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趣話民俗:唱戲的人為什麼不能葬入祖墳?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是青山”,這句豪邁的話只有為數不多的英雄豪傑才能夠底氣十足地喊出來,對於絕大多數傳統的中國人而言,百年之後能夠埋骨家鄉或者葬入祖墳,則是一生之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所謂的“葉落歸根”就必須以這種方式或者儀式來完成。

趣話民俗:唱戲的人為什麼不能葬入祖墳?

但這樣的人生理想,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實現。例如,那些客居他鄉,魂魄飄零的人,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讓遺骨迴歸故土;還有那些因為觸犯刑律,或者嚴重喪德敗身的人,家族的人會以他為恥,認為將這樣的罪惡之人葬入祖瑩有辱門風,甚至玷汙祖宗德望,也一定會以公議的方式阻止其入葬祖墳。

傳統的規矩是森嚴的,文化的力量是深厚的。這樣的規矩之下,使得那些雖然距離故土只有咫尺之遙,但是卻永遠只能和“葉落歸根”的理想隔著鴻溝那樣的距離。此外,在傳統社會,還有一種人,他們既不是物理距離的阻隔,更不是因為他們作奸犯科,罪惡滔天,而是因為他們從事了一個特殊的職業——唱戲。

趣話民俗:唱戲的人為什麼不能葬入祖墳?

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演員(舊時被輕蔑地稱為戲子)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和做農民、工人、幹部、教室、商人等一樣,是一種職業選擇,是一種服務社會、養活自己、成就自我的途徑。特別是演員中的那些佼佼者,不但會名利雙收,還會光宗耀祖,成為父母乃至家族、鄉里的榮耀。

但是在舊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唱戲屬於三教九流,屬於下等職業,唱戲的人是低賤的。即使是那些名動一方甚至譽滿天下的名角,或者因為唱戲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在財力上幾乎可以說是富甲一方的人,其無論是聲譽或者財富,都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人們從骨子裡依然會覺得這人低賤。這是戲子不能歸葬祖墳的首要原因。

趣話民俗:唱戲的人為什麼不能葬入祖墳?

其次,人們覺得戲子亂了綱常倫理。在過去,為了延續技藝或者養家餬口,戲班子裡子承父業,代代相傳的情況很多。常常會出現一家子都是唱戲人的情況。有時候為了演出需要,角色扮演就會出現亂輩分的情況,例如媳婦扮了娘娘,公公扮了宰相,公公在戲臺上叩拜兒媳就是必須的;母親扮演了民婦,兒子扮演了官員,當母親的就不能不給兒子行禮……現在人可以解釋為劇情需要,藝術需要,但在傳統社會,人們就會從骨子裡認為這是悖逆和違禮。

第三,人們覺得戲子常常是逢場作戲,毫無真情的人。由於演出需要,演員們經常需要假哭假笑假愛假恨,時日久了,的確會有演員從戲裡走不出來,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以一副假面孔待人處事,才開始魚目混珠,讓人真假難辨,但時間長了就讓人覺得虛偽和厭惡。但是,絕大多數演員還是能夠準確區分演戲和做人,舞臺和生活的差異,把握住分寸,成為藝術和生活上的雙重贏家。但那些把假面具刻在骨子裡的人,就慢慢讓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認為所有的戲子都不是好人,於是就有了“戲子無情,婊子無義”的說法。

趣話民俗:唱戲的人為什麼不能葬入祖墳?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認為戲子會敗壞了祖墳的風水。過去的人非常重視風水,特別是在確定祖墳選址的時候,都會選擇那些地脈旺、格局好的地方,以祈求來自天地萬物和祖宗的靈氣能夠廕庇生者,福佑子孫。而更妙的風水,人們還希翼後世能夠出幾個富貴之人令門庭生輝,令祖上榮耀。但是,一個家族要是有了一個唱戲的人,就可能在其一生的演藝生涯中扮演下至地痞流氓,販夫走卒,上至帝王將相,神仙聖佛等等各種角色。一旦扮演了這樣的角色,人們就會認為會虛假地印證了地脈的廕庇,透支了風水寶地的靈力。倘若無法阻止某個人從事唱戲行當,但在其去世之後,就要盡一切可能阻止其葬入祖墳。進不了祖墳,就等於將其開除出了族譜,不認為其是家族中的人。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祖墳的風水沒有被提前虛假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