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真人真事:新冠病毒,没让我染病,但却丢了工作

昨天接了一个广告,结果出现了两个结果,好绕嘴,啥结果?

1、因为标题是“我辞职了”,结果几个小时,居然阅读量上千,接到反馈说是特想关心内容,就点击看;

2、看到最后是python的广告贴,所以昨天掉粉若干。

于是,我今天的这篇,就是针对“被辞职”主题的原创文学一篇,说说身边的当下事。

其实我写的文章,或多或少希望引起阅读者的思考,思考如果设身处地,我会怎么做?但如果您已经取关了,那就有缘再见吧。

今天讲疫情下的真人真事,但我会略去名字,而取而代之是姓名的字母。我希望写完故事后,让我们思考如果是我们自身,我们会怎么选择。

人物G:

北漂一族,已经在京安家并且生儿育女,工作还算稳定,近期还刚换了一个工作,开始几个月有点痛苦,毕竟换行业了;但自己还算努力也算幸运,试用期过了,没遇到什么大的困扰;

本次疫情,不巧正好在春节,在老家期间,收到公司信息,可能延迟开工,让在家随时待命。G心想,一年回家一次,这次运气好了,老家没有新冠肺炎的困扰,可以多和家人相伴更多的日子,算是“天降”的福利了,毕竟,一辈子也许只有这么一回;但没有去确认“在家”的定义;

没想到公司已经连续两周发通知延期开工,G心中暗喜,越发期盼下一周继续延期,但忽略了一点,就是返京的问题如何解决?因为返京的“检查”越来越严了,也许欣喜有过,光高兴了,就耽误了返京车票的问题;

G家在省城周边附属县,因为省际交通暂停,所有连线的交通方式暂停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在2月下旬发通知让员工尽量回京,因为到京后还需要在家隔离14天,但如果因为个人原因不能返京,则会面临更麻烦的问题,G很着急,和领导说明了情况,领导责问为什么不之前关注交通问题,只能按照在家休假处理,拿最低保障性工资;

人事部的好友偷偷告诉G,如果3月还不能返京,工作“可能”受到“影响”,毕竟你是新人,没来多久;

G瞬间没有了前日的欣喜。

点评:

当我知道G的消息后,她问我应该怎么办,不是政府发了通知,不能怎么处置员工吗?

我回答的确是的,但我更认为你应该先行反省自己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天天关注新闻,如果你能够事先在公司发完通知就和领导沟通,如果你能够站在公司角度着想,会有今天的境遇吗?

任何事情,做之前都要评估风险,而且不要仅仅想着自己,毕竟我们需要一份工作,而工作可以带给我们稳定的收入!

人物 N:

小N是个北漂姑娘,人很聪明,偶尔大大咧咧的,春节也不例外,回家看望父母;公司因为疫情放了假,每周根据上级精神发全员通知;

因为没有要求返京,小N一直在家陪着父母,感觉好多天都没有出门看世界了;

2月底,听北京的朋友微信说最近社区检查严格,如果再不返京估计就回不来了,只在乎天天拥有的N感觉被人突施冷箭了一样,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下午,长途打给自己在北京的社区办,询问返京的要求细节;

社区办回复很贴心,只要你能出具属地的健康证明,就能返京后进小区;

小N瞬间就踏实了,于是咨询老家所属医疗机构如何出具这个证明,回复说来医疗机构检查吧,还需要照个CT之类的复杂检查,才能够开健康证明;

小N觉得只要能开就好,毕竟拿到了证明才能回京接受下一步的隔离,毕竟回不了北京,工作不仅受影响,还有每月的房租支出若干大洋呢;

于是,赶快行动吧,去医疗机构开证明,但下楼后,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封闭了,如果外出,回来就需要隔离,虽然解释多次,但还是没有搞定;

小N瞬间不再放松,脑子里乱乱的,画不出顺利回京的路径图,最受打击的一个电话让小N彻底崩溃,北京房东来电话,如果小N再不回京,“希望”解除租房合同。。。

小N不敢继续去想,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呢。。。

本想继续点评下小N的经历,但后来一想还是不写了;

我之前在我的微信群里一直在说风险管理需要考虑两个维度的问题:

第一,不仅仅是狭义风险管理的思考,还有广义风险管理的考量;

第二,要有灾备计划,尤其是疫情当下,除了AB计划必须外,最好还有进一步的备份计划;

大家都说很有收获,但实际呢,看来还是没能应用到自身上。都说疫情下,众志成城,克服万难!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这个愿望,但企业也很难,我们希望企业考虑我们,但企业更希望我们也多少能够配合一些,暂且不提“牺牲”什么。

起码的换位思考,对于个人,还是要有的。

毕竟,非常时期,大家都避免尴尬,才是最好的结果。

我们下篇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