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055型驅逐艦為何不叫巡洋艦?

博研情報


現在這個時代不能單純以噸位劃分各個艦種,美國的DDG1000排水量1.5萬噸也照樣是驅逐艦。而美國9500噸的“提康德羅加”級雖然現在叫導彈巡洋艦(CG),然而他一開始也只是個導彈驅逐艦(DDG)而已。再說,自己的船自己想叫什麼就叫什麼,日本還把“出雲”和“日向”叫驅逐艦,我們也可以把055叫導彈艇,反正我們的御用攝影師一直也是把055按照導彈艇來拍的。

其實巡洋艦和驅逐艦這兩個艦種在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就開始變得逐步模糊。二戰時期由於雷達和航空母艦技術的高速發展,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重型巡洋艦這類大型戰艦開始受到擠壓,由於作用開始變得雞肋加上費用也不低,所以戰後就停止了發展。這樣中小型的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開始大幅度發展,護航任務開始由航空母艦(護航航母)和驅逐艦承擔,艦隊和編隊防空則由巡洋艦擔負。而偵察機也被航母艦載機和雷達取代,所以實際上二戰結束後沒有多長時間海軍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時代。

此時驅逐艦和巡洋艦因為防空/反艦導彈的出現相繼升級為導彈驅逐艦和導彈巡洋艦,大型的雷達也被安裝在這兩種艦艇上。這時由於巡洋艦噸位比較大,導彈和雷達的承載能力比較強,所以導彈巡洋艦一直作為艦隊護衛的核心使用。導彈驅逐艦這個艦種承擔反潛任務的同時也在彌補導彈巡洋艦的任務漏洞,所以導彈驅逐艦的噸位也是在不斷增大的,到60年代末建造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噸位已經上升至7000噸,配備了完善的防空、反艦、反潛武器。這個時候其實驅逐艦和巡洋艦就已經出現了不少功能上重疊。

而美蘇兩國發展的1萬噸以上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希望裝載更多導彈和雷達,但是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種越來越大的巡洋艦成本和效果已經不成正比,而且導彈巡洋艦搞來搞去就還是那些東西。所以與其繼續造更大的導彈巡洋艦不如把巡洋艦的任務拆分給現在已經存在的驅逐艦、指揮艦和航空母艦,這樣搭配起來更靈活也更省錢,所以之後新建造的都是定義為導彈驅逐艦而不是巡洋艦。即便到了00年以後建造的韓國“世宗大王”、日本“愛宕”和“摩耶”排水量都達到1萬噸級,但是仍然還是驅逐艦的底子,噸位增大是因為容納的東西多,只是承擔了以前巡洋艦的部分任務而已,真正的巡洋艦的功能已經被驅逐艦和其他艦種都瓜分取代了,可以說巡洋艦是消失了。所以055型也沒有必要非要說自己是巡洋艦,他其實就是這個世界主流的“驅逐艦”而已,況且直接叫巡洋艦美國又好開始“威脅論”了。下圖為“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當然有人會說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是怎麼回事,噸位比055少垂髮比055多那麼十幾個,其他配置還不如055為什麼是巡洋艦呢?其實“提康德羅加”級最一開始是導彈驅逐艦,設計藍本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斯普魯恩斯”級,最初4艘舷號也是DDG47-50。然而美國人發現如果“萊希”級和“貝爾納普”級巡洋艦退役後美國可能就沒有巡洋艦了,再加上巡洋艦和驅逐艦軍官相差一級,如果沒有巡洋艦的話這些軍官晉升就有一級空缺,所以將“提康德羅加”級導彈驅逐艦升級為導彈巡洋艦,艦長也由海軍上校來擔任,舷號CG1開始。這個級別問題放在055其實也一樣,如果升級為巡洋艦的話那麼艦長級主要部門長與航空母艦艦長平級,這樣就會多出很多高級別單位,還要考慮到軍官晉升的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所以055型其實也沒必要去叫巡洋艦,別人類似的艦艇能叫驅逐艦我們也能叫。但是美國人非要把他劃到巡洋艦裡面那是他的事情,我們隨便叫導彈艇那也是我們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