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教會你如何去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8分。讓大眾更熟悉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獨》。但對於馬爾克斯來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

小說的核心是愛情,把愛情的所有可能全部寫在這本書中,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

在看完這本書後,相信都會對於愛情,產生了不同的理解。這是一個男人用一生的時間追尋他愛的那個人,以及他心目中完美的愛情的故事。每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待愛情,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愛是隨著年齡而變化的,在人的一生中也會經歷不同種愛的形式。

在我看來,《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是教會我們如何去談一場戀愛。而是教會我們對待愛情的態度。最終昇華到,愛可以讓我們戰勝人類終極的恐懼——死亡。今天我就結合作者的創作手法、以及作品的主題,來分析這部作品的魅力之處。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教會你如何去愛

01.創作手法:三種不同的愛情模式突出小說的主題,激情之愛,親密之愛和承諾之愛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文學界流傳一種說法,叫做“諾貝爾文學獎的詛咒”:說的是作家得獎後,很難寫出更好的作品。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愛情小說,卻打破了這種詛咒。

作者通過三種不同的愛情模式,向我們訴說一段刻苦銘心的愛情。而馬爾克斯在講故事的時候,會頻繁切換視角。想要讀懂他筆下的愛情,可以從以下這三方面展開:

①激情之愛:阿里薩勇敢的追求費爾明娜,年輕時瘋狂執著的愛

小說的情節,是按照年齡和時間線來講述的。本書的主人公阿里薩是一個出身卑微的私生子,外表瘦弱蒼白,內心敏感細膩。直到有天,富商的女兒費爾明娜來到這個城市定居。阿里薩迷戀上了這位美麗的少女。

他開始給費爾明娜寫信,這些情書打動了她。兩個人不斷通信,直到被費爾明娜的父親發現,父親很生氣,一定要拆散他們。他帶著女兒苦行,想讓她變得成熟清醒,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場苦行反而加深了他們倆的愛情。

結果兩人相見後,費爾明娜的幻想破滅。此時,烏爾比諾醫生出現。他控制是是疫情,是當時的英雄。費爾明娜接受醫生的求婚,阿里薩和費爾明娜兩個人的這段激情之愛到處結束。

在我看來,激情之愛大多發生在學生時期。這個時期的戀愛,相對來說比較純粹。看到喜歡的人,用各種方式勇敢的表白。這是年少時的愛情,不怕別人的阻擾,怕的是夢想破滅。等到畢業季的時候,可以看到不少人因此而分手。但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是美好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教會你如何去愛

②親密之愛:費爾明娜和醫生結婚後,醫生選擇包容費爾明娜

費爾明娜和醫生結婚後,醫生選擇了費爾明娜,是因為費爾明娜的美麗,配得上自己的社會地位。但愛是可以培養的,醫生帶費爾明娜同遊歐洲,一起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他們看上去那麼般配,親密無間。

費爾明娜和醫生的愛,跟阿里薩的激情之愛是不同的。由於缺少激情之愛,所謂的“完美男人”烏爾比諾醫生竟然出軌了。他在自己的一個病人身上,找到了激情。這次出軌被費爾明娜發現,醫生結束了這段激情之愛。而阿里薩選擇放縱自己,在外面有很多情人,但他的心只忠於費爾明娜。

看到這裡,親密之愛讓我想起了,兩個人從戀愛走向結婚。對於一對戀人而言,從剛開始的激情之愛,一路走到了親密之愛。在婚姻中,會遭遇更多的考驗,經歷七年之癢。當認為愛情只剩親密,而失去激情,這段感情,就很難維持下去。其實對於一份相對完美的愛情而言,要保持美好,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③承諾之愛:費爾明娜和阿里薩選擇在船上度過餘生,用行動證明他們的愛

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兩個人分開後,就如同兩條平行線,完全沒有交集。費爾明娜過著最奢華的上流社會的生活,而阿里薩還是一貧如洗。沒想到一位姑娘愛上了阿里薩,幫助他成為船運公司的董事長。

50多歲的阿里薩,同樣出入在上流社會,這時他遇到了費爾明娜夫婦。醫生在一次意外中,摔斷了脊椎去世。費爾明娜的婚姻結束,阿里薩在醫生死亡後,意識到自己極有可能隨時死去。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她急切地向費爾明娜再次表白。

對於這個遲到50年的表白,費爾明娜拒絕了。但阿里薩每週末拜訪費爾明娜的家,但每當阿里薩提起五十年前的事情,費爾明娜就開始逃避。如今他們已經70歲,遭到了子女的反對。但最終在船上,阿里薩還是跟費爾明娜袒露了心扉。為了只和費爾明娜在一起,他們在船上升起了霍亂旗,表示船上爆發了霍亂,可以不停泊在任何港口。這一對老人不想回到岸上的現實中去,因為岸上的那麼沒有愛的世界,比死亡更恐怖。

在結婚的時候,對於兩個新人最好的祝福是白頭偕老。兩個人從相識相知,到最後走完一生,這是最美的承諾。在一份好的愛情中,應該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對於一份承諾的愛,是離不開激情之愛和親密之愛。愛情不是單一的產物,而是多種因素的結果。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教會你如何去愛

02.通過兩組人物的對比來探討“恐懼”和愛情的關係

用人物來凸顯小說的主題,是馬爾克斯慣用反的技巧。在這部作品裡面,馬爾克斯同樣用兩組人物來表達恐懼和愛情的關係。

對於這本書中的兩組對比,可以一起來看下:

①第一組鏡像對稱的人物:費爾明娜的兩個男人,醫生是剋制的愛,而阿里薩是放蕩的愛

這兩個人是愛的兩種極端,阿里剋制,阿里薩放蕩。醫生太輕視愛,而阿里薩太重視愛。費爾明娜曾經問過醫生,難道看不出來她不幸福嗎?而醫生認為婚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固。

另一個男人阿里薩雖然沒有和費爾明娜在一起。但是他始終看著費爾明娜的方向。不管他在哪裡,跟誰在一起,他對費爾明娜始終沒有斷絕。哪怕他在外面有很多情人,但心裡還是想著費爾明娜。

這是完全相反的兩種愛,通過馬爾克斯的描寫,生動的展示在我們面前。這兩種愛,如同天平的兩段,都太過極端。真正能夠維持一生的愛情,是找到兩個人相處的平衡點。在對待愛情上,不能太過極端,還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②第二組人物的對比:自殺的死者和阿里薩,死者在恐懼面前選擇死亡,而阿里薩選擇了愛情

在小說開篇,馬爾克斯寫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醫生來到一個自殺現場,死者是醫生的一個朋友。醫生在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死者有一位秘密情人,而他自殺的原因是不願意衰老下去。

這死者的愛跟阿里薩的愛一樣,伴隨著強烈的恐懼。但是在恐懼面前,死者和阿里薩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死者選擇了死亡,而阿里薩選擇了愛情。對於阿里薩而言,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那裡沒有費爾明娜。

從這裡看出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愛,可以讓我戰勝人類終極的恐懼——死亡。而另一個方面,通常這個小人物的描寫,為阿里薩的一生埋下伏筆。同時跟阿里薩形成對比,能更直觀的反映出阿里薩的愛。他在晚年面對愛時,更加勇敢。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教會你如何去愛

03.主題呈現:基於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對愛情三部曲的理解

愛情是美好的,同時也是殘酷的。在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愛交織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面對一份愛。從中可以得出一些道理:

①愛情貫穿我們的一生,面對愛情,要始終抱著學習的心態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的是主人公阿里薩用一生的時間追尋他心目中完美的愛情。在不同的時期,阿里薩對於愛情的看法,也不同。

  • 18歲的阿里薩精力充沛,腦海中充滿各種浪漫又大膽的想法,給費爾明娜寫情書,半夜拉小提琴。做出了各種近乎瘋狂的舉動,這個時候的愛情是炙熱的。
  • 到了中年,阿里薩的愛情陷入了兩難。一方面他陷入對費爾明娜的愛情無法自拔,另一方面他極力尋歡作樂,跟不同的情人在一起。
  • 等到了老年,失去了頭髮和牙齒。他反而選擇勇敢的告白,在升起霍亂旗的船上和費爾明娜走完餘生。

愛情在人的一生中,佔據很大的分量。而人是會成長的,在對待愛情上,也會有所不同。愛情貫穿我們的一生,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不要自認為已經懂得愛。

②面對愛情的不同形式,要學會分辨,從中體會到愛情的真諦

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愛。作為愛情三部曲,作者提到了激情之愛、親密之愛和承諾之愛。不同時期、不同的人,會出現不同的愛情形式。

書中烏爾比諾醫生的父親,被感染了霍亂後,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子裡。給自己的妻兒留下一封信,這是訣別的愛。

少年時的阿里薩把費爾明娜,當做自己的女神,這是激情的愛......馬爾克斯認為他把半世紀裡無數人的無數種愛,全部融匯在這一本書裡,讓我們得以見證愛情的萬千可能。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見識到不同的愛情形式。正如母親曾對少年阿里薩說過:“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嚐遍所有痛苦,愛情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能遇到的。”所以能夠經歷不同的愛情,也是一種幸運。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百科全書”,教會你如何去愛

③在面對恐懼時,相信愛是可以戰勝恐懼的

愛和死亡是馬爾克斯在這本書中表現出來的主題,對於《霍亂時期的愛情》既是一部愛情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與恐懼抗爭的書。

到了最後,他們戰勝了年老的恐懼,死亡的恐懼和世俗的恐懼,勇敢的在一起。故事的最後,船長問,到底要漂多久呢?阿里薩做出了他的承諾,一生一世。到了七十多歲,阿里薩獲得了完滿的愛情。

在我看到,在遇到未知的事情時,恐懼是正常的一種心理。在愛情面前,有太多未知的東西。但恐懼是可以戰勝的。在一段愛情中,要學會如何去愛。用愛去戰勝恐懼,讓這份愛長久的延續下去。

結語: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關於恐懼和愛的作品,書名提到的霍亂是一種傳染病,是恐懼的代表,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正是恐懼中的愛情。對於阿里薩來說,始終是抱著“死亡唯一令他痛苦的是,他不能為愛情而死”。

面對愛情,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這部作品,只是告訴了我們愛情的不凡之處。至於愛情的真諦,要每個人親自去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