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職場人:三十歲時,你還具備隨時從零開始的勇氣和能力嗎?

職場人:三十歲時,你還具備隨時從零開始的勇氣和能力嗎?

為什麼是三十歲?

之所以不把“具備隨時從零開始的勇氣和能力”的時間點,設定在二十五歲或是三十五歲,原因有兩點:

其一是漢語中對於“三十歲”有特殊的意味,古人講“三十而立”,有非常明確的表達三十歲是一個人人生的重要分水嶺,是最晚的成熟時間點的意思在。

其二是職場中廣為流傳一個觀點:一個人從零開始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差不多需要七年時間。如果我們以二十二歲為一個人畢業走入職場計算,按照法定工作日排除所有假期,每年大致有250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按照八小時計,每年即2000個小時。

七年算下來,差不多有14000個小時。但是實際上大家也很清楚,多數人不可能保證日復一日,每日8小時,所有工作日都專注高效完成工作。所以打個折扣,七年差不多也就是10000小時左右的專注工作。

而這,正好和職場中另外一個知名的定律“一萬小時定律”吻合——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職場人:三十歲時,你還具備隨時從零開始的勇氣和能力嗎?

你不會願意三十七歲時再動盪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上面這句話,是前段時間刷屏網絡的,唐山取消路橋收費站,好多員工因此失業,然後就圍著領導要說法要活路,其中一位大姐,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當時幾乎震撼了所有職場人的心。

如果你覺得三十歲更換崗位,更換行業,甚至更換工作所在城市都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那麼五到七年後的三十七歲時,真正的人到中年後,你又有幾分把握,在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責任最終的時間段,從零開始?

以此來看,三十歲時,心智已經成熟,工作也已經差不多五到七年。對於行業,對於崗位,對於自身能力,都應該已經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認知。

如果此時,你認為自己當年的高考志願專業填報是場意外,自己過去幾年的職場行業選擇存在失誤,那麼毫無疑問,這或許已經是你人生最後,也是最合適的一次慎重考慮,重新選擇的機會了。

無論你是對於自己崗位不滿意,想要同行業或同公司內嘗試調崗;還是你甚至對於你的所在行業不滿意,想要跨行轉行(一般需要具備相應崗位共通性為前提)。甚至於你乾脆想要連生活所在的城市和圈子也一併換掉的話,此時都是還有機會的。

職場人:三十歲時,你還具備隨時從零開始的勇氣和能力嗎?

更現實的是…

以上,我們還只是談到了之於職場人你個人,想要轉崗或跨行的一些核心要素。

但是你要知道,無論你想要如何在職場上變動,除了你自身的一些訴求外,你還要考慮到,作為即將接納你的用人單位,也有他們的需求與客觀背景。換句話說,你不能只想著你自己爽,也要多想想用人單位憑什麼就能夠要你,而不是那些生龍活虎的應屆畢業生們。

作為一個職場老鳥,你的最大優勢決然不是什麼“我立志要XXX”、“我下決心要XXX”、“我肯定能夠XXX”。以上這些話,那是二十多歲毛頭小夥子的風格,不是你一個三十歲上下的職場老鳥應有的調性。

首先你一定要有至少一種,最好兩三種技能傍身。這對於一名已經畢業五年以上的職場人而言,極為重要。你可以說自己沒有做過管理崗,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能夠在三十歲時就晉身為管理崗,這個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工作五六年都還沒熟練掌握一兩種工作技能,這顯然就說不通了。

其次你一定要理性客觀一些,通俗一點說就是明白自己究竟值多少錢。

很多這個年齡段跳槽找工作的職場人,都喜歡漫天要價,這其實很荒謬。因為對於用人單位而言,他們並不關心你工作經驗五年還是十年,他們關心的是你真正能夠通過這個經驗為公司創造些什麼。

最後,你一定要堅定。堅定你這一次選擇是正確的,堅定你不會再輕易變動選擇。因為對於這個年齡的求職者,用人單位的決定也同樣具有挑戰。如果談妥了,說定了,雙方都能夠接受對方的需求,那麼踏踏實實、安安心心把工作做好。這是作為一名成熟的職場人,應有的職業操守。

這樣即使未來有一天你又面臨跳槽,等待你的也會是獵頭的電話,而不是和應屆生一樣再去漫天投簡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