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武漢最大規模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7日下午,隨著最後一批59名患者轉入其他醫院繼續治療,武漢市首批建成的最大規模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8日正式休艙。

運行“滿月”,累計收治患者1760人,曾在疫情高峰期開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運轉效率高的“生命之艙”,迎來大家期盼已久的“關門大吉”。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3月5日,武漢市市長周先旺一行到東西湖區方艙醫院看望援鄂醫療隊 攝影:宋亮

四天建成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

2月初,武漢新冠肺炎患者人數猛增,市內各大醫院床位全線告急。2月3日當晚7時,武漢市東西湖區接到啟動方艙醫院建設指令後,迅速調度各行政部門、街道、國有企業等多方力量,集結到剛剛被徵用的武漢客廳,調集物資,啟動建設。2月4日,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東西湖方艙醫院院長章軍建教授趕到這裡時,武漢客廳已成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

1440張床位如何擺放在約2萬平方米的場館內?東西湖建設專班負責人介紹,幾經摸索才形成最終成型的方案:建設專班將簡易板房“去頂”後直接移植到館內,按照每20人一間的標準,建成一個個有門、有窗、無頂的簡易板房。木板牆上還可以走電線,供患者給手機充電、插電熱毯之用。

如何在開闊的大型展覽館中建設出滿足傳染病防治的“三區兩通道”?在專家指導下,建設專班又開動腦筋,直接將幾隻大型集裝箱吊進了場館內,與場館出入口相連接,形成一條醫務人員通道。

一座新建醫院如何鋪設信息化系統,方便醫護人員使用?2月6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確定了東西湖方艙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方案——將這裡作為中南醫院的病區延伸,軟件、硬件均複製中南醫院模式。該中心主任肖輝表示,這樣做可以讓醫護人員迅速熟悉工作環境,進行操作時效率更高。36小時內,完成了A、B、C區16個醫護工作站、2個藥房、1個患者出入口的網絡佈置,如同在艙內設立了一個新院區。

從床位擺放到功能區隔,從通道設計到系統建設……在醫護人員與建設專班的共同努力下,經過4個晝夜不眠不休的奮鬥,東西湖方艙醫院於2月7日晚7時正式收治輕症病患。而其摸索出來的建設經驗,也迅速推廣到了武漢市第二、三批方艙醫院的建設之中。

“生命之艙”高效運轉

2月7日,擁有1440張床位的東西湖方艙醫院投入使用並迅速滿員,加上醫護人員,整座醫院的高峰保障人數達到了3000餘人。

為此,東西湖區組建了高效精幹的應急保障團隊,從環衛、水電、安保、餐飲等多個角度全面保障方艙醫院的正常運轉。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城管環衛人員在東西湖方艙醫院清運廁所糞便 攝影:餘苗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廁所保潔專班隊員合影 攝影:餘苗

2月5日起,東西湖區城管執法局調集了由10名環衛工人組成的公廁專班進駐東西湖方艙醫院,負責150餘座移動公廁糞便抽取、清運和消毒工作。羅善善、張文斌等人主動請願,加入公廁專班,每天要從廁所裡抽出10-12噸的糞水。

2月10日起,保障專班12名水電工人進駐現場,24小時待命,提供全天候服務。“兵團醫療隊隔離帳篷沒有照明”“A廳多處熱水器故障、電纜槽跳閘”“洗漱間水壓低”……方艙運行初期,水電設施設備不夠完善,僅在進駐的第一天,需要整改的地方就達60多處。每次進出艙,工人師傅們都要“全副武裝”,歷經十幾道程序,花費近1個小時。防護服內充滿氣體,人穿上後就像個“充氣人偶”,行動非常不便。電錶井一般只有30公分左右的伸展空間,一旦艙內某處出現空開跳閘等故障,師傅們就得把自己“塞”到井裡,逐條排查線路。防護服內的氣體頂得人彎不了腰,他們就採取跪、趴等各種高難度姿勢,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任務。“排除一個普通的故障,都會有缺氧的感覺。”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3月6日,東西湖區公安分局民警張錦星在東西湖方艙醫院火線入黨 攝影:董宏祥

方艙醫院警務室也來了。他們將“方艙”當做社區來經營,醫療核心區共投入警力98人,每班次14人、每天七班輪流值守巡邏,積極協助醫療救治、病患服務,協調物資輸送,處置突發事件,全力維護方艙醫院秩序穩定。高度重視消防、用電和個人安全,指定5名專業消防隊員及一臺消防車24小時駐守。艙內配置50個應急燈、200個滅火器。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及後勤保障人員開展個人防護和消防安全培訓演練,小廣播定時播放用電安全常識,指導一線人員正確穿戴防護用品,確保方艙醫院安全運行。

自2月8日至3月3日,物業保障及應急工作組採取從早上七點至晚上七點共十二小時,分A、B、C艙三班循環作業方式,重點圍繞艙內艙外清掃保潔、垃圾收集、生活垃圾與醫廢分別處置、艙內艙外分組消毒、公共廁所與漱洗間分組消殺沖洗抽排、尾水消殺泵排等方式,處置醫療廢棄物8.67噸,並送往定點焚燒廠進行二次無害化處理,有效防範汙染源向外擴散。

為醫患打造“暖心之艙”

據介紹,東西湖方艙醫院先後迎來了13支省外和3支省內醫療團隊,共有醫護人員1179人。為了讓醫護人員解除後顧之憂,東西湖區成立援漢醫療隊接待協調專班,全方位做好醫護人員服務保障工作,從接站、住宿、餐飲、交通、文娛、健身、理髮等各方面考慮在先、服務在前,在每支醫療隊酒店落實駐店聯絡員,24小時提供“轉身即在”的保障服務。

“民以食為天”。東西湖方艙醫院運行期間,各駐地酒店已全面啟用餐廳,正常提供一日四餐(包括倒班餐)供應服務。根據來自全國東西南北不同省份、不同餐飲習慣的特點,個性化、差異化提供餐飲服務。在酒店設置了“能量補給站”,提供豐富的牛奶、水果、泡麵、飲料,以及東西湖地方特產的周黑鴨、良品鋪子、天喔等食品,供援漢醫療隊員自由取用。

醫護人員理髮不方便。接待專班就把理髮服務送到援漢醫療隊駐地酒店,組織武漢美髮協會專業人員,累計為500多位醫護人員服務。

在交通保障方面,接待專班選派高素質司機隊伍,安排22臺公交車、25臺出租車,為醫療隊提供24小時交通接送服務。同時,專班還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駐地酒店策劃了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比賽,添置了新健身器材。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3月7日,東西湖方艙醫院舉辦“我想對你說”主題祝福活動 攝影:王露

聯勤保障專班負責人介紹,“我們堅持‘家庭的標準、家鄉的味道、家人的情懷’,把援外醫療隊員當親人,把各種需求想全想細想萬一,落細落小落實處,把每一次服務當成一場考試,不斷改進,確保接待服務一次比一次好,讓援漢醫療隊滿意。”

為使方艙病患早日康復,東西湖區努力打造暖心家園。在生活日用品等“固定裝備”的基礎上,為每個病患配備被子、電熱毯、軍大衣,並加配了電熱油汀,確保艙內溫度保持在15—20度。為提高患者免疫力,精心設計食譜,每餐葷素搭配,配備水果奶製品,優化送餐流程,準時送餐派餐。此外,專門設置零食、方便麵、自熱小火鍋等愛心食品角,供患者隨時取用。

同時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設立“方艙書屋”,建立包含8000餘個視頻、8萬冊電子圖書、42萬個音頻等豐富數字資源的“方艙數字文化之窗”APP,助力患者文化抗“疫”。組織400多次現場心理疏導,組建6個線上心理輔導群,助力患者科學抗“疫”。提供場地設備,能歌善舞的醫生帶領患者做健身操、跳廣場舞,助力患者微笑健身戰“疫”。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患者離艙。攝影:董宏祥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3月7日,最後一名患者離艙上車 攝影:董宏祥

8日上午,隨著艙內全面消毒工作完成,東西湖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將正式休艙,實現了“收治病患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治癒人員零復發、安全生產零事故、進駐人員零投訴”,圓滿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周雯 宋亮)

熱點專題: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武汉最大规模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