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吉林磐石市呼蘭鎮中心學校教師陳志剛《師者如父 父愛如山》

吉林磐石市呼蘭鎮中心學校教師陳志剛《師者如父 父愛如山》

吉林磐石市呼蘭鎮中心學校教師陳志剛《師者如父 父愛如山》

吉林磐石市呼蘭鎮中心學校教師陳志剛《師者如父 父愛如山》

有這樣一名教師,他從事班任工作已經整二十年了,在別人看來這二十年是耕耘的二十年、是辛苦的二十年,可在他心中這二十年卻是收穫的二十年,一路高歌一路快樂的二十年。他就是呼蘭鎮中心學校的陳志剛老師。

初為人師急求成

二十年前,陳老師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指出和糾正學生們產生的各類錯誤:知識學習、功課成績、個人衛生甚至生活習慣。幾乎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陳老師都會細心觀察。當時班上有幾名男同學,由於理解能力弱一些,陳老師對他們的糾正次數甚至到達了每節課四、五次,甚至有時候心裡一焦急,還免不了批評他們幾句。原以為自己細緻的觀察和辛勤的努力會讓學生們迅速地進入到一個健康、合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中來,可是一段時間後,他開始覺得課堂上似乎哪裡不對勁,氣氛似乎也越來越沉悶。

發現問題心不寧

陳老師回想著課堂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紀律,他發現那並不是孩子們目不轉睛地聽講,更像是死氣沉沉的寂靜。陳老師在陷入沉思後,找了班級的幾名學生談話,最後他才明白,原來是他過分“周到”地糾錯,挫傷了孩子們學習的信心。二十年前的這次教學失誤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裡,每當看到有年輕的教師訓斥孩子的時候,他都會耐心地勸說:“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你的老師也是這樣不停地打斷、糾正你,讓你處於緊張焦慮、心理壓力很大的狀態,又怎麼能輕鬆愉快地學習呢?所學的知識不會被“吸進大腦”,你又怎麼不會感到氣餒和受傷呢?相反,當你的心理壓力小,學習的效果就好了......”

嘗試鼓勵“你能行”

在痛心自己的教學失誤後,陳老師思索著補救的方法。最後他總結到,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的任何嘗試,應採取鼓勵的態度,告訴學生:“有些錯誤是難免的,這沒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歡你們的錯誤。”從那以後,他常常微笑著、耐心地聽完學生回答,而且及時制止其他同學的嘲笑,保護了錯誤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用心性。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他不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因為他越來越體會到“期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一句用心的評價就是鼓舞孩子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度就會越加用心。從此,她的學生們變得渴望在課堂上發言,在爭先恐後的活躍氣氛中,他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一如既往注真情

時光荏苒,送走一屆屆的陳老師也從年輕帥氣的小夥子變成了和藹可親的“黑大叔”,可是他對學生的關愛卻從未改變,哪怕是學困生、頑劣生。兩年前,陳老師的班級轉來了一名學生卞某,他是一個作業不完成、上課不聽講、和同學打架、罵人、成績非常差的孩子,但陳老師沒有放棄他,在與她媽媽的談話中陳老師找到了答案:他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對他的教育缺失、過分溺愛讓他有恃無恐,總是到村裡的小賣店玩,經常與人打鬧,大人們也都拿他開玩笑,村裡的小夥伴更是不願意跟他玩。陳老師明白對待這樣的學生不能排擠,也不能太照顧他,要講究方法。於是陳老師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與他接觸,瞭解他的境況,並且讓兩個同學幫助他學習,對他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如班級每週的換水,倒垃圾,都讓他參與,每個月都要口頭表揚他完成較好的各項工作,有時還會發給他名為“勞動小能手”的獎狀。就這樣,卞某漸漸地對這位“黑大叔”敞開了心扉,願意與他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曾經的“頑劣生”也變成了“好學生”。

現在,在呼蘭鎮中心學校的25個小學班主任中只有兩名男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而陳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教的班級的成績一直在年段名列前茅,班級的學習風氣很濃。或許,在大多數人眼中,小學的班主任老師應該是女教師更好一些,因為女教師往往像母親一樣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但是,陳老師以孜孜不倦的態度,用他的愛一步步的走進每一名學生的心裡,讓每一名學生接受他、歡迎他、尊敬他、愛戴他,也讓大家看到了什麼叫作“師者如父,父愛如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