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原鐵道兵嫩江基地機械連褚麗君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十月二十五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紀念日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瞻仰了瀋陽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大門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始建於1951年,1999年改建落成,陵園佔地24萬平方米,地勢居高臨下,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紀念館和紀念廣場組成,園區寬敞肅穆,滿目青松翠柏。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拾級而上,迎面矗立著一座23米高花崗岩砌成的四稜錐形紀念碑,碑體正面是董必武親筆題字: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紀念碑的頂部是中朝兩國國旗,在國旗的下面是持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塑像。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紀念碑的底部臥碑上有銅鑄的花環,花環的兩側刻有1950——1953的字樣,這是志願軍入朝參戰和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時間,在臥碑的下半部刻有郭沫若題詞的手跡: 輝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鴨綠江南花似錦,北陵園畔草成茵。英雄氣魄垂千古,國際精神召萬民。峰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紀念碑的背面刻有471字的銘文。

瀋陽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

一九五0年六月,美國在佔領我國領土臺灣的同時,糾集十五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中朝兩國人民唇齒相依,安危與共,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長期鬥爭中,兩國人民一向相互支持,並肩戰鬥,中國人民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決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兄弟鄰邦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一九五0年十月中國人民響應中國共產黨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以自己最優秀的兒女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迎擊侵略者。

中國人民志願軍同英雄的朝鮮人民軍一道,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敬愛的領袖金日成同志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打敗了美國侵略者,迫使美帝國主義在一九五三年七月簽訂了停戰協定。朝鮮祖國解放戰爭的勝利,捍衛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安全,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抗美國侵略者的鬥爭意志,保衛了東方和世界的和平。

用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表現了崇高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豐功偉績將千秋萬代與日月同輝。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立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紀念館外牆上面的浮雕

在烈士陵園的左側是烈士紀念館 裡面有許多志願軍烈士生前遺物和珍貴的歷史資料,可惜我們去的時候紀念館不開放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烈士墓群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在紀念碑的後面東西兩面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墓群,這裡安葬著從軍長到戰士共123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在西區的第一排第一個墓碑上寫著蔡正國烈士之墓,蔡正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五十軍軍長,江西永新人,1909年生人,1929年參加革命,作為我軍的高級指揮員,參加了東北四保臨江戰役,遼瀋戰役,在朝鮮戰爭中,指揮全軍打了許多勝仗。1953年4月12日晚9點在召開軍事會議時,軍部遭到美國飛機的轟炸,四濺的彈片擊中了蔡正國的頭和胸部,由於失血過多,當晚十時心臟停止了跳動。當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的說:蔡正國,蔡正國,不幸殉國,又折我一員驍將!蔡正國的遺體被運回瀋陽,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國人民志願軍代理軍長兼代理政委鄧華為他的墓碑寫了碑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為蔡正國頒發了朝鮮”獨立自由一級勳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在東區的第一排是楊根思,楊連弟,邱少雲,黃繼光,孫佔元五位烈士的墓碑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楊根思 1922,11,6日——1950,11,29日,江蘇省泰興縣楊貨郎店人,1944年加入新四軍,在戰鬥中多次立功受獎,1950年9月26日,楊根思作為全國英模大會代表與800多位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一起受到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接見。1950年10月,楊根思任志願軍20軍第58師172團3連連長,率部隊入朝作戰。

1950年11月25日,在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部隊奉命開進長津湖地區,對敵人實施分割圍殲。11月28日,楊根思奉命堅守在咸鏡南道長津郡碣隅裡外圍制高點1071高地東南屏障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

11月 29日 ,他們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連續猛烈進攻,當敵人發起第9次進攻時,有40多個敵人爬上陣地,已經負傷的楊根思毅然抱起一個五公斤的炸藥包,拉燃導火索,縱身向敵群衝去,炸死了敵人,壯烈犧牲,年僅28歲。

1952年5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根思連。

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並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楊連弟1918年出生於天津市北倉鎮,1949年2月參加鐵道兵部隊,在修復隴海鐵路8號高橋時,楊連弟機智勇敢地攀上四十多米高的橋墩,提前完成修橋任務,榮獲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9月,光榮的出席了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1950年10月,楊連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時任鐵道兵團第一師第一團一連副連長。在朝鮮戰場上,楊連弟多次出色完成搶修任務,創造出”鋼軌架浮橋”的方法,保證正常施工,使幾次被炸斷的大橋順利通車,有力支援了前線戰鬥。1951年8月,楊連弟出席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首屆慶功大會,9月,楊連弟當選為志願軍戰鬥英雄觀禮團代表回國觀禮,並應邀列席政協第一次全國委員會弟三次會議。1952年5月15日,楊連弟在清川江大橋指揮連隊架橋時 ,被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彈片擊中頭部,光榮犧牲,時年33歲。

楊連弟犧牲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連弟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連弟共和國英雄稱號,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楊連弟生前連隊被命名為楊連弟連,為紀念楊連弟,鐵道部命名隴海鐵路8號橋為楊連弟橋,並建立紀念碑。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邱少雲1926年出生於重慶市銅梁區少雲鎮,1949年12月參加解放軍,任十五軍第二十九師八十七團九連戰士,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2年10月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距離敵人陣地只有60多餘米的地方執行潛伏任務,12日12時左右,美軍的一發燃燒彈落在邱少雲潛伏的附近,草叢立即燃燒了起來,火勢漫延到他的全身,他的旁邊就是一條小水溝,只要他向那裡滾一下,就可以自救,為了確保潛伏戰友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了自救,咬緊牙關,雙手深深的插進土裡,一動不動,堅持了30多分鐘,壯烈犧牲。

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邱少雲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邱少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並將邱少雲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的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孫佔元1925年出生於河南省林州市臨洪鎮三弓水村,1946年2月入伍,1948年2月入黨,朝鮮戰爭時任志願軍第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三營七連戰士,孫佔元作戰勇敢,機智頑強,先後五次立功。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嶺戰役中,已經擔任排長的孫佔元帶領全排戰士在反擊597.9高地戰鬥中,雙腿被炸斷,仍然指揮全排戰士戰鬥 ,用繳獲的美國機槍掩護同志們炸燬敵人的碉堡,在彈藥用盡後,他爬到敵人屍體堆裡,解下手榴彈投向敵群,當敵人撲到身邊時,他毅然滾到敵群,拉響最後一顆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犧牲!

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孫佔元追記一等功,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級英雄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黃繼光1931年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一三五團二營通訊員。

1952年10月20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二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的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之前佔領敵人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聯合國軍設在山頂上的集團火力點壓制住志願軍戰士不能前進,派出去的爆破戰士一個個犧牲了!依然沒有把敵人的火力點爆破,天就要亮了!戰友們就要開始衝鋒了!可山上的碉堡裡仍然吐著罪惡的火舌,這個時候站在營長旁邊的通訊員黃繼光對營長說:把任務交給我吧!我保證完成任務!營長命令黃繼光帶領兩名戰士,帶上手雷,向敵人火力點爬去。當離敵人火力點只有三,四十米時,一個戰士犧牲了!一個戰士重傷,黃繼光也負傷,黃繼光用力把手雷投了出去,可敵人的碉堡仍然吐著火舌,黃繼光再一次負傷,他頑強的爬向碉堡,用盡全身的力氣,衝著敵人狂吐的火舌 張開雙臂撲了上去,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子彈,用自己的身體為部隊開闢出了一條勝利道路!黃繼光年僅21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這一天,他用生命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不可戰勝的!

黃繼光犧牲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在烈士墓群前面有兩組雕像,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雕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人物雕塑,記錄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偉跡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雕像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赴湯蹈火,不怕犧牲,英勇戰鬥,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其驅逐在三八線以南,於1953年7月27日簽定了停戰協議,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人物雕塑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抱著炸藥包衝向敵群的特級英雄楊根思,在烈火中永生的一級英雄邱少雲,緊握手雷撲向敵群的一級英雄孫佔元,搶修清川江大橋的一級英雄楊連弟,他們是眾多志願軍英雄的代表,也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一往無前精神的象徵,英雄的不朽業績,永遠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廣場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主題雕塑上的和平鴿象徵著和平,期盼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廣場建於2014年,主要由烈士英名牆,烈士遺骸安葬地宮,主題雕塑組成。由黑金砂花崗岩鑄成的烈士英名牆高三米,上面鐫刻著174407位烈士英名。地宮內安葬著由韓國迎回的志願軍烈士遺骸。廣場中心主題雕塑取材於喜馬拉雅山,寓意英雄如山,而長眠於此的英雄更是中華民族的堅實靠山,捍衛了共和國的安寧與和平。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烈士英名牆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在這片悽悽芳草下,安葬著從韓國迎回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韓烈士遺骸。半個多世紀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滿懷報國指心踏上抗美援朝戰場,有些人從此魂斷異國,埋骨他鄉。2013年,中韓雙方本著友好協商,務實合作精神,經雙方相關部門多次磋商,最終確定交接相關事宜,達成了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議。

2014年3月28日上午6時30分,雙方在韓國仁川機場舉行了第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首批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這裡踏上回家的路。運送烈士遺骸的專機進入中國領空後,中國空軍派出兩架殲——11B戰機護航,上午9時30分許,專機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離開祖國60多年的烈士回家了!中國政府在桃仙機場舉行隆重的迎接儀式。12時許,禮兵護送437具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上靈車,赴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這火紅的楓葉是志願軍烈士的殷殷鮮血,似獵獵飄揚的戰旗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在烈士墓的旁邊,開著不知名的小花,陪伴在英雄身邊,我想它一定是烈士們的鮮血澆灌的和平花,今天在祖國的大地上,遍開和平之花。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瞻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巍巍青松萬古長青,60多年了!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志願軍所建立的不朽功勳,沒有忘記譜寫了可歌可泣 ,氣壯山河英雄讚歌的志願軍將士,更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雖然離開60多年了!最可愛的人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