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貴陽的中環路,給貴陽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變有錢幹啥都行


從中環線開始動工建設,到現在建成通車,我就一直在關注著,其實,要說中環給貴陽帶來了什麼,我覺得最大的改變,並不是在於交通上的通達性,雖然交通上的改變很大,但更深層次的,還是中環線對於貴陽核心城區的界定,也就是圈層劃定。

貴陽的中環,也被一些人稱為1.5環,因為介於原先的一環和二環之間,原先貴陽的一環線是在太小了,而且並沒有把目前最火的幾個大的商圈囊括進去。

修了中環,其實是把主城區的範圍擴張了很大的面積,把消費能力非常之高的幾個中高端居住社區都囊括進來,原先的一環內的老城區土著居民的購買力可以說是很有限的,老城區原先有錢的人,大多在新建的樓盤買了房,比如花果園、未來方舟等,有些在觀山湖建得更好的新城區去居住了,現在的老城區人氣,和花果園這些新建的城區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中環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貴陽北站,貴陽北站位於中環的西北面,而花果園位於中環的西側,僅花果園一個區域,就有“松花路站——五里衝站——蘭花廣場站”三個直接BRT站點,如果往大區域範圍延伸了看,黔春路站,藝校立交站也屬於花果園周邊的輻射效果。

可以說,光是中環路的整個西側的花果園,再加上西北的貴陽北站,已經足夠撐起將貴陽商圈繁華逐漸向西挪動的效應,與新城區觀山湖相融,形成聚合效應,實際上,可以看出來“疏老城、建新城”的決策在逐步顯現出成果了。

再從另一個側面上看,實際上,中環路為什麼竣工期遠比想象中的要早?實際上,在我看來,中環路的重心,應該是在側重於西面,特別是花果園和貴陽北站,有人甚至誇張點說,“主要是為這兩大重點區域而修的”。

這一點,我覺得還真是不好反駁的,因為一直在關注修建進度,中環路的東段,實際上是原北二環、原東二環部分路段及東二環新建高架部分組成,也就是說,東段一部分,是由原先的東二環、北二環的組成的,新建的更多的部分,是在西段。


無論怎樣,中環路是修建,為貴陽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上的便利條件,它更發揮了更加深層次的作用:城市空間的平權和重新定義,使得貴陽繁華的商業重心逐漸向西遷移,花果園就是最現實的明證。

另外,如果有關注人民大道的修建的,實際上,人民大道也是偏向西面的,建成後,將於中環路西段形成合圍,這也將有利於把原先老城區所謂一環內密集的人口疏解出來,往觀山湖新城區、往西面移動的。


貴陽小數據


我是見證中環開通帶來變化的其中一人 當時我住在花果園W區 每天要去小河上班 沒開通中環的時候每天要走松花路 太慈橋 四方河 小河 需要30分鐘 中環開通 我家直接上中環 直接黔江路下道 15分鐘就到 真的很便利 還有到許多地方都可以走中環


爽爽貴陽我的家


我覺得中環開通還是很棒的事情,只是上面很多電瓶車在跑,安全隱患很大,再一個就是中環路上井蓋的處理有點欠,中觀貴陽的井蓋,貌似都很牛逼!被稱為“奪命井蓋”的也不在少數,為毛就不能把井蓋搞得和路面齊平呢?再科學一點,可以設置在中間綠化帶嘛,看看孟關大道、貴惠大道,像被炮彈轟過一般!既然是納稅人出錢修,就為納稅人著想一點點吧!

總的來說中環路還是方便了很多,至少像我這種上班在金陽,生活在小河的人!



唐朝校尉


作為一個老貴陽人 深刻感受到變化之大


五哥ja


出松花隧道上中環瞭解一下


兩道槓少年


改變就是又多了一顆路堵,好嗨哦!


菜有一籮筐916


多啦一條堵車的路


昌榮簡易


多一條堵車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