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趕驢車扛貨包,貧窮逼他創業,五線城市做出百億企業

1988年,石聚彬帶著20噸紅棗勇闖深圳,結果卻虧了個血本無歸。他落魄到不敢白天回村,只能趁夜色回家,一斤白酒下肚後才跟老婆說出慘虧的真相,夫妻不由抱頭痛哭。誰都想不到,這不過是一家市值百億上市公司開場的傳奇序幕。

◆人生“滑鐵盧”

1961年9月,石聚彬在河南新鄭孟莊鎮一個棗林中的村子小石莊出生,生下來就趕上三年自然災害。父母怕他養不活,就按風俗起了個女孩的乳名“彬妞”。沒想到,“彬妞”長大後成了村裡最敢想敢幹的大男人。

赶驴车扛货包,贫穷逼他创业,五线城市做出百亿企业

從記事起,石聚彬的生活就充滿了困苦,一家7口擠在三間破房裡捱日子。孟莊土地貧瘠,遍地荒丘,產糧極少,卻是出棗子的好地方。當地有順口溜唱到:“孟莊孟莊,到處沙崗,糧食不夠,煮棗喝湯。”青黃不接時,“一個紅薯一個饃,離了紅棗沒法活”,鄉親們都靠紅棗充飢活命,視其為“救命果”。

為餬口,石聚彬從小什麼都幹,賣饃饃、炸油條、趕驢車、扛貨包、當木匠、販布料……窮困的生活磨礪出他勇猛果敢、敢闖敢拼的堅毅性格,在他看來,最艱難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1982年,石聚彬高考落榜,成了村裡唯一的高中生。他不能魚躍龍門,卻也不甘平庸,而是看著一望無垠的棗林苦苦思索,發誓要為窮困的家鄉找出致富之路,那就是販棗。

新鄭遍地是棗,但當時種植水平低,品種差,販棗掙不了幾個錢。要是碰上個大豐收,沒有加工能力又賣不掉,只能爛掉,含淚倒棗。石聚彬也琢磨過把棗子販到大城市賣,但一不瞭解行情變動,二不清楚天氣變化,很容易賠老本。

1986年,石聚彬突然在報紙上看到,富起來的深圳人愛用紅棗煲湯、滋補身體,頓時如獲至寶。他仔仔細細研究了好幾遍,牢牢記下深圳的紅棗價格,便二話不說湊了幾千塊,收了6噸棗子,要到深圳闖一闖。

初生牛犢不怕虎,石聚彬這次闖蕩遇到了很多問題。因為運輸時間長,紅棗難保鮮,結果一部分發了黴。雖然沒掙多少錢,他卻有了經驗、長了見識。

第二年,石聚彬再把紅棗運到深圳,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次他輕車熟路,結果順利地把紅棗賣掉,大賺2萬塊,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窮慣了的鄉親們第一次看見天文數字般的財富,盼著石聚彬這樣的大能人,一致推舉他當村長。年輕氣盛的石聚彬當著全村老少的面發誓,一定要帶著所有人發家致富,讓新鄭紅棗衝出河南、走向全國!

1988,又是個紅棗豐收年。鄉親們把20噸紅棗交給石聚彬,堅信他能帶回紅棗大賣的好消息。結果車隊一路上遭遇連綿雨水,紅棗嚴重受潮,沒到深圳就開始發黴。心急火燎的石聚彬本想趁一絲晴天攤開曬乾、挽回損失,結果又突遭暴雨,棗子被衝得七零八落,他的希望也被衝得蕩然無存。鉅虧5萬的石聚彬悽慘落魄,只敢趁天黑進村,回來後一斤白酒下肚才敢跟老婆說起生意慘虧,夫妻二人不由得抱頭痛哭。

這是石聚彬人生中一次巨大的“滑鐵盧”。他辭掉村長,身背鉅債,悄然外出打工。不過,這個堅強的男人並沒有被挫折打垮,“雖然離開了,但我知道,我肯定還會回來”。

◆“我回來了”

走背運的石聚彬跑到鄭州,接手了一家快倒閉的印刷廠。幾年下來,竟搞得風生水起,賺了錢、還了債,還積累了管理工廠的經驗。即便如此,他腦子裡想的,還是怎麼把家鄉的紅棗產業搞起來。

此時,新鄭的紅棗加工小廠遍地開花。它們資金少、規模小、產量低,收棗子簡單加工下,談不上產品研發,更沒有品牌概念。石聚彬則四處調研市場,請教專家,深信“沒有高科技,一輩子就是個賣棗的角色”,只有研發有科技含量的高品質棗,才能打出自己的市場地位。

1993年,石聚彬精心籌備後毅然返鄉,承包了一家乾果加工廠,趕著中國申辦奧運會的熱度,取名“奧星”(意為“奧林匹克之星”,即“好想你”的前身)。很快,他開發出自己的拳頭產品。

有次,在外跑市場的石聚彬跟客戶吃飯,發現朋友撈水煮魚裡的紅棗吃時,吐棗核很費勁。這個不起眼的舉動卻讓他心中活泛。當時,所有的紅棗產品都是“核武器”,他一回來就搞起“無核化”,率先開發出皮薄肉厚的“無核雞心棗”。產品拿到廣交會上一炮走紅,以每噸2.6萬的價格被哄搶,一下子大賺100萬。

但好景不長,“無核雞心棗”很快被友商模仿,大家一擁而上,生生把無核棗的價格拼到了每噸7000元。

但石聚彬已經認識到了科技創新的魅力。他知道南方人喜歡拿棗煲湯進補,又將紅棗人參相結合,開發出小巧方便、包裝素雅的“雞心人參棗”,再次在市場上掀起熱潮,半年大賣30多萬。這次,石聚彬多了個心眼,為“雞心人參棗”申請了專利。

不起眼的小事,在石聚彬眼裡都成了開發新產品的契機。1998年,有新聞爆出天安門廣場口香糖氾濫,他便琢磨著要做口香糖外形的紅棗片。產品做出後找專家鑑定,卻遭遇白眼,“這不就是果丹皮嘛!”但石聚彬卻別出心裁,他把紅棗片放進香菸盒裡,變成了一款很詼諧的產品。男孩買這麼盒“香菸”送女孩,打開以為是口香糖,一吃卻又是酸甜可口的棗片……好奇的年輕人都忍不住買幾盒,專門用來跟好朋友開玩笑。

為開發新產品,石聚彬花的工夫比別人多太多。他專程往北京、上海跑了69趟,只為訪名師、求高人,為等專家常常耗一天,看不懂資料還一遍遍跑圖書館。他說“贏者就是變者,變者就是勝者”,靠著下苦功和巧辦法,愣是開發出棗幹、棗片、棗粉、棗醋等16個系列、200多種單品,申請了近400項專利。

誰也想不到紅棗能“七十二變”,奧星就這樣從上千家棗類企業中脫穎而出。

產品火了,麻煩卻來了。石聚彬怎麼都沒想到,為了“好想你”的牌子,竟會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商標大戰。

◆真的“好想你”

許多人都很好奇,“好想你”這個品牌到底是怎麼來的?真正原委,石聚彬至今都諱莫如深,說要等60歲時再公之於眾。但當年,石聚彬為打造新品牌,特意搞了個徵集活動。200多個名稱中,他一眼看中了“好想你”。

工人們議論紛紛,專家們也感覺不妥,“聽起來酸溜溜的”、“感覺不正經”、“特俗”……這類評價此起彼伏。

石聚彬卻不這麼看。他覺得,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太含蓄,明明好想你,卻從不說出口。要是看望親戚朋友送上“好想你”紅棗,自然就能傳情達意。這是個有情有義、溫馨溫暖的好名字,而且很好記。於是,他不顧一邊倒的反對意見,決定就用“好想你”!

20世紀末,中國人對如此直白的情感表達還很羞澀。但石聚彬在親自銷售中卻發現,顧客一邊紅著臉,一邊來買“好想你”大禮盒,很快贏得市場認可。很多人對此大感意外,石聚彬卻毫不奇怪:“一個名字,大家越是質疑、反對,就越能在社會上引起爭論。爭論過程中,品牌就自然而然就被傳播了、記住了、接受了。”

當然,最初石聚彬也不確定“好想你”是不是管用,等品牌闖出來要去註冊,卻發現有家棗製品友商竟搶注了“真的好想你”商標,讓石聚彬頓時傻了眼。沒辦法,石聚彬只好硬著頭皮打官司,結果纏鬥9年,歷經十幾次開庭、38次調解,終於把商標搶了回來。

品牌火了,假冒偽劣的“李鬼”則防不勝防。為確保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好想你”,石聚彬不惜成本開專賣店,一度惹得質疑四起。更讓他大跌眼鏡的是,專賣店一開,“李鬼”們也紛紛效仿,“真想你”、“想念你”、“好相你”等粉墨登場,連公司的打假組都暈了。

有些假專賣店開得比真店還大、還好,讓人大吃一驚。

對此,石聚彬總感覺是因為農民創業,吃了沒文化的虧。但另一方面,他正是靠著農民的樸實勁,打動了無數商戶。

赶驴车扛货包,贫穷逼他创业,五线城市做出百亿企业

當初為打開市場,石聚彬一家家經銷商挨個跑,掙錢了讓人家拿大頭,自己掙小頭。他告訴自己:“心胸有多寬,事業就有多寬;誠信有多少,朋友就有多少。”

好產品加上好銷售,“好想你”打動了精明的生意人、挑剔的城裡人,贏得了消費者的好口碑。石聚彬發現,很多顧客不但是回頭客,還拉來了自己的親戚朋友。好產品,自己會說話。靠著這股誠意做產品的樸實勁,石聚彬不聲不響就成了紅棗業中“武林盟主”。

◆紅棗教父

在“中國棗鄉”新鄭,棗類加工廠成百上千,為什麼石聚彬能做大?石聚彬說,自己能把事幹成,靠的就是專注和恆心。有朋友勸他開礦或搞房地產,他統統拒絕:“每個人一生只能辦成一件事。我不求多,就認定了紅棗,那是我們家鄉的根兒,也是我這輩子能成事的根兒。”

石聚彬常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我有一個身份始終沒變,我就是一個農民。

可這個“農民”不簡單,他有門絕技,能看棗“報戶口”:隨便抓起一顆棗,就能說出它的品名、產地、特性。這門絕技在去新疆南疆收棗時大有用處,只要他進棗園抓把棗,一看二摸三嘗,就能估算出能有多少特級棗和一二三級棗。以此類推,今年總體的收成就瞭然於胸。

常有人問石聚彬,好想你的棗子那麼甜,是不是有添加劑?免洗棗真的不洗就能吃嗎?石聚彬總是充滿信心:儘管放心大膽吃。他的底氣,來自對生產流程的嚴格把控,更有一顆對食品安全負責的良心。

在好想你公司大門口有八個大字:道德產業,良心工程。石聚彬以此告誡員工,要保持本色,別想著投機取巧:“做產業,做的是良心,做產品,做的是道德。”他心裡,裝的就是這些實實在在的大道理。

早期,好想你為保障棗源質量,採用過“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可農民種棗很隨意,捨不得在種苗和田間管理上多花錢,再怎麼監督也有疏漏。導致收的棗大小不一,口味有差。2000年時,有些棗子還出現農殘,在出口檢驗時亮了紅燈。

這事把石聚彬愁壞了。種植是把控質量的源頭,但土地、棗樹都是農民的,怎麼管?最終,他琢磨出“公司+基地+農戶”的新模式。

很快,石聚彬建起上千畝的無公害生產基地,在這裡培育優良棗樹,成形後包給農民,並簽訂保底收購協議。為了讓棗農們科學種植,石聚彬還重金請專家免費培訓,把剪枝、清園、深耕、施肥、灌溉、防凍的技術全教一遍。為確保食品安全,好想你又研製配方肥,禁用化學農藥,只用生物農藥,農民照此科學種植即可。很快,河南新鄭、河北滄州、陝西大荔、新疆阿克蘇和若羌,都成了好想你的貨源種植基地。

收棗時,採購人員在農殘、水分、裂紋等方面取樣檢測即可。這方面,好想你的標準全都高於國家標準,只要農殘超標一次,下次採購人員就不來了。

有了好棗源,還要有好工藝、好技術。好想你的生產車間空氣達10萬級淨化,超過了30萬級的食品車間標準。每顆棗僅清洗工序就達5道,還要機選兩次、人選兩次,再以高溫臭氧殺菌,20道生產工序後,才留下品相最好、口感上乘的好棗。這其中,好想你還獨創出螺旋式風流烘乾技術,內外一併烘乾,絕不會像普通高溫烘乾那樣,讓紅棗外焦內溼。

就這樣,好想你坐上了紅棗加工技術的頭把交椅。連免洗紅棗、棗片的國家標準,都是石聚彬主持起草、制訂的。

從嚴格的源頭把控到細緻的生產加工,石聚彬有一種偏執,千萬不能為了賺點蠅頭小利,弄得大家不敢吃這麼有營養的好東西。他覺得,品質是1,品牌、營銷、廣告都是後面的0。如果品質出了問題,再大的品牌也會灰飛煙滅。

靠著對質量的執拗,好想你的紅棗產量多年穩居全國第一,2011年更是一舉突破1.6萬噸。石聚彬在全國500多座城市開出2000多家專賣店,他也由此被譽為“中國紅棗教父”。

◆感恩人生

在石聚彬眼裡,他最佩服的河南企業家是雙匯的萬隆、三全食品的陳澤民和王守義十三香的王銀良。他們在最傳統的實業中做出最不一般的事業,把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了不起的大產業。這點上,石聚彬同樣倍感自豪:“我最驕傲的就是開闢了一個行業。”

在全國,有數千萬人靠紅棗吃飯。但在與“好想你”相關的產區,棗農才大範圍致富受益。很多棗農蓋洋樓、買轎車,年入三五十萬的比比皆是。“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這不是喊口號,而與石聚彬早年的經歷有關。

凡是熟悉石聚彬的人,都知道他感恩心極重。他父親7歲成孤兒,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從上一輩就受到鄉里鄉親的恩惠;14歲那年,他母親又大病一場,要50塊的手術費救命,靠著東家大娘西家大嬸一毛兩毛,湊了52.6元,救了母親的命。這些往事石聚彬反覆提起,終生難忘。“要懂得感恩,這是我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諄諄教誨。”石聚彬發誓要靠紅棗闖出條致富路,替父母報答所有鄉親,他做到了。

創業成功後,每年春節他都會回到小石莊,給所有鄉親發紅包、賀新年。老人們喊著“彬妞”的乳名祝他興旺發達,他卻感動得熱淚盈眶,感恩說起老人們救濟父母的往事。企業上規模後,石聚彬又不停地回報社會,常常隨手就捐幾萬、幾十萬,在家鄉修路架橋、通水通電、扶貧敬老、助殘助教,並在汶川、玉樹地震時為國解難,累計捐資超過1000萬。在這個“三瓜兩棗”的行業中,已屬不易。

在石聚彬看來,有錢人從來不會被歷史銘記,人們能緬懷記住的名人,都曾為一方水土一方人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企業家來說,只有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有錢才有意義”。

而石聚彬能做到虔誠感恩,全因他就是個佛商。他說,“棗有佛性”。棗樹的一生充滿奉獻,花供蜜、果供食,枝幹當木當柴,最終立地成佛。

2007年,當南水北調工程穿越新鄭,一處600多年的古棗園在劫難逃。石聚彬聽說後,當即決定收購這些古棗樹,將它們移栽到好想你的御棗園。雖然大部分成活,但有些風燭殘年的老棗樹還是沒挺過來。

石聚彬為此嘆息良久,卻靈感一發。這些古棗木樹齡數百年,木質堅硬,極具收藏價值。何不請來巧匠,順勢雕成佛菩薩造型,讓它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好想你由此打造出“萬佛園”,石聚彬的計劃是要完成9999尊佛像的雕刻。

從此,石聚彬四處收來廢棄的老棗樹,用以雕刻。從企業經營來看,這似乎是無用功。

但石聚彬認為,每棵棗樹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好想你會善待每一個生命,更會善待每一位消費者。

如今,萬佛園已成世界上最大的棗木雕刻園。但凡在此親近過近萬尊佛像的人,心靈都會感到強烈震撼。很多企業家參觀後表示,懷善心做企業的人,才能有這樣的福報。

很快,石聚彬又建起中國唯一一家中華棗文化博物館。有了這些積澱,好想你的“紅棗文化遊”竟出人意料地火了起來。

◆中國棗業第一股

接觸過石聚彬都知道,他為人誠懇、態度親和。即便是接到惱人的騷擾電話,都不會惡語相向。在他看來,再有錢的人,終究是個普通人,並不值得驕傲和炫耀。這種觀念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成功,並貫徹在企業管理上。

有趣的是,石聚彬最愛看《三國演義》,並從中琢磨出自己的管理之道。別人都只崇拜某個英雄,他卻把三國人物的優缺點都總結出來。像劉備,善於籠絡人心、宅心仁厚,卻不懂帶兵打仗;曹操知人善任,卻疑心病重、心狠手辣……這些點被他一一列出,只學習運用其中的優點。

要管好這家以農民為主的企業,石聚彬勤學理論,卻從不照本宣科。他認準了要“以發展促管理”,企業好就漲錢。農民工都實在,只要收入比種地強,都樂於被管理,多嚴的質量標準都能貫徹到底。

2011年5月,好想你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一舉成為“中國棗業第一股”,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很少有人知道,石聚彬專注在紅棗行業20多年,將200多種紅棗產品賣遍全國,才創造出這個產業奇蹟。

好想你的知名度、美譽度高了,但石聚彬卻認為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也面臨著企業成長的新瓶頸、新煩惱。好想你雖是當地口碑最好的企業,但新鄭在全國只算五線城市,很難招到獻身三農的高端人才。於是,他改制前就拿出34%的股份搞股權激勵,上市後又啟動員工持股計劃和合夥人計劃,希望用一系列創新激勵機制來促進成長。

然而,大趨勢卻驟然改變。

好想你以前走的是高端路線,並隨著消費升級異軍突起。但中央“八項規定”一出臺,禮品市場日漸萎縮,業績成長開始遭遇瓶頸。石聚彬感受到市場變化,迅速採取措施,

大量關閉線下門店,並逐步把休閒化、去核化、電商化,確立為新戰略。

為搶佔大眾休閒消費市場,好想你在不斷嘗試中,推出小包裝的即食無核棗,很快贏得了“吃貨”們的青睞。華商韜略梳理資料顯示,2015年“雙十一”電商大戰,好想你的120克即食無核棗賣成爆款,全年電商渠道營收實現1.17億,年銷售總額達11.13億,轉型戰略初見成效。

但石聚彬覺得,這樣的力度,顯然還遠遠不夠。

2016年8月18日,好想你以9.6億的高價,正式併購“百草味”這一國內知名網上休閒零食品牌,以期強力拉動在互聯網平臺的銷售。就這樣,好想你從“紅棗第一股”,變身為休閒食品的大電商。

資本市場對石聚彬的大手筆極為看好。按協議,百草味在未來三年內將完成最高30.41億的銷售額,否則將補償好想你。這一對賭協議極為有利,好想你的股價應聲而起,公司市值迅速突破百億。人們顯然期盼著線上線下兩大知名品牌結合,能創造出新的行業奇蹟。

而對這個鍾愛紅色、一生愛棗的“紅棗教父”來說,企業市值上不上百億都不重要,他最大的心願仍然是,

讓中國每個家庭都能吃上好紅棗,讓所有人都享受紅棗帶來的大健康,這就足夠了。

本文作者:華商韜略 | 華商名人堂 熊劍輝

本文來自華商韜略,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