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俗語“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嗎?

悠悠鄉村路


這句俗語重點在後半句,婆家的飯長。其實反映了以前一個女人在婆家不被待見的真實寫照,也是對自古婆媳關係的經驗總結,也說明了一個女人在結婚成家後,會面臨更多的考驗。這句俗語不僅在以前有道理,在現在同樣有著深刻的道理。


我們現代人結婚後,女人也有同樣的感受,是不是回到孃家感覺更自在,想幹啥幹啥,不用那麼拘謹!到了孃家也沒有那麼多規矩,也不用刻意去表現什麼,甚至爹媽會幫你盛好飯端到你跟前。我們不提倡這種回到孃家依賴的現象,但是確實能反映很多問題。女人無論到什麼時候,還是在自己家自在,即使和丈夫恩愛甜蜜,在和婆婆相處的時候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孃家人就更輕鬆愉悅的多了,吃飯自然香,心情自然舒暢。

尤其是在古時候,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女人嫁到婆家沒有太多話語權,得不到充份的尊重,就會更加的感覺孃家更好。

但是不管孃家有多好,女人到了一定歲數,總是要嫁人的。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是每一個男女都要經歷的人生,誰也不例外。但是以前男女不平等,女人到了婆家常常被婆婆刁難,對女人造成的委屈有苦難言。而且在以前婚姻也不像現在這樣自由,如果真的是在一個家庭過的不幸福還可以重新選擇,那時候沒得選擇。一旦選擇失誤,那麼面對的將會是一輩子的心酸,淚目。所以古語才說,婆家的飯長。

其實這也是孃家人在告誡女人,到了婆家,那就是你的家,一輩子需要付出的地方,即使日子再難都得挺過去,做一個女人該做的事情。

好在時代不同了,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明。現在取個兒媳婦,話說了那都得捧著疼著寵著,女人哪還有受罪這一說。新時代的女人也能頂起半邊天,也可以當家作主,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遭受委屈了。


牧野小志


我是廣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意為在自家吃飯很香,可以無拘無束。而女生嫁人之後,在婆婆家吃的飯長久著呢。


在農村傳統上有些重男輕女,時興男婚女嫁,幾千年來都如此,而且我們這邊如果女子到了三十歲還沒結婚,別人都會認為這個女人肯定有毛病才嫁不出去,這叫大齡剩女。女子一般在二十多歲就結婚生子了,結婚之後還是願意回自己土生土長的孃家吃飯,守著親爸親媽吃飯總有小時候的味道,味道香到了心裡。可是如果出嫁之後總在孃家吃飯會生出許多閒話,一般都是認為你在婆家過得不好。

這裡就提醒廣大女性出嫁結婚之後不要總回孃家尤其是去摻和孃家的事。偶爾回孃家吃飯小住還是可以的,家有哥哥嫂子或者弟弟弟媳會歡迎你偶爾小住回來吃飯。但長期住的話會引起孃家的反感,每個結了婚的女人都要把持好分寸,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孃家總是希望你可以過得比他們好。感恩於孃家的養育之恩,長住於婆家的收留之恩,這就是生活的真諦。女人一旦結了婚就是大人了,心存感恩之心,必有陽光明媚!

這是我的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皖北廣鑫


農村俗語"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意思是孃家的飯好吃,但不能一輩子吃;在婆家吃飯的時間要比在孃家長,因為在婆家過日子會是大半輩子。


這句話是提醒做媳婦的要為長久的生活作打算,儘量收斂起自己的小性子。


有書君認為這句俗語在過去說得符合事實,有一定道理,現在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就不太那麼有道理了。


1、"孃家飯香"是女兒回孃家心情輕鬆愉快的表現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子做媳婦前在孃家生活,吃孃家飯長大。


做媳婦後的日子會在婆家度過,偶爾回孃家吃飯是香的,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


出嫁後回孃家是客,會受到家人的優待。回孃家被照顧被疼愛,想吃什麼味就給做什麼味。


從小就吃著爸媽做的飯長大,父母對子女的飲食習慣比較瞭解,做的飯菜都合胃口,肯定吃得很香。


在孃家吃飯自在舒服。孃家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相處自在、無拘無束。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不會有太多的規矩,自己怎麼吃、吃多少,不用擔心家人會嫌棄自己貪吃的樣子難看。


每次回孃家,女兒在吃的方面有什麼喜好,父母都懂,都給做自己喜歡吃的,爸媽還是那樣疼愛自己,會特地夾自己喜歡吃的給,吃在嘴裡,甜在心頭,感覺特別幸福。


出嫁女回孃家心情好,吃什麼都香。就算是簡單的飯菜,也能吃出香味。


很多的女子出嫁後回孃家,每次吃飯都要多吃一些就是這個道理。


長時間沒在孃家吃飯,偶爾回家吃上自己熟悉的味道,肯定會很香。


但是,我國的傳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後的女子終究是外人,長期待在孃家不合常理。


出嫁之後總回孃家吃飯會生出許多閒話,還會被認為是在婆家過得不好。所以過去說"孃家的飯香",是因為回孃家是女子的期望,是朝思暮想都要回去的地方。



2、"婆家的飯長"是作為媳婦要學會過日子的規矩


婆家是做了媳婦要長期生活下去的地方。嫁到完全陌生的婆家,因為人生地不熟,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總會感覺不自在,坐在一個飯桌上吃飯難免拘謹彆扭,會覺得吃飯時間很長,就有了"婆家的飯長"。


在孃家愛吃什麼菜可以多吃。但在婆家了,就要注意形象,不能只考慮自己,遇到好吃的也要考慮長輩們和其他人也想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到了婆家許多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了,那個隱忍著過日子的兒媳婦,需要照顧公公婆婆、丈夫及家裡人的想法。


婆婆為了讓媳婦儘快熟悉自己家,也會教導兒媳婦熟悉自己家的規矩,包括吃飯的很多規矩。


在婆家,平時自己做菜要照顧到家人的口味喜好,不然會被說成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婆家人做菜,也不能單獨照顧兒媳婦的口味,媳婦只能慢慢隨婆家的口味而改變。


"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指已出嫁的女人,待在婆家的時間會更長,還是要會習慣婆家的生活習慣。


畢竟已經嫁人了,也不能老回孃家在孃家吃飯。更不能以孃家的標準要求婆家,不然可能會引起婆家人的不滿,影響家庭和睦。


所以"婆家的飯長"不僅指心理上的吃飯時間比較長,更是指要在婆家過大半輩子的日子。



3、已經身為人母的女人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


飲食習慣本來就"眾口難調",喜好不一,但在婆家很可能會被上升為矯情、做作而遭到嫌棄,自然不敢表現出來,吃得不合口也不能直接表現出來。


從開始飲食、生活習慣跟婆家的不太一樣,儘管看大家吃得很香,自己只能勉強著吃,享受不到吃飯的樂趣,漸漸會習慣成自然,喜歡上婆家的味道。


朋友娟嫁到婆家後,婆家喜歡重口味,她喜歡清淡,不想讓婆家人有被嫌棄的感覺,還不能使性子找藉口說不吃。


不然丈夫會說"大家都一起吃飯,你卻躲在房裡不吃,不像樣,就是吃得不自在,多少也要一起吃點。"


一家子一起吃飯的時候,除了不能太隨便,還不能缺席,不然會被說不尊重長輩,或者被說嫌棄他們,太矯情,吃飯時是一種煎熬。


改變不了婆家口味的習慣,就只能改變自己。因為口味不同,還只能算是外人。


常年在婆家生活後,習慣了婆家的口味,婆媳相處也變得好了。喜歡上婆家的飯菜,也就不存在只是"孃家的飯香"了。


真正習慣了吃一鍋飯,就沒有外人的感覺,沒有了任性,媳婦也就真正成為了丈夫家的一員。


與孃家生活20多年相比,實際上嫁進婆家生活的時間更長,已經成家就不能再想怎樣就怎樣。


雖然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遇事要站在婆家立場上考慮,不讓他們對自己有看法,才不致產生家庭矛盾。


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要會勤儉持家,對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兒女,也要按婆家的要求進行教育,母親任勞任怨幾十年如一日給孩子做榜樣,不致於讓孩子任性、嬌氣。


所以在漫長的歲月裡,畢竟嫁作人婦,就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算孃家的飯再香,也不能拿來與婆家的相提並論。


過去,說"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句俗語提醒已婚的人,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結婚了就不要總是想著回孃家,不要有依戀孃家的想法,不能遇到什麼挫折、委屈了,就往孃家跑,不能做不利於自己家庭和睦的事。


在婆家要將心比心,把自己當婆家人,賢惠的媳婦會委曲求全處理好與婆家人的關係,能與婆家人愉快相處,生活才會維持長久。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進城生活。


因為婆媳關係固有的問題,很多家庭是由姥姥承擔照看孩子的任務,結婚後年輕人的家庭往往與孃家關係走得更近。


所以"孃家的飯香"沒變,"婆家的飯長"的含意已有點不完全適合於現在的生活了。


有書君覺得"孃家的飯香"這句話在當今社會,已經變得孃家、婆家的飯都香了。


兒媳婦與婆家老人一起生活的情況逐漸減少了,加上男少女多,農村老人對兒媳婦的態度也發生著改變,"婆家的飯長"已有所改變。


雖然不用像過前一樣必須生活在一起,如果要家庭幸福,小輩與長輩彼此間的相互尊重依然不能少。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幸生


“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意思是母親做的飯吃起來是最香的,在婆家吃飯的時間長。“孃家的飯香""應該是針對很少離開家或沒有離過家的女子,嫁人以後再回到孃家,吃起飯來就覺得很香。""婆家的飯長”,應該是針對結婚以後一直在婆家吃飯,而很少回孃家吃飯的人。

其實這句話不一定正確。

一、距離與時間可能決定孃家的飯香不香。

母親是河北人,40歲時跟隨外地工作的父親到了南方。北方以麵食為主,在過去青菜很少。

南方以米飯為主,一年四季,青菜的種類繁多。最初幾年,母親回孃家的時候,在孃家吃幾天飯,就覺得格外香。等到她60多歲,再回孃家的時候,每天白麵烙餅、稀粥,即使是米飯、炒菜,她也覺得吃不慣了。她已經習慣了在南方吃米飯炒菜。

可見,孃家的飯菜香不香,這還是要看她嫁人以後,距離孃家的遠近與時間長短。距離孃家近了,生活習慣沒有多大變化,與孃家的感情深,所以孃家的飯就是香。

距離孃家太遙遠,並且兩地習慣差異又特別大,那麼還是以她自己的習慣為主,孃家的飯菜反而不太適應了。其次,離孃家時間長了,老家的味道慢慢也就不適應了。

人的胃是個見異思遷的傢伙,容易善變。

二、味道是否對自己的胃口決定飯菜香不香。

我開始做姑娘的時候覺得孃家的飯還可以。

出嫁20年以後,情況就有了變化。如果是包子、餃子,出嫁前後的感覺是一樣的,反正就是一個字:香!要說到吃米飯,就有點兒不太習慣了。父母年齡大了,不吃太辣的菜。而這些年,我經常在外面吃飯、自己想方設法做新奇的飯、在婆家吃飯,已經習慣了川味菜,炒菜要酸要辣要麻。

婆婆做的飯就對我酸辣的胃口,有味道,開胃。酸辣磨芋、青椒炒肉、酸辣土豆絲兒……即便是肥肥的粉蒸肉也很香,很下飯。

我經常對朋友說,我喜歡吃婆婆做的飯,不喜歡吃媽做的飯。自己感覺到自己就是個叛徒,居然背棄了自己的親孃,感覺有點慚愧。可是,自己這張饞嘴卻不爭氣,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人的胃是個愛冒險的傢伙,喜歡接受挑戰,對胃口時六親不認。即使生我養我的親孃也不給面子。

三、""婆家的飯長""與時代有關。

過去人家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次數少,吃孃家的飯自然比較少;在婆婆家的時間多,吃婆婆家的飯多,所以說""婆家的飯長”。

但是時代不同了。

侄女出嫁以後,婆家遠在外省,自己的小家與母親家的距離近;生了孩子以後,母親又幫她帶孩子,索性就在母親家,長期駐紮下來,吃母親的,喝母親的。而婆家,只能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去一趟,一年到頭吃不上婆家幾頓飯。

侄女的婆婆與大伯子在一起住,婆婆一年到頭也到他們這裡來不了幾天,即使來了也是婆婆吃她的飯,而不是她吃婆婆的飯。

這樣一來,""婆家的飯長″,這句話就不合適了。

獨生子女這一代生了孩子以後,很多都是孃家媽幫著帶孩子。而這一代的女孩子又比較崇尚""你給我帶小我給你養老″的""歪理邪說″,因此,據現在的陣勢看,在自己媽家吃飯的時間就應該很長了。吃婆婆的飯,還得看小倆口的心情。

因此,從上述三個方面來看,是孃家的飯香還是婆家的飯香,是孃家的飯長還是婆家的飯長,真沒有定論。

胃這個東西可是個任性的傢伙,有時候特別戀舊,有時候還很無情。戀舊的時候,小時候的味道即使到垂暮之年,他都念念不忘。無情的時候,一個小小的味道都能夠讓他興奮的忘乎所以,認""味″為親。而且它還要講究一個感情,感情好,吃嗎嗎香,感情不好,啥都無味。你跟他講個什麼道理,無道理可講。

“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的老話,到如今純屬是無稽之談。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這句俗語。其實從字面意思來講不難懂。女兒大了總要出嫁,出嫁了的女兒一定是會到男方的家裡。從生活了20幾年的孃家去到很陌生一點都不熟悉的婆家。一定會很不適應,一日三餐總要面對著對方的父母,因為剛剛接觸脾氣性格啥的都不太清楚。所以在飯桌上就會比較的拘謹。感覺吃飯的時間怎麼這麼長?然後想要趕快逃離,回到自己的小房間舒坦。


因為在古時候一般都是,媒婆介紹男女雙方甚至連面都沒有見到。只有在結婚的當晚,掀了紅蓋頭之後才能看清楚對方的臉。所以說女方這時候嫁到完全陌生的男方家裡。人生地不熟的,坐在一個飯桌上吃飯難免拘謹彆扭。這時候就會覺得時間很長,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總是會不自在。

然而這時候自己獨處的時候就會想念
自己孃家的飯菜。因為在婆家,大家都不熟悉,不瞭解。人家的飯菜等等,不會因為自己的口味而改變。這時候就是就會特別想念自己在孃家。吃著自己喜歡吃的菜,特別的舒坦自在。



這句俗語只能反映到過去的一些情況。現在已經是新時代了,大家都是自由戀愛不存在古代的那些男尊女卑的情況。這句俗語只能說明過去的情況。現在的話雖然嫁到男方之後也會一些不自在,不像在孃家那樣子自由自在。但是不像過去那樣,適應期需要很長。所以說有有些俗語可能對過去是對的,但現在不一定是對的,我們需要了解它的內涵。這樣對我們就有了指導意義。


農村土巴哥


一是體現出親情。俗話說:“出嫁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意思是姑娘嫁出去後一切就交給婆家處理了,孃家一般就不能再過多幹預了。如果過多幹涉姑娘婆家的事,就容易讓兩家產生矛盾,這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作為孃的心頭肉,女兒雖然嫁出去了,但對孃家的感情並沒有變,反而會更加想念孃家,留戀孃家的飯菜香,於是就總喜歡往孃家跑,哪怕喝口水也覺得甜。這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對已婚婦女的考量。孃家的飯菜雖然香,什麼都感覺好,但畢竟自己已經是人家人了,不可能賴在婆家,如果老是往孃家跑,不但孃家人比如兄妹、哥嫂會有意見,而且婆婆家可能也會有意見,認為這個媳婦對婆家人有意見,去向孃家訴苦了,這樣就容易產生誤解。還有一點,也可能想偷懶,去孃家蹭飯去了。所以,還是不要經常去孃家為好。

三是要和婆家人和睦相處。女兒是孃的心頭肉,兒媳是婆婆彼此隔著肚皮”。似乎自古以來婆媳就像是一對天敵,兒媳認為婆婆不是自己親孃,隔著肚皮,因此出處防備,感覺只有自己的娘好;婆婆認為兒媳不是自己親生的,說話做事總愛挑刺。事實上,聰明的兒媳應該把自己的婆婆當成是自己的娘,甚至要比自己的親孃還要好,時時處處尊重,嘴巴要甜,這樣婆婆就會喜歡,也不會處處防備;明理的婆婆也應該把兒媳當成是自己的親生女兒,這樣就能和睦相處了。

不知道大家覺得是否有道理?


戲品聊齋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比較通俗易懂的,意思是說女人在孃家吃飯是最香的,但是這樣的飯也不能吃一輩子,遲早是要嫁人的。而嫁人以後到了婆家,那吃飯就沒有孃家那麼拘謹了,但以後這裡就是自己的家了,就要在這裡生活一輩子了。

俗話說得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在過去女人對生活的要求不高,嫁人以後只要能遇到一個對自己好的男人,能吃飽飯、穿得暖那就足夠了。在還沒有嫁人前,可能也會嫌自己的父母比較囉嗦,嫌父母對自己要求嚴格。可是等到嫁人了,成為了別人家的媳婦了。就開始想念自己的父母了,想念在孃家無拘無束的生活了。

就拿吃飯來說,從小就吃著爸媽做的飯長大,父母對一家人的飲食偏好也是比較瞭解的,做的飯菜肯定更合胃口一些。而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不會有太多的規矩,也沒人會說你什麼,開開心心的吃飯,所以吃飯肯定很香,吃的也多。很多的女人嫁人了後回到了孃家,每次吃飯都要多吃一些,就是這個道理。這個也就是“孃家的飯香”的道理,其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在告訴我們,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要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

每一個女人不管嫁人前,還是嫁人後,在孃家都是父母的“小公主”,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到了婆家了,那就不一樣了。以前都是吃飯的時候上桌就可以了,而現在卻要自己來做飯了。很多的事情也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了,需要照顧公公婆婆和丈夫及家裡人的想法了。就連吃飯這麼尋常的事情,也有很多的規矩。比如在孃家什麼菜愛吃,就可以進了多吃一點。但是在婆家了,就要注意形象了,吃飯也細嚼慢嚥了。遇到好吃的了也要先讓長輩們先吃。所以這個“婆家的飯長”既有指字面的意思,吃飯的時間要比在孃家更長,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這樣的日子會過一輩子。為了以後考慮,就要收斂起自己的小任性。

這句俗語背後的意思也是在提醒已婚的人,在結婚了以後就不要總是想著回孃家了,也不要有依戀孃家的想法,不能遇到什麼挫折、委屈了,就撒腿往孃家跑,這樣是不利於家庭和睦的。嫁人了,孃家就成為了親人,而婆家以後就是自家的家人了,後半輩子都會常住在這裡,要想辦法處理好和婆家人的關係。對於這句俗語,你怎麼看呢?

農夫也瘋狂


看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我想起了《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

為什麼“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所謂孃家的飯香,是因為那裡是女子的根,是朝思暮想都要回去的地方。但是,回去只能是短暫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決定了出嫁後的女子終究是外人,而一個外人長期待在孃家算什麼?所以白流蘇每每懷著激動而又複雜的心情回孃家,等待她的總是不悅,因為她的哥哥嫂嫂們總會有微詞。

所以,孃家的飯偶爾吃吃是香的,因為那是留在記憶裡的媽媽的味道,但不能長吃。相反,婆家的飯是長的,因為嫁過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雖然老有爭執,吵鬧和不快,但那是女主人的家,身板是硬的。

習俗使然,說不上對,也說不上不對。這很現實。我也看到過真實的例子,出嫁又離婚回孃家的女子總是很不幸的,如果是獨身女還好,如果有哥哥弟弟的,那勢必要看嫂子和弟媳的臉色。在孃家反而成了寄人籬下的生活了。

追溯的早一點,《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被休妻回家之後,他的哥哥就很強勢,不容分辯就想把她趕緊嫁出去,先是地方官,然後是赫赫有名的太守。

如果不是孃家逼的那麼緊,她也不會舉身赴清池,焦仲卿也不會自掛東南枝。

所以,孃家是女子可以短暫停留的驛站,卻不是永久的港灣,而經營好自己的小家才是王道,那晚飯才能長吃。

鄙人之見!


豆不凡


衣食住行,人每天都是要吃飯的,而在農村關於吃的俗語也是不少的,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還有“會吃千頓香,不會吃一頓傷”;而說到在哪裡吃飯吃得香,有句很貼切的俗語就是“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這句俗語說的是,對於嫁人的女人來說,雖然呆在婆家的時間更長,但還是在孃家吃飯吃得香吃得自在,而畢竟已經嫁人了,也不能老回孃家在孃家吃飯或者以孃家的標準要求婆家,不然可能會被人說閒話,影響家庭和睦的。

孃家的飯香

孃家是根,是女兒從小到大的家,父母養了女兒十幾二十幾年,給了她很多的疼愛,女兒在吃的方面有什麼喜好,父母都懂,而且做菜的時候也會特地做些女兒愛吃的給她吃;而且因為在自己家裡,有父母疼愛著,想吃什麼,平時什麼時候吃東西,吃多吃少,都會由著女兒的,父母一般也不會過多計較的,女兒吃得特別自在,儘管是簡單的飯菜,也吃得香,這點鄉居小菜還是很有感觸的。

像鄉居小菜不怎麼愛吃肉,就喜歡吃雞鴨翅膀爪子之類的,家裡人都懂;每次家裡有雞鴨吃的時候,爸媽都會特地弄個碗裝著給我夾來吃,而不是混著跟其他肉炒;從小到大都這樣,就算是我嫁人了,過年回孃家拜年,爸媽也還是那樣做,特別的感動。

而且在孃家,有自己的父母、親兄妹,感覺很自在、無拘無束,吃多少吃那樣菜,都是隨著自己的,而且不用非得陪著一起吃很久,也不用擔心吃相難看什麼的;有時候我下午吃太飽了,晚上七八點的晚餐不一起吃就睡覺了,家人也不會說我。

婆家的飯長

而在婆家就不一樣了,人家婆家是一家人,你雖然嫁過來了,但其實還算是個外人的,跟你有血緣關係、親的是你的兒女;平時你做菜的話要照顧到他們的口味喜好,不然會被說的,而婆家人做菜的話,是不是單獨照顧你的口味就很難說了。

還有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可不能太隨便;大家都在那裡吃東西的時候,你不能缺席,不然會說你不尊重長輩或者是嫌他們做的飯難吃什麼的;還有吃東西的時候不能吃個幾口就不吃了走人去看電視什麼的,不然有可能會被認為是不想跟他們一起吃飯或者是嫌棄他們煮的飯菜怎麼樣,反正就是會有閒話的。

像鄉居小菜是遠嫁的,一年也就春節回孃家幾天而已,飲食、生活習慣跟婆家的不太一樣,儘管一起吃飯,他們吃得很香,吃得久,但我都是吃點墊肚子就可以了,像他們煮的飯菜西都放料比較多,又是炒的,偶爾炒樣青菜又油油的,那幾年小孩小,我還餵奶,我一向吃得清淡,所以他們煮的飯菜我是不怎麼吃的,吃碗白粥,再吃點點肉,然後他們問我吃飽了嗎,我說吃飽了。

而且他們這邊又說的方言,我聽不太懂,又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是悶頭吃飯的,有時候實在是不想吃,找個藉口說我不餓,但還是被老公叫去吃,說大家都一起吃東西,你卻躲在房裡不吃,像什麼樣,你多少一起吃點呀;反正感覺就是吃得不自在,而那時候還在城裡住,也不經常一起吃,平時我也是按照自己吃的清淡來煮,想吃什麼就煮什麼。

後面我們起房子自己住了,公婆有時候過來看到我們吃的東西,也會指指點點,說些不好聽的,我一般就當做沒聽到一樣,畢竟也沒什麼好爭論的,飲食習慣、喜好不一樣,我覺得好的,他們不一定認可。

所以,農村俗語“孃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畢竟已經嫁人,入鄉隨俗,就算孃家的飯再香,也不要拿來要求婆家也那樣,不合適;而你能改變的就是自己,比如可以住得很近但不一起住,偶爾一起吃個飯,平時各自吃,沒有影響;大家覺得呢?


鄉居小菜


關於這句農村老話其實是告誡出嫁女要在婆家安心過日子,儘量搞好夫妻和婆媳關係,要比婚後維持和孃家人的親情關係更重要!因此,這句老話意思是說:對於出嫁女來說,孃家的飯雖然吃著香、舒心,但終歸不能吃一輩子,而婆家的飯雖然吃著拘束、不舒心,但這樣的日子卻是自己後半生長期要度過的日子!



這句老話通過孃家與婆家生活寫照的對比方式,說出了過去女人一生的辛酸苦辣,要知道,過去農村收傳統觀念較深,會有很強烈的重男輕女思想,再加上傳統家族觀念影響,往往對於本姓人和外姓人的親情關係劃分非常明確,一旦出嫁女離開孃家那一天,也就意味著自己從此由本家人變成了外家人,不會再像以前自家人那麼無拘無束,畢竟從出嫁女到了婆家之後,也就意味著婆家的家譜上最終會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時為婆家人傳宗接代也是自己後半生最重要的任務,因此,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一次轉折就是從出嫁那一刻算起,其命運也會由此發生改變!

為此,過去人也會認為“已婚之女,宜住婆家,為長久之計,不可依戀孃家也”,意思是說,對於已經結婚的女人,最好還是住在婆家為長久之計,不可以再像以前總是想念孃家或依附於孃家人!這其實側面也說明過去農村是男人社會為主,往往是以“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觀念形態存在,對於一家之主或“當家的”只能是男人,而女人只是依附於丈夫的家族傳承者!



不過,隨著現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女性地位已經突飛猛進,甚至有時候在家庭中地位已經高於男性,使得現代生活觀念沒有以前那麼多束縛,尤其是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使得孃家人不得不依附於女婿家養老過日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出嫁女和孃家的距離,卻將婆家人撇的越來越遠!例如現在農村年輕人結婚後大多選擇了進城生活,由於婆媳關係影響,往往進城年輕家庭與孃家關係走得更近,尤其是進城承擔照看孩子的任務,現在很多小孩是由姥姥帶大,而婆家老人大多隻能在過節過年回農村時才與孫子孫女見面!

所以說,這句話在傳統家庭觀念中或許還有一定道理,但對於現如今人們的生活觀念來說,往往年輕人因生活工作壓力大,往往無力帶孩子,只能依靠家中老人,不過,對於結婚女人來說,由於婆媳關係不如母女關係融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孃家人會更受歡迎一些吧!(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