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果樹種植中,杏樹豐產該如何修剪?

王涵涵


導語:杏樹是常見果樹之一,但它具有成枝力稍弱、樹冠圓頭形、乾性不強等特點,因此在豐產栽培中,整形修剪必須在掌握它的生長特性的基礎上,確定修剪方法,達到豐產栽培目的。




一,自然生長的杏樹特性

第一,在自然生長的杏樹,樹冠多為圓形,它的乾性不強,又特別喜光,通常形成自然開心形,枝幹密擠但內部空虛,結果部位外移。


第二,在核果類果樹中杏樹的成枝力稍弱,在整形中需要注意擴大樹冠和增加枝條數量。

二,杏樹的整形

一般主幹高度控制在40-60公分為好。主枝數量,幼樹整形期可以稍多,保持5-6個;進入成年樹可以適當減少,固定3-4個。對主枝的要求:一是主枝基部角度可以保持在50-60度,中部角度逐漸加大到70度以上;二是每一個主枝上兩側或背後交錯分佈側枝,側枝之間距離60公分左右;三是側枝角度大於它的著生部位的主枝角度,下部側枝角度大,越向上部越小。


由於是開心形樹冠,內膛空間加大,為了利用內膛空間,可以自1-2個主枝上選留培養向內的側枝,在側枝上可以直接培養大小、方位不等的單位枝(枝組),均勻佔滿樹冠空間,加大有效結果體積。

三,杏樹的修剪要點

因為杏樹的成枝力弱,需要擴大樹冠和增加枝條數量,對於延長枝應該適度短截,一般留枝條全長的三分之二左右,適度短截有利於長出營養枝條,保持樹勢健壯,有利於減少枝條基部光裸。需要注意在土肥水條件差的杏樹,短截修剪越有必要。


角度大的營養枝條,萌發能力強,能形成更多的長、中、短果枝,所以為了培養分枝多的單位枝,應該先選擇和培養角度大的營養枝,修剪時進行輕剪或緩放,等到大量果枝形成以後,再分期縮剪。

直接生長在主側枝上的中、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早,但分枝少,只靠頂端葉芽逐年向前延伸,壽命最長就是5-6年,這樣形成的單位枝,在早期豐產中作用比較大,但進入盛果期後逐漸衰退,因此,在主側枝的下、中部,從幼樹整形時就要有計劃地利用長勢強的營養枝培養比較大的單位枝,達到豐產和防止內膛光裸的目的。


主枝或側枝背上的營養枝演化形成的單位枝有效結果壽命最長,但在幼樹任其生長容易形成“樹上樹”,與骨幹枝競爭,擾亂樹形,因此通常採用“直出斜養”的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單位枝的衰退速度與其上開花結果數量有關係,因此要通過修剪和疏花,力求減少過多的花果消耗,以維持單位枝的長勢。一般對花枝成串的單位枝,在冬季回縮修剪,可有效提高座果率。

對於放任不剪的杏樹,雖然不強調樹形,但需要調整和清理。要點是:一是抽出過密大枝,如果三枝排生,去除中部一枝,留下兩側枝,培養更多單位枝;二是樹冠外延長部分由於樹勢衰退而抽生不出壯枝的,可以在多年生部分縮剪,選留向上枝帶頭,促進新發延長枝,恢復樹勢;三是對冗長的單位枝在多年生部分縮剪,保留比較壯的分枝,達到更新單位枝和充實樹冠多結果;四是剪除乾枯枝,疏掉衰弱枝,清理內膛,有利於擴大空間,可以使保留的單位枝復壯。

對於幼的小老樹,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可以重新定幹,促發新枝,培養樹冠。

綜上所述,杏樹與其他果樹具有不同的特性,樹冠多采用開心自然形,多培養單位枝為好,修剪時注意樹冠內膛空間的利用,增大結果體積,才能達到豐產栽培的目標。


老姚談植物


杏樹修剪,如蘋果、梨、桃等果樹一樣,為栽培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但杏樹修剪又與其它果樹不同,有其獨特性,下面,將對杏樹修剪做詳細回答,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一:修剪的作用

杏樹修剪,作用巨大,它可以改善樹體的營養分配,改善通風和透光,調節生長與結果、衰老與復壯之間的矛盾,調節樹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達到高產豐產之目的。具體如下:

(1)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杏樹生長需要充分的光照,才能形成有效的花果。通過合理修剪,可以使杏樹的枝條不過密,葉幕不過厚,樹幹保持在合理要求的高度。

(2)調節樹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

通過合理修剪,調節樹冠上下層之間的不平衡,調節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不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不平衡,保證營養的製造和利用趨於合理。

二:修剪方法

根據修剪目的不同,分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兩種。

◆夏季修剪

(1)夏剪的時間和特點

夏剪為生長季修剪,在杏樹萌芽後到落葉前進行。夏季修剪的量比較輕,常作為冬季修剪的補充。它對解決層間與枝間的光照,對當年果實發育和花芽分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夏剪的方法

夏剪的主要方法有抹芽、扭梢、拉枝、摘心等。

●抹芽

春季樹體萌芽後,由於受到剪口的刺激,會萌發出一些嫩芽,對數量過多的嫩芽儘可能抹去,防止養分爭奪。

●扭梢

扭梢常用在直立性枝條,採取扭傷、彎曲等方式,使旺盛的新梢生長勢減弱,促進花芽的形成,將其改造成結果枝。

●拉枝

拉枝主要針對直立枝上過旺的枝條進行,通過改變枝條角度,緩和生長勢力,促發大量的短枝。拉枝時間一般在5~6月份。

●摘心

摘心是為了控制新梢生長,為促發分枝採取將新梢的生長點摘除的措施。摘心能促進二次枝的發生,加快杏樹的快速整形。

對徒長枝和長枝摘心,可以培養結果枝組。對幼樹摘心可以顯著增加結果枝量,提高早期的產量。

●扭大枝

扭大枝主要對主枝背上3~4年生的直立旺枝、重疊枝、過密枝,實行扭傷,以改變枝條的生長方向,調整稀密,緩和樹勢。


◆冬季修剪

(1)冬剪的時間和特點

冬剪主要在杏樹落葉後,至來年春天萌芽前的時間內進行。冬季修剪,由於樹體處於休眠,屬於貯藏養分階段。修剪越重,營養的供應就越集中,來年的新梢生長就越旺盛。同時,距離剪口越近,枝梢生長就越健旺。

(2)冬剪的方法

冬剪分短截、縮剪、疏間和甩放,應根據枝條生長情況和需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靈活使用。如對影響光照而又沒有生長空間的密集枝,要從基部疏除。對一年生的強枝,進行短截時,要截在春秋梢的交界處;對生長健壯的長枝,要根據不同目的進行,如果需要擴大樹冠和枝組,要剪在飽滿芽上,剪在弱芽,能嚴重削弱枝條的生長勢。




不同年齡時期的修剪方法亦不同,可以分為下面三種類型。

(1)幼樹期的修剪

◆修剪原則

幼樹期是指從杏樹定植到果樹結果。這一時期表現為生長旺盛,枝葉量較少。修剪主要以整形為主,兼顧結果。主要任務是促控結合,建成合理的樹體結構,培養健壯的骨幹枝和各類型的結果主枝,儘快擴大樹冠,達到提早結果之目的。

◆修剪方法

●對於開心分層樹冠來說,要在幼樹儘快完成基本樹形。修剪上,對於上層枝要適當地輕剪,緩和生長勢。下層枝適當的多留營養枝,促進生長勢。

●對各種主側枝的延長枝,不要留有競爭枝。延長枝上的背上枝,不要留有直立枝。延長枝的背下,不要留有重疊枝,以保證延長枝的健壯生長。

●對非骨幹枝,直立性競爭枝、密集枝、長枝,要視空間大小,對能培養成結果枝和結果枝組的儘量保留,不該保留的要及時疏除,以免影響光照和擾亂樹形。

◆注意:幼樹期的修剪的量宜輕,要有計劃的培養結果主枝。


(2)盛果期期的修剪

◆修剪原則

杏樹進入盛果期,樹體已具備規模,各類枝組也已配備完善,結果量逐年增加,枝條的生長量逐年減少。前期,主要採取輕剪緩放,樹冠保留的枝葉越來越多,容易出現通風與透光的問題,出現內膛空虛之現象。盛果期的首要任務是調節生產與結果的關係,平衡樹勢,延長盛果的期限。

首先,要以維持樹勢為主,保持樹體健壯。通過修剪,使枝組緊湊長壽,保持連續結果。解決好通風和透光問題,防止樹冠內部的結果枝組枯死,結果部位外移,常採用疏與截、縮與放互相結合的方法,保持合適的葉幕層間距,使樹冠內外見光,層層見光。修剪的重點應放在延長枝的適度短截,及時回縮和疏間,保證枝組的及時更新。

◆修剪方法

●主枝

主枝的修剪要視生長情況而定,如主枝過高或勢力過強,可用背後枝換頭;如主枝頭下垂,則疏除原枝頭,回縮到強旺枝處,或用背上強枝當頭,以抬高角度,增強生長勢。

●側枝

側枝要求平坦展現展於空間,上下合理分佈各類枝組和果枝。每年要採取適度短截,抽生充實新梢,或者改用背上枝,增強生長勢。

●徒長枝和直立枝

對於一些著生在主側枝背上的徒長枝和直立枝,如有空間,可保留5~6個牙剪截,當年即可形成花芽。第二年去直留斜,培養為中型枝組。第三年再短截新梢,繼續培養為大型枝組。


●枯死枝、病蟲枝和下垂枝

對於枯死枝、病蟲枝和細弱的下垂枝,應全部清除。對層間的外圍枝,在不影響骨幹枝生長和內下部光照的情況下,可以長放,對過密的外圍枝應及時疏除。

(3)衰老樹的修剪。

◆修剪原則

杏樹進入衰老期後,明顯的特徵是,樹冠外圍的枝條生長量顯著減少,骨幹枝的中下部光禿,枯死枝增多,結果部位幾乎全移到外圍,大枝殘敗,結果量劇降。修剪的主要任務是更新復壯骨幹枝和各類結果枝組,以恢復樹勢,延長結果的時間。

◆修剪方法

對衰老樹的修剪,首先要對骨幹枝進行更新復壯。衰老期,杏樹的主側枝頭不斷下垂,變細變弱,要選擇剪口下生長健壯的枝作主。側枝的延長枝長至30到40釐米時,要進行摘心,促發分枝。同時,保留內膛所發的徒長枝,進行適當短截,促發分枝,充實內膛。對各類的結果枝組要重回縮,挑選壯枝壯芽,適當修剪,養成新的結果枝組。

(4)特殊類型杏樹的修剪

◆樹冠鬱閉杏樹的修剪

這類樹內膛空虛,結果多集中在中上部和外圍,產量較低。修剪時,樹形可改造為自然開心形,即將中心幹去掉,擴大內膛空間,使內膛光照加強,對周圍的大枝,如果交叉重疊的可從基部去除。保留的要拉開角度,以利於通風透光。通過改造,刺激萌發一些枝條,對這些萌發的枝條根據情況,培養成各類結果的枝組,擴大結果部位,增加產量。

◆偏冠樹形杏樹的修剪

修剪偏冠樹形,可以對枝條偏多的那面,疏除一部分枝條,然後,選擇一個適宜的大枝扭枝,拉向缺枝的一側,運用合理修剪方法逐步讓樹冠趨於完整,讓樹體生長恢復平衡,擴大樹冠,提高產量。

◆高幹小杏樹的修剪

有些幼樹的主幹高,樹冠小,主幹高度一般超過1.5米以上,而樹冠只有一米左右,冠徑一米左右。這種樹的主幹過高,冠性太小,很難培養成理想的樹形,當然難以獲得高產。對於這種樹,要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基礎上,重新定幹,促發新枝,擴大樹冠,然後加以合理的整形修剪。

總結:杏樹的修剪,看似複雜多變,實際上依然遵循因樹、因生長性來修剪的原則。只要按照如上所說的於不同季節、不同年齡段採取不同的修剪方法,同時,針對特殊類型靈活運用,就一定能把杏樹的修剪工作做好。




流水無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現在的果樹種植中,我們農民有時過分強調修剪技術,“一把剪子定乾坤”,各派爭論較大,經過幾十年的生產實踐,漸漸形成共識,即輕剪長放較有利於增產增質。目前,為了進一步簡化過去傳統的修剪技術,我總結出適於優質高效、簡而易學的蘋果樹八大基本修剪方法,供提問者參考應用。

1.基本不短截

除幼樹骨幹枝延長枝在栽後幾年裡為了擴大樹冠和培養枝組需短截外,一般說,枝組和骨幹枝的延長枝基本上不短截,因為“短截是早結果的敵人”。此外,現在提倡中小型樹冠,短截越多越重,樹勢越強,樹冠擴大越快,成花、結果越推遲。所以提倡極少短截。短截少,不但樹勢穩,而且也省工,易成花、結果。

2.基本不回縮

除非枝組延伸過長,樹勢極度衰弱者外,一般枝,包括骨幹枝、輔養枝,基本上不採用縮剪法。縮剪對局部起加強和促進作用,回縮多了,易冒條子,樹冠鬱密。

過去習慣對角度小的主、側枝,在外側枝處回縮,以利開張角度。在不結合拉枝的情況下,新頭由於縮剪的促進作用,梢頭又翹起來,甚至開張角度較原頭還小,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如果為了有效控制和改造輔養枝、大枝組,也可在其後部良好枝處回縮。但這種做法不宜太多,以不超過該回縮枝的1/6為限。在多數情況下,為了解決樹冠鬱閉問題,最好用疏枝法代替縮剪,效果較好。

3.基本採用輕剪長放修剪法

從幼樹期開始,對輔養枝和枝組基本上採用長放法。在採用主幹形、細長紡錘形整形時,中心幹延長枝如果挺拔健壯,也應長放不截,任其直立向上,繼續單軸延伸,在其上中部飽滿芽位置會抽生理想的側生分枝3-5個,在延長梢上,競爭枝勢力不強,甚至不構成競爭,這對培養堅強中心幹非常必要。

對枝組和輔養枝長放不剪,有利於緩勢促短枝,早成花,有利於培養單軸、細長、下垂、鬆散型枝組,結果早,樹勢穩,控冠好,通風透光,優質豐產。結果枝可連放六七年,其結果仍然很好。枝不衰弱,暫不回縮,任其下垂生長。

4.基本上採用疏枝法

現已由產量效益階段轉為質量效益階段,一切技術措施都應以果品質量為中心,修剪也不例外。尤其在解決樹冠光照方面,疏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大枝過多和輔養枝過多,樹冠光照嚴重惡化,如小冠疏層形,本應按標準留5個主枝,現有的樹卻留了10餘個主枝,其中常有輪生、重疊、交叉情況出現。進入盛果期本應以各類枝組取代輔養枝,但生產上卻繼續保留和利用輔養枝結果。輔養枝太多,樹冠內膛嚴重缺光,各類枝組也難培養。

因此,要採用疏剪技術,逐年(一般三四年)解決主枝和輔養枝的矛盾。在疏剪大枝時,要根據樹體狀況,有計劃地疏除低位大枝(離地面1米以內)、頂部直立強枝、輪生枝,最後達到該樹形要求的骨幹枝數量。

操作時,本著“去低留高、去長留短、去大留小、去粗留細和去密留稀”的原則,因園、因樹制宜,循序漸進,切不可一次性一刀齊地去掉多餘大枝。因為大砍大拉會損傷樹體,導致枝幹病害嚴重發生,影響果樹壽命和生產潛力。

對密生新梢、密生枝組、競爭枝、徒長枝等均應採用疏枝法,以改善局部光照,集中營養,促進樹勢中庸健壯,結果正常。

通過疏剪,從根本上解決枝多、枝密和光照差等問題。大枝(骨幹枝或輔養枝)間距(上下間、左右間)要大於1米,大枝組間距應在60公分以上,中枝組間距在40公分以上,小枝組間距在20公分以上。

5.基本不留背上直立枝、徒長枝、大枝組

首先,背上枝,尤其是初果期,對主、側枝的正常延伸和生長勢的保持有不良影響,如果控制不及時,幾年之內,還可能長成“樹上樹”,惡化冠內光照;其次,這些枝上結的果實,偏斜果率高,一般歪果率高達60%以上。

因此,要對背上枝進行管理,無用者疏除,有改造利用價值者拉到兩側空缺處,緩勢、促花、結果。但是,如果背上枝全去光,會逼迫背上芽發出徒長、直立枝,去一茬,又冒一茬,壓而不服。所以,背上還要保留一些中小枝組、斜平枝組,以防冒條和枝幹、果實日灼。

6.基本上用角度調節樹勢和枝勢

拉枝開角是極為普及的技術。此項技術對控制樹勢、枝勢,開花,結果的效果十分明顯。在各種樹形整形階段,首先對骨幹枝要拉到規定的角度,樹冠越小,開張角度越大,如主幹疏層形,基部三主枝開張50-60°;小冠疏層形,基部三主枝開張到60-70°;自由紡錘形,下部小主枝開張到70-80°;細長紡錘形,下部側生分枝開張到80-90°;松塔形(主幹形的一種),下部側生分枝開張到90-100°。

從一株樹來說,越往上,側生分枝的開張角度越大,這有利於穩定和平衡樹勢,保持樹形輪廓。如細長紡錘形,為防止上強和樹冠太高,側生分枝開張角度,下層80-90°,中層90°,上層90-110°;松塔形,下部90-100°,上部110°以上。

在幼樹、初果期,角度意味著產量和效益;在盛果期,用角度調節樹勢、枝勢和樹冠範圍,效果顯著。

但生產中在運用角度調節上,常有拉枝不及時、不到位的問題,或樹冠下部拉枝、上部不拉,小樹拉枝、大樹不拉等。應重視拉枝的枝類、時間和技術問題,使之在生產上發揮重要作用。

7.基本上不搞“戴帽剪”

所謂“戴帽剪”就是在春、秋梢交界處或年痕處選癟芽短截。過去有“戴活帽”(在長梢春秋梢交界處以上幾釐米留癟芽剪)和“戴死帽”(在春秋梢交界處或年痕處剪)2種。“戴活帽”剪後,頂部癟芽可發幾個中長副梢,少量可成花;“戴死帽”剪,剪口下可萌發幾個中、短枝,均呈輪生狀。這種剪法比較繁瑣,使長枝變短枝,不利於形成單軸細長、鬆散、下垂型枝組,局部發枝多,呈鬱閉狀,枝細弱,結果個頭不大,果實易偏斜。因此,我不推薦“戴帽剪”。

8.基本不搞齊花剪(花上剪)

對長放後形成的串花枝,過去提倡在其適當部位進行縮剪,其作用是提高坐果率和獲得剪口芽上結的大果。但是採用這種方法不但比較繁瑣、逢枝就縮、工作量大,而且顯著減少單枝枝量、葉數、總葉面積和結果預備枝數,對消除大小年結果極為不利。

另外,串花枝回縮也不利於形成單軸、細長、鬆散、下垂型枝組,所結果實偏果率高。所以,對串花枝不宜縮剪,而應長放不動,根據其實際負載能力適當留花,坐果後適當留果,以保證在結果的同時,能形成足夠的花芽,為下年穩產奠定基礎。當然,串花枝太弱、太長時,也可於後部良好分枝處縮剪。

儘管基本剪法有8種,但實際上,主要剪法是疏枝和拉枝,其他剪法運用不多,操作起來十分方便、快捷。一個較熟練的修剪者,通常一天可修剪數十株樹(初、盛果期),經過幾年修剪之後,樹體有了良好的骨架基礎,每年只是調整各類枝組密度和生長勢,修剪更加省力和簡化,每人每天可修剪1畝結果樹,勞動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提問題帶來幫助。


白鹿原老農民


根據修剪的時間不同,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兩種。根據培育目的、樹體長勢等情況,確定採取什麼方法。  

:1:冬季修剪。  在落葉後至翌年萌芽前,即樹體休眠後進行,主要方法有疏枝、短截、回縮、刻傷等。

2:疏枝:將枝條從基部剪除的修剪方法。其作用是減少枝條的數量,改善冠內通風透光條件,促進花芽分化,生長髮育。疏枝主要是剪去重疊枝、徒長枝、細弱枝、枯枝、病蟲枝、輪生枝、鄰接枝等。對未經整形修剪的嫁接樹,第一次往往都需要疏枝,用鋸子或剪子去除多餘的枝條。短截。將1年生的枝條剪除一部分的修剪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成枝力,促使預定部位發生分枝,改變枝條著生的角度和方向,並促進局部枝條或結種基枝的生長勢。

3:一般來說,在長枝上截去的枝段越長,即短截愈重,則抽生的新枝越強壯。剪口下的壯芽可抽生2~3個新枝,當年長30cm左右。過於衰弱的剪口下芽常不萌發。破除短枝頂芽(即將短枝頂芽剪去1/3),尤其是年齡較幼的短枝,可抽生長枝。當某部位缺少枝條時,可利用這一習性,使其抽新枝,如新嫁接樹,兩根接穗只有一根成活時,就必須將成活的接穗短截,使其能多萌發幾根枝條,到第2年再定樹形,防止偏冠。回縮。即對多年生枝進行短截的方法。適用於盛果期大樹、衰弱樹和老齡樹的更新修剪,可以改變先端枝延伸的方向,增減枝的開張角度,改善冠內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回縮時只留原枝長的1/2或2/3,剪口直徑不應超過5cm(鋸掉過粗的枝,對樹生長影響很大),剪口下部的隱芽或短枝不要剪除,剪口芽以上應留出5cm的枝段,以免剪口失水乾枯。因回縮對樹體傷害較大,應有計劃循序漸進。刻傷。

4:在芽的上方或下方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稱為刻傷。刻傷可使樹體養分運輸受阻,集中在刻傷處的枝條和芽眼上,以促進發枝和花芽分化,也有利於樹勢平衡。傷痕愈深,效果愈大,不過還要與其他修剪措施相配合,否則難以達目的。冬季在芽的上方刻傷,阻止下部向上運輸養分;夏季在芽的下方刻傷,阻止上部向下運輸養分。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幼樹,但促花效果沒有倒貼皮顯著。另外,可採用刮皮的方法,將粗糙的樹皮或發黑有病斑的樹皮刮掉,可以防止病蟲隱藏其中,防止積水腐爛,尤其是嫁接部位,並能有利於長出新樹皮。


農牧從業者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提問,要想杏樹豐產一定要掌握科學管理,在就是離不了冬季修剪,只有冬季正確的修剪方法才是果樹豐產的重要因素。下面介紹一下冬季修剪的正確方法,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一、因樹作形,隨枝修剪。杏樹落葉後開始修剪。對中心幹明顯的書,修剪成疏散分層形,對中心幹過弱或無中心乾的修剪為自然開心形和自然圓頭形。對各級枝根據生長情況和需要,有截、有疏、有縮、有養,在有利於光照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分枝級數,以實膛代空膛。

二、疏間過密枝,短截一年生枝:對影響光照,又沒有生長空間的密擠枝要從基部疏除,對側枝、延長枝以及延長枝以下其他部位的一年生枝,當生長中庸偏弱,後部又空虛者應短截,剪去三分之二左右,保留二十三至三十三釐米,對生長較健壯的枝中短截,剪去二分之一,保留三十至四十二釐米,對生長健壯的長枝後部空虛者應輕截,剪去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保留五十到六十釐米。

三、回縮中長串花枝,單軸長枝和衰弱的骨幹枝,對結過果的中長串花枝和單軸長枝,因結果生長勢轉弱時應進行重回縮,縮去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以促發新枝或更新成枝組,對骨幹枝下部開始光禿,上部枝條也顯著變弱時,要進行重回縮,剪到三至五年生近骨幹枝的好芽處進行更新,對弱小的分枝要儘量去掉,以利休眠芽萌發,對更新部位下的枝條要少疏間,以免造成傷口,削弱樹的長勢。

以上幾點就是我多年的經驗希望能夠對你起到幫助,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大家觀看。


陽陽的快樂生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想讓杏樹豐產,必須陽光充足。

杏樹極喜光,無論是自然圓頭形、自然開心形或疏散分層形樹形,主枝都不要太多,層間要大,使陽光能進入,改善通風條件和提高光能利用率。 合理的修剪可以使幼樹迅速擴展樹冠,增加枝量,提前結果,早期豐產,盛果期實現連年高產,穩產,並延長盛果期年限。做好杏樹修剪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堅持整形修剪的原則:  

1、因樹修剪,隨枝做形。要根據實際樹體長勢及枝條情況,採取不同方法。  

2、統籌兼顧,長遠規劃。杏樹幼樹期既要擴大樹冠、又要早果,做到生長與結果兼顧。

3、輕重結合,方法得當。杏樹花芽較易形成,修剪中要輕重結合。

4、均衡樹勢,主從分明。同層骨幹枝長勢要保持基本一致,防止強弱失調。修剪時,從屬枝要為主幹讓路,保持明確的主從關係。





農村大貓一家


想要果樹實現高產,修剪其實眾多種植管理環節中比較重要的一環,修剪得好壞很多時候也決定著果樹的豐產性。今天咱們一起學習怎麼修剪能讓杏樹實現高產?

一、杏樹的修剪方法

果實膨大到果實成熟之前,要對新梢進行多次摘心,目的為了控制旺長,提高坐果率等。如果是背上直立的新梢可以採取扭梢和抹除的方式。幼樹及初結果樹,冬季修剪應該要兼顧結果和整形兩個方面,對主、側枝還有延長枝要進行輕剪長放。對生長中庸、角度比較開張的發育枝應緩放,使萌發中短枝,增加結果枝的數量,成花或結果後及時回縮培養成結果枝組。

中、短枝角度大,成花容易,要儘量保留。對生長較弱的幼樹宜適當短截,疏除過密枝、細弱枝,多保留健壯枝,拉平直立旺枝作為輔養枝,以促發粗壯的中、短果枝。盛果期樹根據枝條長勢、樹冠各部位的空間情況,適當疏密、截弱,以保持穩定的結果部位和生長勢。對衰弱的主枝、側枝、多年生輔養枝、結果枝組、下垂枝,在有強壯枝的部位進行回縮,以達到恢復生長勢頭。及時更新復壯樹冠下部及內膛枝,使果樹不斷產生新的健壯結果枝。

衰老期樹利用中下部角度小、生長健壯的背上枝換頭,或在比較直立的枝段回縮,促使隱芽萌發更新。對位置適當的徒長枝,要培養為骨幹枝和結果枝組。對結果枝組和結果枝,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選留壯枝、壯芽進行更新修剪。對樹勢極度衰弱、更新難以奏效的,可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前提下,對主側枝及大枝組在10-15年生部位進行全樹大更新,一次完成,當年可萌發大量新枝,通過夏季抹芽、摘心和冬季整形修剪,第二年即可開花結果,恢復一定的產量。

二、杏樹修剪誤區

1.樹冠頂部所留直立枝條太多

有的剪口下雖是花芽帶頭,但花芽下邊的枝條基部還是葉芽,因其生長在樹冠的頂端,優勢明顯,生長期照樣可把樹體高度提高兩米以上,冬剪時又落下來,造成拉鋸模式,既浪費了營養,又造成樹冠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

因此,樹冠頂端的直立枝條,從前到後全是花芽的可適當少留,中部是花芽後部是葉芽的應徹底疏除。對枝粗顏色黃,芽秕間節長,枝勢直立、生長期短以及樹冠頂端的徒長枝,應齊根疏除。

2.串花枝剪留太長

留花量過大,勢必造成滿樹花不坐果現象,再者,串花枝上所結的果實小,商品率低,如剪留過長,留花量過大,會終因惜花而造成後患。

3.各骨幹枝的前端留枝量過多

前端留枝過多,拉力過大,會造成後部該萌發的葉芽不能萌發,內膛的結果部位得不到及時補充、及時更新,結果部位全集於外圍,形成高、大、空現象。樹冠大,沒產量,果實商品率極低,沒有經濟效益。因此,冬剪時儘量在內膛少疏或不疏枝,在樹冠外圍要多疏枝,削弱骨幹枝前端的優勢。






富士康的日子


一、杏樹的修剪方法

果實膨大到果實成熟之前,要對新梢進行多次摘心,目的為了控制旺長,提高坐果率等。如果是背上直立的新梢可以採取扭梢和抹除的方式。幼樹及初結果樹,冬季修剪應該要兼顧結果和整形兩個方面,對主、側枝還有延長枝要進行輕剪長放。對生長中庸、角度比較開張的發育枝應緩放,使萌發中短枝,增加結果枝的數量,成花或結果後及時回縮培養成結果枝組。

中、短枝角度大,成花容易,要儘量保留。對生長較弱的幼樹宜適當短截,疏除過密枝、細弱枝,多保留健壯枝,拉平直立旺枝作為輔養枝,以促發粗壯的中、短果枝。盛果期樹根據枝條長勢、樹冠各部位的空間情況,適當疏密、截弱,以保持穩定的結果部位和生長勢。對衰弱的主枝、側枝、多年生輔養枝、結果枝組、下垂枝,在有強壯枝的部位進行回縮,以達到恢復生長勢頭。及時更新復壯樹冠下部及內膛枝,使果樹不斷產生新的健壯結果枝。

衰老期樹利用中下部角度小、生長健壯的背上枝換頭,或在比較直立的枝段回縮,促使隱芽萌發更新。對位置適當的徒長枝,要培養為骨幹枝和結果枝組。對結果枝組和結果枝,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選留壯枝、壯芽進行更新修剪。對樹勢極度衰弱、更新難以奏效的,可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前提下,對主側枝及大枝組在10-15年生部位進行全樹大更新,一次完成,當年可萌發大量新枝,通過夏季抹芽、摘心和冬季整形修剪,第二年即可開花結果,恢復一定的產量。

二、杏樹修剪誤區

1.樹冠頂部所留直立枝條太多

有的剪口下雖是花芽帶頭,但花芽下邊的枝條基部還是葉芽,因其生長在樹冠的頂端,優勢明顯,生長期照樣可把樹體高度提高兩米以上,冬剪時又落下來,造成拉鋸模式,既浪費了營養,又造成樹冠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

因此,樹冠頂端的直立枝條,從前到後全是花芽的可適當少留,中部是花芽後部是葉芽的應徹底疏除。對枝粗顏色黃,芽秕間節長,枝勢直立、生長期短以及樹冠頂端的徒長枝,應齊根疏除。

2.串花枝剪留太長

留花量過大,勢必造成滿樹花不坐果現象,再者,串花枝上所結的果實小,商品率低,如剪留過長,留花量過大,會終因惜花而造成後患。

3.各骨幹枝的前端留枝量過多

前端留枝過多,拉力過大,會造成後部該萌發的葉芽不能萌發,內膛的結果部位得不到及時補充、及時更新,結果部位全集於外圍,形成高、大、空現象。樹冠大,沒產量,果實商品率極低,沒有經濟效益。因此,冬剪時儘量在內膛少疏或不疏枝,在樹冠外圍要多疏枝,削弱骨幹枝前端的優勢。






365我的農村


杏樹採收後,對旺枝進行拉枝開角,以緩和樹勢促進成花;對新梢進行兩次摘心,以促發分枝,培養枝組;對結果後顯著衰弱下垂的結果枝要進行適當回縮;對樹冠內萌生的徒長枝條要採取摘心、扭梢等措施,控制其營養生長;對沒有生長空間的徒長枝,要及時疏除。對於生長過旺杏園,可噴多效唑或促控劑PBO來控制樹勢,以利多形成花芽。多緩放,少動剪 輕剪緩放,連年緩放,單頭延伸,是果樹修剪的基本方法,俗稱“跑單頭”、“一條龍”修剪法。這種技術擴冠快,易促生中短枝,易管理,可操作性強,果實緊貼骨幹,易生產出優質果品。以後主幹組整枝利用放縮結合、疏放結合,使之有序地排列在主幹上,形成良好的樹體結構。在幼樹時多培養兩側及下垂中小枝組;在盛果期應多培養背上和兩側中小型結果枝。對背上強曬枝多行疏剪、扭梢、挾梢、轉梢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持樹體枝組單軸延伸。斜生長枝,中短枝一般不動,實行緩放。在樹冠外圍每隔40cm~50cm留一延長頭,單頭延伸,輕剪緩放(或不剪)。剪除病蟲枝、徒長枝、纖細枝及虛梢。

旺枝拉 拉枝是果樹整形修剪的基本手法,在修剪中廣泛應用。拉枝開角,被認為是果樹修剪第一關,開張角度使枝條呈平生下垂狀,拉枝後使枝條激素物質平衡分佈,減緩了頂端優勢,促進了大量萌生中短枝,從根本上改變了中短枝與長枝的比例,為生長建立了良好的結構基礎和物質基礎。此外,還可對旺枝進行捋枝(拿枝軟化)。弱枝縮,壯枝勢 拖地枝易掛果,結果後應及時回縮;近地枝影響光照,易染病,應及早縮剪。縮剪時應注意甩小枝或戴帽剪。保持穩定樹勢。“空大留,空小縮,無空去”。做到“密不顯稠、稀不顯空”

適時割 當枝條具備一定量的中短枝結構基礎時,在5月下旬~6月上旬適時割剝,促進花芽形成,當果樹結果正常後,停止割剝。





農技餘事


一、杏樹的修剪方法

果實膨大到果實成熟之前,要對新梢進行多次摘心,目的為了控制旺長,提高坐果率等。如果是背上直立的新梢可以採取扭梢和抹除的方式。幼樹及初結果樹,冬季修剪應該要兼顧結果和整形兩個方面,對主、側枝還有延長枝要進行輕剪長放。對生長中庸、角度比較開張的發育枝應緩放,使萌發中短枝,增加結果枝的數量,成花或結果後及時回縮培養成結果枝組。

中、短枝角度大,成花容易,要儘量保留。對生長較弱的幼樹宜適當短截,疏除過密枝、細弱枝,多保留健壯枝,拉平直立旺枝作為輔養枝,以促發粗壯的中、短果枝。盛果期樹根據枝條長勢、樹冠各部位的空間情況,適當疏密、截弱,以保持穩定的結果部位和生長勢。對衰弱的主枝、側枝、多年生輔養枝、結果枝組、下垂枝,在有強壯枝的部位進行回縮,以達到恢復生長勢頭。及時更新復壯樹冠下部及內膛枝,使果樹不斷產生新的健壯結果枝。

衰老期樹利用中下部角度小、生長健壯的背上枝換頭,或在比較直立的枝段回縮,促使隱芽萌發更新。對位置適當的徒長枝,要培養為骨幹枝和結果枝組。對結果枝組和結果枝,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選留壯枝、壯芽進行更新修剪。對樹勢極度衰弱、更新難以奏效的,可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前提下,對主側枝及大枝組在10-15年生部位進行全樹大更新,一次完成,當年可萌發大量新枝,通過夏季抹芽、摘心和冬季整形修剪,第二年即可開花結果,恢復一定的產量。

二、杏樹修剪誤區

1.樹冠頂部所留直立枝條太多

有的剪口下雖是花芽帶頭,但花芽下邊的枝條基部還是葉芽,因其生長在樹冠的頂端,優勢明顯,生長期照樣可把樹體高度提高兩米以上,冬剪時又落下來,造成拉鋸模式,既浪費了營養,又造成樹冠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

因此,樹冠頂端的直立枝條,從前到後全是花芽的可適當少留,中部是花芽後部是葉芽的應徹底疏除。對枝粗顏色黃,芽秕間節長,枝勢直立、生長期短以及樹冠頂端的徒長枝,應齊根疏除。

2.串花枝剪留太長

留花量過大,勢必造成滿樹花不坐果現象,再者,串花枝上所結的果實小,商品率低,如剪留過長,留花量過大,會終因惜花而造成後患。

3.各骨幹枝的前端留枝量過多

前端留枝過多,拉力過大,會造成後部該萌發的葉芽不能萌發,內膛的結果部位得不到及時補充、及時更新,結果部位全集於外圍,形成高、大、空現象。樹冠大,沒產量,果實商品率極低,沒有經濟效益。因此,冬剪時儘量在內膛少疏或不疏枝,在樹冠外圍要多疏枝,削弱骨幹枝前端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