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行路難,難的是行,而不是路,路本就在哪裡,你不去走,永遠是難的;行路難,難的是路,而不是行,要是無路,我們就會停止,除非你能想到開拓多條路的選擇。否則不管是行路難還是行難路都很難。


但最終我們是不是會想到路難行,或許這就是現在的人持有的一種永恆狀態,這種永恆狀態體現在只要是“難”,則會絞盡腦汁想辦法“拖、懶”。


很多人的“拖”,最後變成了“懶”。


最後我們要在行路難、行難路、路難行之間做出自己遲疑的選擇。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這份遲疑來自對自己行動的不自信,對心動缺乏自信,目標模糊,路行起來就難了許多。


人生的道路是何等的艱難,何等艱難,路紛雜,選擇難做,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


最終這三個問題會指向一條道路,就是人生大道究竟在哪裡。


人生大道有不同於普通道路,普通道路人人走而非人人成,人人成而又好走的路幾乎不存在。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就像現在,路修好了,汽車可以走得更平穩,於人節省了時間,於車,降低了車的損耗,於車而言,首先你得有車可以損耗,否則路好不好走在你而言除了時間上的成本降低,其他的我們就感覺不到了。


最後,我們重點看看李白這兩句話:


01.乘風破浪會有時:


這句話的直譯為: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


我們要堅信,但堅信的前提是為何如此堅信乘風破浪一定會來,這樣的底氣是從哪裡來的,這是問題一。


問題二,我們要思考一件事,真乘風破浪了,我們之後應該要幹什麼。


帶著這兩個問題一起進入我們人生百態中的兩態進入問題思考。


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從乘風破浪會有時中單獨隔離出“乘風破浪”來看看。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我們在電影鏡頭面前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船隻漂流在大海之上,很不巧會掀一陣大浪,而小船的心態是,你掀你的波浪,我支撐風的走勢,戳破大浪,然後穩穩前進。


而乘風破浪真是這樣一種精神。需要排除困難的精神,想要奮勇前進,就不能知難而退。


所以,解決第一個問題堅信的底氣從何而來,就要從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尋找答案,不管做什麼都會遇到困難,但奮勇前進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動力,所以,我們不必害怕困難有多難,只需想清楚我們怎麼樣才能夠離解決困難的辦法越來越近,從而使困難變得簡單,讓目標離自己越來越接近。


第二個問題,船隻穩穩過了,過了之後應該怎麼辦,是繼續緩慢前進,還是固步自封,但細細一想,這兩種方法都不能行之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再好好看一下,不管是穩步前行還是原地踏步,都沒有離開海上的大浪,也不能保證自己以後就不會遇到大浪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所以,乘風破浪後的披巾斬棘是不是更有意思,應對這個問題,解決之法有二。


法一,在乘船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行船技術,只有提高自身的實力,才會在遇到下次的大浪中緩緩前行,雖有一定的風險,但好過沒有什麼技術看到困難比無法施展要強許多。


法二,就是《三國演義》中一直提到的一個成語叫“審時度勢”,法二需要法一的技術,但法二需要的是掌握天氣預測,航線以及方向,最終我們行船的目的和我們的目標有關,而不是和沿途風景有關,搞清楚這個問題,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乘風破浪要的不僅是奮勇前進的勇氣,還需要審時度勢的智慧與能力,所以,風不一定常有,但船一直在,只不過有些人駕著船走遠些罷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02.直掛雲帆濟滄海:


到了乘風破浪的那個時候,我們就掛起征帆,到碧海青天之地。


我們知道船帆的作用是利用風力使船隻航行速度加快,也可以調整船帆的角度來改變航行的方向。


船帆一般用帆布、獸皮和其他織物製作而成。


到了這兒,我們瞭解到“直掛雲帆”還需要一些條件,需要一整套船帆來掛在船上,船帆需要製作,依據船的大小製作不同大小的帆,帆可以根據風向來調整不同的角度提高船隻航行的速度。


所以,等風到來時,掛上雲帆,調整好角度,到達碧海青天也不是不可能的。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何含義,淺析這2句話之妙


在這裡,我們要非常注意的一點是等風到來時,這就對直掛雲帆有了限制條件,一定要等風,所以,這個跟我們現在差不多,一定要等一個機會,不管這個風多大多小,機會多麼有把握還是多麼渺茫,我們就是需要去等待。


因為等待是孤獨的,但是等待期間的準備是不孤獨的,你看,乘風破浪有條件的是有人有船,所以風到了可以揚帆起航,而我們要做的是:人有了,是自己,但是船必須要自己造,至於怎麼弄到海里等風是我們自己的事,所以,等風等機會都是需要一個準備的過程。


有人造了船放家裡;有人造了船,並且弄到海面,但忘記了掛帆;有人造了船弄到海里並掛了帆。這樣我們可想而知的是等風到來時,誰能更佔優勢。


且看且思:有時候我們缺的不是機會,而是一個過程,機會會有,但準備過程只有一次,因為一次的全面準備,我們使盡全身力氣拼命一搏;但錯過機會,再次去準備等下一個機會時,我們就會放鬆,會懈怠,因為怕了,因為之前的準備付之東流,所以這次心中懼怕了,所以我們怕的不是機會,而是自己準備的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