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院區急診科主任姜南:不破樓蘭終不還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院區急診科主任姜南:不破樓蘭終不還

佳節,與家人圍坐,燈火可親,是很多醫者的美好願望。然而,對於姜南來說,這一直是個奢望,今年尤是。不同的是,這一年他離得更遠,遠隔千里。

姜南,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院區急診科主任,共產黨員。刻在骨子裡的“責任”與“擔當”,讓他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到來的時候,毅然衝在一線,“逆行而上”,如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於戰鬥堡壘中,迎風招展,綻放信仰的光芒。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不破楼兰终不还

逆行而上,凸顯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1月21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指揮部成立,從那時起,姜南就未曾有一刻離開過一線,北湖院區急診科、發熱門診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姜南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不破楼兰终不还

姜南所在的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是所有急危重症的必經之地。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姜南在瞭解到湖北武漢疫情嚴峻的形勢後,率先在科內進行了新冠肺炎的基礎知識培訓,並在院區發熱門診開診後,迅速制定了各項規章流程,既保證百姓順暢就醫,又保障院區以及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面對傳染疫情,防護裝備至關重要。他了解到院內物資緊缺後,為了不給醫院增加負擔,動用個人關係聯繫社會力量,為科室準備了護目鏡和防護服。

作為新冠肺炎的會診專家之一,姜南不僅隨時候命,配合前線專家會診,還利用有限時間帶領大家加強業務學習,指導醫生為發熱門診內就診的患者會診,及時做好排查。

繼大年三十24小時值班後,姜南又在初二那天堅持24小時值班,層層防護服下,是姜南堅定的身影,他要傳遞給大家的就是必勝的信心和戰勝疫情的勇氣!“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已經遞交了請戰書,我要在上戰場前,帶出一批隊伍,讓這些年輕的醫生可以保護好自己,獨當一面。”一邊指導,一邊總結,在關鍵時刻,姜南表現出了一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也顯示出了臨危不懼、預判前瞻的指揮能力。

披上戰袍,盡顯醫者的無畏與堅強

2月6日,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集結號嘹亮吹響,姜南披上戰袍,作為醫療隊的聯絡人和醫療組長,隨劉天戟副院長一行130人一同出征,奔赴武漢前線。

醫療隊於2月7日深夜抵達武漢,2月9日即開始接診新冠肺炎患者。姜南所在的醫療隊負責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該院被防控指揮部指定為武漢市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點醫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不破楼兰终不还

千里馳援,滿腔熱血;白袍加身,一往無前。姜南以一個黨員的大無畏精神,身體力行踐行著白求恩精神。

姜南同三位教授一起作為第一批專家進入療區,第一天晚上就收入院了37名確診重症患者。雖然此前已經做了足夠多的預案和心理準備,但是在真正接觸到患者後,姜南發現實際工作的開展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療區患者的年齡偏大,基礎疾病比較多,經常是肺炎合併腦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加之老年人很多說武漢當地方言,對診療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

儘管如此,姜南還是在在劉天戟副院長的指導和同濟醫院老師的幫助下,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療區患者,開展醫療工作。

有勇有謀擔起領導者的責任與垂範

根據療區患者特點,姜南制定了標準化流程,確定了輕、中、重、危重四類患者的診療方案,保證患者得到最貼合病情的治療,大大提高了治療效率。

為保證患者的醫療質量,避免交接班遺漏,姜南提出了主管醫師負責制。即每名醫生負責固定患者,保證患者的診斷與治療由專人負責。由於發熱隔離療區醫護不能一直在崗,姜南又根據專業特色及患者特點,構建了跨組別的醫療小隊(ACE,BDF)。各小隊及時彙報及時溝通,有效保證了醫療工作的連續穩定。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為醫療組長,姜南深知重症療區內醫護人員的體力消耗巨大,為了合理排班,姜南也是思前想後。他將醫療隊實行分組別(A-F六組)查房,每個工作循環8小時,由醫療組長分別帶隊,制定相關治療方案。這樣既保證了治療的有序進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能避免醫療資源浪費,使得醫生可以保存體力,獲得足夠的休息。

作為組長,姜南要了解比其他醫生更多的患者信息,以便在查房期間能和各組醫生溝通,隨時根據患者狀態調整醫療方案,讓患者得到恰當治療。

姜南說,面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需要呼吸支持治療患者的時候,這樣排班團隊作戰的優勢就會得到體現。在醫療隊中,重症ICU、胸外科、神經外科、呼吸科是對呼吸支持技術掌握比較好的專業科室。姜南在排班時,儘量讓這四個科室來的醫護人員在一起,整體負責療區裡進行呼吸輔助通氣支持患者的治療。這樣能最快完成對患者的基礎治療,又能對危重患者加快診療速度,為搶救治療節約寶貴的時間。

身先士卒,展現急診人的技術與水平

療區內,高齡腦血管病後遺症患者出行檢查是一件困難事。由於療區是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沒有專門的檢查通道,臥床病人做肺部CT檢查時,需要先由病床轉移到擔架車上,再推出療區,經過臺階,由120轉運到另一棟樓的CT檢查室。

這樣艱難的旅程,姜南不知道來來回回經歷了多少次。一次,在病人順利完成檢查後,氧氣瓶交換空間不夠,為了節省時間他叮囑120救護車先把病人送回療區,自己拖著換下來的舊氧氣瓶步行走回療區。兩公里的路程,厚厚的二級防護,沉重的氧氣瓶,雖然天氣寒冷,但他整個人都溼透了,防護服鞋底因摩擦過多險些暴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姜南是真正的勇者,名符其實!

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出院,除了肺部影像和檢驗學指標好轉以外,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為陰性,而取咽拭子的過程,患者因為嗆咳,容易產生大量的飛沫和氣溶膠,是醫務人員最為危險的一個操作。這個時候,姜南還是勇敢地站出來,主動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拼命三郎的性格源於過硬的技術和水平。雖然戴著三級防護的頭罩,眼鏡被厚厚的霧氣所遮擋,額頭都是汗水,但他的心穩手更穩,耐心的安撫患者後,順利依次按程序為6名患者完成檢測。

勇於嘗試,展現開拓者的勇氣與決心

久有凌雲志,敢為天下先。

在面對病毒感染患者肺部炎症浸潤滲出,肺纖維化的病情時,激素的使用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姜南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檢測細胞因子和淋巴細胞分型,結合患者的病程和肺部CT影像,來綜合評估激素的使用。在醫療隊應用了這套評估流程後,大量的輕中症患者病症減輕,重症患者也向好發展。

此外,在閱讀大量專業文獻的基礎上,姜南總結了針對新冠患者的輕、中、重型用藥方案,並加用了氨溴索,維生素C等促氣道纖毛擺動、抗氧化還原反應等藥物,對患者的恢復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康復醫學會發布了《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康復方案》後,姜南按照劉天戟副院長的指示,快速篩選出適合做肺部和肢體康復訓練的患者人群,同各護理組長聯繫,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訓練支持。醫療隊將康復操視頻通過手機傳給有條件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手機中,指導大家學習,在帶領大家一起做康復訓練的過程中,不僅拉近了患者與醫護之間的距離,還踐行了醫院醫者仁心的社會責任感。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不破楼兰终不还

由於一直衝鋒在一線,姜南的手被消毒水刺激得裂了無數小傷口,每一次他都忍著酒精的刺激,貼一張敷料就毅然進入發熱隔離療區,進行診療工作。他深知,如果為了避免疼痛減少消毒程序,不光是自己有暴露的危險,更容易讓整個醫療隊受到影響。

即便如此,姜南作為聯絡員,還要在進行完日程診療工作之後,做好相關材料的總結和彙總,為醫療隊梳理工作進程,經常一工作就到深夜,毫無怨言。

穿上白衣,姜南是守護群眾身體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黨徽,他是衝鋒在前抗戰疫情的黨員戰士。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姜南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念,踐行三院“仁心良術、大醫情懷”的白求恩精神,堅定地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