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小米為何要上市?

雷布斯食言了!兩年前小米處境最困難的時候,他信誓旦旦地宣稱小米不缺錢,不會上市。然而在2018年因為爆款手機和國際化成效顯現而重入第一陣營的小米卻準備登陸港股了!雷布斯捧出的厚達500多頁的招股說明書撩撥得證券機構和中小投資者心神不寧,各路資金蠢蠢欲動,甚至連香港的金融管理部門都出來澄清香港市場具有充足的流動性,不必擔心因小米上市可能帶來的資金緊張。小米的方向為何發生重大變化?雷軍的葫蘆裡買的到底是什麼藥?

小米為何要上市?

在八年的創業史中,小米從米聊到手機,從硬件生態圈再到互聯網服務,走的是快速擴張的發展路徑,沒有外部資金的加持絕對無法完成。8年時間裡,雷軍通過了9輪鉅額的融資打造出小米帝國的雛形,但是也付出的極高的代價。小米的9次融資都是以優先股的形式進行的,這是對創業公司最不利的一種融資方式。小米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小米營收805.64億元,虧損439億元,主因就是承擔了541億元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負債(前期融資的成本)。初創時的小米用夢想和激情換取投資時,雷軍的態度必然是謙卑的。如今小米已經今非昔比,不僅有拿得出手的產品,還有移動互聯時代的盛名,更有滿足股市要求的經營業績。此時的雷軍對高成本的融資絕對失去了興趣,上市成為最佳的選擇。

小米為何要上市?

其實,不僅雷軍對融資失去了興趣,風險投資者似乎也在對小米失去興趣。小米的發展過程就是不停在高速中換輪胎。雷軍創業之初想做的是軟件型的互聯網公司,他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即時通訊工具米聊,但是在米聊在微信打敗之後,雷軍覺得只有通過硬件才能獲得軟件的用戶流量,於是他做了小米手機;在廉價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之後,雷軍認為只有藉助物聯網的趨勢,構成硬件矩陣才能持續擴大用戶群體,保證線上流量,於是他打造小米的生態圈,收購大量創業企業,成為逆襲家電等領域的黑馬。與此同時,雷軍時刻不忘初心,努力將硬件帶來的客群轉移到小米的互聯網服務上,從而形成了智能手機、生活消費硬件、互聯網服務三大業務板塊。第一個中國廉價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思維教父、小米硬件生態圈、硬件加內容生態圈等標籤讓小米在過去的很多時期走在了行業前列,從而極具話題性,在風險投資者眼中這是最具成長力的公司,因而他們對小米趨之若鶩。

小米為何要上市?

然而,站在2018年回望小米的業務板塊發展,就能找到風險投資失望的原因。2017年,小米營收中,智能手機佔比70.3%,生活消費硬件(小米生態圈)佔比20%,互聯網服務佔8.6%。2015年開始紅透半邊天的小米生態圈並沒有獲得太多真金白銀,而雷軍以廉價硬件為先鋒,以軟件服務盈利的初心似乎也沒有實現,現在的小米似乎還是一個以手機為主的企業。智能手機發展至今已經到達了核心技術的天花板,這也是最近兩年智能手機企業紛紛在陶瓷機身、曲面屏幕上做文章的原因。在投資者眼中,智能手機已經是利潤極薄的紅海,而小米硬件生態圈的緩慢成長似乎也耗盡了他們的耐心。

小米為何要上市?

小米的下限是智能手機制造公司,上限是超輕資產結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雖然尚未脫離下限,但是雷軍向來志向高遠、腳踏實地。通過上市逐步擺脫前期融資帶來掣肘因素,這對於雷軍來說是最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是小米要成為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真正實現雷軍的初心,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