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半月談:防止患者“扎堆”“擠兌”大醫院 分級分檢不能再等

當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爬坡期,確診和疑似病例數量不斷上升,各大醫院救治工作的壓力大幅增加。以基層醫療機構為核心做好疑似患者的初步篩查,分級分檢引導,防止其到大醫院扎堆,已成為十分緊迫而重要的工作。

回想疫情爆發初期,部分武漢醫院的擁擠情況,仍讓人感到窒息。在這些擠做一處的患者中,相當部分只是普通感冒等導致發熱,但由於缺乏初級的分檢、分流,加之對於疫情的恐慌,一窩蜂都湧向了醫院。當時即有人形容這種現象為“對醫療資源的擠兌”。

這種“擠兌”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和精神負擔,還讓許多醫療資源被白白浪費,許多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不能及時就醫。

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們要防止這一幕在其他地方重演。根據最新的數據,截至1月30日上午,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7711例,疑似病例12167例。除武漢外,湖北還有十餘個地級市確診病例超過100例;而在湖北之外,已有4個省份確診病例超過200例。在一些病例相對集中的地區,人們的神經已愈發敏感脆弱,在這個本來就是流感季的時節,扎堆醫院的風險正在上升。

混亂的局面決不能重現。怎麼辦?武漢的教訓必須汲取,同時,武漢後續的一些做法也取得了效果,應得到其他地區的重視。

比如,武漢一些具備條件的地方要求市民發熱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檢查,經過初步篩查,如果是很明顯的感冒的症狀,就回家吃藥,如果需要進一步到發熱門診診治,再有組織地去送去發熱門診。經過發熱門診診治,需要留在發熱門診隔離觀察的,在發熱門診隔離觀察,不需要的回到社區、回到街道進行隔離觀察。

這種做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發熱門診、定點醫院的壓力。這一措施的核心是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基層疾控機構、社區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作用,對疑似患者初步篩查、快速篩查,引導就醫,該去發熱門診的去發熱門診,該送定點醫院的送定點醫院,該居家觀察的居家觀察,並對在家治療和觀察的患者進行跟蹤。

其他地區疫情雖然沒有武漢嚴重,但形勢仍在惡化,確診人數仍在不斷攀升,有必要迅速建立一套快速診斷和收治體系,按照病情輕重程度進行分流,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疾控機構與一般醫院發熱門診、定點醫院的工作銜接,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合理有序就醫。

疫情防控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僅要防止疫病本身的擴散,還要防恐慌的擴散。疫病本身可能導致恐慌,擁擠的醫院和無序的就診也易引發恐慌,恐慌又會對疫情發展推波助瀾。有時候,恐慌的擴散甚至比疫病更快、更難防。因此,建立一套快速診斷和收治體系,防患於未然,增強群眾對於醫療機構和基層政府的信心,已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