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抗戰勝利後,雖然延安和方面期望和平,但重慶方面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自視軍力強大,認為憑藉軍事實力就可以消滅八路軍與新四軍,和談便成了戰備準備的幌子。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慶祝抗戰勝利

在美國的軍艦飛機幫助下,龜縮在西南大山裡的國軍被運往全國各地,搶奪勝利果實。戰爭暗潮湧動,八路軍新四軍積極整軍,做好最壞的打算。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美國人訓練的美械師,是他們最大的底氣

在我軍備戰的過程中,還出現一個小插曲。當時我軍許多高級將領都在延安,離各個根據地較遠。苦於缺少交通工具,如果將領們按部就班到各個根據地去指揮作戰,漫長的行程會影響備戰。結果,正巧美軍觀察組有一架傳遞信件物資的小飛機在延安降落休息。於是與飛行員商量,能不能讓一些將領搭他的飛機走。美軍飛行員認為中國軍人都是自己的友軍,痛快地答應了。

4個小時後,21名高級將領搭乘這架嚴重超載的飛機,晃晃悠悠地降落在太行山一個小機場。這21人包括劉伯承等3位日後的元帥,以及2名大將與多名上將。有人打趣說,如果這架飛機被敵人擊落,我軍將領的半壁江山就沒了。這些將領下了飛機,紛紛趕赴各根據地,其中劉、鄧來到了位於涉縣的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

之所以這麼急,是因為這裡被國軍安了一顆釘子。抗戰結束後,胡宗南部與閻錫山部進犯上黨地區,控制了6個縣城。這意味著晉冀魯豫解放區門戶大開,甚至還會直接威脅到華北地區的根據地,消滅上黨地區的敵人刻不容緩。

此時的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部隊,人員分散,裝備簡陋。多數團隊不滿編,一半的團隊連迫擊炮都沒有,步槍做不到人手一支,子彈也是奇缺。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而此時在上黨地區,光閻錫山部隊就有1.6萬人。相較而言,能夠參戰的八路軍及民兵不過3萬人,人員算不上絕對優勢,裝備差距則更大。然而,形勢刻不容緩,

1945年9月10日,我軍向屯留,長子,長治三個縣城發起攻擊。

9月11日,長治守軍6000餘人準備出城支援屯留。然而在與我軍打援部隊接觸後,很快退了回去。至19日,屯留長子等地相繼被我軍攻佔,但長治守軍龜縮不出。我軍猛攻長治,逼迫史澤波棄城逃跑,以殲敵於野外。但史澤波堅決不出城,一時間戰場陷入僵局。

為儘可能多地消滅敵軍,劉伯承準備圍點打援。敵19軍軍長史澤波被包圍後向閻錫山求援,閻錫山派彭毓斌率兩萬人前來支援。陳錫聯與陳賡率部阻擊敵人援軍,於10月2日將敵軍圍困在屯留西北。考慮到敵人數量太多,我軍採取圍三闕一的戰術,10月5日,彭毓斌果然率部向北突圍。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閻錫山

我軍一面在土落堵死敵軍逃跑路線,一面從各個方向分割包圍敵軍。鏖戰到10月6日,彭毓斌部被全殲,他本人負傷後自殺。史澤波見援軍不到,絕望地率部突圍,結果與部下6000餘人一起被俘。上黨戰役共殲敵3.5萬人,俘虜3.1萬人,繳獲山炮24門,機槍兩千餘挺,其他槍支1.6萬支。我軍傷亡4500餘人。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我軍在清點繳獲的裝備

上黨戰役的消息傳到重慶後,上下一片驚愕。他們實在難以相信,裝備簡陋的八路軍能一口氣消滅這麼多國軍。有人指責八路軍先開火是挑起戰爭,我方則反駁是國軍先進犯了解放區,且國軍中不少還是拒絕投降的偽軍。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陳錫聯

國軍將領的驚訝是有道理的,因為當時八路軍武器彈藥的奇缺程度讓人難以想象。

在戰鬥開始後,劉伯承發了火,質問陳錫聯為何槍聲如此稀疏。陳錫聯委屈回答:子彈不多,不敢多放槍。

解放戰爭第一戰,劉伯承發火:槍聲太稀!陳錫聯:子彈太少

不過,如果國軍將領瞭解解放區後就會明白,他們的失敗不是偶然的。當地9萬多百姓參加支前,幫助挖戰壕,修工事,運輸彈藥。這些淳樸的百姓支援我軍300多萬斤糧食,4萬斤食鹽,以及150萬雙軍鞋。正是這些百姓的慷慨付出,使得裝備匱乏的我軍能始終吃飽穿暖,士氣高昂。

此戰之後,國軍知道了我軍的厲害。損失慘重的閻錫山不得不請中央軍進駐山西,從此做不成山西土皇帝了。此後,他再也不敢主動攻擊我軍,直到我軍解放太原

正所謂以鬥爭的方式求團結則團結存,假設我軍在國軍屢次進犯時選擇退讓,那麼對方勢必更加囂張,會進一步侵犯解放區。我軍在上黨戰役中表現出色,打疼了對手,打擊了敵人氣焰,解放戰爭第一槍不僅及時,而且響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