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早春絲瓜在八至十度時候能小棚移栽嗎?

用戶6747882552093


可以移栽!移栽過程要把土翻鬆,也可以用農家肥做底肥料和泥土一起翻鬆後移栽瓜苗!

移栽好後要注意澆水保溼

然後蓋上薄膜,因為氣溫比較低蓋薄膜可以起到保暖保溼利於瓜苗生長

一般二十天後瓜苗也能長到一米長了,可以把薄膜收起保存好還可以二次使用!然後就是為瓜苗更好的生長結更多的瓜果搭木架,讓瓜苗往木架上生長

絲瓜

絲瓜


廣西劉哥


絲瓜的特性1、植物學特徵 絲瓜為蔓生草本植物,其根系特別發達,主根深達1米以上,側根也多,一般分佈在30釐米的耕層土壤中,水平範圍3米左右,莖蔓生、五稜形,濃綠色,具茸毛,中間空腔小,或不明顯,莖粗0.5~0.8釐米。主蔓可達5~10米,分枝力極強,一般能產生2~3級側蔓形成多分枝的茂盛莖蔓,蔓上各節能同時發生卷鬚和腋芽,葉為掌狀裂葉或心臟形葉,互生,深綠色,葉脈網狀,背部葉脈突起,有的品種葉面呈蠟粉狀,一般葉長17~20釐米,寬17~23釐米,葉柄圓形,長10~15釐米。花為黃色單性花,著生於葉腋,雌雄異花同株。一般先發生雄花,為總狀花序;後發生雌花,一般為單生,有少數品種為多生,雌花著生節位在8~20節之間出現第1朵雌花。側蔓上出現雌花節位較低在5~6節,以後每個葉節都有雌花出現,多數成為無信花,開花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6~10時開放,陰天則延遲。果實為瓠果,短圓筒形、棍棒形及長棍形,嫩果有茸毛,果面有細皺紋,嫩果皮綠色,果肉為淡綠白色,一般果肉有3個心室,3個胎座,肉質化為食用部分,肉質外層為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近橢圓形,黑色或灰白色,扁平表面光滑,有翅狀邊緣,每果含種子400粒左右,千粒重100~140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絲瓜是喜溫且耐熱的蔬菜,種子發芽適溫為25~28℃,生長適宜溫度為18~24℃,開花結果期適溫為25~30℃。在炎熱的夏季只要肥水充足,開花結果仍是很旺盛。15℃生長緩慢,10℃以下生長受抑制甚至受凍害。絲瓜屬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絲瓜生長髮育快,長日照發育慢。短日照天數越多,對絲瓜生長髮育的促進作用越明顯,可降低雌雄花的著生節位。尤其生育初期以高溫短日照條件為最理想,因此,要選定適宜的播種時期,以獲得有利的光照條件。絲瓜不僅耐高溫而且耐高溼,在雨水過多或在潮溼的空氣中仍能健壯生長,並可正常開花結果。絲瓜對土壤和養分需求量大,只有養分充足才能生長良好,尤其是開花結果期更需充足的養分。

早春大棚絲瓜套種芫荽種植技術一,品種選擇 北方早春棚栽絲瓜早熟、抗病、優質為主,如上海香絲瓜、南京長絲瓜、棠冬絲瓜等。伏芫荽有北方地區常用的山東大葉香菜、萊陽芫荽等。

二,茬口安排 絲瓜是耐熱性蔬菜,生長適溫範圍25--35℃,北方棚栽絲瓜,於3月上、中旬在溫室播種育苗,4月中、下旬大棚定植,進入7月份,可採收上市;芫荽是耐寒性蔬菜,生長適溫範圍17--20℃,超過30℃生長不利。6月上、中旬絲瓜蔓上架後,在絲瓜行間直播伏芫荽,芫荽出苗後,絲瓜為其提供遮蔭條件,使溫度降低,有利於芫荽苗正常生長,7月下旬開始,伏芫荽便可間收上市。

三,育苗及苗期管理

1,種子處理 將絲瓜種子精選後,放入50--55℃溫水中,不斷攪拌,維持10--15分鐘後使水溫冷卻到30℃,漫種24小時,浸種期間10小時換一次清水。浸種後將種子揉搓洗淨,撈出,放在紗布上包好,在25--28℃溫度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30℃水投洗1--2次,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芫荽果實內包兩粒種子,播種前須把果實搓開,以利出苗,否則,出苗緩慢而且參差不齊。

2,土壤處理及播種 將草炭土或大田土與附屬農家肥以1:1比例混勻,裝入自制紙缽中。紙缽大小為10釐米*10釐米。裝土時,紙缽下部土壤壓實,上部土壤疏鬆,且留2釐米左右空間。裝好後,將紙缽擺入苗床內,四周少量培土。播種前,將紙缽澆透水,水滲後,將已催芽的絲瓜種子點入紙缽中,每缽1粒,覆土1.5釐米,覆地膜提溫保墒;如遇寒流,可在育苗床上扣小拱棚保溫,每畝播種量250--300克。

芫荽採用撒播方式,密植間收,每畝播種量為2--5千克,播後覆土1釐米,保持土壤溼潤。

3.苗期管理 點籽後,晝溫控制25--30℃,土溫20--25℃,4--5天出苗,出苗後保持白天20--25攝氏度,夜間15--20℃。幼苗期正處於日照時數短、光照弱、溫度低季節,澆水不宜過多,土壤保持見幹見溼為宜;澆水過多,遇低溫會引起漚根。幼苗出入後,前期需光照少,隨著幼苗生長,可適當增加光照。為了使幼苗適應大棚內環境條件,提高定植後成活率,可在定植前1周對秧苗進行鍛鍊,煉苗期間停止澆水、逐漸降溫,增加通風量。

四,定植及定植後管理

1,準備 定植前20天扣棚,也可在頭年秋天扣棚,有利棚內化凍。土壤化凍後,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6000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深翻後,整地起壟,壟距為60釐米。當硼內日平均氣溫不低於10℃、10釐米深的土溫不低於12℃時,即達到定植安全期。

2,定植 秧苗有4片真葉展開時,選健壯秧苗,在晴天上午進行定植,株距35--40釐米。定植後,澆足底水,每畝保苗2000株。

3,定植後管理

(1)文帝管理 定植後緩苗期間,白天30--35℃,夜間20--25℃;緩苗後,白天25--30℃,夜間18--20℃,白天溫度超過35℃時,適當通風。當最低氣溫超過15℃,可減少通風,棚膜一直蓋到採收結束。

(2)肥水管理 絲瓜喜潮溼的土壤環境,整個生育期間,都要保持土壤溼潤,前期緩苗後澆一次緩苗水。開花結果期,1周左右澆一次水,採收盛期3--4天澆一次水。澆水選晴天上午進行,灌水要均勻。忌大水漫灌。如果缺水,果實纖維增多,瓜條不勻,品質下降。另外,絲瓜在施足基肥前提下要及時追肥。緩苗後隨水追一次肥,施複合肥5--10千克;進入開花結果期,每7--10天追一次肥;採收期間,每採收2--3次後追肥一次,每次追肥可用複合肥,也可用人糞尿,每畝施複合肥5--10千克或人糞尿200-300千克;開花結果期間防止脫肥,脫肥會導致畸形果,影響品質。

(3)植株調整 絲瓜長至30-50釐米時及時吊繩,引蔓上架,及時對莖蔓綁紮,防治脫落。植株上架前,側蔓全部摘除。上架後,如果瓜蔓過密,應摘除部分側蔓,選留粗壯側蔓。生長過程中,及時摘除多雨雄花序、卷鬚、畸型果。中後期,打掉下部老葉、黃葉、病葉,增加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

(4)人工授粉 前期氣溫低,光照若,坐果率低,可採取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

五,病蟲害防治 絲瓜主要病害為疫病、霜黴病、蔓枯病等,可用愛苗、阿米西達、世高、百菌清、金雷多米爾、殺毒礬或乙磷鋁等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黃守瓜、辦潛蠅等,可用阿立卡、阿克泰等藥劑防治。伏芫荽在整個生育期間病害較少,若有香菜斑點病,可選用安泰盛、百泰、品潤等藥劑防治;蟲害以蚜蟲為主,防治方法同絲瓜。

六,採收 一般在絲瓜開花後10--15天,絲瓜果實充實,果梗光滑,果肉脆嫩,果皮用手觸摸有柔軟感,則達到採收標準。採收初期,3--5天採收一次;進入採收盛期,1--2天即可採收一次。

伏芫荽在播種後35--40天、苗高10--15釐米即可陸續間收上市。

絲瓜種植時間:1.冬季栽培:應選擇在11月到次年的1-2月進行播種,這是最佳的播種時間,可以使絲瓜長的比較好。

2.夏季栽培:要選擇在6-9月進行播種,可以有效的防治一些病害還能達到高產,所以一定要注意好!

絲瓜種植的注意事項:1.播種

一定要選擇好的優良的品種進行播種,方法就不再講了,都是採用浸種曬種之類的步驟,主要就是要把種子選好。

2.病蟲防治

絲瓜生長中病蟲害比較嚴重,所以一定要提前防治,如花葉病、病毒病、角斑病、霜黴病、地老虎、紅蜘蛛、小卷葉蟲、瓜野螟等。但影響產量較大的主要在霜黴病、綿腐病、瓜野螟等。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

3.田間處理

主要就是除草,施肥,因地而異即可。








農村小魏家


絲瓜屬喜溫、耐熱性作物,絲瓜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絲瓜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8-30℃,30-35℃時發芽迅速。

採用大苗移栽,經過緩苗期,在緩苗過程中,營養生長受到抑制,生殖生長量加大,能有效地防止絲瓜秧子的前期徒長,促進生殖生長,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

絲瓜早春保護地栽培的大苗,一般要求7-8片真葉,株高在35釐米左右,開始甩蔓為最佳移栽時期,一般苗齡為 65-70天。定植時按80釐米行距開溝,施肥後鋤勻,澆水造墒,趁溼封溝變壟,將絲瓜苗定植在壟上,株距建議35-40釐米,定植後點澆壓根水,定植深度以埋住土坨為準。定植後升溫,白天為33度 ,夜間為17度左右,保持2-3天,促使絲瓜快速生根、緩苗。緩苗後,即可進入正常管理,白天28-30度,夜間15度左右。


八零後新農人


如果露天種植的話不可以!如果是利用冬暖式大棚種植絲瓜,是可以的。冬暖式大棚可填補早春蔬菜的一項空白,能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絲瓜種植的最早時期以當地溫度穩定在18℃為標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播期應選擇相應的品種。早春、晚秋選較遲熟品種,夏季選耐熱、早熟、雌性強、對短日照要求不嚴格的品種。

春秋季最適絲瓜生長,大多品種均有較好表現,應種植優質、豐產品種。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3-4月,整地作畦,寬約3m。種子經浸種催芽,於畦面兩邊播種2行。株距35cm,開穴,每穴播3粒種子,1hm2約需種子300-450g。育苗移栽法:2-3月,在保溫苗床上,用營養缽育苗當瓜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植。





文伯的春天


1、調節溫度

移苗棚室內的適宜溫度應根據苗情和天氣狀況因地制宜靈活掌握。移苗後7~10天,棚室一般也不通風,如棚溫超過35℃,可在中午前後將小棚或棚室進行短時間通風。這一階段應以保溫、防凍、促緩苗為目的進行溫度管理,直至活棵。當棚室內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還應在小棚上或日光溫室上加蓋草簾保溫防凍。

移苗活棵後則應根據預期栽培方式、苗情進行相應的溫度管理:對秧苗較小,苗距較大,並用於早熟栽培的,棚室溫度可高些,棚室內的氣溫應維持在20~25℃,如套小棚則小棚膜宜遲揭早蓋,夜間在小棚或日光溫室上蓋嚴草簾,以提高棚室內溫度。當棚室內氣溫超過30℃時,可於中午前後稍加通風;在距離小、苗大、播期晚的情況下,棚溫稍低,一般適宜維持在15℃~20℃。為延長小棚和大棚或日光溫室的通風時間,棚膜要適當早揭遲蓋。

通風和冷卻應在背風室進行,以避免冷風直接吹入棚屋,當外部溫度較低時,應特別注意冷風。通風時通風口應從小到大逐步增大或減小,不要在短時間內把通風口全部揭開或蓋上。如用大棚移苗,上午通風降溫時應從棚中央開始通風,然後逐漸加大通風口,直到大棚兩側通風帶全部揭開;下午閉棚保溫時應先放下大棚一側通風口處的薄膜,再根據棚溫變化情況,放下另一側通風口處的薄膜。

採用大棚膜、小棚膜和草簾三層覆蓋時,晴天早晨應及時揭除草簾,以提高小棚內的溫度;小棚內氣溫超過所需溫度時,應揭開小棚膜通風;大棚內氣溫超過所需溫度時,則應大棚兩側揭開部分大棚膜進行通風降溫。下午棚溫下降需蓋膜保溫時,應先蓋大棚膜,再蓋小棚膜,最後蓋草簾保溫。在小棚上蓋草簾時,應採用魚鱗狀逐個相搭覆蓋,以提高保溫效果。採用日光溫室育苗時,則應根據外界氣候,及時揭蓋溫室上覆蓋的草簾。所套小棚及日光溫室的通風方法與上述管理相似,可參考進行。

定植前一個月左右,氣溫開始回升,棚室內溫度也隨之增高,幼苗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夜間在所套小棚上可不再覆蓋草簾,江浙一帶常在2月中、下旬揭除。白天的氣溫儘量維持在所育幼苗的適溫下限,在苗距較小時更應注意控制棚室溫度,以免出現高腳弱苗。隨著露地氣溫的升高,所套小棚的小棚膜在上午應提早揭開,下午應延遲覆蓋。2月底以後或在定植前5~7天,還應根據天氣情況逐步揭去小棚膜進行鍛鍊,以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日光溫室外覆蓋的草簾也應隨氣溫的升高而早揭遲蓋,溫室內所套小棚更應早揭晚蓋,以防幼苗徒長。

2、調節溼度

移苗棚室的水分管理要掌握以下幾點:

第一點,要根據溫度和苗情靈活掌握澆水次數和澆水量。

在蘇南地區,棚室內的水分損失較少;同時,所移幼苗較小,生長緩慢,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大,因此,可以減少水,通常僅在移載床的表土稍微乾燥時注入,澆水量在使水分滲透後,使幼苗的根系周圍的土溼潤。2月中旬以後外界氣溫回升,棚室在中午前後都需通風降溫,因而水分損失增多;同時,棚室內幼苗已開始發棵,葉數增多,葉面積變大,生長加速,澆水量必須加大。

第二點,要掌握好每次澆水的時間。在嚴寒季節,一般應在上午9時至下午1時之間澆水,因為這段時間內溫度較高,澆水後床溫不致過低。下午1時以後不宜澆水,更不能在傍晚澆水,否則床溫過低,溼度過大,幼苗容易發生病害。澆水宜在晴天進行,同時,要避免澆水後連續陰雨或寒流,如天氣預報即將降雨或有寒流,只有一點點水才能發揮緩和作用,在下雨之後,或者涼水流動後,根據需要進行水。澆水的話,溼度就會提高。除對所套小棚進行揭膜通風外,還可在大棚背風一側或日光溫室的中部適當進行通風,以降低棚室內的溼度。

第三點,要掌握好澆水的方法。套於棚室中部的小棚因溫度較高,蒸發量也大,應適當多澆水;近棚室門處的小棚因溫度較低宜少澆水;小棚中部和靠近棚室走道處的小棚溫度常較高,應多澆水;靠近棚室邊緣一側的小棚溫度常較低,應少澆些水。澆水時最好用噴壺均勻噴澆,使棚室內幼苗生長一致。為了培育壯苗,最好採用“控溫不控水”的方法,即床土保持較充足的水分,但適當降低床溫,以免高溫高溼,造成幼苗徒長。

加溫移苗床由於內幼苗很少受外界低溫的影響,床內氣溫較高,比較適合幼苗的生長,因而應適當多澆水。如幼苗生長過快,也應採用“控溫不控水”的方法來調節幼苗的生長。

苗後的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除了以上兩步,後面我們還會陸續更新其他步驟,請繼續關注我們,如果你有什麼不懂的或者建議也可以告訴我們,謝謝大家


卉阿飛


可以,棚裡有衡溫。露天就不行,溫度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