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歷史上哪一朝代最能打?

鵬友程


身為漢人,覺得還是漢朝軍隊最能打,而且不管是強盛時還是國家混亂時。

漢朝國力最強盛當推西漢武帝時期,此時匈奴為最大敵。當時以衛青為首的將領首先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以後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而後,霍去病初次征戰只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又有“飛將軍”李廣,令匈奴畏服,數年不敢來犯。

如果把“破虜”的功勞只歸結為將領,那無疑是犯了個人英雄主義。能大敗匈奴,除了國家政治穩定,統治階層大力支持,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軍隊的素質。據史料記載,武帝時期光訓練有素的騎兵就有十萬餘。

而東漢相比西漢來說似乎是弱了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漢獻帝——三國時期,中國周邊有鮮卑、高句麗、羌胡等遊牧民族依然對漢族構成威脅,但看這段時期的歷史,這些遊牧民族似乎是遊離於歷史視野之外的。

東漢的中央集權相比於西漢要弱不少,原因在於東漢有太多的地方豪強。從內部來看,這些無疑是割據勢力,但從外部來看,這些都是漢朝的勢力。鮮卑、羌胡這些遊牧民族很少出現在這個時期的歷史視野中,沒有趁中原大亂揮兵南下,只能是一個原因:地方豪強的軍力太過強大,既然怎麼打也是輸,那還是不打的好,你們自己鬧去吧!

正因為這樣, 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論斷:東漢滅亡就亡在它太過於強大。


竹子0358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戰亂一直不斷,無論哪一個王朝都要培養軍事國防力量,在國家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在朝代更迭替換的過程中,也是通過戰爭解決問題,那麼在歷史上最能打仗的朝代有哪些呢?

漢朝是秦國之後的統一的大王朝,在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從前220年到前202年,秦朝大亂,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成為漢王。在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到了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漢室江山,統一天下,統一之後沒有繼續發動戰亂,而是一直休養生息。

到了漢武帝在位之後開始開疆擴土,到了漢和帝開始攻打北匈奴,收復西域,東漢時期到了極盛時期。到了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時期滅亡,到了三國時期,在東漢時期國土面積已經到了609萬平方公里,到了西漢時期人口是六千餘萬。

這麼強大昌盛的王朝,戰役自然少不了,漢朝經歷了鉅鹿之戰,還定三秦,彭城大捷,韓信破魏,井陘之戰,到了後期 楚漢相峙,七國之亂,河南和河西之戰,巫蠱之禍,綠林軍農民起義,關中之戰,洛陽之戰,滅赤眉之戰,滅赤眉之戰,統一關東之戰,滅蜀之戰,天山之戰,漢匈二次大戰。

184年朝廷腐敗發動的黃巾起義,東漢晚期的戰爭,都昌之戰,反董卓之戰,統一北方的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等,要是細數漢朝時期的戰爭還有很多。

在唐朝時期,幾乎每年都在打仗,唐朝是隋朝之後的大統一王朝,經歷了二十一位皇帝,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在隋朝末年,彙集天下群雄,李淵在晉陽起兵,從而建立唐朝。從唐太宗繼位開始開創了貞觀之治。到了690年李旦篡位改了國號為周,到了唐玄宗之時,開創了開元盛世,緊接著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就打了8年之久,878年又爆發了黃巢起義,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滅,到了五代十國。在唐朝時期,收復了營州,降服契丹,奚、室韋、靺鞨等民族,還攻滅了,後來又降服後突厥,由此看來唐朝的經濟繁榮,也看出了唐朝幾乎每年都在打仗。

根據統計,在唐朝建立的這些年中,光是對外的戰爭就有130多場,唐朝的內部戰爭,從唐朝初期的統一戰爭開始算起,經歷了李敬業的反武之戰,安史之亂,還有後期的德宗削藩,憲宗削藩,武宗削藩,之後龐勳起義,隨後黃巢起義,最後唐末時期的藩鎮之爭。

對外戰爭包括和突厥之戰,吐谷渾之戰,還有唐朝三滅高句麗,吐蕃之戰,和契丹以及奚的戰爭,大食之戰,突騎施之戰,勃律之戰,南詔之戰,回紇之戰等等,唐朝是在是太能打仗了。

兩個王朝,都是到達過最繁榮昌盛的時期,戰爭戰亂不斷,幾乎每年都有戰爭


尛寶10349698


首先啊,題主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簡單。但是呢,真正要回答起來卻可能有些複雜。因為這個能打是一個很通俗很籠統的概念,什麼叫能打?是單次交戰能力強,還是持續作戰能力強還是戰績比較好?

如果從戰績的角度來講,毫無疑問成吉思汗和他的後輩們建立的蒙古帝國和元朝是最能打的,蒙古人三次西征,橫掃亞歐大陸,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建立的蒙古帝國也是世界歷史上面積僅次於日不落帝國的強國。

而單次的交戰能力,其實看的是技術革命和戰術積累,技術肯定是越往後發展的越好,這個要橫向對比。比方說,秦朝的戰績,統一六國,非常的厲害。北宋和南宋經常打敗仗,但是如果把秦始皇的部隊和宋朝的部隊放在一起打,卻幾乎一定是宋朝軍隊贏。因為無論是戰術還是武器盔甲,秦朝都無法與宋朝相對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秦朝的軍隊是沒有火炮的,宋朝卻把火炮應用於軍事。大家可以想象沒有火炮的秦軍自然不會是宋軍的對手。所以從這方面看清朝一定有最強的軍隊

至於持續的作戰能力,這個跟經濟有關。通俗的講就是你一旦打仗,你的後備能跟上多久,二戰時期,德國進攻蘇聯失敗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後備資源不足,儘管德國的武器更先進,但是蘇聯的儲備更多,能造更多的武器,搞人海戰術。中國歷史上發動戰爭比較多的時期,像漢武帝時期,唐太宗貞觀年間,康熙年間,這些時期對外發動大量戰爭,對國家的經濟是一種考驗。而經濟基本上跟人口,還有技術革命也是掛鉤的,也就是說清朝的軍隊持續作戰能力肯定是最強。

綜上而言,我初步認定,中國歷史上應該是清朝最能打,至於有人想反駁說晚清時期清朝對外戰爭,總是打敗仗。我覺得那也要看對手是誰,相信面對技術領先我們百年的西方列強,就算讓大漢朝大唐朝的軍隊來,也未必就能贏.


隔壁狐狸小姨


秦國。首先,秦國處在土地貧瘠的陝西,民風彪悍。在民間,家族之間的血鬥是司空見慣,因此秦國百姓尚武的血液註定秦軍的勇猛。第二,秦國通過變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爵位的晉升制度,即使你是最底層的百姓,也可以通過軍功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在當時對絕大多數底層百姓來說,是巨大的誘惑。因此,在此後的戰爭中,經常能看到,手裡一邊拿著人頭,一邊殺敵的秦軍(殺敵數量代表軍功大小)。第三,秦軍通過變法練就了一批戰鬥力更強的新軍,無論戰法還是武器裝備,都遠超其它國家。第四,秦國以一國之力打敗六國,又北拒匈奴,南征嶺南,把疆土大大的擴大。這些都足以證明秦軍的強大。


歷史小權


漢朝


汐雨落此


中華五千年曆史的開國宗史及各個帝王都是後輩尊敬的英雄(秦代)


極品宋瓷


元朝最能打,橫掃亞歐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