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怕老婆的十大歷史人物

十大怕老婆的歷史人物

懼內,一向是中國男人最忌被提及的“原則問題”,即使在婦女地位已有很大提高的今天,被人說成怕老婆仍是很沒面子的事情,更不用說在極端講究“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古代。但是,偏偏有一些無聊文人總是愛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明代文人謝肇淛的《五雜俎》曰:“妒婦相守,似是宿冤。世有勇足以馭三軍,而威不行於房闥;智足以週六合,而術不運於紅粉。俯首低眉,甘為之下;或含憤茹嘆,莫可誰何。此非人生之一大不幸哉?”細讀青史,還真有不少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都不幸於此,今日不才信手拈來,願博諸君一笑。

一、王導

王導,就是世人稱為“王與馬共天下”的那位,出身太原王氏,為東晉王朝立下蓋世奇功。年輕之時,就小有盛名,史載:“年十四,陳留高士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長大之後果然不同凡響,歷任宰輔,經國濟世,可以說一手開創了東晉王朝的新局面。以至於皇帝登基時,要求王導與他共坐龍床,可見當時他的重要地位。

縱觀王導的一生,他最大的能力就是“搞關係”。搞好南渡世家大族與南方豪門的關係,搞好朝內各個官員之間的關係,搞好他的那位堂兄王敦與皇帝的關係,搞好王氏家族與朝廷的關係。總之,大家一團和氣共享太平。他的為人一向寬和,似乎平生只有一件事令人不齒,就是因為一時氣憤殺掉了周顗,為此還留下了一句名言: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具體可見《晉書》)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縱橫捭闔的人物,卻怕老婆,而且怕得厲害,“曹氏性妒,導甚憚之”(《晉書》)。可憐王老大人身為國家重臣,連個納妾的膽量也沒有,只能偷偷在外面金屋藏嬌,算是“包二奶”。後來老婆知道了,帶人來算賬,老王一聽說老婆來了,二話不說,帶著小妾們就跑,生怕跑慢了,居然自己親自駕牛車“跑路”(猶恐遲之,以所執麈尾柄驅牛而進。---《晉書》)這種新聞一下就傳遍京城,有個叫蔡謨官員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居然當著老王的面開玩笑,故作驚奇的問:“聽說皇上要給您老加九錫了。”(九錫,天子賜予大臣的最高禮遇,包括車馬、衣服等九種禮器)老王一聽,馬上表示“不敢不敢,老臣何德何能,能受陛下厚愛。”接著一句就精彩了,蔡謨幽默地說:“也沒別的,就是短轅的牛車和長柄的拂塵。(方便您老跑路啊)”這也太欺負人了,無怪乎一向寬和的老王聽了,不禁勃然大怒:“想當年老子威風的時候,你小子還不知道在哪兒呢!”(吾往與群賢共遊洛中,何曾聞有蔡克兒也。---《晉書》)

從王老大人的遭遇中,我們深深地明白了有一位“悍婦”的重要性,試想一天被這麼一位老婆大人在家裡堵著,王老大人能不八面玲瓏、勤於國事嗎?他還敢想著造反嗎?所以,這位大人一生歷經數朝,名揚四海;死後哀榮無限,子孫滿堂,全拜這位曹氏所賜。相比之下,他那位王敦堂哥可慘多了,估計是老婆沒娶好。

二、謝安

謝安,與王導齊名的“救世宰相”,所謂“一時王謝”。在整個東晉時期,就只有這位爺的“派頭最大,名頭最響”,因為他好像什麼也不用做,只需要在眾人面前展示一下他的風度就足矣。他的確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一切皆有可能。

與王導一樣,他也是少有重名,不過他更厲害,四歲的時候就有人看出他不尋常,據《晉書》曰:“譙郡桓彝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王導)。”王導當時也十分器重他。然而奇怪的是,這麼一位天下歸心的人物,就是不做官,任你是刺史,還是尚書,反正就是一個字:辭。那他一天干什麼呢,反正家裡有的是錢,謝公子每天就是遊山玩水、吟詩作賦,還一心要向伯夷(古名士,不為官)看齊。但人家是貴人,玩也和別一般人不一樣,大家一起出海,風浪交加,遊船幾覆,別人都嚇得面如土色,只有他神態自若,等到風勢加急時,他才不緊不慢地對船家說:“這是要到哪去呀?”船家這才往回駛。另一個特點就是,他每次出遊,都要帶著妓女,招搖過市,這後來“惡化”為名士風範,被眾多文人效仿。就這麼拖著,一直到了四十歲。奇怪的是,越是這樣,他越是名氣大,儘管他的弟弟已經是大將軍了,還是比不上他,以至於有人說:“安石(謝安字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如果你以為謝安真是一位一心要隱居山林的隱士的話,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謝安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等待最好的時機,他對自己的老婆還是說了實話的。(安妻,劉惔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靜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直到他的弟弟被免了職,他才終於出山了。(注意這一點,這就是謝安認為的好時機。)

那個時候,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桓溫威名動天下,眾人都認為他有“篡位之心”,而謝安則是深受桓溫器重的大臣。等到當時的皇帝簡文帝駕崩之時,桓溫率大軍入京,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次他是要玩真的了,個個心懷鬼胎,惶恐不已。只有謝安仍是波瀾不驚,從容應對。或許就是這一種氣度,讓桓溫最終沒有幹出那種改朝換代的好戲。

不久,一統北方的前秦苻堅政權傾全國百萬之眾來攻,仍是謝安這種目空一切的風度,最終使東晉王朝渡過難關。

然而,他也有無法從容應對的時候,那就是面對老婆的時候。前面已經提過,他只對他的老婆從不撒謊作態,估計是怕呀。更廣為流傳的是周婆制禮的故事,別看謝安平時和妓女們打得火熱,卻從來不敢動真格的,更不敢帶回家作妾,他的一些晚輩看著老叔這麼慘過意不去,就聯合起來給嬸嬸上課,談了一大通周公制禮的典故,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男人就該一妻多妾。而劉氏也回答的好:“你們說的都是周公的禮,如果周公的老婆來制禮,一定不這麼說。”眾人聽完,紛紛絕倒,如此女人,怪不得謝叔風度這麼好,原來是有人暗中調教。周公怕不怕老婆沒人知道,但謝安想必是一定怕這位劉氏的。

三、桓溫

“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一代梟雄桓大將軍曾經悲憤的說到。西平巴蜀,北伐中原,託孤大臣,擅行廢立,立大功於當時,留惡名於萬年,生前的一句悲憤之言竟成身後永世之纎語。

依據魏晉時期的風氣,像桓將軍這樣的人一定有不凡之處,而且必定有人能慧眼識珠,早早就斷定他的將來。史書也這樣記載,桓溫出生不久,當時名士溫嶠就放出話來:“這個小子不平常。”(真英物也。)長大之後,他也真讓人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不同凡響。

桓溫的父親是前面提到的桓彝,也是一位名士忠臣,後因戰亂被江播殺害。此時桓溫才十五歲,枕戈泣血,立志復仇。三年之後,江播死去,靈堂之中桓溫來弔孝,江播的三個兒子暗藏利刃,防備桓溫,最後桓大公子手段高明,以一敵三,痛殺殺父仇人之子,名聲大震。

當時的皇帝晉明帝聞知有如此勇猛的孝子,立下大喜,將自己的女兒南康長公主嫁與這位烈士後代,加官進爵,高調入仕。由於是當朝駙馬,自己又自負雄才大略,沒有用多長時間,桓溫就已是東晉王朝的重臣名將。

趁著當時戰亂不已,群雄競起,一直以王敦、劉琨自詡的桓溫自然想一展雄才,建功立業。多次領兵征戰,威勢日重,引來無數人投效,也引來眾人側目,“篡位”之名同樣塵囂甚上。可是,儘管後來他行伊、霍廢立之事,卻始終保留了晉室江山,只因臨死之時所上的求加九錫奏表而為史家詬病,未免不值。

桓溫一生自命英雄,豪情萬丈,敢愛敢恨,性情畢露,毫不掩飾,有時竟顯得可愛。他流傳下來的故事也頗值得玩味。北伐中原時,桓溫兵敗撤軍,看到以往所栽的柳樹已經長大,不禁感慨:“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說罷竟然折柳流涕,唏噓不已。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篡位的奸臣。他最崇拜東晉的北地孤臣劉琨,北伐時曾經遇到劉琨府中的老嫗,這個老嫗告訴他他與劉琨“甚似”,大喜之下桓溫精心打扮,整理衣冠,再叫老嫗來看,沒想到老嫗這次說:“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總之就是差那麼一點點,氣得他倒頭就睡,幾天沒緩過來。他一生節儉,每次吃飯都只是粗茶淡飯。路過另一位大奸臣王敦的墓地時,還惺惺相惜的說:“可人,可人。”

自己的老婆是當朝公主,桓溫就算再是雄豪,也不敢造次,反倒被這位金枝玉葉制住了。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專門在“賢媛”裡記載了這位公主的故事,由此也可以體會到她在家的威風。“桓宣武平蜀,以李勢妹為妾,甚有寵,常著齋後。主始不知,既聞,與數十婢拔白刃襲之。正值李梳頭,發委藉地,膚色玉曜,不為動容,徐曰:「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主慚而退。”堂堂大將軍,收容個降女都不敢,被老婆知道了,攜刃殺來,也不見桓溫任何動作,在家裡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或許,桓溫怕被老婆趕出家門,所以一直沒有奪取司馬氏的江山。

四、隋文帝楊堅

一般人都以為武則天是歷史上最強悍的女人,其實就在她之前,早就有一位獨孤皇后稱雌於前了。她不僅一生都將她的老公楊堅牢牢掌握在手中,甚至還決定了隋王朝的興亡。在隋文帝臨死之時,所留的遺言不是別的,竟然是痛恨的說:“獨孤誤我!”

隋文帝以外戚的身份入主朝廷,從自己的外孫手裡奪得江山,算是勝之不武,但稱帝之後,北御突厥,平定江南,一舉結束了魏晉以來的紛亂之世,開創了隋唐一統的局面,不愧是一代英主。而他與獨孤後的伉儷情深,也堪稱帝王楷模。

獨孤後的父親是北魏赫赫有名的奇男子獨孤信,官拜柱國大將軍。美容儀,善騎射,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曾經在北魏孝武帝眾叛親離之時單騎來歸,深為孝武帝信任,他的三個女兒都是皇后,史稱:“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周書》)獨孤後就是他最小的女兒,生在這樣的仕宦之家,獨孤後自然非一般女子可比。

十四歲時,獨孤後嫁給了當時的楊堅,楊堅深受感動,新婚之夜,二人誓言今生絕無異生之子。開始,二人也是夫唱婦隨,恩愛情深,相敬如賓,接連生下貴子,和和美美。在隋文帝在是否代周的關鍵時刻,正是獨孤後的勸諫,才讓隋文帝斷然“上位”。

成為皇后之後,獨孤後每每玉輦上殿,楊堅一有過失,她都會及時糾正,宮裡稱為二聖。難能可貴的是,皇后從來不以自己的高貴出身而徇私枉法,真正的深明大義。有兩件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皇后的德行。她的族兄崔長仁犯法當斬,隋文帝想赦免他,皇后說:“國家之事,焉可顧私!”最後還是殺了這位兄弟。她的另一位兄弟同樣犯法,獨孤後卻三日不食,為他請命,因為這位兄弟用巫蠱詛咒皇后。這樣做家國兩全,公私兼顧,絕對是任何男人都敬畏的角色。

西方有這樣一個笑話:上帝說,要寬容你的敵人,但情敵除外。再深明大義的女人,在愛情問題上,都不免一個字:妒。更何況生在一生忠烈的將門之家,更看重從一而終。隋文帝一代英主,宮中佳麗如雲,因為獨孤後的緣故,還真的成了獨孤一後,終其一生,他從沒有與別的女人生下兒子。最嚴重的一次,他趁獨孤後不在時私幸了一位宮女,獨孤後聞知,一展將門虎女的威風,將這個倒黴的女人立斃杖下。隋文帝得知後,上演了一幕千古佳話,離宮出走。騎馬進入深山,徘徊直至深夜,幾位大臣苦苦相勸,隋文帝無奈之下痛言:“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最後還是回宮。

作為一個強勢女人,獨孤後毅然擔當起女權運動領導人的角色,哪個男人三妻四妾,薄情寡義,她一定會給予懲罰;哪個人一心一意,她就一定提拔重用。當時頗有心計的晉王楊廣就看中這點,演技高超,最後使獨孤後攛掇文帝廢掉太子,立這位有“夫德”的兒子為儲君,就是後來的隋煬帝。

這一例也算是怕老婆的反面教材吧。

五、房玄齡

作為唐太宗“秦府舊臣”的股肱心腹,房玄齡一直深受太宗皇帝信任,所謂房謀杜斷,他和杜如晦共同輔佐秦王李世民一步步成為萬世聖君太宗皇帝,開創了封建史家津津樂道的貞觀之世,堪稱名臣典範。

早在隋王朝還是太平無事時,幼而聰敏的房玄齡就已經看到隋亡的徵兆,遠見卓識,高人一等。與其他成名之人一樣,當時善知人的吏部侍郎高孝基就對他另眼相看:“僕閱人多矣,未見如此郎者。必成偉器,但恨不睹其聳壑凌霄耳。”

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博學多才的才子還是一個大孝子,父親重病多時,他盡心伺候,連續多天不眠不休。父親病故後,他更是五日不飲不食,可謂至純至孝。當還是“義軍”的李世民領兵入關之時,風華正茂的房玄齡杖策軍門,與這位英主一見如故,從此後龍虎相逢,風雲際會,歷史上明君賢臣的神話開始上演。

房玄齡死後諡曰文昭,意思是光明磊落,可昭日月。終其一生,他都在為大唐殫精竭慮,為國家憂勞奔波,為皇帝竭盡忠誠,極力想將這一段君臣神話完滿結束。只是他絕對不會想到,他的後代會因為他的“家族遺傳病”而蒙受災禍。

在唐人筆記《隋唐嘉話》中,記載了這位文臣夫人的事蹟: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將賜公美人,屢辭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優詔之意。夫人執心不回。帝乃令謂之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曰:"妾寧妒而死。"乃遣酌卮酒與之,曰: "若然,可飲此鴆。"一舉便盡,無所留難。帝曰:"我尚畏見,何況於玄齡!" 連皇帝都無可奈何,更何況手無縛雞之力的“房先生”。

唐太宗對這位一直忠心耿耿的老臣十分看重,將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高陽公主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自幼極受聖寵,驕橫無比,甚至作出與和尚通姦的醜事,房二公子深受父親教誨,自然徉為不知,得過且過。後來唐高宗即位,這位公主又捲入了一起親王謀反事件,害得已逝的房老先生也受連累,喪失了在宗廟與太宗共饗祭祀的資格,這段君臣神話還是以悲劇收場。

六、唐高宗李治

說他怕老婆,有點冤枉他,因為他碰到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皇帝。能碰到這麼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人,只能怪老天無眼,非要李家王朝改改門庭。

武則天,或者叫武曌、武媚娘,這個女人的眾多軼事已被人們廣為流傳,這一切的一切只因為她驚世駭俗的手段與魄力,她的舉動使所有提倡封建倫理道德的衛道士們汗顏不已。她秉承了唐太宗、高宗的舉措,使中華文明並沒有因為“改唐為周”而衰敗。她創造了“武舉”、“殿試”等一系列千年傳承的制度,親手提拔了狄仁傑、張說等大批文臣猛將。她一生試圖擺脫李家兒媳的陰影,卻不得不以此為立身之本,號令天下。她是古代所有史書中惟一進入本紀的女人。

只是,我們都往往會忽視那個一手將這個女人推上歷史舞臺的男人,就是當年一代聖主太宗皇帝的第九子---晉王李治。他一直以仁孝聞名,後來也因為這個原因被立為太子。

他與妻子武則天的關係一直受人詬病:父親的女人,狠毒的昭儀,毒殺他妻子的妒婦。可更重要的是,這個女人曾經是他的依靠,是他從一個一生籠罩在那位偉大父親陰影下的仁弱兒子所擁有的堅強盟友,是他剛從喪父之痛的迷茫中所遇到的第一個慰籍。當他迫切想成為一代明君,開創貞觀之後的新局面時,眾多的元老重臣是他巨大的阻礙,朝廷之中也找不到盟友,是他那個素多智計,兼涉文史的妃子替他出面,承擔了惡人的角色。如果你認為唐高宗只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帝王,那你可是大錯特錯了。眾多的史料表明,無論是處理高陽公主、李恪謀反案,還是斥退長孫無忌等一批元老重臣,這位唐高宗都深知內情,或許還是主謀。

最終,在他臨終之時,下的遺詔就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

如果沒有對妻子絕對的瞭解與信任,是不會立下這麼明確的遺詔的,可以說,是唐高宗將李唐江山鄭重交給了他深愛的女人。至於這麼做的動機,除了常年相處所培養出的深厚感情外,如果不是有人擅改史料,根本不可能有其他原因。

這樣“怕”老婆的確是很極端,也是李治一生的悲哀,他一直想擺脫別人,卻始終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生前是這樣,死後也是。

七、朱溫

在一般的歷史書中,導致唐亡的罪魁禍首----朱全忠(朱溫)應是這樣一個形象:凶神惡煞,五毒俱全,嗜殺成性,反覆無常,殘暴好色,無視人倫。類似於以往電視劇中日本鬼子中的低級軍官,除了燒殺淫虐,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做。

朱溫令人痛恨的大概有這麼幾件事,一是曾經聽信手下落第幕僚李振的諫言,一夜之間在白馬驛殺害多位士人,清流濁流,遂成千古罵名;二是盡數屠滅唐朝宗室,皇族近親,多數不免;三是好色無比,淫人妻女,連自己的兒媳都不放過;四是治軍“有方”,首創在士兵臉上刺字的高招,後來竟然成為定製。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有好下場,最終死在親生兒子的手中。事實上,這位賤民出身的“開國皇帝”,也有他不同的一面。

就比如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就很是令人讚歎;就比如他父親死得早,從小跟著母親寄居在同縣人劉崇家裡,受盡劉家人毒打,按理這位劉崇絕對是該滿門抄斬才是,可後來朱溫發跡後,卻對這位劉大善人既往不咎,位至列卿,因為這位劉大人的母親當年十分照顧他。朱溫草寇出身,毫不知書,基本上天下沒幾個人能放在眼裡,但對自己從小相依為命的母親極端尊重,“奉太后未嘗小失色,朝夕視膳,為士君子之規範”。(《舊五代史·梁書》)拋卻史家避尊者諱的溢美之辭,這樣的朱溫似乎才更可信。

最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個無恥無知之徒,竟然也怕老婆。孫光憲的《北夢瑣言》記載:“梁祖魏國夫人張氏,碭山富室女,父蕤,曾為宋州刺史。溫時聞張有姿色,私心傾慕,有麗華之嘆。及溫在同州,得張於兵間,因以婦禮納之。溫以其宿款,深加禮異。張賢明有禮,溫雖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

(關於《北夢瑣言》的史料價值,史學界是持肯定態度的,甚至有人認為它的來源就是當時的五代實錄,在此可以免去“避諱”的嫌疑。)就是說,這樣一個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大土匪,也知道什麼是好女人,還拿自己與光武帝相比。(光武帝劉秀,年輕時曾遊長安,看到執金吾出巡的威風,不禁感嘆: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不僅平時十分尊重自己的的老婆,什麼大事都聽老婆的,就是已經開戰了,只要老婆一發話,立馬就回。正所謂:軍令不如妻令重,強敵怎比賢妻能。

如果這位張氏能夠多活幾年的話,後來的朱溫也許不會成為萬惡的暴君。可見,能有這麼一位老婆可以怕,既是男人的幸福,更是天下蒼生的大幸。

八、陳季常

多虧了東坡蘇學士的生花妙筆,留給了後人一則美談,也為天下怕老婆的男人以及能夠制住男人的女人樹立了榜樣,按現在的說法,是有了形象代言人。古時所謂的“落杖”、“河東獅吼”就專指這兩種人。

陳季常,宋史上無所載,只知道他是一名在家修行的居士,家中有悍妻柳氏,管教甚嚴,即使朋友來訪,其妻仍不放鬆看管,動不動就在外間大呼小叫,罵不絕口,一定要把人轟走不可。蘇學士何等風流,就寫了這麼一首《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詩中兩句戲言,不想卻流傳千古,恐怕蘇學士也沒有想到吧。在《東坡文集》中,可以看到不少蘇學士與這位陳居士交往的詩文,估計沒有少挨柳氏的痛罵。

聯想到蘇軾後來的坎坷人生,由其是那首令人腸斷的《江城子》,估計那時蘇學士該羨慕陳兄還能有那麼一位“賢妻”可怕了。

九、明憲宗朱見深

如果要評選歷史上最奇怪的皇帝,明憲宗一定榜上有名,因為在後宮眾多品貌兼優的女人中,他最愛的竟然是一個比自己大十九歲的宮女,而且這個宮女品行惡劣,也談不上花容月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愛了一輩子。無論這個女人犯了多少足以誅滅九族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他都好像沒看見;除了關心一下自己的兒子外,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圍著這個女人轉。他的行為使人們不得不相信原來弗洛伊德的理論還真是不簡單,連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能算進去。

明憲宗的父親,是少有的能從太上皇再變為皇上的明英宗朱祁鎮,在他的身上,你會明白苦難對一個帝王有多麼重要。他與他的妻子錢皇后相濡以沫,共渡一生,無論他是皇上,還是囚犯;他對她同樣珍愛,哪怕她已經是一個瘸了一條腿、瞎了一隻眼的老太太。臨終之時,他交代了兩件事,足以讓所有的皇上汗顏。一件是他違背祖制,廢除了殉葬制度,解救了無數無辜的性命。另一件是他的遺言: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朱祁鎮沒有很多皇帝擁有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但他保留了一樣人最寶貴的東西----感情。儘管這是皇帝最不能享有的東西。

或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朱見深認定男人一生只能愛一個女人,就是那個在自己最無助時還能不離不棄的人。這個人就是從小伺候他、保護他的萬宮女。

為了這個曾經精心照顧他的女人,他給予她太后一樣的待遇,不惜廢掉父皇為他精心挑選的皇后。她在宮中橫行無忌,任意殺伐,他都表示默許。無論外廷大臣如何規勸、上諫,希望他為國家社稷著想,不要只迷戀這麼一個老女人,他統統視作耳旁風,就是一句話:內事也,朕自主之。能有這麼一個怕老婆的男人做丈夫,也算是女人的另一種幸福吧!

更具有傳奇性的是,這麼一個人,卻有一個明代堪稱最為仁聖的兒子---明孝宗朱祐樘。而他也繼承了他祖父與父親的深情,一生只愛一個女人,並且只有一個兒子。他是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好兒子、好丈夫。大明王朝祖孫三代一往情深,也算是皇帝史上的奇事吧。

有人說,愛是自私的,因為他除了所愛的人,什麼也看不見;有人說,愛是殘酷的,因為他只為了愛,只是愛。

十、戚繼光

明史上對戚繼光的評價很中肯: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百戰百勝,所向無敵,殺敵十萬,自損數人,戰功赫赫,全身而退,殺敵守邊俱有奇效,所著兵書流傳後世,遍讀史書,只此一人。這樣的人,居然怕老婆,而且還怕出了花樣、怕出了名氣。

在不少明人筆記中,我們都能看到戚將軍的大名,不過都與懼內有關。關於戚夫人的兇悍,一般都有這種記載:其夫人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情史》----馮夢龍)據說戚將軍與夫人只有一個兒子,因為犯軍法被將軍斬首,自此後夫人就一直不依不饒,而將軍也心中有愧,久而久之,一代名將終成懼內之君。關於他懼內的事情,有兩個故事最為著名。

一次是他在外面養了幾個小妾,還生了兒子,當然是瞞著夫人乾的,後來被夫人的丫鬟得知,領兵來攻,並告誡諸將誰都不準出營,急得將軍的手下不得已派人逾高牆來報。將軍得知後問諸將計,有人說:“願以死迎敵。”有人說:“還是暫避為妙。”將軍俱以為非,“乃自袒跣,跪迎夫人。諸姬披髮席藁,各抱其子請死,而請以子嘗刃。夫人令抱兒起,皆送還家,日; “首禍是老奴。”令杖之。公即伏受,杖數十,門外將卒喊聲大舉,乃已。箠撻諸姬最毒,罷歸。由是公不得輕出。”(《情史·情貞篇》)

後來,將軍實在氣憤不過,召集諸將“開會討論”,痛罵之後決定重新做人,重掌乾坤,諸將自然遵命。於是集兵列陣,刀槍林立,然後氣勢洶洶的叫夫人來。夫人到後,不怒自威,厲聲喝問:“喚我何來!”將軍一時奪氣,低聲道:“請夫人閱兵。”

這種神來之筆或許出自文人的臆想,但連續幾本筆記中都曾出現戚將軍懼內的傳聞,還有不同的版本。頗有史料價值的《萬曆野獲編》也專門記載:其為妻所困,幾至絕祀。

或許我們都弄錯了,聞名天下的該是“戚夫人軍”,而不是“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充其量只是個副將軍。

關於怕老婆的笑談,不少名家都有所論述,我之所以不怕狗尾續貂,就是想從另一個方面解讀歷史人物。他們不只是故紙堆上的一個名字,或是供我們瞻仰的一尊塑像,而是和我們一樣普普通通的個人。歷史學發展到今天,有很多人認為是已經走入僵化的死衚衕。脫離實際,去研究一些古人不知,今人更不知的東西,結果自然門庭冷落。

魏晉時期王衍痛失愛子,曾經傷逝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我選擇這些怕老婆的人物來寫,就因為他們都保有人類基本的感情,他們沒有因為世俗、權勢、名利而改變自己的真情。我相信,無論我們的科技多麼發達,我們的生活如何改變,我們的基本感情都應該是真摯的,從遠古到現在,從現在到永遠。

怕老婆的十大歷史人物
怕老婆的十大歷史人物
怕老婆的十大歷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