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幼兒園怎樣教育小朋友自立?

看日本


對於日本人的性格而言,常常被列舉的是 “不給別人添麻煩”。其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等做事方式從幼兒園的教育就已經開始了。中國人看了日本幼兒園的小朋友之後,首先驚訝的是,儘管小朋友和父母手牽手一起去上幼兒園,小朋友自己拿很多東西而父母卻空著手。在家裡,大人幫自己做的事情,到了幼兒園老師是不會幫忙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一個人完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的幼兒園去看看孩子們的生活吧。

照片1:拿著自己的東西去上幼兒園

9:00 進幼兒園

肩上揹著手裡拎著,孩子們走進幼兒園,在鞋櫃旁換好室內鞋,和媽媽說再見,然後一個人走向教室,在教室門口元氣滿滿地高喊 “早上好”。進入教室之後,看著 10項 “早晨的準備”(※照片2),一個個確認自己有沒有全部做到。全部確認完成後,直到早會之前,便可以自由地玩黏土、畫畫、猜謎語等等。

  1. 掛好帽子

  2. 掛好水壺

  3. 把書包放在座椅上

  4. 換衣服(把外衣脫掉換成活動衣)

  5. 把大包裡的東西拿出來(通常每週一會有大包)

  6. 掛好毛巾

  7. 把連絡簿拿出

  8. 在連絡簿上貼貼紙(證明今天上幼兒園了)

  9. 把包放回個人的整理櫃裡

  10. 上洗手間與洗手

照片2:早晨的準備事項

10:00 早會、上午的活動

班級里人全部到齊後,才開始早會。早會的內容一般是問候和唱歌之類的。在集中力比較高的上午,幼兒園會安排手工、音樂、繪畫、英語、漢字(一天識字一到兩個)等等的課程。小朋友們可以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為了讓他們集中精力,老師要很好地控制節奏。在上課期間,要去洗手間或是喝水等事情需要在規定的時間裡按照老師的要求一起做。

照片3:音樂課

照片4:繪畫課上小朋友們畫的畫

12:00 午餐(學校提供飲食或者自帶便當)

洗完手後從書包裡拿出餐具擺在自己的桌子上面。等到大家都準備好了,一起說 “感謝賜予,我開吃了”,然後開始吃飯,吃完了也要說 “感謝賜予,我吃完了”。小班的小朋友要花30分鐘吃飯,而大班的小朋友花20分鐘。從中班開始就要用筷子吃飯。吃完飯後會刷牙。

照片5:排隊洗手

12:40 下午的活動,回家準備會

下午因為容易犯困,所以自由活動比較多。但是,小班的小朋友因為要準備帶回家的東西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所以以收拾東西為主。收拾好以後,開始回家準備會。然後走到庭院裡邊等校車巴士邊玩耍。

照片6:自己的東西放入自己的整理櫃中

13:30 校車巴士發車

孩子們自己走到巴士邊上,排好隊等車。在巴士里老師有時還會給大家讀繪本或者唱歌。

14:00 家長迎接

爸爸或者媽媽來了之後,小朋友自己拿著自己的東西走到老師跟前,向老師鞠躬,大聲地和老師告別:老師再見!

  1. 腳跟並齊

  2. 腳尖稍微分開

  3. 膝蓋並齊站直

  4. 直腰

  5. 挺胸

  6. 收頜閉嘴

  7. 目視前方

  8. 胳膊伸直

  9. 手指併攏

  10. 雙手伸直放在大腿兩側

照片7:良好的姿勢

原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不只單單玩,還有那麼多規則以及時間安排要去遵守執行!在家的話一個人肯定做不來,但去了幼兒園以後自己要做這麼多事情,雖然有時候老師會幫一點忙,但確實讓人驚訝。

在幼兒園重要的是,不是小朋友一說自己不會老師就幫他做,而是教會他們怎麼做。雖然會覺得跟四歲的幼兒園小朋友說明,他們會聽不懂,但四歲也有四歲孩子的思想,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小孩不會做大人幫他做,這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重要的是把他當作一個對象、一個個體來看待。比如穿襪子穿鞋,大人給他穿可能用不了一分鐘的時間,而小朋友自己穿的話估計得花10分鐘以上。小朋友自己穿不止花時間,還效率不高,往往要返工,所以家長在一旁看著著急,忍不住就伸手幫忙,最後變成家長給小朋友做了。

小孩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完成的事情,如果家長幫忙做了,很多情況都會變成溺愛了。所以,當家長想要幫忙的時候,請及時忍住把手收回來,在旁邊看著小朋友自己做,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性格。另外,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他會得到 “我會做了” 的成就感。會從爸爸媽媽那得到 “我們家〇〇能自己做了呀,好棒呀” 這樣的表揚,而使他們更加增強自信心。這樣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對於小朋友的成長來說是很重要的。

在幼兒園教育裡,雖然學習也很重要,但是作為學習前提的基礎,形成基本的生活習慣(比如:吃飯、穿脫衣服、排洩、遵守順序等)更加重要。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小朋友長大以後踏入社會,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作為小朋友初次接觸集體生活的幼兒園,是他們為了將來踏入社會學習第一步的場所。打好基礎,才能成為兼備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自立的大人。有諺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說因為是小孩子,所以不會自己做某項事情時,大人就出手幫忙,而是正因為是小孩,趁著還小,更應該從小好好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照片8:早晨出門的時候幫家人扔垃圾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看日本


以下圖片選自“超級早教專家”,也歡迎大家關注

由於技術原因,大家可以自行觀看日本藤幼兒園的建築師Takaharu Tezuka在TED的演講——“你見過最好的幼兒園”。

我認為日本幼兒園做的最好的就是“不嬌慣孩子”,自己服務自己,“孩子天生具有自己促使自己成長髮展的能力”,所以園舍是孩子成長的天然場


橢圓的屋頂,激發孩子奔跑的本能

三棵櫸樹,是藤幼兒園的象徵,也是孩子們天然的玩具(關於安全問題:其實會掉下來的孩子一開始就不會選擇爬樹,人再小,都是有預感危險的本能的,加藤園長也說“幼兒園環境應該像社會環境一樣,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適當保留危險,這樣孩子才會養成躲避危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樓頂上的雨水聚集起來,會通過這個“漏斗”降落,孩子們可以用皮膚去感受

“不使勁就關不上的門”不使勁就關不上,寒冷的風就會吹進來,這讓幼兒們更注意好習慣的養成

老式的龍頭,孩子們不僅可以瞭解水從哪來,還會注意控制力度,保護自己不被淋溼,流下的水同時澆灌了花草,讓孩子學會不浪費

看似破舊的操場,其實是為了鍛鍊孩子們在奔跑中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孩子受傷

沙地其實是天然的遊樂場,既發展了孩子的觸覺,也保護孩子不受傷,幼兒們還可以自行埋藏,發覺自己的“寶貝”

培養孩子的獨立要從方方面面入手,但是讓他認為自己可以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去探索,才會成長!


菲常可愛鴨


意志能力強,文明社會。從小養成大習慣……


水藍中華


日本幼兒園誇張到一天七套衣服,吃飯睡覺戶外反正是不同場合都要換衣服,這一方面養成這個民族講究禮儀的習慣,一方面培養孩子獨立完成自理能力。當然還有自己背書包等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