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考研大軍中有人逆襲,有人成為炮灰?

狂野女子


從高校教師教學的角度及畢業學生考研長期數據來看,在考研大軍中何人能逆襲、何人會是炮灰實際上是有規律可循的,一個瞭解學生實際情況的有經驗教師對哪個學生可以逆襲的預期基本上可以達到90%的正確率。再說明白點,考研中逆襲或炮灰與考生在本科期間的學習狀況、態度、習慣密切相關。就一般的普通二本院校而言,一個年級專業排名前5%的考生實現逆襲的概率要遠超過排名中等的考生。反之,一個年級專業排名30%~40%以下的考生成為炮灰的可能實際上在上學期間已經註定了結局。這個浮動範圍依二本院校的排名發生變化。特別是對於一戰的考生而言這個結論已經被大量的考研結果所證明。如果您有疑問,你可以就這個問題在一些普通二本院校展開調查,相信您面對數據會心服口服。

從本人所教學生考研數據看,考上985/211實現所謂“逆襲”的學生不出意外都是年級專業前5%的學生,特別是前些年研究生招生數量有限、基本上都是學碩情況下,逆襲考生基本上都是出自年級學習標兵或班級明星學生。實現逆襲的考生在上課時表現出的特質是思維靈活、回答問題正確率高、作業認真、學習習慣良好、不放過任何疑問喜歡與老師交流的好學生,這類學生在教師教課過程中在一個月內就會給教師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的逆襲成功得益於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態度,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各科基礎已經打的很牢,這樣的考生在考研報名時自然敢於挑戰一些排名靠前的高校,並在複習中懂得如何安排時間、如何規劃複習、如何應對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在初試和複試中都會以很高的成績脫穎而出,這樣的考生實現逆襲實際上應該是順理成章。所以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對於所教學生考研結果可以準確預期也並不是一件難事。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考前教師透題嚴重的高校,由於考試成績沒有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這個結論並不成立。還有一些喜歡死記硬背、考考前複習認真拿高分的女生,由於學校期末考試難度不高、綜合性靈活性不強,雖然學生平時排名靠前,但是面對綜合性較高的考研選拔考試,這些靠死記硬背獲得考試高分的考生很容易敗下陣來也是可以預期的事件。比如我教過的一個女生,平時上課表現非常一般,不屬於思維靈活的拔尖學生,但在考試中卻考到了前10%的名次。我當時就感到很吃驚。後來在其他課程考試中該女生也都成績靠前,最終的排名在前10%之列。但在17年考研中初試成績非常一般,在複試中被刷,調劑後仍然被刷,最後落了一個名落孫山的結局。一個老師給我說感到很意外,我告訴那個老師其實很正常,我從來沒有發現這個女生平時有過人的表現,只是屬於比較努力很勤奮很聽話的學生而已。

對於在學校一般考試中均表現中等偏下的考生而言,這些考生在考研中成為“炮灰”的概率確實很大。現在網上有一種怪論,認為考生平時成績無關重要,甚至有多門掛科也對考研沒有影響,只要複習時下功夫考研一定會成功。我在網上看到有人甚至舉例說身邊有一個普通學校的考生在有17門掛科情況下在畢業當年還考到了一個一本院校,我認為這個例子十分可疑,甚至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誤導。試想一個17門課程不及格的考生先不說他的初試成績如何成功逆襲,他的學位證肯定是無法拿到的。按照有關規定在入學審查時都無法過關,還會能穩穩坐在一本院校的研究生教室裡嗎?我認為要麼是這個學生吹牛,要麼是誤傳。實際上在校考試成績欠佳的背後隱藏著學生學習習慣欠佳、學習基礎不牢、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沒有勤奮學習態度的事實,這些都是考研途中的致命傷。要想實現逆襲靠一時的新鮮勁是很難持久的。我見過很多平時學習成績很普通的考生信誓旦旦的在初期發奮圖強,但是考研備考是一件艱辛而痛苦的過程,在一次次模考失敗、挫折和痛苦面前,沒有良好習慣和毅力的學生很難堅持下來。一些在報名後棄考的考生以這類學生居多。退一萬步說,即使在初試中這類考生勉強過線,在要求更高的複試專業課考試中,在複試教師看到一份平平甚至糟糕的平時成績時面試成績欠佳都是可以預期的結果。我教過的二本院校年級專業排名30%以下的一戰考生目前還沒有考研成功的先例。

以上是我站在教師的角度對何人能夠在考研中實現逆襲、何人會成為炮灰這個問題的解讀。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我說的情況指的是一般的二本院校,一本以上的院校由於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基礎及習慣,情況會有較大的區別。對於對自己沒有清晰定位的考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結論。如果我的分析您認為合理的話,敬請點贊和關注。以便您能及時閱讀我站在教師角度對高教及考研問題的更新分享。如有疑問和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交流探討。


高教及考研領航專家


考研之所以每年都有那麼人逆襲、那麼多人成為炮灰,我個人認為是與自身的努力分不開的。考研近幾年越來越熱,跟風考研的並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大軍中來,如果沒有一顆堅持不懈,一直努力的決心,是不可能成功的。


考研本身就是一場選拔性的考試,優勝劣汰,你不付出努力,肯定考不出來成績。經歷過考研初試考場的人都清楚,每當考完一場,都會有人放棄後面的考試,這些人就肯定是所謂的炮灰,堅持不到最後,就沒有資格談勝利,也沒資格說自己努力了!考研的的確確不容易,但是既然當初下定決心要考研,那就堅持的最後,即便是失敗也是勝利!

大多數考研的學子並不是出身好學校,很多都是普通的一本、二本甚至是三本,都想著在考研中逆襲過去,上一個好學校將來能有機會找一個好工作,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堅持都堅持不到最後,又拿什麼談找好工作。要考研就先堅定自己的信念,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質,別整天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讀研生活


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而決定成功的往往是後百分之一。”(這句話不知道是真是假,網絡人流傳的)換言之,也就是說,有時候實力雖然很重要,但是最終是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其他看似不起眼的因素。

同樣的,在考研大軍中有的人逆襲,有的人成炮灰也是常事,畢竟考研變數太大,除了實力,還有很多的不定性因素,譬如民族。在考研中,少數民族的考生能夠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而非少數民族的考生只能靠自己。有時候,少數民族照顧政策比自己的實力還重要。



我們大學的時候,有兩個同學(一個少數民族考生,一個非少數民族考生)考研時,少數民族考生考了280+,非少數民族考生370+,打算調劑去同一所民族大學的同一個專業。結果370+的同學沒調劑成功,那位少數民族的同學成功了,最後也順利通過了複試,考研成功。她應該算是逆襲成功了吧,畢竟剛出成績的時候,她以為280+的成績壓根進不了複試,結果不僅進了,還成功了。當時很多人都很驚訝,因為她沒花什麼時間去複習,在別人都忙著複習的時候,她幾乎玩遍了學校周邊的城市。而另外那個同學算是炮灰吧,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努力了四年考了370+,沒想到連複試的機會都沒有,畢業時聽說她在準備二戰。

真的,人生無常,很多事情的發生都在我們意料之外,但是我們除了坦然接受,還能有什麼辦法呢。在考研中亦如是,有的同學成功逆襲,有的同學成了炮灰,但是沒辦法啊,事已成定局,就算難過也無法改變現狀啊,所以呢,不如收拾好心情重新再出發。


文學碎碎念


大家對這個新聞還熟悉不?


我們宿舍就有一個考上了,還是初試第一,複試第一考上的。他根本沒想過要考研,只是和我們開玩笑說過到時可能要考一考,怎麼說咱也是考過研的人。然而當他去報名,在淘寶買專業書,也就三個月時間去準備。不過這三個月很有水分,他並沒有好好學習,三天打魚三天曬網,沒去佔位一直窩在宿舍。到最後沒時間了,英語裸考,政治網上搜的題,考試是提前交卷,當結果出來把自己都下了一跳。你一定會認為他會是個學霸、大神,然而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他是學渣一枚。然而同宿舍一個順利考上武大外,準備一年考研的幾乎全軍覆沒(同宿舍一個考本校只是踩點,一個考西財對自己沒信心,睡過頭,一科漏考😔,對面宿舍不清楚,結果一個沒考上),為什麼有這樣的反差呢?我想會有以下原因:

一、心態最重要。時間是把雙刃劍,充裕的時間能夠穩紮穩打,但也會暴露出自己的弱點,毀自信。漏考的那位就是這樣,而那位考上的舍友不過是想有個考研經歷,考不上最壞不過如此。


二、避開弱項,發揮優勢。那舍友為什麼英語敢裸考,除了“不在乎”以外就是自信,他英語基礎好,四六級也是裸考,而且六級分數比四級還高。他的專業不考數學(有的話他就不會考了)。還有考上武大的是看過那專業,只要初試上了,複試基本是走過場,結果努力一年也上了。

三、機遇和自身儲備。我想考上同濟那舍友如果沒看到那新聞,很大可能是不會去考研的,做了差不多四年學渣還是有自知的。我想這是他的興趣幫的忙。你能想象大學這些年沒落過一場世界盃,半夜跑去網吧也要看的情景嗎?我想著明明中自有安排,就像喬幫主說的我們那些無用的經歷到時會串聯到我們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