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蝗災頻發,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選擇吃蝗蟲充飢呢?

在我們現如今的社會當中是靠著多種體系來共同發展的,可是在以前完全不是這樣的。以前商業不發達,各種行業都不發達,一個國家是否興盛主要就是靠農業。那時候除了那些當兵的和少量的商人之外,全部的人都在忙著種地。而種地要面臨許多的問題,更嚴重的會有的許多的洪災、旱災,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看天吃飯”。洪災跟旱災別說是在古代沒有辦法,在現代我們也只能看著這一切發生在古代,這些對農業影響非常大的,還有一種災害叫做蝗災,當蝗災來臨的時候,農民基本上是一年白忙活,只能看糧食被蝗蟲們掃蕩。現在的人提出蝗蟲不是能吃嗎?為什麼那個時候人們就想不到吃蝗蟲來填飽肚子呢?

古代蝗災頻發,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選擇吃蝗蟲充飢呢?

我們可以說是號稱一個吃貨民族,曾經在一檔節目上有個帶著明星探險的,那個外國人叫貝爺,他是什麼東西都能吃只要是能充飢就行。農古代農民遇到蝗災的時候,肚子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為什麼他們不採取吃蝗蟲的措施呢?

古代蝗災頻發,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選擇吃蝗蟲充飢呢?

在古代蝗災對於農民來說絕對算得上是滅頂之災,一場蝗災到底有多可怕呢?有一些歷史資料記載,蝗蟲一般都是成群結隊的,一大片遮天蔽日,就好像我們科幻片上看到的巫師召喚烏鴉那樣。一個蝗蟲群體飛過能吃掉十幾噸的糧食,它們一般也是出現在夏天比較熱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蝗災的來臨也會伴隨著旱災。本身旱災來臨農民的收成已經非常少了,可是最後這僅有的一點點收成還要被蝗蟲給收了去。

古代蝗災頻發,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選擇吃蝗蟲充飢呢?

古代受災的時候,人們餓到一定程度,賣兒賣女的現象都出現過,可是他們就真的發現不了蝗蟲好吃嗎?還是蝗蟲有毒?這也不太正常,我們都現在很多社會的人應該都吃過蝗蟲,口味還算是不錯。

古代蝗災頻發,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選擇吃蝗蟲充飢呢?

其實主要就是因為封建社會的農民思想太落後了,也可以說太封建迷信,他們總是認為蝗災、洪災、旱災是上天對自己的懲罰,而自己就應該坦然去面對這一切,後來還有一些人組織的祭天活動,希望能減少蝗災的到來。再說了蝗災來得快去得也快,想要一兩天填飽肚子倒是可以實現,但是想要在接下來的日子繼續不捱餓,根本做不到。

畢竟古代可沒有什麼先進的儲藏技術。你們說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