉兒都敢搞一個山寨雷音寺出來。就算彌勒佛事先不知情,可是看黃眉兒作派,明顯彌勒平日裡沒對如來就不怎麼尊重,黃眉兒是有樣學樣啊。

而三清呢,他三個一起描述比較詳細的還是在車遲國那一次。原來車遲國國王被三個妖精迷惑,這三個妖精分別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他三個雖是妖精,但修得道法,拜的就是三清,三清殿裡供奉三位的神像。偏偏孫悟空豬八戒又是那種混不吝的角色,他們直接把神像搬走,搬到了五穀輪迴之所,說的文雅實際就是茅廁旁邊,自己變化成神像模樣,還假意顯靈,讓虎鹿羊三妖喝了他們的小便。可以說,這一段描寫的十分有趣,透過豬八戒的嘴,還把三清說了一頓:

豬八戒說的雖然粗俗,但卻把三清的身份和行為作派都概括出來。首先三清是天尊級別的人物,這點毋庸置疑,其次三清是清淨道士,實際上不怎麼管事,再有一點,民間學道的都拜三清,也說明了三清道家師祖的地位。記得在五莊觀的時候,唐僧第一次看到那道觀裡的供奉,也問那道童為何不供奉三清四帝。可見,三清的地位在人間道門一派那地位就是最高的。

到了天上實際情況如何呢,三清裡面其他二位並沒有多做闡述,而是以太上老君做了描述。太上老君在西遊裡的地位可以說是很微妙的。他一開始出場就做了個倒黴蛋,為何呢,原來是孫悟空吃了他的諸多金丹,搞得他好不心疼。後來二郎神捉住了孫悟空,太上老君就要把孫悟空八卦爐裡煉化,因為這樣孫悟空吃的金丹就可以還回來了。結果孫悟空打翻了八卦爐,還練成了火眼金睛,更加不可一世。這時候如來出手,收服了孫悟空。看到了這裡,似乎感覺太上老君不大行啊,好像就是一個給玉帝煉藥的,本事沒有如來大啊。


然而,後面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太上老君也很有門道。比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那一次,這倆妖是太上老君的道童,偷了五件法寶下界,孫悟空為了對付他們,廢了好大勁。最後到也算是功德圓滿,用妖精的寶貝收了妖精,孫悟空也得了幾個給力的法寶,總算沒白忙活一場。然而這個時候太上老君出現了,說自己倆道童作妖居然是觀音囑託的,目的是試探唐僧師徒取經心意是否堅定。唐僧師徒取的是佛經,卻讓老君這個道家大佬來試探,裡面總是有些玩味的地方。再比如青牛精那一次,如來明明知道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騎,他一開始卻不點破,而是打了十八顆金丹砂過去,這一顆金丹砂就是一座金山,端的是好大一筆財富。太上老君似乎也知道如來用意,欣然接受。太上老君跟如來之間,應該算得上一種互利互惠互相平衡的關係。他們之間即使要行李,也都是互相施禮,是平等的存在。

再來說一下老君和玉帝的關係,老君在玉帝面前的確是以臣子姿態出現的。但是呢,玉帝對太上老君也不敢有絲毫怠慢。比如說孫悟空偷吃金丹那次,太上老君去稟告玉帝,玉帝是急忙出迎,絲毫不敢擺帝王架子。估計一方面玉帝也屬於道家,老君道祖的地位誰都要給面子,另一方面老君掌握的煉丹術,金丹作用太大了,不下蟠桃,玉帝還要多多仰仗老君。老君見玉帝,可從來沒有說要跪的。而如來跟玉帝的關係與之類似。他們互相之間,是都不需要跪的。


一覽眾河小


既然說《西遊記》原著就沒必要說《封神》!

我們先來把神仙們的坐次排一排:三清 四御 五方五老……二十八星宿……!玉帝排在三清之後!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 通天教主都是一把手!太上老君要更厲害一些!玉皇大帝掌管一切除三清之外!如來是五方五老之一,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一方諸侯!

這樣思路就很清晰了吧!如來與玉帝的等級不是差一點了!更別說三清了!

再多說一點吧!佛教 道教本事一家!原著上說過:太上老君對觀音菩薩說當年化胡為佛!



硬核之殤


這肯定是不可能的,雖然西遊有尊佛貶道的意思。

玉帝以及三清屬於大天尊層次,而如來還沒有成就天尊果位。

西遊記神仙等級一般是按照,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等

三清就是:元始天尊(有人稱他是盤古轉世故在三清第一位);太上老君;靈寶天尊。

四御也稱四帝;玉皇,青華,紫薇,勾陳。

五老(這裡才排的上如來,而這裡面的五老據孫悟空在蟠桃園聽七仙女介紹,似乎有些不是指的一個人,這裡好像如果不在佛國,如來的地位還不如觀音。比如西方就泛指佛老菩薩甚至羅漢等):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所以,玉帝不可能命令三清,三清更不可能給晚輩下跪。

大家對於這些問題普遍是因為看了電視劇版西遊的緣故,比如玉帝爬在桌子底下喊救命。從三個原因分析:

第一,我們中國近代(這裡泛指建國後)想要刻畫突出一個人物的方式很統一,也很低級。比如刻意貶低和主角唱對手戲的人物;如果主角已經結婚然而又想讓主角和女主結婚,那主角妻子就慘了,因為他必須死等等。

第二就是和歷史觀念有關,西遊記的世界宗教權利是大於世俗統治權利的。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這種形式,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不會出現“離經叛道”的導演的。這幾年網絡文學(似乎也就是白話文也算不得什麼文學)就出現了神權統治世界的東西!個人覺得這是文化原因。

第三就是西遊的世界觀比較宏大,而當時想要拍出比較好的效果就必須化繁為簡,突出主題刻畫英雄式人物(好像現在也是)。


李九零


原著裡沒這情節。

玉帝憑什麼命令三清?三清憑什麼跪如來?說這話,根本毫無道理啊。

首先,玉帝並不比三清的身份更高。玉帝是道教神,而三清尤其是太上老君是“道祖”,玉帝再怎麼說也是三清的晚輩。沒有道祖,怎麼成其道教神祇的地位?

用倫理觀念來闡釋的話,兒子做了再大的官,起碼他還是得認父親吧?不可能因為兒子當了高官,就連父子關係也隨之調換了,不然的話也忒勢利了!

玉帝雖然被捧為道教裡的高級領導人,但他的身份無論如何也超不過道教創始者去。再怎麼高抬他,他也沒有資格對三清“命令”,倒不如說,如果三清不爽了,其實可以把玉帝這個傀儡給換掉。

玉帝不配命令三清,自然也就不可能喊三清跪如來。

再加上,在任何小說裡,三清起碼也與如來地位等同。

在古代,把外來宗教的神祇捧得高過本地宗教神祇,乃是一樁殺頭大罪。

因為中華文明裡的封建等級制度,一部分是建立在神話上的。而中華神話,是由傳統人文神話和本地宗教神話組成的。在古代,皇帝自稱為“天子”,神話體系關乎著皇家的權威和尊嚴。

在這種情況下,外來宗教再怎麼牛,也沒資格介入有關皇家權威和尊嚴的基礎。如果這樣捧如來這個“外來的和尚”,就算他再會念經,也等同於欺侮皇家的尊嚴,這在古代重罪“十惡不赦”里居第六位,名“大不敬”罪,敢說出這種話來,夷其十族,連街坊四鄰都得宰了。《西遊記》若敢有這樣的狂悖言論,根本流傳不到後世,早就會被毀滅了。


純鈞LHGR


當然不是真的,而且扯得很!在三界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四御,然後才是五方五老了。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中,七仙女對孫悟空說蟠桃會舊規,“請的是西天佛老、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北方北極玄靈、和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是五方五老,如來雖是五方五老之首,但地位是低玉帝(四御之首),更低於太上老君(三清之一),所以玉帝命太上老君拜如來實在扯蛋得很!

在西遊記第五回,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太上老君向玉帝說明九轉金丹被盜之事,原著寫道,又有四個大天師來奏上:“太上道祖來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看到沒,太上老君駕到,玉帝自已都要出門迎接,還能命令他向比自己地位更低的如來下跪嗎?

如來降服孫悟空,原著這樣寫道,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

從“佛祖聞言,回首瞻仰”,“如來不敢悖”。“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這幾句話來看,如來的地位是低於玉帝的。玉帝是宣如來到此,宣字是命令的意思,看出來沒?因此玉帝特請如來救駕。“救駕"一詞,多見於臣下救護帝王,用在這裡,就是想說明,如來歸玉帝管制。而如來呢?自然心知肚明,原著中寫道: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如來自已也承認是前去救駕的。





焱煌神話


這是胡扯,玉皇大帝在猴子鬧天宮的時候是直接請的如來佛祖,不過當如來到了之後還是自稱老僧,稱玉皇大帝為陛下,單就這一點上看來,如來佛把自己的身段放的就很低,至少是從世俗來看待的方外之人和皇帝的差別。而對於三清來說,只有一個太上老君經常出現,其他二位基本沒有露過面,而太上老君的表現也和佛祖差不多,有種低於玉皇大帝的感覺,不過呢,太上老君經常和觀音菩薩一起露面,給人造成了太上老君和觀音地位差不多的感覺,這也是因為吳承恩尊佛抑道的原因,所以,在明朝嘉靖年間被列為禁書。總的來說,吳承恩並沒有喊三清,他稱呼老君也叫道祖的。


四爺在此


我記得是喊妲己勸酒,好像濟公還翻了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