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功最卓著的武將是誰?他有哪些赫赫功績?

歷史的影


中國歷史上戰功卓著的武將很多,除了題主說到的這三位,像霍去病、陳慶之、韓信、白起、岳飛、項羽等等,太多了,他們都是優秀的將領,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我心目中認為最卓著的武將不是這些人,而是那個重新統一華夏大地的,建立大宋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很多人可能會說,趙匡胤這個皇帝老兒能有韓信、白起厲害?其實,武將出身的趙匡胤不僅戰功卓絕,而且結束五代十國幾十年的分裂,一統江山,這樣的功績史上堪稱第一人。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大分裂時期。一是春秋戰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二是隋文帝楊堅結束了南北朝三百年的歷史,建立隋朝;再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歷史,最終成功登基,史稱宋太祖。可能是皇帝的身份過於顯著,很多人忽略了趙匡胤不同於嬴政、楊堅的一個重要身份——武將。

趙匡胤他出身軍人家庭,從小熟讀兵書,而且習得一身武藝,他開創的“太祖長拳”,也就是“三十二式長拳”,是宋明時期第一名拳,很多小說裡都有提及。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高平之戰,大敗北漢、契丹聯軍;征伐淮南,打敗南唐軍隊,殺敵數萬;英勇善戰、指揮得當,屢建戰功,後一路提拔,最終成為後周禁軍的最高統帥。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展生產,鞏固統治。經過兩年的準備,確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決策,北宋先後消滅了武平、後蜀、南漢、南唐、漳泉和吳越、北漢等大大小小十幾個政權,最終統一了全國,這樣的戰績絕對是卓絕不凡的。


而且趙匡胤還是個卓越的政治家,陳橋兵變就可見他在軍隊中是得到廣大將領擁護和愛戴的;統一全國後,又杯酒釋兵權,不僅加強中央集權,而且防止宋朝再次陷入藩鎮割據,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比張飛、白起等武將仁慈,沒有肆意濫殺,得到下屬和百姓的擁護;他比韓信、彭越等人精明,知道如何更好地維護自己;他比朱元璋、劉邦更適合當皇帝,對手下功臣沒有兔死狗烹、斬盡殺絕,以仁義治天下。所以,唐宗宋祖才可以齊名天下,宋朝也迎來了一個穩定繁華的局面。


顧空城


當然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郭子儀兒子郭暖娶的是唐代宗女兒昇平公主。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傲慢無禮。郭子儀七十大壽的時候,公主為顯示自己身份特別,竟然沒有來參加郭子儀壽禮。郭暖很生氣,藉著酒勁竟然打了公主一頓,甚至還說,你父親的皇位是我父親給他打的,那是我父親不想當皇帝。在平時,有人敢說這種話是要殺頭的。公主哭著跑到宮裡告訴皇帝,說郭暖打他,還把郭暖說的犯忌諱的話告訴皇帝。皇帝卻說郭子儀如要當皇帝,天下豈是我家所有。勸慰公主,令其回家。這就是有名的故事“醉打金枝”。故事足以彰顯郭子儀功勞之大,皇帝之信任。

公元779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稱為“尚父”,再加太尉官銜。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朝廷贈太師官銜,諡號“忠武”。史書贊郭子儀“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後世同樣立下不世之功的曾國藩對其極為推崇。

天寶十四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爆發,由於安祿山身兼河東節度使、控制了河東道北部,對北都太原構成嚴重威脅。大唐帝國中央慌忙之中想起了被閒置多年的郭子儀,於是任命他為朔方節度使,全力解除安祿山對太原的威脅。

郭子儀臨危受命,以一己之力穩定天下大勢。郭子儀沒有辜負朝廷對他的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河東。收復河東失地後,開始著手收復河北失地,趁著顏真卿兄弟在河北常山郡起兵反抗安祿山,郭子儀抓住機會深入河北,重創安史叛軍。最終,在唐肅宗的猜忌中、在肅宗派出監軍太監的掣肘中,郭子儀收復兩京長安、洛陽,徹底擊敗安史叛軍,被人稱讚為對大唐天下有再造之恩。

郭子儀能做到“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和其內心的大智慧是分不開的,遍觀史冊。立如此之功還能全身而退也就唐朝的郭子儀 ,清朝的曾國藩。而曾國藩對郭子儀更是推崇備至。


史爭朝夕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歷代名將的排名向來很有爭議。題主的問題是,歷代戰功第一,我先試著從另外兩個角度提出兩個人選,最後說戰功第一。

若論戰力,無論自身戰力還是指揮軍隊的戰力,當屬西楚霸王項羽。會稽起兵時就有百人斬的記錄,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一生七十餘戰,未嘗敗績,一聲怒吼就能嚇死敵將,率領三萬人大破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直到烏江邊仍能以二十八騎突圍,若不是放不下貴族的驕傲,五千追兵也奈何不了他一人。

說到影響力,必定是關羽,如果你去過山西,處處都可以看到看到關帝爺的神像。生前忠肝義膽,身後一路封神,直至被封為關聖帝君,求平安,找關老爺,求功名,找關老爺,求財還是找關老爺。古代提倡忠君愛國,歷朝歷代都對關公推崇備至,甚至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都非得把大刀關勝拉下水來撐門面。

戰功最卓著的將領,我個人覺得是李靖,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是外戰之功,岳飛雖然忠勇,畢竟大業未成,白起是內戰之功。李靖對內幾乎打下一半江山,跟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自己擔任統帥平了蕭銑、輔公佑;對外攻滅了東突厥和吐谷渾,掃除了南北朝時期威脅中原王朝幾百年的北方和西北邊患。


懷念夏天


個人認為,西漢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他的功績是所有武將的一生追求,勒馬燕然,封狼居胥。


17歲為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戰後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匈奴人對他的懼怕以下為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他也是最先長途奔襲的軍事將領,成功的打擊了匈奴對我漢族的騷擾侵襲。

他把冠軍侯的稱號變為傳奇,後人渴望而不敢求。


V度


戰功最卓著的武將,當屬冠軍侯霍去病!

公元前121年。年僅20歲霍去病,率一萬騎兵遠征河西走廊。斬斷匈奴與西域的聯繫,是這次的唯一目標。沒有糧草輜重,沒有援兵。當時的河西走廊盤踞著五個匈奴屬國的軍隊。看似是一次毫無生存的冒險。但霍去病沒有辜負劉徹的信任。他率軍兩次進攻河西走廊,以極小的代價清除了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全部勢力。自此漢帝國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斬斷了匈奴與西域的所有聯繫,更是在匈奴人的聖山,封“狼居胥”


為了防止匈奴的再次反撲。漢帝國在河西走廊設置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中原地區通向西域的通道,從此被打通。這條通道成為此後中國與中亞西亞地區交流的主要路上通道。形成了後世所稱的“絲綢之路”

失去河西走廊,匈奴的實力大大削弱,無法恢復。這個曾經威名赫赫的草原民族。到了前所未有的虛弱境地。匈奴人在一首描寫失去河西走廊的歌謠中唱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父女無顏色”

可惜的是一代將星英年早逝,如果說秦始皇開創了帝國制,始皇帝,得以稱為“千古一帝”!

那麼霍去病當屬中國史上戰功最卓著的武將!“開疆拓土,封狼居胥”至今都是代表著武將的最高榮譽!
原創求關注!


黃昏的草


這個問題很複雜,也很簡單,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看看武廟的供奉順序,自古對於武將,功勞大的都會迎進武廟供奉,功勞大的自然排在前,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是唐朝的版本

主祭:姜尚

武廟十哲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績

武廟十哲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加上以下諸位,並稱武廟七十二將:

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李光弼,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

評論補充,哪些可以配享武廟?明清的大將,清朝的也算吧。


學海鉤沉


封狼居胥——霍去病!

少年英雄,僅僅七年的戎馬生涯取得了無數不朽功勳,成為大漢帝國擴張史上最重要的一環。封狼居胥,千年封建王朝戰爭史難以超越的功績,成為衡量將軍作戰能力的指標。霍去病,英年而逝,那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永遠流傳在人們心中!

他率領騎軍部隊取代了車兵,不僅可以長途奔襲機動作戰,還可以迂迴包抄靈活作戰,成為軍事史上“閃電戰”的創始人。後來,希特勒借鑑了這種作戰方式,閃擊波蘭,二戰開始。


在漠南之戰,他第一次出征匈奴,率領八百輕騎進入漠南腹地,取得首戰大捷,擊殺匈奴二千餘人,還俘虜了單于的叔父,勝利歸來!

在第一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作為主帥,指揮這場戰役。霍去病乘勝追擊,追上了匈奴主力渾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隊,經過惡戰,擊殺並俘虜了多名匈奴將領。更是在第二次河西之戰中收復河西,沉重打擊了匈奴的勢力。他也成為令匈奴上下聞風喪膽的戰神!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深入漠北,追殺匈奴。從此,匈奴遠遁,再也沒有能力侵擾漢族邊疆人民的安寧。“封狼居胥”成為古代名將功成名就的最高榮譽!


歷史小仕女


題主所提三人按照歷史先後順序分別是:衛青、李靖、常遇春

要說誰的戰功最大,需要結合整個時代背景,對時代或者漢民族的影響和貢獻來分析。

衛 青 西漢王朝名將

生卒年:?-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之弟,官至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主要功績:

①奇襲龍城

雖然只斬首700,但在其他各路大軍無功而返的背景下就顯得尤為亮眼,作為漢匈戰爭第一個勝利的戰果,揭開了漢匈戰爭漢帝國反敗為勝的序幕,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

②出雁門、佔高闕、進隴西、控河套

之後,漢武帝在此築朔方城,置朔方、五原二郡,復秦時邊塞,完全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同時建立起反擊匈奴的前進基地。

③遠征漠北

霍去病與衛青東西兩路出擊,衛青率主力西出定襄潰伊稚斜單于,第一次把匈奴趕出了漠南草原。


李 靖 大唐帝國名將

生卒年: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

隋唐名將、唐朝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主要功績:

①著《衛公兵法》

②三千精騎克定襄

俘獲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煬帝蕭皇后,將東匈奴擊潰,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加速了帝國統一,併為唐帝國西向拓土掃清了北方威脅。

③攻滅吐谷渾

潰其軍、俘其王、佔其地,為唐帝國收復西域打下了基礎。


常遇春 明朝開國名將

生卒年: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

元末明初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病逝後,明太祖朱元璋追贈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主要功績:

①克衢州,立帥府

獨自領兵,定衢州。

②大破陳友諒

追隨朱元璋戰九華、下太平、佔集慶因功封元帥;守池州,大破陳友諒。

③攻滅張士誠

輔佐徐達。

④攻取元大都

輔佐徐達。


綜上所述

常遇春,惜乎英年早逝,三者之間排第三。

李 靖,為中原帝國再次西向拓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者之間排第二。

衛 青,其功大功於國,大功於漢民族,其歷史功績三者之中排第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足之處請指正。



(如果您已經賞光瀏覽到此,不妨用您的青蔥小嫩手點個贊或者關個注啥的,拜謝啦)


最後

願所有一線戰“疫”的逆行者們安康

願我的國早日春暖花開...



夏商周秦漢隋唐宋明


論道歷史上戰功卓越的武將,無外乎繞不開白起、蒙恬、衛青、霍去病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的名將!

那麼對於題主的問題而言,歷史上戰功最卓著的武將,這個確實不好排名,歷朝歷代都曾出現過戰功赫赫的名將!翻看了一下回答大多都是大家熟知的人物,那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唐朝時期的大將蘇定方!

蘇定方的戰功無疑是十分輝煌的,開疆擴土“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就是對其戰功最大的肯定!

關於蘇定方可能大家在影視劇中瞭解的比較多,歷史上對於蘇定方將軍黑化的比較嚴重,這可能與蘇定方早期跟隨過起義軍有關係!

具體的這邊就不詳說,感興趣可以自行了解!

十分感謝!




小青哥侃歷史


中國歷史戰功赫赫我認為非大漢衛青莫屬。衛青征戰沙場十餘年,使匈奴不再敢進犯大漢,對漢室江山立下了莫大的功勞,重塑了漢人的形象。

衛青一生征戰多次,最著名的有7次。

一、直搗龍城

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從此,衛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也開啟了漢匈戰爭的新篇章。同時出征的還有三路大軍,兩路潰敗,一路無功。而衛青不僅首戰告捷,而且還是直搗匈奴聖地龍城。這一戰,不僅使漢朝對匈奴的進攻獲取了勝利,還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加強了漢族人的信心,燃起了漢軍打匈奴的氣勢。為後來的士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收復河朔

又過了一年,也就是元朔二年,衛青率四萬大軍迂迴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趁機攻佔了河套地區,史書盛讚此役漢軍“全甲兵而還”。

這次勝利,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而且建立起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三、奇襲高闕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衛青官拜大將軍,漢軍所有將領歸其統轄。

四、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斬獲萬餘人。

五、漠北大戰

元狩四年(前119年)兩路出兵,遠涉漠北,和單于兵相遇,衛青以武鋼車結陣,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

這一次一次的大戰,不僅解除了匈奴多年來對漢王朝的威脅,還使匈奴人再也不敢侵犯大漢,出現了“漠南無王庭”。衛青的赫赫戰功,不僅大大彰顯了漢軍的士氣,還使各國見識到大漢強大的軍事實力,各國紛紛來朝。使大漢王朝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