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孩子身材矮小是為何?兒科專家教你如何增高!

七歲的琳琳是個活潑機靈的小女孩,但她的個頭卻讓媽媽憂心忡忡,為什麼呢?因為琳琳的身高比同齡人矮了差不多1個頭!近幾年來愈加明顯,經常被人當做幼兒園小朋友,還被叫做“小不點”。更糟糕的是,琳琳還時不時會遇到惡作劇!琳琳被媽媽領著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內分泌專科進行專業評估,發現她的身高只有112cm,已經低於正常同年齡孩子的身高範圍。

經過詳細的內分泌檢查,發現琳琳的生長激素是缺乏的,診斷為完全性生長激素缺乏症,聽了醫生的建議,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後,琳琳的身高逐漸出現了追趕,媽媽終於可以鬆口氣了。那麼究竟孩子的身高什麼情況下需要家長警惕?在長高的道路上都有哪些奧秘呢?今天,就讓梁立陽副主任醫師來揭開身高的“神秘面紗”。

那麼,孩子矮小都有哪些原因呢?一旦孩子達到了矮小的診斷標準,需要到兒童內分泌專科詳細就診,因為引起矮小症的原因有很多,而且還有交互作用,主要包括內分泌缺陷性疾病和非內分泌缺陷性疾病,具體來說比如:生長激素缺乏、垂體發育異常、家族性矮身材、特發性矮身材、心因性矮小、骨病甚至顱內病變或者腫瘤等等,這些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個子矮。所以在治療之前,需要到醫院就診並分析病因,才能更好實施治療方案和預期治療效果。

然而,許多家長對矮小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兒童期矮小等待長大發育後一定會“竄高”或“猛長”,因而掉以輕心,錯失治療機會。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統計,我國兒童矮身材的發生率約為3%,全國4-15歲需要治療的矮小兒童有700萬,總數居全球第二。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者不到3萬名,治療率不足1%。

由於90%的矮小兒童有自卑、抑鬱等心理障礙,成年後面臨生活、就業、交際、婚戀等沉重壓力。因此,張麗娜醫師提醒到,針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應加以重視,正確判斷個矮標準。如有矮小的情況出現,家長可以做到準備好“五有”資料,最後實現科學增高。

個矮標準須清楚

孩子的長高遺傳因素佔70%~80%。也就是說,可以用父母的身高或孩子的骨齡與身高等進行身高預測。梁立陽醫師指出,醫學上用百分位法或標準差法來判定孩子是否屬於矮小。即身高低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數,或低於2個標準差以下,就稱之為矮小。作為家長,可以通過兩種簡單方法來判斷孩子是否屬於矮小,第一:如果孩子始終比同班小朋友矮半個頭以上,全班孩子按高矮順序排到了後3位,那麼有可能孩子就是矮小了;第二:要關注生長速度,3歲以下身高增長小於7釐米/年;3歲-青春期前小於5釐米/年;青春期小於6釐米/年,就有可能屬於矮小患兒。

“五有”資料時常備

張麗娜醫師建議,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積累有關孩子生長髮育的資料。如果孩子出現了矮小情況,前去就診時應儘可能地提供以下“五有”資料:

1.母親懷孕時情況,孩子出生時健康狀況,出生時的身高和體重。

2.孩子每年身高增長速度;

3.父母身高和青春發育情況,家族中是否有矮身材;

4.智力發育情況,也就是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接受和學習能力,以及有沒有影響發育的慢性病史,比如慢性肝炎、腎臟疾病和反覆的喘息、腹瀉病史;

5.有沒有用過一些特殊的藥物,比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等。

“五步走”幫助孩子科學增高

以下“五步”可以幫助孩子科學增高,其中,營養、運動、睡眠是最好的“長高藥”,是父母在日常生活應該重點關注的五個方面。

1、需補充充分的營養——蛋白質、礦物質等

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蛋白質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多食用一些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蝦、瘦肉、禽蛋、花生、豆製品等。其次,鈣、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是單純的補鈣並不能直接地使孩子增高,鋅也是身高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給孩子食用含鈣、磷的食物,如牛奶、蝦皮、豆製品、排骨、骨頭湯、海帶、紫菜等,以及含鋅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動物內臟等,注重膳食平衡。

2、多進行體育運動

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腦發育得更好。建議以拉伸的有氧運動為主,例如:跳繩、吊單槓、跳皮筋和各種球類活動等。

3、擁有充足的睡眠

孩子每天要保持8~9個小時的充足睡眠,夏天要午睡至少半小時。

4、儘量避免負面心理

如果孩子心理壓力過大、負面情緒過重,可能會導致心因性矮小的發生。

目前國際公認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是有效的促進兒童身高增長的藥物。生長激素是促進人體生長的最重要的激素,是治療不同原因造成的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理想藥物。

延伸閱讀:

1、生長激素是什麼?

生長激素是腺垂體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是一種肽類激素,受下丘腦分泌的生長激素釋放因子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的調控,主要作用就是促進生長。跟我們常提到的糖皮質激素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激素。生長激素是脈衝式的分泌,一天當中,每3小時一次分泌,全天約8個脈衝,主要在夜間深睡眠時出現3~5個較高的分泌峰,晚上11、12點進入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段,但必須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下,才能發揮效應。所以保證孩子的睡眠對長高非常關鍵,最好在10點前入睡。目前,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是FDA批准促進兒童長高的有效藥物,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證實: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缺乏患者,身高平均每年增高8-10cm。此外,特發性矮小(ISS)、宮內發育遲緩(IUGR)、Turner綜合症等雖然不是由於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但也是美國FDA規定的生長激素的適應症。性早熟會導致孩子終身高受損,在GnRHa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生長激素也可以改善終身高。

2、什麼時候開始用生長激素治療?要治療多久?

生長激素是通過刺激骨骺板加快骨骼生長,所以要在骺板未閉合的情況下才會有效,因此年紀越小治療效果就越好。不同的疾病起始治療的年齡各不相同。臨床對生長激素治療後第一年孩子的年生長速率比治療前增加3cm/年以上就認為有效。到底要治療多久要根據孩子的適應症、身高與正常標準的差距、骨齡的情況、還有家庭經濟狀況等綜合決定使用時間,一般最少持續6個月到1年,每天在家裡進行皮下注射。在生長激素治療的過程當中,每3-6月需要複查一次,需要測量身高、體重,監測甲狀腺功能和空腹血糖、IGF-1的水平等,以判定治療效果及監測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的生化指標。

(本報記者:通訊員:劉文琴、林偉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