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再過幾天,張秀靜就要完成承德縣醫院的對口支援服務任務,回到單位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繼續工作。之於她個人而言,半年對口支援服務餘下的這幾天太短暫了,需倍加珍惜,更需倍加努力。在對口支援服務時間裡,通過張秀靜的努力,其所對口幫扶的承德縣醫院實現了單人腸鏡及無痛胃腸鏡的開展,內鏡下息肉切除術的開展也填補了承德縣醫院內鏡下治療的空白,胃腸鏡的檢查治療也因此創下了承德縣醫院的新記錄。

將兒子帶在身邊開展對口支援服務

張秀靜2013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本碩博連讀,學習臨床。畢業後,張秀靜成為了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的一名醫生。幾年來,張秀靜在崗位上一直兢兢業業,雖擔負為子女、為妻子、為人母的多重女性身份,可醫生的職業身份似乎弱化了她的這些身份,加班加點早已成為了她的工作常態。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雖然孩子尚幼,但2018年為支持國家健康扶貧,在“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中,張秀靜毅然地遞交了申請書。雖然當時有幾個就近的醫院可以選擇,但張秀靜和家人商量後,還是選擇了較遠,但更需要技術幫扶的承德縣醫院。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哪裡更需要就到哪裡去。”張秀靜說。

2018年10月,張秀靜和另外4名同事一起奔赴承德縣醫院進行對口支援服務。

事有湊巧,2018年12月,張秀靜婆婆因腰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臥床不起,愛人兼顧工作的同時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不到五週歲的兒子。為了減輕家裡的壓力,也為了更好地完成對口支援服務工作,張秀靜在承德縣醫院附近租了一個住處,將年幼的兒子接到承德縣,送到承德縣醫院附近的一家幼兒園。張秀靜要上班,要獨自帶孩子,更要安撫孩子初到陌生環境的諸多不適應,將工作和家庭雙重責任擔在肩上。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對口支援服務之前,由於技術條件有限,承德縣醫院胃腸鏡僅限於檢查診斷,尚不能進行手術治療,且檢查無法達到終點,檢查過程中,病人也比較痛苦。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張秀靜此次對口支援服務主要是對承德縣醫院進行技術幫扶,促成了承德縣醫院單人腸鏡及無痛胃腸鏡的開展。同時,內鏡下息肉切除術的開展也填補了承德縣醫院內鏡下治療的空白,使得胃腸道息肉患者免去了到承德市區醫院的奔波,於家門口就可以實現息肉的內鏡下微創治療。

“2019年1月10日,醫院一天就做了25個胃鏡、7個腸鏡的檢查,還有兩臺手術,胃腸鏡的檢查治療創下了承德縣醫院的新記錄。”張秀靜說,而這樣記錄一直在保持。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張秀靜每天都很忙碌,工作中,她要和承德縣醫院內二科的同事們進行教學查房、疑難病的討論、重點病人的會診手術等,每週五還要講解消化專業知識。工作之外,她要進行備課、照顧年幼的孩子,也經常因為手術等原因耽誤接兒子正點放學。

在承德縣醫院內二科副主任劉亞傑的眼裡,張秀靜是一個嚴謹認真的醫者,也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和妻子。“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時,張秀靜還將兒子帶在身邊,承擔另外一份偉大的責任,這一點一滴都讓承德縣醫院的醫生們深感敬佩。”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做一名嚴謹認真、負責任的醫者

今年2月8日(農曆正月初四),正值春節放假期間,由於科室需要,張秀靜放棄休假,回到單位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值班,值班一天一夜。很多同事總是“嗔怪”張秀靜,承德幫扶好幾個月,春節放假也不好好陪陪家人。對此,張秀靜只是微微一笑,與同事完成例行交接班,便開始一天一夜的忙碌。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加班加點是常態,所以虧欠家人也成了習以為常。”張秀靜笑著說,春節後,兒子就說什麼也不想跟她回承德了,兒子只能交給丈夫照顧。

“兒子放學除丈夫接外,大多時間是同班孩子的家長幫忙輪流接,我的內心是非常感激的。同時,對家庭、對兒子我一直心存愧疚。但我覺得對醫院和患者來說,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張秀靜說。

再過幾天,張秀靜在承德縣醫院的對口幫扶任務就要結束了,此刻她的內心反而有些煎熬。

誰是城市英雄|帶著兒子赴承德 開展對口支援

“現在我和承德縣醫院的同事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敬業、負責、團結一心為患者一直深深感動著我。即使離開,回到原崗位,這份牽掛也將永遠留在我的心裡。”張秀靜說。

張秀靜坦言,做一名嚴謹認真、負責任的醫者一直是她所追求的,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記者閆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