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博士有哪些能力?

許暖年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小西之前回答過,在讀的博士生約有30餘萬人,想要給這麼大的群體定義下"能力",比較難。

我國的學歷體系中,博士代表著最高學歷,但不代表能力高。前幾天,看到看到杭州一個博士媽媽和博士在購房中被房開商忽悠,找記者幫忙退款的新聞。看到下面不少評論就說,怎麼博士這點套路都不懂呢?

相比,本科畢業後進入社會的人來說,持續讀書到30歲的博士大部分還是比較單純的。或者說是不通人情世故。之前,就有同事和小西說,今年新來的某個博士怎麼這樣呢?團隊聚餐喊他一起來,微信問了句"某老師,有時間沒,一起吃個飯。"。來個回覆"沒時間。"所以,在交際能力上,大部分博士不是強勢。

這點,小西也深有體會,還在讀博時,和工作的同學朋友聚會,總感覺什麼都不懂,每次都有小小的尷尬。

具體能力的話,得看不同學科,比如科研、團隊合作、Sci論文寫作、實驗設計、指導學生等還可以。在平時,也有同學經常找我幫忙看下在職碩士的學位論文等,經歷過的人對論文的邏輯、格式、細節還是有較多的瞭解,不管研究深度如何,起碼看著是一個碩士學位論文。

另外,小西想了想,實在沒發現"博士"群體比其他人特別的能力。也許是我個人發掘不夠,歡迎大家聊一聊。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9-01-25-02


帥小西De


國內工學學位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基本能力和素養要求如下(下述只是基本要求,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學術能力方面的要求,當然實際中存在著很多比普通博士科研能力優秀的碩士和學士,槓精請繞路):

本科(學士)需要有基本的知識獲取能力、實際的應用實踐能力、職業道德和素養、以及基本的溝通協調能力;

相對於本科,碩士則要求具有基本的學術能力,包括基本的科研文獻檢索和綜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凝練科學技術問題的能力、基本的學術交流能力;

相對於碩士,博士則需加強學術能力方面的要求,要求有中英文科研文獻檢索和高質量的文獻綜述能力、對理論結果進行實驗驗證的能力、凝練科學技術問題的能力、較強學術交流能力以及進行學術創新的能力。


鵝是大英雄


我覺得能力很多(當然我說的是真材實料的博士)但有一項能力在所有能力之上 那就是系統批判思維能力 系統是全面綜合統一全局 批評是反思自省辯證 這樣的思維能力可以衍生其他很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