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馬爾克斯怎麼就魔幻了?

今天是哥倫比亞作家、20世紀最有影響力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誕辰93週年。說到馬爾克斯,就繞不過去他那部舉世聞名的著作《百年孤獨》,這本書是他本人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為了搞清楚書中足足7代出場人物的關係,有網友總結以下關係表;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百年孤獨》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

所以,到底什麼是魔幻?

馬爾克斯和JK·羅琳到底誰更魔幻?

《百年孤獨》和《指環王》的魔幻有什麼不一樣?

今天的推送,就是為了揭開以上迷思,專門為各位製作的。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什麼是“魔幻寫實”

《百年孤獨》要寫的,是迴歸到理性橫掃全球之前的一種狀態,一種還沒有完全被理性整理解釋的狀態。

加西亞·馬爾克斯要去逼視並描述那樣的狀態。這是一項英勇的嘗試,因為難度極高。比較容易的當然是接受已有的解釋,別人給我們且已經有很多人相信、接受的解釋。加西 亞·馬爾克斯不走這樣容易的路,他要用文字帶讀者回到沒有明確答案,依然充滿不安全感,感覺上幾乎所有事情 都還有可能發生的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氣氛,告訴讀 者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氣氛中,發生了什麼。

這是《百年孤獨》的起點,也是“魔幻寫實”的起點,更是使得“魔幻寫實”與《百年孤獨》能夠橫掃西方文壇的起點。

什麼是“魔幻寫實”? “看起來真實的魔幻景象”。沒錯,但這樣說只是把四個字拆開來講而已。應該要強調的重點是 : “魔幻寫實”必須建立在感受或信念的基礎上,也就是人要願意或被誘惑回到那個狀態中,接受《百年孤獨》的這個開端——“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這是最關鍵的。

“魔幻寫實”由拉丁美洲開始,藉著像卡洛斯·富恩 特斯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等小說家的優秀作品,流傳到拉美以外的地區,引來了眾多的模仿者與模仿作品。

當全世界都在寫“魔幻寫實”小說時,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拉丁美洲的“原汁原味”畢竟是不一樣的。其他地方的模仿者,始終沒有辦法讓自己進入那個魔幻世界裡,真正感覺到“經過屋內轉角,很有可能就會碰到死去了的姨婆”。其他地方的作者沒辦法讓自己“返祖”到接受那些非理性、 違背理性的事真的會發生且真的發生了,而不只是存在於人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幻想幻覺裡。其他地方的作者寫不出那樣一個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缺乏理性保護的、極度不安全的世界。

《百年孤獨》和《哈利·波特》誰更魔幻?

自古以來很多人都在寫現實裡不存在的奇幻想象,但沒有人會將這些奇幻內容稱為“魔幻寫實”。《魔戒》很魔幻,《哈利·波特》很魔幻,但它們不是“魔幻寫實主 義”。那麼相對地,在《百年孤獨》裡,加西亞·馬爾克斯寫西班牙神父喝了一杯熱巧克力,整個人就飛起來了,不也是魔幻嗎? “寫實”在哪裡?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寫實”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讀者閱讀時的感受,或該說他的文字、敘述方式在讀者心中 產生的效果。閱讀加西亞·馬爾克斯和閱讀《魔戒》《哈利·波特》最大的差別是 :奇幻小說依賴一種腔調,把讀者帶離自己的生活景況,而加西亞·馬爾克斯卻從海明威 那裡借來簡捷的語句,將魔幻內容帶入讀者熟悉的意識狀態裡。“簡捷”的意思不是說每個句子都短短的,而是要去 除掉那些會讓人在閱讀過程中駐留、感受作品與現實距離的虛字。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閱讀這樣的小說,一種基本的感受是快要喘不過氣, 現象與事件一直不斷髮生不斷髮生不斷髮生,不讓我們喘口氣。連氣都快喘不過時,誰還能去想去計較 :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他不給我們這個距離、這個空間。以海明威式的節奏進行著,讀者累癱了,讀《百年孤獨》,你停止想象,也無從想象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人,可能會 發生什麼樣的事。那個頭上總是飛著黃蝴蝶的人,接下來會不會在他背上長出一隻大蟑螂?你不會這樣去想去猜測的。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從海明威那裡學來創造“寫實” 感受的訣竅。

一邊讀《百年孤獨》,或許你會好奇去讀一下福克納, 也去讀一下索福克勒斯,也去讀一下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或後期的《老人與海》。那麼你會 更強烈地感受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天才本事。他將這些不同成分融合在一起,才創造出具備獨特自我風格的一部鉅作。他花了很久的時間準備,直到各種文學寫作的條件都到位,他將自己關起來,關了四個月,四個月中沒有分文收入,用盡了僅有的一點存款。小說寫完了,為了將稿子寄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去,他還將家裡僅剩的三樣值錢東西送進了當鋪: 太太的吹風機、燒菜用的攪拌機和一把用來裁切稿紙的刀,一共換了五十個比索。

“魔幻”如何算嚴肅寫作?

加西亞·馬爾克斯建構他的“魔幻寫實”時,儘可能使用簡潔的語言,愈是誇張的情節,愈是少用形容詞 ;另外,愈是誇張的現象,愈是深入描寫其細節,因為細節是 讓人相信事物存在的重要手段。

為什麼《哈利·波特》那麼迷人?為什麼《魔戒》那麼迷人?因為它們在建構其實 並不存在的時空時,想盡辦法將那個時空中的種種想象細節鋪陳開來。每一個人都聽過巫婆騎掃帚的故事,但我們知道的就是巫婆會騎掃帚在空中飛,然而《哈利·波特》卻告訴我們 : 騎掃帚原來還要練習,像我們騎腳踏車一樣,學習過程搞不好會跌倒,就算學會了,也有的人騎得快一點,有的人騎不了那麼快,有的人技術好,有的人技術差 一點。我們知道的,就不只是“啊,這些人通通騎掃帚” 而已。關於騎掃帚的細節,引領我們進入那個情境,感覺到在他們中間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讓我們變成巫術的一 部分。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費了十年工夫才寫成的,這時間花得有道理,最後完成的書稿,幾乎沒有 loose ends。什麼叫作 loose ends ? 就是這裡提到了誰,後來沒交代就讓他消失了 ;那裡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沒頭沒 尾或有頭沒尾,不曉得這件事幹嗎出現在小說裡。小說寫這麼長,有這麼多人物,你們能找到沒交代的地方有多 少?我自己閱讀中印象最深刻的疑惑,是伊瓜蘭去找兒子 的那一段。她兒子跟著馬戲班走了,為了找兒子,結果她發現了一條路。小說中沒有解釋,在那過程中伊瓜蘭到底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能找到那條路。不過這是極少數的例外。許多細微的情節與人物安排,加西亞·馬爾克斯都 在小說中找到方法把它們綁回來,牢牢綁起來。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我們應該 從這個角度去欣賞,一個小說家面對自己所虛構出的世界時,如此嚴格謹慎,不會因為那是虛構的,就覺得自己高興怎樣擺弄就怎樣擺弄。能夠對這個虛構的世界作出愈完 密的交代,就愈能夠說服讀者跟隨走進這世界裡,這是一 種“虛構的紀律”。加西亞·馬爾克斯虛構的想象如此天馬 行空,但伴隨的自我紀律要求卻又如此嚴格細密。

魔幻寫作才不是胡寫的!

“魔幻寫實”鋪陳看似不合理的情節,卻能夠不讓我 們產生“這在胡說些什麼!”的厭惡感,反而震撼了我們, 觸動、撩撥了一些我們內在最幽微的情緒。

阿瑪蘭妲就是這樣一個因不合理而充滿震撼能量的角色。她不合理地拒絕了克雷斯皮,又不合理地拒絕了馬爾克斯上校。這是件不合理的事,不過這種不合理在我們心裡面,激起的是一 種閱讀的感受。她和侄兒何塞的關係也是不合理的,更不 合理的是她竟然還勾引了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兒子何塞·阿 爾卡蒂奧。再熟悉這部作品和他們家族譜系的讀者,都得停下來屈指算算才算得清楚,何塞·阿爾卡蒂奧比她小了三輩,是她曾孫子輩的!

這在寫什麼!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中間隔了三 代,曾祖母與曾孫子這樣的世代差距,兩人之間竟然會有性上面的慾望產生。這更不合理了。這和前面的不合理不 一樣,誰會對這樣不合理的情節感到震撼,覺得內心幽微 之處被觸動了呢?那又如何看待這樣的不合理,該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胡扯,小說家失手了?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倒也不盡然,至少我不會這樣斷言,不會如此小看加西亞·馬爾克斯。我是從小說設計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情節的。讓我們拿阿瑪蘭妲和她媽媽伊瓜蘭放在一起看一下。這兩個,是真正貫穿整部小說的角色。小說進行到最後, 他們家繁衍到第六代了,伊瓜蘭超過百歲,然後她開始縮小,愈縮愈小愈縮愈小,到後來被她的孫媳婦放在口袋裡面,每天帶著走來走去。她不死,她不會死。這當然又很“魔幻”,很不合理。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什麼要讓伊瓜蘭超過了百歲還活著不死? 探究這個問題,就能夠找到理解為什麼阿瑪蘭妲還會和曾孫輩的小男孩有性慾關係的線索。

《百年孤獨》要怎麼讀

《百年孤獨》很像中國農村裡帶著一把胡琴遊走的瞎子講出來的故事。你們有沒有讀過琦君散文裡的回憶?瞎子到家裡來說故事,一天說不完,第二個晚上繼續說,第 三個晚上繼續說,第四個晚上繼續說......這和讀小說有什麼根本差別?講過的就講過了,不能倒回去,不能把講過 了的拿回來和後來講的、正在講的比對。唯一能把握的, 就是聽講過程中留下的鬆散印象。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讓人家這樣聽的故事,也就會有不一樣的講法。說故 事的人會假設,前面講的故事中,聽者會留下什麼印象, 會記得什麼,又會記錯什麼。講故事的人在這樣的假設印象上繼續講下去。上次這個人不是死了嗎?你有印象這個人死了,他就是死了。說故事的人今天又講到他,他又做了一件事,如果是讀小說,我們會翻回第三章,確定他前面真的死了,所以就認定現在他是鬼了。

但說長篇故事不一樣,說故事的人要你處於不確定的懷疑裡。好像他死了, 不是嗎?那他怎麼又回來了?是我記錯了,還是他變成了 鬼或者其他什麼呢?故事一直在這種不確定的懷疑中進行 下去,於是產生了前面提過的那種世界有許多可能的危險感。沒辦法查查看就找到答案,太多事無法安定確認下來。

長篇故事不提供清楚的結構,只是不斷地敘述,從這個時點連到那個時點。加西亞·馬爾克斯滔滔不絕的敘述, 就是要阻止讀者動用平常讀小說的習慣—— 一看到布恩迪亞上校又面對行刑隊了,趕緊找前一次是在哪裡出現這個鏡頭,比對兩次的異同。不,他要我們就那樣入迷地聽下去,聽得迷迷糊糊的也沒關係,迷離恍惚才是魔術時光應 該帶來的氣氛。

巨大的敘事河流一路流下去,不會回頭的,一直奔流 入海。只有敘述終止了,我們才回頭。你可以回頭重來一 次,重來兩次,重來多少次都可以,但總是要讓那歌唱下 去,不然就失去這作品形式的特殊意義了。沉浸在敘事之 流裡,答案都在你的腦中,腦中對前面的故事留下什麼印 象,那就是什麼了,因為這是一首敘事曲,是在時間流蕩 中不斷變化的東西,而不是小說。

希望大家能夠體會,這是對我們閱讀經驗的挑戰。你 可以試試每天睡前讀《百年孤獨》,讀到睡著。其間會有 一段意識模糊的階段,不知道讀到什麼,不知道自己到底 讀進去沒有,讀了又似乎沒讀到。真的很像以前小孩聽故事,或是躲在戲臺腳看歌仔戲,聽聽看看就不支昏睡過去了。明天戲照樣連著演下去,你不能說前面那段我沒看到, 可不可以倒帶一下?樊梨花和薛丁山第一次決鬥到底是什 麼結果你不知道,沒辦法,你睡著了,睡著了就是睡著了, 那個敘述時間不會回來了。你就只能從他們第二次見面的時候接下去,邊看邊猜測那第一次發生了什麼事。我覺得這是閱讀《百年孤獨》最好的方法。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然後一直讀到睡著,就睡了,不要回頭,你認為你睡著前讀到哪裡,第二天繼續讀下去, 再讀到睡著,第三天再繼續讀下去。這樣的話,說不定三五天你就可以把《百年孤獨》讀完。那樣的話,五個星期的時間內,你或許可以讀個十次。

於是這部小說就進入了你的生命,成為你隨身帶著用以觀察、理解世界的一面透鏡,因而你的生命也就變得不一樣了。

本文整理自《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楊照 著

马尔克斯怎么就魔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