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武漢晚報3月3日訊(記者羅嵐) “哪有媽媽連小孩都不管的呀”

“我只要你回來,你說的困難,我來解決,你放心”。

媽媽回來感染了你們怎麼辦?“同生共死。”

以上是一個見不到媽媽的女兒,所發出的豪言壯語。

一週前,金瑋醫生和十歲女兒約定好了回家,女兒日夜期盼;但一週後的今天,金瑋果然沒能兌現自己的諾言,此時距她戰疫離家34天。

“我對不起女兒,我是一個說話不算話的媽媽!”從大年初六到3月3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金瑋一直沒有回家,女兒想媽媽想得直哭,金瑋的心裡也流淚,於是便有了一週前與女兒的約定,金瑋說:“自己當時就知道,這與其是一個約定,不如說是安慰孩子的緩兵之計。”

2月27日,金瑋把女兒的話語和自己當時的感受記下來發在了朋友圈,感動了眾人心: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圖為金瑋醫生2月27日發的朋友圈)

金瑋寫道:2020年的開端,真是不同尋常,心情一直跌宕起伏……。視頻裡,女兒剛開始要我答應一週就回去,到後來賭氣說“哪有媽媽連小孩都不管的呀”,再到現在滿眼淚花地說“我只要你回來,你說的困難,我來解決,你放心”。“媽媽回來感染了你們怎麼辦?”“同生共死”。唉,真是個孩子!女兒啊,你還真是個孩子,你也只是個孩子,你只知道“在一起”是愛,殊不知“隔離”也是愛啊。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的手…

從思念到賭氣,從“解決問題”到“同生共死”,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愛與依戀,以及背後的剛毅性格就這樣真實呈現在面前,朋友圈裡同行、親友、患者家屬的點評,更是令金瑋的心裡五味雜陳。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圖為朋友圈評論)

1月21日起,金瑋醫生所在的眼科中心的三個病區全部改建成隔離病房,她和同事們接受新冠肺炎的診療及防護培訓之後,迅速投身到一線戰疫中。她記錄道:“一夜之間,我們所有的醫護人員來不及告別家人,來不及害怕,便穿上了防護服,面對未知的病毒,向死而生。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患者,每個患者背後都有著各自的悲歡離合。我們經歷著他們的病痛,痛苦著他們的痛苦……”

自從走上戰疫一線,金瑋就進入了戰鬥狀態。有時患者昨天還能下地行走說話自如,今天就倒下突然轉為重症。大家的神經高度緊張,金瑋只能抽出片刻時間力爭每天跟女兒視頻一次。“10歲的女兒很懂事,我正面跟她講疫情的嚴竣和媽媽作為醫生的職責,她能夠理解我的話。”

女兒小名叫呱呱,在湖北省武昌實驗學校讀四年級,是值日班長、學習委員。小呱呱從小就在救死扶傷的氛圍中長大。外公外婆一輩子從醫,爸爸媽媽也是醫生。媽媽在前方戰“疫”,爸爸在後方為大批患者線上問診。老兩口全力支持女兒、女婿,悉心照顧2歲的外孫和10歲的外孫女。

小呱呱不是不明白媽媽幹什麼去了,在她的作文裡媽媽是英雄:

“冠狀病毒、肺炎、咳嗽、發燒,這些媽媽統統都不怕!穿上防護服的媽媽真是威風極了!

媽媽好久沒有回來陪我讀故事了,因為她去打怪獸了。

媽媽說,怪獸不打完,總有一天會傷害到我們,所以她要打完怪獸再回來。

我會等媽媽回來。

等媽媽能摘下口罩再給我抱抱,再和我說悄悄話。

我喜歡這樣的媽媽,

了不起的媽媽。”

在小呱呱的畫裡,穿上防護服的媽媽拿著手術刀與病毒戰鬥。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圖為女兒作文中的媽媽)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圖為女兒繪畫中的媽媽)

和天下的媽媽一樣,金瑋也會拿好好學習作為“早日見到媽媽”的條件,只要到了休息時間,金瑋就要小呱呱把作業拍來看,單詞抄寫、語音語調、文章背誦還有數學作業,檢查、討論一點也不放鬆。乖巧的小呱呱這些都做到了,每天專心上網課,認真做作業,把媽媽佈置的課外作業也如期完成了。每次用外婆的手機發作業給媽媽檢查的時候,她都好開心,覺得自己離見到媽媽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圖為媽媽手機檢查作業)

金瑋下班後單獨住在租來的房子裡,有一次丈夫帶小呱呱送東西來,她都是戴著口罩只讓女兒站在門口。小呱呱衝進屋裡求抱抱,她連連後退。不久,天天與患者打交道的金瑋和同事們,被醫院安排住宿附近酒店便於隔離,女兒更是見不到媽媽了。

2月29日晚上,小呱呱興奮得睡不著覺,媽媽曾答應第二天回家。可到了3月1日晚上,媽媽還是說“回不來”,小呱呱急得用外婆手機不停地與媽媽說話:

“我已經等了好多天了,就盼這一天。”

“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讓媽媽回來,不管怎麼樣,我今天就要見到你。”

視頻那邊,小呱呱傷心得嚎啕大哭……

十歲女孩對著視頻流下眼淚,一句要與醫生媽媽“同生共死”感動眾人心

“長大了,我就會和媽媽一樣”

“隔離也是愛啊!”小呱呱依稀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正確的道理在刻骨的思念面前顯得那麼蒼白。金瑋說:“其實生在醫生家庭,孩子已經適應了這種離開。”小呱呱1歲時,金瑋值總住院班,一年裡只有週日早上8點下班,可以和女兒連續相處24小時,其餘全天時間都在科室,管急診、全院會診和手術。小呱呱5歲時,金瑋出國進修一年多,回國後有了更多的夜班,更加忙碌。

聽媽媽說“只有你自覺,我才能安心”,小呱呱漸漸恢復了平靜。3日,金瑋忍不住向記者誇讚:這麼久沒有見面,女兒還是很自律的,額外佈置的作業都完成了,和爸爸下棋,最近喜歡看水滸傳了。

這段時間,金瑋的心情一天天好起來,她在自己的記錄中寫道:“愛和希望,始終比病毒跑得更快。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康復的患者,我們相信小家團圓了,武漢迎來春天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再過一週的隔離期,就真的能和女兒團圓了。金瑋記得小呱呱作文裡的那句話:“等有一天,我長大了,就會和她一樣。”她想回家認真和女兒聊聊:“你知道,長大和媽媽一樣意味著什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