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今天是

“學雷鋒紀念日”,雷鋒同志曾說:“我願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鬥爭中鍛鍊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雨花臺是無數革命先烈英勇獻身、慷慨長嘯,用鮮血寫就壯麗詩篇的革命聖地。在新時期,“雨花英烈精神”“雷鋒精神”一脈相承,以其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平安法治微雨花”今天回顧了幾個網格員的戰“疫”故事,紀念雷鋒同志,也記錄下生長、生活、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擔當和作為踐行雨花紅色傳統、發揚“雨花石”精神的幾個片段。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

雨花臺區位於十朝古都南京的南郊,相傳梁代雲光法師在此講經,感動佛祖,一時落花如雨,雨花臺因此得名。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的雨花臺區,引得無數古聖先賢、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在此成就了壯麗的人生。其中,天然成型、鬼斧神工、瑰奇絢麗、獨一無二而被譽為“中華奇石”、“天然多彩文化寶石”的雨花石,正是這裡豐富多彩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小小縮影。

雨花大地上的網格員們,正如這晶瑩圓潤、內容豐富的雨花石一般,用潤物無聲的工作態度、生動多彩的工作方法、紮實細緻的工作密度,演繹了許許多多動人的“網格故事”。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雨”水由來細潤物,露珠點點枝上附

雨花街道共青團路社區的書記趙化珍是個老雨花人,也是個資深的網格長。共青團路社區地處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的大型開放式老小區——雨花新村中,是一個地形複雜、物業不足、老舊樓棟多的“積弱”社區。為了管好社區裡的“一畝三分田”,趙化珍幾乎把小區裡所有的樓棟、商戶跑了個遍,哪哪有個缺口,哪哪住著什麼人,她都能“門兒清”。

社區裡有個老年舞蹈愛好者組建的“茉莉花”舞蹈隊,隊員們舞姿優美、能言會道,還曾遠赴香港參演。可是疫情來臨後,舞蹈隊的排練受到了影響。老阿姨們聽黨號召在家悶屈了一陣,憋得慌,幾個隊員一合計,覺得五村的小廣場比較空曠,沒什麼人,幾個阿姨在這練練舞應該沒多大影響,於是就相約在此跳起了廣場舞,沒想到被警覺性很高的“五村群眾”舉報給了共青團路派出所。

疫情期間違反規定,派出所的民警在批評舞蹈隊的阿姨、請她們儘快散開後,及時將這個情況與趙化珍進行了溝通。趙化珍一想,舞

蹈隊的阿姨們不缺熱情,與人溝通能力強,現在在家悶著難受,現在防“疫”,我們好多無物業樓棟都要開展封閉式管理,卡點值守、出入證發放、體溫檢測都缺人手,何不請她們把對舞蹈的熱愛引導到疫情防控中來呢?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抱著這個想法,她給舞蹈隊的隊長蔣崇珉打了個電話,沒想到舞蹈隊也正有此意,兩邊一拍即合,舞蹈隊馬上“轉制”為了防控疫情志願者服務隊。隊員朱蘋平、趙平煥、王培玲主動請纓,協助網格員上門發放出入證,孫蘭多次報名到一線,姚玉華拿小喇叭在社區裡宣傳防範,每天都要走一萬步以上,馮建美也主動要求安排任務。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舞蹈隊的阿姨們在防“疫”中

在趙化珍的帶領下,社區的網格員、志願者警覺性都很高,小區封閉式管理卓有成效。2月7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錦輝以“四不兩直”的方式“突襲”了共青團路社區,在雨花新村五村小區門口,徐錦輝被體溫檢測點的網格員攔下測量體溫。接著,徐錦輝在小區巡查一週,發現小區只留了一個出入口,另一出入口已封閉,封閉管理已落實。隨後,他向社區書記了解小區封閉管理落實情況,趙化珍詳細介紹了小區車輛和人員登記排查等各項舉措,徐錦輝書記贊她,社區分類施策、強化進出人員管理的防控做法做得很不錯!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錦輝與趙化珍在交談中

據悉,雨花臺區按照分區域、分級別原則,早發現、早處置。對全區有物業的291個居民小區,推行門禁卡和居民健康信息卡雙查驗制度,並做好人員、車輛體溫檢測。對無物業的149個老舊小區和零散式樓棟,以及19個涉農社區58個村居,繼續推行封閉式管控制度,做好出入證查驗和體溫檢測工作。

網格員發動多方力量下沉網格,為防“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雨花街道能仁里社區的網格員龔磊經群眾提醒,將湖北十堰來寧探親的兩名應居家隔離人員從南京站“截”回了住處。賽虹橋街道長虹路社區的網格員劉暢通過“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推送的信息瞭解到網格里有一名疑似武漢歸寧人員,在發動平安志願者力量多方搜索後,終於在某家水果店老闆那裡拿到了這名疑似人員的聯繫方式。鐵心橋街道景明佳園社區的網格員李正紅,支持因疫情“宅”家的女兒加入“大學生志願服務隊”,開展政策宣導、企業復工復業督查。西善橋街道齊修社區的網格員陳謙君主動聯繫律師肖芳芳,錄製防疫控疫法律知識視頻。更有許許多多的網格員發動了親友家人,“夫妻檔”、“父子兵”、“母女檔”、全家齊上陣的情況比比皆是。

春夜深深小雨來,綿綿細細潤花開。雨花臺區應“疫”創新,通過“網格+”機制,增進網格治理的社會性,放大網格治理的蝶變效應,通過網格鏈接機關幹部、社區民警、衛生防疫人員、黨員、物業、平安志願者、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有序推進“網格化”疫情防控。截止2020年2月29日,共發動網格員、志願者、黨員、機關幹群等方力量17896人次,排查走訪居民戶數287960戶,排查走訪群眾319375人次,發放防範疫情宣傳手冊、《致居民一封信》等資料253133份。

“花”能解語還多事,五彩玲瓏暗香流

李鵬程板橋街道孫家社區的一名網格員,曾被評為江蘇省“最美網格員”。將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作為事業來做的他,通過深入瞭解網格化操作平臺的開發邏輯和系統運行模式,大膽摸索出採集不同人員、房屋、單位信息的“鵬程操作法”,大大提高了網格信息的採集效率,為此他還成了南京網格學院的客座講師,為全市網格員講解網格化操作實務課程。為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他還針對網格中矛盾糾紛多元、基層治理力量單一的實際問題,反覆思考設計,主動對接有關部門,在孫家社區打造了“網格民情坊”、“網格巡回法庭”、“網格法律服務驛站”與“網格法學堂”品牌,形成“一體三翼”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在矛盾發現、介入梳理、多方調解、庭前談話、開庭審理、跟蹤回訪、案例普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1月30日中午,李鵬程接到“線報”:網格里一名精神障礙患者嚴某失蹤了,這個嚴某有吸毒史,並有多次發病傷人記錄。李鵬程請嚴某的家人迅速到派出所報案,自己和社區其他網格員、民警一起發動力量積極尋找,經過大半天的折騰,終於在晚上八點將嚴某找回。經過街道、社區、派出所三方以及與病人家屬的溝通一致,同意將嚴某送至精神病院住院治療直至疫情結束或者病情穩定。

當日晚九點三十分,李鵬程和板橋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員一同將嚴某送至雨花醫院。在辦理入院手續時,李鵬程發現嚴某有低燒現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應將其隔離觀察進一步確診,但雨花醫院不具備隔離條件,醫生建議轉由具備條件的市腦科醫院治療。李鵬程立即通知病人家屬自行測量體溫,撫慰家屬情緒並囑託做好自我防護工作,然後將情況及時上報。在等待支援的過程中,嚴某利用上廁所時機,翻越圍牆逃跑了!

情況緊急,在四處尋找無果後,李鵬程向同事和志願者們求援,大家展開拉網式尋找,終於在次日凌晨六點將嚴某找到。李鵬程又將嚴某重新帶回派出所,送至雨花醫院再次進行體溫測量、抽血化驗、ct檢查,經診斷髮現該人員肺部有病變,疑似肺結核,便立即將其送往胸科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過拍片,確診為支氣管炎。1月31日晚上八點,李鵬程等三名網格員陪同病人家屬一路護送,將病人送至南京市腦科醫院,收治住院。

李鵬程在那天的朋友圈裡寫道:“輾轉27個小時,3家醫院,跑了大半個南京城,這場驚心動魄的防疫戰終於順利落下帷幕。”

2月,板橋街道對位於孫家社區的原孫家人力資源市場周邊群租房地區進行了一次整治,將群租房內400餘名外來人員全部疏散和勸離。李鵬程在配合做好勸離工作的同時,接收到了

“社區治理一體化平臺”中的“社區服務健康模塊”推送的兩條信息,顯示他的網格內還有兩名湖北人員需要複核。

李鵬程立即通過平臺上提供的電話號碼聯繫了當事人,核實兩人確為居住孫家社區的湖北籍貫人員。通過上門走訪,李鵬程瞭解到,兩人是長期租住戶且今年未回家過年。但房主擔心在特殊時期下,與租戶相關的湖北人員會過來串門,引起突發情況,故希望社區、網格員能夠勸其離開。房主和兩名租客爭執不下,疫情期間市裡各旅館拒絕登記入住湖北籍貫人員,租客也買不到回家車票,無處可去,只能在社區道路、村組內逗留,還因方言差異多次與周圍村民發生衝突。

李鵬程通過一邊上報街道防指,與雨花臺區集中隔離點的負責人對接;一邊幫助兩名鄂籍人員準備相關材料證明,運用“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中的信息還原了兩名鄂籍人員自春節期間到現在的活動軌跡,通過司法所、派出所等幫助其中一名丟失身份證的人員快速辦理了身份證明,短短几天就入住了我區“愛心賓館”。

在成功辦理入住的當晚,李鵬程收到了一條信息:“謝謝,非常感謝,這邊我們住下了!”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據悉,雨花臺區發揮網格化工作機制治理優勢,綜合網格員加大出租房排查力度,通過入戶、電聯、AI語音回訪等方式,督促返寧人員註冊“寧歸來”並做好報備;摸清、核查重點國家外籍來寧人員底數並做好解釋工作;核實“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收到“寧歸來”平臺推送核查紅色名單;網格員、社區民警、衛生防疫人員“三包一”協同作戰做好相關工作。專屬網格員重點關注企業、樓宇、商圈、醫療機構、養老院等公共空間,檢查企業防控方案和物資準備,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日常巡查,杜絕發生聚集性疫情。

截止2020年2月29日,

雨花臺區網格員排查有關疫情防控線索2541條

協助化解疫情矛盾糾紛1051起

“石”徑山涯耐寒暑,雨雪風霜何所懼。

板橋街道三山社區的網格員馬芹是一名年輕的二孩媽媽,小的孩子還在哺乳期。2020年2月12日,她在《防“疫”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是我們奮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第15天,也是病毒離我們最近的一天。”

這天,馬芹和同事劉永芹一同到小區蔬菜超市買了點雞蛋和麵條,像往常一樣,送往某棟居家隔離戶。在路上,永芹對她說:“老馬,最近聽說咱們社區附近那個住在朗詩的疑似隔離人員確認了,但我們社區管得很嚴,我一點都不害怕。”她想了一下,說:“我也不怕!”

當天下午,馬芹接到了醫生的電話:“你們‘多包一’定點服務的那戶居家隔離的住戶,現在頭暈、四肢無力。新冠肺炎也有這種症狀,我已經讓他自己打120救護了,你們跟這個住戶接觸的較多,要注意自己的防護!”

掛掉電話後,馬芹一時懵了圈,但她很快清醒過來,立即電話跟街道防指彙報。緊接著,她聯繫了這戶隔離戶,請他們不要驚慌,待在家中等待,醫護人員會妥善處理的。隨後,她和網格志願者在該棟樓下做好守護,並通知消毒人員“全副武裝”待命。過了一會兒,救護車來了,這位被隔離的人員被送上了車。同棟樓的鄰居見狀,疑問、驚慌寫在臉上,連連問馬芹,是不是小區出現了疑似病人。馬芹和同事們趕緊跟居民解釋:這戶人家已經被隔離,就算是疑似病人,也一直未和外界接觸;現在最要緊的是趕快回家去,做好消殺措施,有什麼情況我們一定會第一時間告知的。

忙碌、緊張的一切讓馬芹暫時忘了恐慌和擔憂,回到辦公室她才回過神來。永芹跟她說:“老馬,如果是疑似的怎麼辦,確認了怎麼辦?咱們可是天天給人家服務的啊,雖說東西都是放在門口‘零接觸’,但最靠近他們的就是咱們倆啊!”馬芹第一個想到的孩子,家有兩個娃,如果自己因為這事兒被隔離了,那老二就沒了口糧,被迫斷奶了。緊接著,她又想到,不止自己和永芹,社區的人員都跟我們有接觸,要是大家都被隔離,接下來工作可怎麼開展?現在可是關鍵的時候啊!

那一刻,兩位網格員都沉默了。過了一會,出去辦理為居民辦理健康登記證的10名同事也回來了,聽說了這事,大家的第一反應也是一樣的,擔心最緊密接觸的家人,更擔心網格里的工作怎麼開展……

所幸的是,當天晚上,馬芹就接到了這位被送走的隔離戶的電話:“小馬,你們網格員沒防護服、沒護目鏡,每天穿這個紅馬甲、帶著個口罩,為我們和其他居家觀察的住戶挨家挨戶上門服務,辛苦不說,‘連累’你們我們就過意不去啦!剛才醫生給我做了全面檢查,說就是心臟病犯了,不是新冠肺炎!你們可放心吧,謝謝你們啊,謝謝!”

這時,待在各自工位上靜靜等待消息的網格員們才舒了一口氣,沒過一會兒,一名同事站了起來:“走,咱們上門辦理登記證去,白天好多住戶不在家,現在是晚上八點,趁人家都回來了還沒休息,能入多少戶是多少。”聽他這麼一說,大家也都站起身來,義無反顧地消失在黑夜中……

事後,馬芹說,這一晚是我在心理上離病毒最近的一晚,經受了煎熬,想到了最壞的情況,也意識到網格員在疫情防線上多麼重要,沒有網格員,社區的很多防“疫”工作沒法鋪開,也受影響。面對潛在的暴露風險,我害怕;可是背後站著的,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家園,為了他們,即使害怕也要積極面對。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網格之中

像馬芹這樣的網格員還有很多,他們不畏艱難、克服困難,舍小家、為大家,像一顆顆圓潤堅固的雨花石,深深地埋在網格中:梅山街道中興路社區的湖北妹子方瑩瑩,疫情發生以後退掉了回家的車票,留在網格堅守,每晚通過視頻為老家年邁的父母加油打氣。板橋新城新林社區的劉輝芳忍受著因為長時間站立誘發的脊椎炎疼痛,一邊電話裡撫慰著骨折在家養病的兒子,一邊將一條條資料輸入平臺。賽虹橋街道長虹路社區的“95”後網格員胡明玥聽到奶奶病危的消息,硬是哭著整理完了手上的工作才離開;3天喪假,她卻提前1天迴歸工作崗位……

據悉,雨花臺區發動網格員力量,開展公共部位消毒、口罩回收、垃圾消殺、代購代送、在線諮詢、“雲服務”、“雲資源”共享等服務。為赴鄂醫護家屬、獨居、空巢、失獨、特困、低保戶等特殊群體,網格員、志願者、物業定人定點“三方呵護”。為因居家隔離的人群連線心理援助中心、社會組織、專業機構,“零見面”線上開展緊急心理危機干預。

截止2020年2月29日,

雨花臺區網格員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服務17783次

非聲非色非香味,別有幽芬來襲人——這是雨花人的精神,更是雨花大地上753名專職網格員、437名兼職網格員“疫”網直前、“疫”不容辭、不計得失、默默奉獻,不畏艱難、玉汝於成的生動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