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中國,有多少家長為了輔導作業在玩命的讀書,比自己的學生時代還用功?

依律行法


我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狀態就是這樣的。

我的一些文章下邊,也常有一些陪讀媽媽的心得體會,其中無一例外都談到了陪讀的狀態:陪讀爸爸媽媽往往比孩子更努力。

我從孩子小學6年級進入陪讀狀態,當時之所以選擇陪讀有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在外上輔導班效果不彰,對提升成績幫助有限。

第二,由於從小對孩子疏於管教,導致孩子升入小高年級之後,帶著一大堆學習壞習慣和壞毛病。這種壞習慣的矯正必須一對一面對面手把手矯正。

第三,孩子越往高年級走,學習科目越多,作業越多,為了跟孩子節省出一點寶貴的休息時間,我親自陪讀,希望能通過陪讀,為孩子摸索出一套簡單高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用較小的時間成本,獲得更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入讀初一以來,孩子一直是我陪讀過來的。

我的經驗和體會:陪讀的這個過程,往往起步階段最難,萬事開頭難這話沒錯。



我的陪讀方式具體表現為:幫助孩子制定並監督孩子落實學習計劃,幫助孩子找尋鑑定學習輔助材料,引導孩子總結歸納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我也會定期幫助孩子整理歸類階段性學習難點和錯點。有時候孩子遇到自己攻克不了的難題,我也會親身參與,嘗試和孩子一起學習思考。

這個陪讀的過程很艱辛,前一段時間孩子生病在家,我天天跟孩子一起學習:證明幾何問題,設計物理實驗,帶著孩子每天覆習一點小四科等。有一天做的物理數學難題過多,導致大腦興奮到睡不著覺……

說實話,陪讀這個過程也是很考驗家長意志的一個過程,我常常感嘆:我的青春期就是在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中讀過,沒想到人到中年,依然還需要頭懸梁錐刺股⊙ω⊙

當然,陪讀有沒有收穫?有,第一,比如我和孩子的的感情在“同窗共讀”的過程中被拉得很近。孩子看到了我的付出,感激媽媽,母子可以奔著一個目標協力同心。第二,陪讀的過程,也是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學習榜樣的過程。第三,孩子的成績比依賴輔導班柺杖要更穩定,而且,陪讀也可以讓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從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因材施教。第四,陪讀也有效降低了上輔導班的錢財浪費……



當然,我也走過陪讀的彎路,比如輔導孩子過程中的大發雷霆、河東獅吼,恨鐵不成鋼的“欲速則不達”,有過跟孩子因為學習關係降到冰點的矛盾期,但所幸的是,我最後艱難地把自己的狀態調整了過來,跟孩子關係慢慢走入了佳境。

度過了磨合期的一個最大體會,父母要選擇陪讀,控制脾氣,學會讚美和肯定孩子是第一步。

當然,陪讀是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所以,適時放手,慢慢從孩子的學習中抽離始終是父母要面對的功課。我現在就在經歷這個抽離過程。

有時候想一想,孩子從現在到考入大學,脫離父母的羽翼,只剩不到5年的時間,彼此朝夕相處的時間已經很有限了,為何不把這段時間變成未來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呢?這樣的念頭一上來,對孩子就沒有了脾氣,而且,孩子本來學習就很苦很累了,為什麼我們還要雪上加霜呢?這樣的念頭一上來,對孩子基本就沒有了脾氣,只想把自己最溫柔最美好的一面留給孩子。

希望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以此共勉吧。


孫衛華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家就有一枚。

我愛人是92年師專政史系畢業的,文科生,但是為了閨女,把荒廢了20多年的數學又重新拿了起來。

女兒上學讀書,數學很差,小學、初中還勉強過得去,可是到了高中,數學難度一下加深,讓她數學科頓時亮起了紅燈,常常月考都不及格,更不要說像期中期末這樣的考試了。

這可急壞了愛人。

她先拿過女兒的試卷,仔細分析了一下,說:“這些題目我好像還能做得上來,似乎還有點印象!”

我說,你拉倒吧,你高中時數學並不突出,大學學得又是文科,高中那點底子隔了20多年,恐怕早忘光了吧!

她堅決地說:“不行,不能眼睜睜看著女兒連高中也讀不下去!”

她拿定主意讓我從淘寶網上買來全套高中數學教材、高考數學試卷彙編。從此她點燈熬夜日日與數學相伴。

她是先學後教,廢寢忘食,自己實在想不出思路,作上記號,第二天再到學校請教專職的數學老師。她常自嘲說,比自己讀高中還用功!

弄得專職數學老師莫名其妙,以為她要與數學老師搶飯碗!

女兒畏數學如虎,常常掏出作業本,看一眼,不會做就推一邊去了。愛人再拿過她的數學題,一題一題幫她分析理思路。

在愛人的陪伴下,女兒數學成績漸漸有了起色,高考的時候,卷面160分考了129分,考入了江蘇一大學。

拿到錄取通知書,女兒含著淚說:“這錄取通知書裡一半都是媽媽的功勞。”

愛人把那套被她翻爛的數學書收起來自嘲地說:“明天我去向校長申請教數學嘍!”

一家人熱情相擁,甜蜜而笑。

每一個孩子成長能夠離開父母的付出,那些學得比自己讀書時還用功,比孩子還苦,比孩子還累的父母都有一顆拳拳的愛子之心,否則,哪裡來的那麼大動力。


青衫李探花


我的同事中就有這樣一位。上班必帶孩子的學習書籍和輔導資料。

她在實驗室上班,空餘時間相對多些,只要有空他不是像別人一樣閒聊天,而是學習再學習。

己是高級工程師的她為了女兒的前程,從初中開始就一直身兼女兒的課外輔導員,也是最廉價的最認真最勤奮的課外老師。母女倆同甘共苦,並肩學習,言傳身教。

兩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女兒被西安交通大學本碩連讀的法醫專業類錄取,最近她又在了微信中自豪的亮出女兒讀博的錄取通知書。

女兒一路高歌,步步為營,如願以償的背後是母女倆多年辛勤付出的結果。


蓉顏易流入言林


主要還是自己學習的時候,有壓力,我不善於在壓力下做任何事。我又是很懶的人,所以學習對我來說能拖就拖。

但我發現,我是一個很善長於監督別人學習的人,管起人來精神倍增,毫不拖延。

比如從五年前,就給女兒買了網上一對一英語課,一天一節,一節25分鐘。坦率的說,如果是我自己學,我肯定,百分百,絕對堅持不下來,更不用說課前預習半個小時了,那對我絕對是天大的折磨。

但是,監督女兒每天上課,我卻毫無厭倦,反而打了雞血樣。為了讓她上好課,每天陪她預習半小時,我自己的英語水平,也有了飛躍,現在和老師聊任何話題沒問題。

我想,我真的不適合壓力,壓力讓我倦怠,逃避,不開心。但是監督女兒,我自己沒有壓力,相反她不好好學,我還會著急。

奧數也是一樣,為了陪她預習,做題,我同步學習,打了雞血樣。如果是我自己考試,我肯定洩氣了。

所以有的朋友問我,報英語一對一的課程,堅持不下來怎麼辦?我告訴她,你見過監工堅持不下來過嗎?


用戶4890946490130


在中國,有多少家長在玩命的讀書,比自己的學生時代還用功。

我覺得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尤其在大城市裡面。從孩子上小學就開始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我們老大小學同一屆同學的爸爸媽媽,那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這孩子每次考試在學校都是第一名,6年從沒有考過第二名,後來知道這孩子家教甚嚴,如果不是第一名,就要罰站。

當然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相當的下功夫,現在想來那時人家的目標可能就是市五所重點高中,平時就按這個標準培養的。

每天放學後,孩子把學校作業弄完了,說實在話這孩三年級之前己經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管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自覺性非常高,學校作業對於孩子不是大問題。基本上在一個小時就能搞定。

然後爸爸開始輔導學校以外的語文和英語。一節課的時間。像學校做息一樣,休息十分鐘,喝個水上個廁所之類的。馬上進入媽媽的數學輔導課。爸爸媽媽的輔導據說都是每學期定了教學計劃的,也是比較的系統化的。

她爸爸從幼兒園開始就每天給讀經典,唐詩,宋詞的,接送孩子的路上給孩子講古詩詞裡的故事,講上下五千年。到小學二年級就開始一起讀古文觀止,很多經典名篇都會背誦。

有時一起接孩子碰到媽媽聊一會兒,羨慕爸爸真是文化人,媽媽說什麼文化人,他也是和孩子一起學,以前沒讀過。每天早上他都讀二十分鐘。上班的空閒時間研究研究,好給孩子講。自嘆不如。

當時真的理解不了這種做法,就覺得這樣孩子太累了。現在看來,這種作法有一定的道理的。

孩子小時侯,也就是習慣觀念的形成時期,有非常強的可塑性,你想讓她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努力把她朝哪個方向培養,堅定不移。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家庭教育的方法論上,做為家長也要多學習,雖不能說玩命,但至少自己心裡要有譜,明確知道自己對孩子的培養方向。

像上面這位家長那就是有明確的目標,高中非市五所不上,從小就給孩子立下flog。按這個標準去準備各種條件。最後還真是如願以償,上的市五所的前三所。並且到現在學習還不錯,也是真學霸,不用爸爸媽媽輔導了,985.211完全沒問題。

現在很多家長沒有時間輔導孩子,但是無論多忙小學三年級之前一定要盯好孩子養成習慣,放學後先寫作業,再玩耍。寫作業時必須專心,不能有小動作。養成複習和預習的習慣。養成每天堅持閱讀的習慣等等。

這些習慣的養成與否對後續高年級的學習好壞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即使再忙,至少一二年級家長要有親自陪讀的經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建立起充足的自信。

總之,為輔導孩子作業而拼命學習,家長要量力而行,學習不一定要拼命。一定要保證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和自己都通過學習而成長。


家有女兒上高中


這是我今天做的,家有四年級的娃。為了陪娃學習,我這個高中都沒上過的學渣,撿起了書本,小學、初中的知識和娃一起學,居然樂在其中。

為什麼要自學呢?因為在陪學的過程中,幫孩子找到好的學習方法,理清思路很重要。比如今天研究的初中阿氏圓問題,網上很多老師講,但自己做還是沒思路,問題不是老師講的不好,而是自己沒聽到重點。老師哇啦哇啦講十幾分鍾,聽著好像也懂了,但是根本沒抓住重點。重點只有自己領悟和總結。後來我自己總結出來了,其實很簡單,每道題都變簡單了。

又回去聽老師講,發現老師其實講到了,但他語氣中沒有著重強調,所以我沒抓住。或者老師沒覺得這是重點。學生和老師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師不知道學生哪裡不會。

我自己學會了,再跟孩子講,孩子也很容易學會。






715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沒有那麼做。

我唯一做的或者輔導孩子的,也就是幼兒園以及一年級之前。

從步入二年級開始,我就沒有具體輔導過我的孩子,我最多是思路上引導一下。

但是目前我家孩子就表現來看,我覺得還是相對滿意的,到目前初三,成績一直相對優秀,一直穩居班級前二,年級前五。

我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最簡單的引導,讓他對學習感興趣,讓他愛上看書。

從小的時候就相互考十萬個為什麼,腦筋急轉等,相互講故事,讓他講歷史故事,然後對人物進行評價等,讀書讀到不會的字,讓自己查字典,然後所有這一切,我都會在合適的時間裡給予表揚或者獎勵,體現了一種對他的肯定,激發了他的學習性趣。

1、就是一些不會做的題目,我也從來不會正面給出任何答案,而是根據作業,我會要求他回憶今天課堂老師所講解的內容,然後讓他對照題目,能不能看出什麼問題來。

2、一般情況下,這思路引導,孩子基本沒有不會做的,假如孩子確實不會做,我就會把孩子講述的老師課堂所講的跟著題型有關的內容拎出來,然後讓孩子多讀幾次加深概念,然後再讓他對照題目發現問題。

3、這題孩子會做後,我立即再次讓他自己講解這個題目答案怎麼演變來的,把過程再跟我說下看看是否是真的弄懂。

4、趁熱打鐵,連續自己出同類的兩道題讓孩子做,看看是否真實理解了。

到了二年級以後,我基本就沒有具體教導孩子了,全靠他自覺學習,他養成了一個相對還可以的學習習慣了。

所以我這個甩手掌櫃做的相對而言很輕鬆,而我需要做的,就只是對孩子進行鼓勵和挫折教育了。

因為我所希望的是,孩子能夠自己獨立的去思考問題,如解決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且我所希望的孩子是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就夠了。


逆流家長



我是語文老師,工作20多年,全是與文字打交道。但是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我也曾扮演他的數學輔導老師的角色。不僅如此,在這之前,還當過兩個妹妹初中數學的輔導老師。

我和丈夫結婚不久後,兩個妹妹就上了初中。每年寒暑假,我們都會回去待一段時間,也會把妹妹們的作業檢查一下,特別是語文和數學。做數學題時,我和老公因為多年沒做數學題,也會有卡殼的時候,我們就會先把教材看一遍,然後再去做。實在不會的,就翻翻答案,再從結論推起。



等兒子上小學時,他的語文數學幾乎都是我輔導,丈夫負責陪孩子鍛鍊身體。那個時候的數學比起我們上學時,深了不知多少。在輔導孩子之前確切地說是檢查孩子作業之前,我都會把數學書上相關內容認認真真地看一遍,然後再去檢查孩子的作業。拿不準的題,我會問問丈夫,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後來,上初中後,孩子的學習都是自己完成,根本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孩子的朋友、老師……看著孩子一點一滴成長起來,有許多感觸。一個小不點在自己的陪伴下慢慢長大,真的很有成就感。

每個家長都應該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去,陪孩子學習、閱讀、遊戲、交流、勞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自己也在不斷成長。如果可以的話,不要讓孩子在輔導班度過童年,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那樣,你會感覺生命的奇妙。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孩子讓我成長,孩子讓我學習,孩子讓我進步。

讀書期間,我就是一個學渣,學啥啥不行,靠啥啥考砸。跟讀書沾邊的事情,我真的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自從有了孩子後,完全變了樣。

第一,孩子讓我成長。

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生活懶散,上班下班,天天唱歌蹦迪吃宵夜。自從有孩子後,晚上九點準時上床睡覺,早上6點準時起床。

起床做早餐,熬小米粥打豆漿,準備好了早餐後,叫孩子起床吃早餐。家裡髒了亂了,趕緊拿掃把打掃,恨不得把地板拖得發光發亮。

為了孩子,懷孕期間天天去圖書館,看懷孕知識看育兒書籍,買了好幾本做菜書籍。孩子出生後,一切得心應手,根本沒有當過媽媽的人,卻瞭解了所有孩子成長環境所需的一切。

孩子讓我成長,孩子讓我變成了另一個自己。

第二,孩子讓我學習。

我的孩子沒有報任何培訓班,我教會孩子玩魔方,彈電子琴,溜旱冰,滑滑板,教孩子簡單英語和兒歌等等。

只要孩子想學的,我一定先自己學會後,然後再來叫我的孩子。上面這些東西我根本一件都不會,為了學會魔方,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視頻,一次又一次的犯錯。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學會了三階,四階,五階魔方。我孩子五歲,我教會他三階魔方,孩子還原三階魔方的時間為一分三十秒。

其它也是一樣的,我不會的,只要我孩子想學,我就會先去練習,學會後教我的孩子。溜旱冰,不知道摔了多少跤,終於學會了,現在孩子也跟著我學會了溜旱冰,我是孩子的朋友,我願意為她學習。

最近孩子開始學習拼音了,我開始在網上學習認識聲母,韻母,聲調,整體音節。讀書的時候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學習過拼音,一遍一遍地拼讀,一遍一遍的a o e,最後發現原來自己,錯誤地使用拼音這麼多年。

學習算術也是一樣的,在網上搜索湊十法,五歲的孩子,100以內的加減法都沒有問題。

還有很多很多,而且我發現自己愛上學習後,孩子的課本,我看過一遍後就能過目不忘。要求孩子背誦的課本,我會給孩子解釋課本的內容,讓孩子想象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再去理解文章的內容,這樣做孩子能夠很快的理解並且記住。

還有畫畫,英語,家裡貼滿了便利貼,冰箱洗衣機電視上都有貼,上面學了一點簡單的英語和英語句子。

第三,孩子讓我進步。

畢業了好多年,根本沒有看過一本書籍,因為孩子,我願意學習,家裡書架上面放滿了自己喜愛的書籍。

有人說全職媽媽很無聊,我一點也不認同。反而我每天很忙,買菜做飯拖地,一有時間就會看書寫字畫畫等等。我覺得每天的時間太少了,我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一天沒有看書,覺得心裡空蕩蕩。

孩子讓我進步,孩子讓我學開車,孩子讓我學會享受生活,孩子讓我學會感恩,孩子讓我學會包容,孩子讓我學會尋夢。

未來我不知道我還要繼續學習什麼新技能,也許等我孩子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的時,我會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神奇實驗吧!

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在中國有多家長為了輔導作業在玩命的讀書,比自己學生時代還用功?

我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我不是為了輔導孩子作業才玩命的讀書,我是為了和孩子共同成長,才願意讀書和學習。我是比較自私的人,我是為了我自己才玩命的讀書學習,這樣的做的目的就是,有那麼一天,孩子拿一個高科技產品給我用時,我不用問孩子如何使用,就可以玩的得心應手。

最後我想告訴輔導作業的家長們,我們真的不是為了輔導孩子作業才看書學習,我們看書學習是為了自己,是為了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一月愛八月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

我孩子現在三年級,家裡我和我媳婦分工明確,她負責輔導功課和作業,我負責擴展孩子的知識面。

這事是怎麼引起的呢?

我之前在外地工作了1年多,每個月回來1-2次,每次在家的時間只有1天半。因為我很少回家,孩子跟媽媽更親近一些,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我每次回來都會給孩子講東西,開始也不知道講啥,但是發現孩子特別喜歡聽我講。有一次實在不知道講啥了,我就隨便拿了本《蘇菲的世界》講了起來。結果孩子聽的非常著迷,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我兒子竟然對哲學感興趣,特別開心。後來我想明白了,不是孩子喜歡哲學,而是講這本書的人是他爸爸。

那之後我就決定離職,不再外面奔波了。

離職後,我每天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給孩子講東西,目標特別簡單:擴展孩子的知識面。

我每天背課,給孩子講歷史、古詩文和經典小說。

我按照時間順序,從神話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和女媧造人講起,講到三皇五帝,講夏商周,每天講30分鐘,查閱了很多書籍和網站,就是為了能讓兒子聽懂(也是自己之前知道的都是一知半解,需要重新學習),裡面也會涉及到類似於人類是如何由部落轉向奴隸制度轉向封建制度這樣超出年齡的話題。每一個朝代的每一代君主都講,改朝換代時期內容多點,中間平穩期內容少點。遇到有經典書籍的時候也會講講裡面的故事,昨天晚上講到雷震子下山救文王了。孩子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睡前的時光。

後來我又更新了一個“小欄目”,就是把小學必備的75首古詩,每首講一個故事講給孩子,加強對詩詞的記憶,加深理解,等這75首都講完,爭取擴展到300首。因為有這個,我正好也在做創業,我就把我背課的一些草稿給了一個老師,讓他幫我重新整理並錄音,每週固定時間發到家長群裡給適齡的學生聽。也吸引了很多目標客戶。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有跟我經歷很像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