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越戰時,美軍為何“寧可打20年戰敗”,也不用原子彈?

秦皇見漢武


美軍參與越南戰爭是從1950年~1970年之間,在這場持續了20年越南戰爭中,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它裝備了約130萬偽軍;直接參戰的美軍在頂峰時期的1964年達到了54萬人,另有7萬名僕從軍;動員了本國70%陸軍、60%戰術空軍、40%海軍;出動了上萬架飛機投下近800萬噸炸彈,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總投彈量;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幾乎所有新式殺人武器,包括化學武器等;直接軍費開支高達1400億美元,加上間接開支,則達3500億美元(按現在匯率兌換成人民幣則為23800億元);死亡美軍57000多人,傷310000多人。



可以說,越南戰爭是戰後美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最蹩腳的一幕。那麼,美國在越南打了20年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且最後還以失敗而收場,為什麼沒有使用原子彈呢?實際上,要說箇中原因並不複雜,就是3個方面:

第一、就是由中國和當時的蘇聯兩個核大國的“鼎力支持”。我們知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正處於風生水起的發展階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陣營,為了削弱社會主義國家的勢力,就選擇了入侵越南這個較弱小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揚言要利用6個月的“旱季攻勢”拿下越南。對此,作為社會主義大國的蘇聯和中國,出於多種因素的考慮,從武器裝備、人員、戰爭物資等多方面支援越南,使得越南人民和軍隊的抗美救國陣線不斷強大,有效地抵抗了美軍的強大攻勢。當美國揚言要使用原子彈結束越南戰爭時,中、蘇兩國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使用核武器,導致的後果就是“以核還核”。從而,有效遏止了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上使用原子彈。

第二、就是當時越南的城市規模普遍較小,軍事基地和目標普遍比較分散,如果美國人使用核武器難於達到預期的目的。

第三、就是越南的地形地貌普遍是山區和丘陵,森林荗密,而越南軍隊的大部分人員和武器裝備都被轉移、部署到了哪些大山、熱帶雨林深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即使使用原子彈,也很能實現其應有的威力,難以消滅越南軍隊的作戰主力。


潤友


老金認為美軍之所以打了20年到被打敗也沒用原子彈,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越南背後有蘇聯和中國兩個核大國,另一個是對越南投擲原子彈達不到預期消滅大量有生力量的效果,第三,國內反戰聲浪越來越大。

越南戰爭對美國是個痛苦的回憶!

從1955年的扶持吳廷豔建立親美政權發動滅共戰役開始,到1961年美軍直接參戰,到1973年美國和越南在巴黎簽署巴黎和平條約,撤出越南,越南完成統一,前後經歷了近二十年時間!

美國先後投入兵力高達65萬人,陣亡58202人,2500人失蹤,30萬人受傷,可謂代價慘痛!

越南戰爭成為陷阱的代名詞。

傷亡那麼慘痛,為何手握幾萬核彈頭的美國不用核武器解決問題呢?

首先美國要考慮的不是越南有何反應,而是考慮越南背後的蘇聯,中國兩個核大國的反應!

蘇聯的赫魯曉夫自從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被羞辱之後,加油趕製核武器,核彈頭年年劇增!

上表是美蘇歷年來核彈頭數量變化曲線圖,美國自從1963年最高峰的超過三萬枚核彈頭以後再沒有增加,而蘇聯核彈頭一直在猛增!從1961年美國直接參戰越南戰爭時期的不足5000枚,猛增到1973年越南戰爭結束的2萬枚左右!

美國肯定在想,為了一個小小的越南,有必要扔了核彈,然後遭到中蘇的核彈報復?要知道,蘇聯當時擁有的核彈頭已經夠毀滅地球N次的了!(中國當時的核彈數目很少)

正是有了蘇聯強大的核武庫做後盾,美國不敢在越南放核彈。

其次,越南地形複雜,

看看越南的地形圖

山林溝壑頗多,而且越南軍民善於打地道戰(中國人教的),核彈爆炸未必能充分殺傷越南有生力量!

殺傷效果不好,就沒必要用核武器了!遭到蘇聯核報復就更不划算了!

最後,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抵制參加越戰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時候用核武器的話,只能激發國內的反抗情緒,這是作為領導人應該考慮使用核彈的後果之一。

所以老金總結一下,怕遭到蘇聯核報復,打擊效果不佳,國內反戰是美國之所以打了20年越戰還不敢用核彈的原因,

關注 老金看世界 頭條號,老金為你挖掘重大事件之後的秘密!


老金看世界


美國自1945年7月16日試爆原子彈成功以後,即於8月6日在日本的廣島投下一顆,8月9日在長崎又投下一顆,可見當初原子彈是作為戰術武器使用的。美國為什麼能在日本爽快地投下原子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島國,即沒有外來駐軍,也沒外來移民,自宣戰後,外國的大使,家屬以及商人、交流人員等都以撤出日本,此時投下原子彈,美國根本沒有後顧之憂。


而在越南戰場要想投原子彈,那情況就複雜多了,北越即有中國的軍事顧問,也有蘇聯的技術人員,再說南越還有大量的美國自己的戰鬥軍人,如果使用原子彈試必一併摧毀,因為原子彈不是普通的炸彈,它是靠高壓、高溫、高幅射殺傷人體的,這種幅射力將是很多年都會存在的,這樣的話,就需要把美國軍人全部撤出越南,如果美軍全部撤了,那剩下支持的南越政府和軍人怎麼辦?顯然和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目的相違背的。

更重要的是蘇聯早在1949年也有了原子彈,如果美國率先使用原子彈,試必會引發核大戰,那樣的話,美國會把自身處於核威懾的陰影之下,美國政府不敢,美國民眾更不會答應的。還有的就是中國到越戰中期的64年也有了原子彈,這樣基本上打消了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核武器也只是作為戰略武器存在,在戰術上不用再擔心美國使用核武器了。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當年兩顆原子彈直接把日本給炸懵了,嚇得日本 天皇趕緊發佈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立刻終止了戰爭,“十億玉碎”的口號也僅僅止於一句“空話”,而二戰也得以提前結束。

既然原子彈這麼好用,為什麼美國在越南損失如此慘重,美國卻沒有用呢?



其實越南和日本的情況完全不同,當時美國之所以會使用原子彈,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因為新武器造出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使用,所有的人都只是在理論上了解它的威力,並不清楚真正的原子彈爆炸後會是什麼樣子,美國也是想看看原子彈到底會是什麼水平,所以把日本當成了一個試驗場,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原子彈的威力,而當時美國打越南主要還是為了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支持的北越政權,美國也不敢輕易使用。

第二就是出發點不同。

日本是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當時日本在亞洲戰場上肆無忌憚,還抽空去炸了美國的珍珠港,在意大利,德國相繼投降之後,日本仍然負隅頑抗,並且揚言要一億玉碎,阻擋美軍登陸日本本土,美國眼看著世界局勢已定,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浪費美國士兵的生命,為了儘快結束這場戰爭,所以投放原子彈給日本一個,原本這是比較正義的做法,但是到了越南就完全不同了,越南和美國之間的戰爭,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和蘇聯之間為了爭奪對越南的控制權,說起來是為了一己私利,因此投放原子彈本身就是一個不光彩的事情,如果用原子彈把他轟掉的話,對美國來說也不大。



第三,不敢。

前面也說了,美國對越南的入侵,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支持的北越政府,為了禁止社會主義在亞洲地區的蔓延,因此美國不僅僅是再喝越南打仗,還是在和蘇聯進行博弈,倘若美國投一枚原子彈到越南,蘇聯恐怕也會把自己的原子彈送到越南,讓越南去報復美國,美國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越戰對美國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但是美國好像並沒有痛多久,便又開始讓美國人為政客們的私心而買單,美國開始把重點轉到中東地區。


風雲一點通


打日本動用原子彈,羅斯福得到多數美國人的支持,戰後連任!

打越南美國人支持的不多,動用原子彈就準備下臺吧!!


MANSHE大山貓


原子彈主要是用於威懾他國,並不是一定要用於實戰的。且越戰的爆發,也僅僅是越南的國內戰爭引起的,對外並無侵略性。更何況,越南還是一個無核國家。如果美國將原子彈用於越南,那麼美國也難以承受國際輿論的壓力,而美國出兵越南,也就缺乏了法理基礎。

此外,越戰時候的國際格局,和當今世界的格局又完全不一樣。在那個時候,美國並不敢像現在這樣在國際上肆無忌憚。因為在當時還有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而支持北越的,幕後推手顯而易見也有蘇聯。如果美國在越南使用原子彈,那麼不排除美蘇爆發核大戰的風險。這個後果,美國承擔不起。所以,美國也只有老老實實的和北越進行常規戰爭。

當然,以美國當時的實力,即便是常規戰,美國及其盟軍相比較越南也有壓倒性的優勢。只不過,由於顧忌蘇聯,以及顧忌北越的其他鄰國,美國在越戰中一直是謹小慎微的,害怕刺激到其他國家,害怕擴大戰爭規模。因此,在越戰中,美國從始至終都打得非常憋屈和吃力,這也是美國最終失敗撤軍的根本原因,而並非是什麼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而導致的戰爭失敗。

所以,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即便是常規戰都已經是非常保留,更不用說爭議更大的核戰爭了。事實上,從上世紀各大國先後擁有原子彈以後,各國就形成了以一種默契,即原子彈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直接用於戰爭的。這種默契,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蘇綻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為何越戰時美軍“寧可打20年戰敗”,都不用原子彈?”

在世界反法西斯抗戰勝利後,美國為了能夠稱霸全球,在1955年發動了越南侵略戰爭。戰爭一開始,美國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與武器裝備優勢,所以根本不把越軍放在眼裡,事實卻讓美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且還被打的是鼻青臉腫。

這場戰線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越南戰爭讓美軍損失慘重,從1961年介入越南戰爭到1975年美軍撤離越南,在近20年的這段時間裡,美軍死亡人數達5.8萬人;受傷人數近30萬人;失蹤人數達2500人;軍費開銷超過2500億美元。最終也沒能夠拿下越南,而且還因此差點導致美國經濟崩潰,可以說美國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為了逼迫日本投降,提前結束戰爭,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而在這場越南戰爭中,為什麼美國寧可打20年的敗仗,卻不用原子彈以加快戰爭進程呢?

首先,越南戰爭不是美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而是美國扶持下的南越政府和中蘇扶持下的北越政府之間的戰爭。戰爭的目的不是消滅北越,而是扶持南越打擊北越,所以,越南戰爭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原子彈。

其次,美軍事先也沒有想到越戰會如此難打,更沒有想到會失敗,所以,美國深陷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美國只想能夠儘快結束戰爭,不想因為使用原子彈而擴大戰爭,當然,南越也不不會同意美國在自己國內使用核武器的。



再者,和二戰相比,日本是法西斯國,是二戰的元兇,美軍代表的還是正義的一方;而越戰是美軍發起,如果美軍使用原子彈的話,這無疑是讓美國背上了世界屠夫的罵名,這對美國的發展是不利的。況且,二戰後,蘇聯和我國也都成功研製了原子彈,即使美國想用,估計他也會想想後果的。

並且,越南的地形極其複雜,而且多是盆地和丘陵,這樣天然的屏障也讓原子彈的威力驟減,估計投下原子彈造成的殺傷力不大。
最後,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美軍真的投下原子彈拿下了越南,也會因為核汙染的原因讓越南雨林變成核汙染區,美軍也不可能在此長期駐軍和生活,我想著應該是美軍一直沒有使用原子彈的主要原因吧。


大史官


只是因為核武器不管用而已,不代表美國不想用,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什麼缺德事都幹了,各種能用的生化武器全部都用上了,越南現在部分地區依然還在忍受生化武器的嚴重汙染。

越南的問題是叢林,那漫無邊際的叢林裡面根本不知道藏了多少的游擊隊員,美國想了n種辦法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包括核武器。美國的軍事專家也曾對越南進行核武攻擊評估,美國的專家得出結論,即便是核武器也無法對越南叢林形成致命威脅,核武器爆炸的威力雖然可以把一座城市夷為平地,可是越南本身窮弱,沒有什麼城市,人口也很分散,除非把整個越南從頭到尾用地毯式核轟炸一遍,否則打掉的也只是一些茅草屋而已。

美國在使用核武不成的情況下開始採用凝固汽油彈,美國的初始想法就是燒,我就燒光你的叢林,當時美軍在越南投擲了16萬噸的凝固汽油彈,連負責投彈的戰機腹部都被高溫烤黑了,大火直接燒死了大約200多萬的越南人。不過呢,越南是熱帶雨林氣候,所謂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兩個月,那些被燒的地方又會長出新的植物來。

除了使用燃燒彈之外,美國還使用了生化武器,大量有攜帶鼠疫病毒的老鼠投擲到越南叢林裡;對越南投擲化學武器落葉劑等等,但是這些仍然不起作用?


優己


其實在國際上一直有一個條約,那就是核不擴散條約,至於這個條約頒佈的背景,那是因為一百多個無核國家召開會議,想要廢除核武器。

但是當時的聯合國五常都沒有出現,而且事後五常國家都發表了一份類似的聲明,那就是核武器在一定程度上,讓世界得到了和平。

原因就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使得五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愈發可以用談判的手段來解決。

正因為核武器的存在,使得戰爭造成的後果將更加嚴重,這樣一來各國也就不願意輕易發起戰爭。

在越南戰爭時期,美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參加了這場戰爭,美國只是介入了這場戰爭。

美國通過扶持南越政權,對抗中蘇幫助下的北越政權,這算是一種大國之間的博弈。

也就是說美國在這裡面扮演的不是一個參戰者,只不過是一個攪局者罷了,只不過最後美國也沒有想到,他們二十多萬軍人會陷入越戰泥潭。

所以戰後很多美國政客都說,越南戰爭美國是為了面子而打的,其實當時美國沒有必要出兵。

所以從根本上來看,那場戰爭只能算是越南的內戰,只不過這場內戰中,有大國介入罷了。

而且當時最主要的是美蘇雙方都擁有了可以毀滅世界的核力量,互相都在剋制著。假如蘇聯沒有核武器,美國勢必會發動對北越的打擊。

正因為美國有後顧之憂,這才不至於濫用手中的核武器,以導致人類面臨巨大的災難。

然而在北越戰場上,美國其實用了比核武器還厲害的化學武器,使得當時北越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化學汙染。

即便是今天,越南依舊每年有上千名畸形兒出生。就是因為當年美國投下的化學武器。

戰爭對於任何一方來說,都是極其殘忍。戰爭是政客的博弈,但是死的卻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邏輯就不對。

就像那句風靡網絡的“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出賣組織”一樣,美國怎麼可能是“寧可打20年敗仗,也不使用原子彈”?分明就是“寧可使用原子彈,也不想戰敗。”


不過在越南戰場上,真實情況更應該是“美國寧可不使用原子彈,也不想讓十多年的越南戰爭敗得更慘”。

為何?因為恐懼,除了恐懼蘇聯,美國更恐懼來自北方大國的威脅。

進入20世紀50年代,美蘇爭霸逐漸進入高潮,局部熱戰成為主旋律。在這樣的背景下,亞洲成為美蘇爭霸的主戰場,在朝鮮半島遭遇了巨大失敗後,美國將注意力轉向中南半島。

二戰期間,雖然法國因投降,德國法西斯顏面掃地,但戰後成功復國的法國卻並不想讓自己的殖民地復國。於是日本投降後,法國殖民者捲土重來,試圖恢復在印度支那的統治。

而此時胡志明領導的游擊隊逐漸壯大,在蘇聯和北方大國的支持下,經過將近10年的戰爭,迫使法國以17度線為界簽訂停戰協定。

不過法國軍隊前腳剛走,美國侵略者就隨即而來,在越南17度線以北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同時,美國扶持吳庭豔推翻保大帝的統治,建立越南共和國。

不過和朝鮮半島南強北弱的局面一樣,17度線南北的實力也是相差懸殊,北方的胡志明受到蘇聯以及北方大國的支持,戰鬥力迅速提升,並建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17度線以南掀起轟轟烈烈的解放運動。

相比之下,南方的吳庭豔政權爛泥扶不上牆,在北越的打擊下節節敗退,為防止亞洲的赤化,美國不能坐視吳廷豔政權被消滅。於是從1961年開始,美國陸續派出特種兵登陸南越,並於1965年開始直接參與越南戰爭。

美國的直接參戰標誌著越南戰爭的升級,但狂妄的美國約翰遜政府卻並不想讓越南成為下一個朝鮮半島。

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使不可一世的美國顏面掃地,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付出了傷亡超過100萬人的巨大代價,成為美國“被遺忘的戰爭”。

而越南相比於朝鮮局面似乎更為嚴峻。

一方面,此時的北方大國和蘇聯關係全面惡化。為爭取在共產主義陣營的地位,兩國都對北越進行了全方位支持,尤其是北方大國更是向北越政府無償提供高達230個營的武器裝備,這使胡志明政府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北方大國將越南視為南疆安全的重要保證。就意味著不管北方大國和北越的關係如何,一旦北越形勢有變,北方大國為自身安全定會選擇毫不猶豫地介入。

況且在1964年10月16日,北方大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真正的擁核國家,這讓美國不得不對北方大國的態度反覆揣摩。

今天的網絡上,流行著一種說法,即美軍在登陸南越直接參戰後,領袖警告美國不許越過17度線。

而對於美國而言,這是第二次收到領袖的嚴正警告。在1950年領袖第一次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時,狂妄的麥克阿瑟對新興的紅色國家不屑一顧,最終的結果是美國遭遇了可怕的失敗。

所以對這一次的警告,美國不能不言聽計從,地面部隊從未越過17度線半步,導致美國在越南陷入了欲罷不能的戰爭泥潭。

這種說法雖然聽起來提氣,但卻不是歷史真相。因為關於美國是否越線的問題,領袖早在美國直接參戰前就已經早有準備。

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時,領袖就對美國的野心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剖析。在領袖看來:

“美帝......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從臺島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

而在朝鮮問題成功解決,臺島方向維持現狀的背景下,越南成為美國最後的選擇。

在領袖看來,無論美軍是否越過17度線,只要美軍登陸越南領土,就已經形成了對自己的巨大威脅,我們不可能坐視不管。

所以在美軍直接參戰後,我們於1965年春決定向北越派遣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精銳部隊,抗擊美軍轟炸,搶修並保障鐵路運輸,建設重要公路、機場、以及紅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島的抗登陸緊急戰備工程等。而在北越代表團訪華後,我們正式提出派遣支援部隊赴越南北方抗擊美軍入侵。

所以,我們從保家衛國的角度,已經將美軍登陸越南視為對我們的入侵,為了保衛南疆安全,我們不怕將越南變成第二個朝鮮。

但美軍這次卻真的害怕了,因為此時的紅色大國,在領袖的領導下,不僅眾志成城,士氣高漲。更重要的是,在侵略者觸碰到這個國家的底線時,它真的會在強烈抗議後給予侵略者刻骨銘心的打擊,讓他們有來無回。

所以,美國對紅色大國是否參戰,始終糾結不安。

在美軍看來,只要像朝鮮戰場一樣不越過17度線,給紅色大國留出足夠的戰略緩衝空間,就不會激怒這個龐然大物。

在美蘇爭霸愈演愈烈的情況下,美國真的不想在對抗蘇聯的同時,和另一個強大的國家為敵。而一旦美軍在越南陷入戰爭泥潭,將會直接逆轉美蘇爭霸的形勢。

所以縱然美國大規模轟炸北越的軍事設施,地面部隊始終不曾越過17度線,在美國看來,這樣北方大國就沒有理由參戰了。

對美國而言,控制越南戰爭的規模不升級,比戰爭的成敗更加重要。

原子彈作為恐怖的殺器,縱然可能會扭轉越南戰爭的不利局面,但最直接的後果必定是戰爭規模的全面升級。

而一旦戰爭規模升級,在北方大國和蘇聯都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戰爭將會走向美國無法控制的局面,而這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極端不利,是美國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用了也不一定贏得原子彈,美國才不會貿然使用。畢竟作為戰略威懾力量比戰略打擊力量更靠譜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