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宋元明清政治上各推選一代表人物,你覺得是誰?為什麼?

湘川1988


唐:李白。唐代是詩歌的高峰,必然應選個詩人作代表。從絕對實力來說,我會傾向於杜甫,但是唐朝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大國氣象的朝代,我們的祖先們在漫長的時期內都處於壓抑、彷徨、陰鬱的心理狀態下,自安史之亂後,再也沒有回覆盛唐的大氣魄,從這個角度我還是選李白。


皖界濤哥


如果要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各推選一名代表人物,我覺得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愛新覺羅·玄燁這五位,那麼我為什麼會推選這五位呢?下面就來說說我的觀點。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由於李家自發跡開始,李世民就常年帶兵打仗,戰功顯赫,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漢馬功勞。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領部下將領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死並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自己登基稱帝。成為皇帝后的李世民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改革,比如在政治上沿續並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在軍事上實行府兵制和寓兵於農等等。

這種對內以文治天下,對外開疆拓土,和開明的民族政策在歷史上被稱為“貞觀之治”,李世民也被唐朝統治下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一位軍事家、政治家。

公元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後,趙匡胤便開始實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為了避免走上唐朝藩鎮割據的老路,宋太祖聽取宰相趙普重文輕武的改革意見,通過採取“收精兵,削其權,制錢谷”的三大綱領,利用酒宴的機會巧妙的施行了“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施行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自五代十國以來的各種弊政,使宋朝程現出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的安定局面。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蒙古人都尊他為“薛禪汗”。

元世祖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學習漢文化,並先後任用漢人儒士整頓吏治和軍政大事,並且在地方上創立行省制度,是現代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所有皇帝中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其領導能力不輸於成吉思汗。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一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明太祖在位期間,廢除中書省和臣相制度,使封建皇權達到頂峰,同時設立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貼身顧問,設立歷史上著名的特務機構錦衣衛。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從登基到去世,沒有一天休息過,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有一次連續8天審批奏摺共計1660件,處理國事共計3391件,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導致壽命比較短是必然的。

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其8歲登基,16歲挫敗權臣鰲拜後開始親政。

親政後的康熙帝便開始展現他的帝皇才能,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重用漢族官員,沿續並完善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在軍事上“削三藩、收臺灣、驅沙俄,創立“多倫會盟”與蒙古接盟,經濟上進行了土地、錢糧、地丁合一、修治漕運、廢除匠籍等改革。

康熙帝在位時的這一系列的功績與乾隆朝並稱為“康乾盛世”,同時也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

以上就是我推選這五位的觀點,每一位都充滿了傳奇的色彩,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必不可少的五位重要人物。


獨立評論員


貞觀之治一唐太宗李世民。

隋末唐初,天下動盪不定,義兵四起,十餘年戰亂,赤地千里,沃田荒蕪,一片凋散殘破。李世民審勢度勢得出"安人理國,大治天下"的結論,提出"撫民以靜"的根本方針。不惜忍辱與頡利可汗訂下"便橋之盟"。"我新即立,為國者要在清靜"。"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滿而身斃,君富而國亡"這段論述展示出唐太宗治國首要安民的卓識。

二,"任人唯賢"的政治風度。兼明善惡一知人,捨短取長一用人。房玄齡善謀難斷,杜如晦少謀善斷。唐太宗揚長避短,"房謀杜斷"千古佳話,戴胄"無學術"但忠直秉公,處事幹練。唐太宗委以大理少卿,戴胄案無滯留,敢於犯顏。

三,綏之以德,愛之如一的開明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和親的深遠意義就不用多說了。

襄贊定策一宋相趙普。趙普幾乎參與了宋初全部國策制定。目標明確的對外擴張"先南後北"

。手段懷柔的"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的政治主張。為宋一朝奠定了統治基礎。《班師疏》深謀遠慮,忠心貫日。拔擢人才,不分門第。呂蒙正,張齊賢,寇準,王禹偁均出於趙普提拔。

以儒治國一元耶律楚才。止殺戮,蒙古鐵騎破城屠城是慣例,耶律楚才諫諍之下多少生命免遭塗炭,僅蒙古攻破汴梁一地,耶律楚才勸諫之下,除金皇族外均免死,那可是約二百萬人口之多的汴梁城。修孔廟,建國子學。公元1238年元朝開科取士。使只識刀馬的蒙古貴族接受,融入儒家禮教的漢文化之中。元朝第一部臨時法《便宜十八事》出自耶律楚才之筆,是耶律楚才的政治主張並頒行全國。

萬曆中興一明張居正。其人"考成法"一整頓吏治,"一條鞭法"進行賦稅改革,“自正(正德)嘉(嘉靖)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間,最稱富庶。”張居正後世爭議太多,個人認為,明朝政壇其人傲視獨步。

抄家皇帝一清雍正帝。雍正帝是我敬重的清朝唯一的政治家,皇帝。鐵打的漢子,活活累死在崗位。整飭吏治,反腐倡廉,雷厲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充盈國庫又扼制住地方官員對百姓的橫徵暴斂。至於說雍正搞"文字獄",我想說的是,他是那個時代清朝的皇帝。





咱家三掌櫃


唐朝——李世民

唐朝的開國元勳,立下赫赫戰功,開創大唐盛世,開創貞觀之治,在位時期奠定了唐朝統一中國的基礎,文治武功突出,被尊稱為“天可汗”。

宋朝——趙匡胤

趙宋開國皇帝,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在位期間,加強了中央集權,在朝野上下增強了文官地位,削弱了武官地位,創造了“重文輕武”的宋朝國風,雖然文化、經濟發展突出,但武功式微,處處捱打,是史上最憋屈的朝代。

元朝——成吉思汗

要說蒙古族誰最出名,舍“成吉思汗”其誰!元朝是最接近稱霸世界夢想的朝代,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廣大的版圖,其版圖幾乎囊括整個俄羅斯甚至是蘇聯。元朝統治者們,治國雖然不行,但攻城略地沒的說,可以說,這些來自草原的大兄弟們似乎就喜歡征服一個又一個未征服過的國家。

明朝——張居正

明朝的大臣實在太顯眼,況且改革之風盛行,所以我選了這位比較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老張可是為明朝中興續命的人啊!從歷史大局看,他的改革可以說是繼商鞅、秦始皇和隋唐革新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老張不僅力挽狂瀾,解決了邊疆紛亂,還緩解了國家內部的階級矛盾,成功延長了國祚,而且解決了國家的財政危機,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社會轉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可惜,他死之後,改革沒能繼續推行下去,明王朝也開始急速下墜。

清朝——曾國藩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發起洋務運動,對清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對後世影響極大。


管中窺古今


導語:

唐宋元明清歷史上政治名人很多,如果要每個朝代推選一個政治代表人物: 唐朝是汾陽王郭子儀。宋朝是變法改革堅定不移王安石。元朝是輔佐忽必烈,十八歲做宰相的安童。明朝當然是神機莫測劉基劉伯溫。清朝當屬中興名臣,禮教救星曾國藩。這五個人都因為文治武功,而在自己的時代璀璨奪目。

一,盛唐落幕,夕陽晚照,郭子儀力挽狂瀾即倒。

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執政,寵愛楊貴妃,扶持藩鎮節度使坐大,終於釀成安史之亂。唐朝長安被攻破,馬嵬坡唐玄宗李隆基忍痛割愛,楊貴妃自縊。

唐朝江山破碎幾乎亡國。此時郭子儀橫空出世,憑卓越的政治情商和軍事才能,領兵平叛撫平了安史之亂。在吐番入侵時,聯合回紇擊退吐蕃。郭子儀最令人稱奇是: 功高震天下而主不疑!善始善終。他力挽狂瀾,又讓唐朝江山延長了百年。

二,熙寧變法,王安石隻手補天,欲救大宋於水火。

北宋未年,土地兼併嚴重,冗官冗兵讓北宋財政苦不堪言。外敵虎視耽耽,內部人民反抗矛盾尖銳。面對這樣的情況。王安石擁護宋神宗趙頊圖謀變法的主張。提出青苗法,保馬法,均賦法等一系列主張,試圖改善延長北宋政治生命。在北宋黑暗的政治官場豎起了旗杆,如大海狂浪中仰視了燈塔。滿朝文武醉生夢死,獨王安石堅持變法圖強隻手補天。

三,神童十八稱相,鬼神莫測目窺天機劉伯溫。

元朝忽必烈一統天下後,準備選擇一個賢臣做宰相。十八歲的安童,少年老成世事精明,又是外戚。以是被忽必烈慧眼識英雄,提拔為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安童以儒立國,輔以漢制執政,提拔漢族人才,鞏固了蒙古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劉基,字伯溫。世人皆稱其劉伯溫。他的智謀才能非常強,輔佐朱元璋創建了大明王朝。治世以理學兼法家。剛正清廉。在諸侯爭霸中,向朱元璋首議不畏敵強,先攻陳友諒後滅張士誠戰略。為大明王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

三,禮教名臣,儒學名士,救我大清不滅。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很快佔領江南七省半壁。清朝江山搖搖欲墜。湖南人曾國藩在家鄉練湘軍,誓滅太平天國。主要是太平天國不尊孔子,要滅儒家!這才是太平天國滅亡主因。曾國藩成為天下士紳,儒家文士代表。雖然屢敗屢戰,憑一腔血氣硬是熬死了太平天國,讓清朝延遲滅亡五十年。

最後總結:

唐宋元明清,代代人才出。而以上五人都有清醒的政治情商。郭子儀功勳天下而善終。劉伯溫智計無雙而建功。更有擁兵稱雄曾國藩,也能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王安石九死不悔挽天傾,皆當世政治明星,傑出人才。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9256813219733195"}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唐宋元明清政治上代表我認為分別是:唐之太宗李世民,宋之太祖趙匡胤,元之世祖忽必烈,明之成祖朱棣,清之聖祖玄燁。下面我簡單的說說,歡迎討論。

唐太宗天可汗 李世民

開創貞觀之治,讓中國達到歷史鼎盛。實行民族大同,各民族相互融合。李世民開創的盛世,是開放的盛世,是文化的盛世,是真正的古代盛世,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極大。唐代二一帝,無人堪比李世民,歷史數百帝王,與之相比的帝王也寥寥而已。

宋太祖 趙匡胤

宋代唯一一位強硬的君主,結束了百年五代亂世,還百姓一個和平安寧穩定的社會環境,功不可沒。可惜家族懦弱,自其弟趙光義繼位後,對遼作戰差點身亡,宋代往後幾百年一直被外敵軍事壓迫,政治妥協。

元世祖 忽必烈

元代的帝王,實在是比較不堪,有作為的死的早,沒作為的無能殘暴,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元代開國皇帝忽必烈。雖然忽必烈給整個中原帶來的是一次大的浩劫,但總體上也算是建立新秩序的開創者。

明成祖 永樂大帝 朱棣

北入蒙古,南下西洋,東收遼東,西聯各部,明代皇帝中唯一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就是他開疆拓土的,探索未知的志向,也是眾多帝王中望塵莫及的。遺憾的是子孫不孝,戰略收縮,北方據守長城,南方退出安南,放棄南洋,置若罔聞。

清聖祖 康熙大帝 玄燁

把中國的東南西北再打一遍,北據沙俄,南滅三藩,西定西藏,三徵噶爾丹,降服蒙古,又收臺灣,對於中國的疆域貢獻巨大,以至於沒有出現歷代王朝衰落之時,各地邊疆自動脫離,甚至反過來打中央的情況出現,作為少數民族首領,注重尊孔重儒,祭明崇禮,也屬不易。清朝12帝,無人能比。


曹老師xixi


唐朝詩人李白,詞人溫庭筠,作家韓愈柳宗元

宋朝詩人陸游,詞人蘇軾,作家王安石司馬光。

元朝詩人元好問、馬致遠,作家關漢卿。

明朝詩人劉基、張岱,作家馮夢龍。

清朝詩人袁枚,作家曹雪芹。







灥靐飍羴麤龘


唐朝我選郭子儀, 宋朝我選蘇東坡,元朝我選鐵木真,明朝我選王陽明,清朝我選曾國藩。


郭子儀—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郭子儀一生輔佐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在這“四朝靜亂”的多事之秋,郭子儀以他非凡的軍事天才為唐帝國的穩定做出了傑出貢獻,建立了卓越功勳。從玄宗到德宗,四朝天子之所以都對郭子儀另眼相看,把他抬到那麼高的位置,直至在中書令的那把椅子上統領百官二十四年,郭子儀的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對郭子儀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唐雖是我的家國,實是由卿所重建!”說的應該是他的心裡話,也是大實話。史家評價郭子儀,說他的功“自秦漢以來,功勞之大,無與倫比”雖然說的有點過,卻也接近於事實。的確,沒有郭子儀,安史之亂(包括外族的侵擾)帶給人民的苦難——這一點,杜甫的詩有過真切而形象的描述,真不知道要延續到何時。

平定安史之亂,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要戰役,他的兒子郭旰也英勇戰死;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說服回紇,威服叛將,平定河東,簡直就是唐王朝的“救火隊長”。因此唐肅宗曾拉著他的手說:“國家再造,卿力也。”像歷代的名將一樣,郭子儀也遭到來自朝廷權臣的猜忌和讒言,有人屢次誣告他擁兵自重,唐肅宗也因此幾次急詔他回京述職。與其他節度使抗命不行的態度相反,郭子儀只要一得到詔書,每次都是當天就移交兵權,隨來使啟程回京。

有次他入朝後,發現大太監程元振等人專權用事,忌憚他功高任重,整天在皇帝身邊說三道四,於是乾脆上表,自請解除“天下兵馬副元帥”和節度使的職務,要求留在京城任職。如此這般幾次後,唐肅宗徹底打消了對郭子儀的疑慮,更加放手讓他統領軍隊,任誰在耳朵邊吹陰風也不起作用。而郭子儀也跟皇帝敞開心扉、剖肝瀝膽,好幾次君臣二人談話時激動得“涕泗交流”。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佔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僕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郭子儀處處做士兵的榜樣。他領兵打仗從不侵犯百姓的利益。當時,連年戰爭,農村經濟破壞,農民生活困難,負擔很重,籌集軍吐蕃。回紇王聽說郭子儀還活著,半信半疑:“先前僕固懷恩說郭公已被奸人害死了,你不是騙我吧?如果他還活著,你能讓我見見他嗎?”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這樣評價郭子儀:“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可見郭子儀不僅功勞大,為人處事品德高尚,也為人敬佩。

蘇東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林語堂評價蘇東坡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嘉佑元年,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其弟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擊中了他們的心。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家喻戶曉。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祐四年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就這樣,未等蘇軾在朝野完全伸展他的抱負,展露他的拳腳時,他已經被逼退到了政局的角落。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就這樣,未等蘇軾在朝野完全伸展他的抱負,展露他的拳腳時,他已經被逼退到了政局的角落。之後的蘇軾仍倔強上書,向皇上提出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於是蘇軾自請離京,離開了他年少時期心心念念大展身手的政治朝野。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其間個別句子被新黨們過分解讀,又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 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宋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的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團練副使。

在黃州期間,蘇軾早已心灰意冷,卻仍曠達灑脫,寫下了無數名篇。《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都是在此期間創作的。面對滾滾長江,他發出無限感慨,“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只有對著滔滔的江河他才敢抒發自己的抱負,感嘆人生的渺小,但他對朝廷已經失望,對政黨已經失望,他只有寫,不停的寫,才可以將心中的鬱結吐出來。而後宋哲宗即位,他短暫的東山再起,卻還是因為無法阿諛奉承,既不能溶於新黨,也無法見諒於舊黨,因此蘇軾再次申請外調。這一去,他便再沒有回過京城。先任杭州知州,後至惠州,最後竟被貶到流放僅次於滿門抄斬低一等罪行的儋州。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每到一個地方,他事必躬親,都做出了令人稱讚的功績。

在再一次的調任途中,他最終卒于歸途,享年六十五歲。從意氣風發一展宏圖的少年到最後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蘇軾這一生跌宕起伏,感受到了人生無常世間冷暖,但因為他的豁達,“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他樂得其所,留下燦爛了宋詞的無數佳作。終其一生,也歸滿足了罷。

鐵木真—擁有海洋四方的大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隨著自己力量的不斷強大,鐵木真開始向殺害父祖的敵人尋仇。擊敗主兒乞部,殺其首領,部將父子投誠。後木華黎成為鐵木真的第一名將,封國王,讓他獨當一面地經略。

草原各部貴族害怕鐵木真的崛起,推舉為“古兒汗”,即眾汗之汗,誓與鐵木真為敵。他們組建12部聯軍,向鐵木真和部發動了。札木合率領的烏合之眾經不住鐵木真王汗聯軍的猛烈打擊,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隨後鐵木真進攻,其首領札鄰不合服毒自殺,塔塔兒部另一首領也客扯連投降。鐵木真追擊泰赤兀部,在指揮作戰中被泰赤兀部將射中脖頸,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眾向鐵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滅,剷除了鐵木真進一步統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礙,而其幾員部將如神箭手、等卻成為鐵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後來遠征消滅的是他們,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別和作用最為特殊,追趕摩訶末的是他們,活捉禿兒罕太后的是他們,敗羅斯基輔大公的也是他們。

強大的克烈部被滅,鐵木真佔據了水草豐美的東部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蠻部還有力量能夠與鐵木真對抗,敗於鐵木真之手的各部貴族先後彙集於乃蠻汗廷,企圖藉助的支持奪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場。但草原人民並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經戰陣的“太陽汗”也不堪一擊,經過納忽崖之戰,乃蠻部被其徹底消滅。宋開禧二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二十年秋,經過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仍不退兵。西夏國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休養,留下了三條著名的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在六盤山病死,時年66歲。

鐵木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組織家暨軍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在二十世紀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鐵木真胸襟開闊,氣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態度統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脹的帝國,高度智慧使他發揮出高度的才能。

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的出生充滿著傳奇色彩,說是他的母親在超過十個月之後才生下他,而且他的奶奶在他出生之前做過一個很神奇的夢,夢見有仙人乘著祥雲抱著他緩緩而來。這個小編當然不會信以為真,這肯定是有的人瞎扯的。但是後來有一些是事實,王陽明出生之後五歲了還不會說話,正常的嬰孩一般一歲就會學語,一歲半就能清晰的吐字。小編就是在一歲多一點學會的說話,而很多孩子很大了還不會說話大多要不是大腦有一些問題就是天才。而王陽明顯然是後者,他在五歲的時候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他已經將爺爺的所有藏書都讀過了而且還都記下來了。

王陽明幼年時期有一個和尚來過他的家,用手摸了摸他的腦袋說這個孩子已經道破了紅塵,對於世間的事情已經全部看透,而父親就因為給他取名為王守仁,希望他能夠堅守仁義,後來他就開始說話了。

父親喜歡自然所以舉家搬遷到紹興去居住,在這裡王陽明得到健康的成長。還有私塾辦他左右教授他知識,但是很不幸的是在他十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一個母親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

後來他也參加了科舉考試,當然王陽明根本不把考試當成人生的目標,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賢人。到了十七歲他娶妻,說來也很特別,在結婚的當天竟然找不到王陽明的蹤影,原來是他在路上閒逛遇到一個道士於是他就跟著道士一起靜坐了一天一夜,最後他被父親找回了家。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場景有點像我們現在的一些叛逆期的孩子在外面玩不回家最後被家長抓回家。反正在當時人們都覺得王陽明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他就是一個沒人能夠理解的天才。

後來他接觸到了朱熹的關於哲學的書籍,十分的感興趣於是開始了潛心研究。後來還親自試驗發現其中有很多錯誤的思想。這裡要插一下王陽明科舉考試的結果,他幾次考試都沒有考上,但是他根本就不在乎,縱然旁人都鼓勵他並且為他懊惱,他自己怡然自得。

他一生研究出來的大多思想跟朱熹都是相對立的,他強調知行合一,他也是這樣思想的踐行者,他的很多想法他都親身試驗過,他曾經三天三夜的研究竹子想從中得知真理,卻沒有任何收穫所以他是一個實踐者,他的想法他都不會讓它流於想法而是將它實施起來。我覺得如果你能真正的將知行合一理解的通透,你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的改變,畢竟很多時候人們只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卻少有行動。

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一團糟就是因為我們總是有太多的想法卻懶得將它們實現,就從一些很小的事情開始做起,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間桌面,給生活做一些減法,我們會更愉悅。

王陽明文治武功,勳業卓著,堪稱一代名臣。明隆慶二年(1568),詔贈新建侯諡,頒鐵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說:“兩間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聯甚憫焉!因念勳賢,重申盟誓。”關於王陽明客觀評價,大多是至高的。

曾國藩—晚清中興的明臣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求學嶽麓書院,師從歐陽厚均。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1852年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 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中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曾國藩書法源於深厚的傳統帖學基礎,習字極其勤奮,不管是馳騁戰場,還是賦閒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對於子女臨習碑帖也極其嚴格,這在他的家書中屢屢可以見到這類記載。曾國藩畢生信奉程朱理學,書法講究筆筆有法,從不逾規矩,可惜缺乏個性。

嘉慶十六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他倡導洋務運動,創立湘軍,在治家,治軍,治國,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樹 。

咸豐二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藉著清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裡,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

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鬥爭當中,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曾國藩知人善用,並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出百姓皆"各行其是\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如果是推薦帝王的話那就很好推薦

唐朝—太宗李世民

宋朝—太祖趙匡胤

元朝—太祖鐵木真

明朝—太祖朱元璋

清朝—太祖努爾哈赤

因為這幾個基本都是開國皇帝以及綜合帝王能力最強的。然而每個朝代皇帝優秀帝王都有多個,所以唐朝會有唐玄宗李隆基,宋朝會有宋仁宗趙禎,元朝會有元世祖忽必烈,明朝會有永樂帝朱棣,清朝會有清聖祖康熙皇帝,而且康熙皇帝還被譽為千古帝王之一這些或者還有其他的都屬於優秀帝王。他們要麼是開國皇帝,要麼是鞏固疆土,要麼是勤政為民,創建盛世等。所以說優秀帝王還是很多的。

然後就是政治上主要還是以文臣武將為主講吧。

唐朝:房玄齡,魏徵,杜如晦,秦瓊,程咬金

宋朝:包拯,司馬光,王安石,岳飛,辛棄疾

元朝:耶律楚材,桑哥,脫脫,賈魯

明朝:劉伯溫,胡惟庸,常遇春,徐達

清朝:索額圖,紀曉嵐,明珠,鰲拜。當然晚清還有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

以上基本都是優秀帝王,優秀文臣武將。每個朝代歷史悠久,人物眾多,還有許多優秀的政治人物等著我們去發掘。


不許人間見白頭zzz


唐朝這個朝代的代表人物首選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為唐的建立下了不世功勳被封為秦王及天策將軍。後發生的玄武門之變和貞觀之治讓太宗皇帝在後世爭議極大。

宋朝首推宋微宗趙佶,趙佶在位時發生了靖康之恥影響了後世對宋積弱的觀點。

元朝首推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在東部諸王和漢族地主階級支持下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導致太祖鐵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國分崩離析。

明朝首推王陽明,王陽明創立陽明心學與當時程朱理學形成對抗之勢,幾乎影響了大明國運。傳播之廣,對後世影響極大。

清朝首推袁世凱,袁公者功過掙議大。功者和平結束封建專制,過者登基為帝,造成離心離德。袁世凱處在那個時局之中也沒有跳出歷史的輪迴,是非功過留後人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