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烏克蘭有機會成為歐洲一流強國嗎?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烏克蘭當然有機會成為歐洲一流的強國,但這個機會被烏克蘭白白浪費了。

他們擁有4536萬人口,以及歐洲前五的國土面積。在這個國家,大量的土地都是平原和低矮的丘陵,擁有肥沃的黑色土壤,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糧倉。而在另一邊,頓巴斯的煤炭,鐵礦石和有色金屬儲量非常豐富,前蘇聯在這裡建立了重要的工業基地。烏克蘭可以說底子相當好。
(民主過後的烏克蘭街頭)

得益於蘇聯時期完整,健全的教育體系,烏克蘭人大多接受過良好教育,也湧現出了不少科技界,文藝界,經濟界的人才。

對比其他國家,烏克蘭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夠用的,算得上不錯。而在歐洲的巴爾幹國家,它們完全不敢想象這樣的生活。

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烏克蘭擁有全歐洲最好的汽車,坦克製造中心,能夠製造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飛機。他們從蘇聯繼承了九十萬大軍,一千五百多枚洲際彈道導彈以及兩千多套戰術核武器,裝甲車和坦克更是高達上萬輛。烏克蘭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核武器,具備完整工農業體系的國家。這樣優厚的條件,沒有幾個國家比得上。
(烏克蘭廣場革命)


但是烏克蘭並沒有走出困局,烏克蘭並沒有走向繁榮昌盛。

從庫奇瑪開始,烏克蘭的政治家和權貴們便把經濟交給了寡頭,國家被這些富翁所操縱,能源,鋼鐵,金融的命脈掌握在這些寡頭手中。當俄羅斯總統普京削弱寡頭的時候,烏克蘭政治家卻無能為力。你看看季莫申科,波羅申科,那都是貨真價實的寡頭,尤先科,亞努科維奇也和寡頭擁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庫奇瑪開了個壞頭,把國政弄得一團糟,經濟發展不起來。尤先科和季莫申科領導的橙色革命中,又把烏克蘭的民粹主義煽動了起來,為後來2014年的烏克蘭廣場革命留下了種子。烏克蘭民眾以為選了尤先科就能萬事大吉,然而他依然沒有幹出什麼實事,烏克蘭依舊貧窮落後,變成了歐洲第二大窮國。
(現任總統彼得.波羅申科)


亞努科維奇上臺後,也沒有讓烏克蘭的經濟有什麼大發展。而2014年發生的廣場革命,推翻了他,在面對俄羅斯,面對頓巴斯地區的反抗時,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再次抬頭。

如今的彼得.波羅申科顯然沒有力挽狂瀾的經歷。每一次陷入危機向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和世界銀行乞討援助資金,都是烏克蘭用極其苛刻的條件答應的。

而烏克蘭的軍隊,也因為長期欠工資,缺乏維護和不重視而頹廢,腐化。烏克蘭從來就沒有哪個國家領導人想要打造一支強軍,甚至把核武器銷燬了。也難怪“又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烏克蘭政府軍打不過頓巴斯武裝。
(波羅申科夫婦)


總而言之,烏克蘭錯過了成為強國的機遇,自建國以來,沒有一位總統是真正稱職的政治家。


朱興子


【烏克蘭有機會成為歐洲一流強國嗎?】不知道歐洲一流強國是怎麼定義的?因為歐洲這個地方比其他大洲特殊,雖然小國家眾多,甚至有些超小的袖珍國家,但歐洲普遍經濟發達,更是列強扎堆的地方強國眾多。

歐洲既有英國、法國、俄羅斯這樣的極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國家,也有德國這樣的世界級的工業強國,更有荷蘭、比利時這樣的小型經濟強國,在所以說在歐洲稱為強國可不是那麼容易。

但根據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來看,離最發達的地區德國法國還有一段距離,屬於東歐地區,這個地方普遍比起西歐地區稍遜一籌,不算太發達,所以烏克蘭在東歐地區成為一個地區強國還是有希望的。不過從歷史機緣來看,烏克蘭絕對有成為歐洲一流軍事強國的可能,可惜的是烏克蘭沒有珍惜,一步一步搞成現在這個殘破不堪的鬼樣子,真是太可惜了,這個場景和電影《大話西遊》中周星馳扮演的至尊寶一樣,對於一個很好機會沒有珍惜,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烏克蘭這個歷史機緣就是繼承蘇聯留下的大量家底,擁有全套的蘇聯軍工製造工廠,可以製造各種先進武器,更是有航母製造能力,我們國家的遼寧號航母就是從烏克蘭購買來的,而且到現在還和烏克蘭有大量的軍事技術合作,可見其軍事工業發達程度。更主要的是早期烏克蘭境內有蘇聯留下的為數不少的核彈頭,烏克蘭一度還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另外烏克蘭面積達60萬平方公里(現在沒有那麼大了,克里米亞半島被俄羅斯收走了),比法國面積都要大,是歐洲面積第二大國家,僅次於俄羅斯。人口4500萬人,國內煤鐵資源豐富,不然也不會被蘇聯建設大量軍工工廠,無論是人口、國土面積和資源上看都是歐洲國家中的一流的。加上蘇聯留下厚實的工業底子,如果烏克蘭領導從獨立後就好好經營的話,雖然成不了歐洲絕對的一流強國,但應該離得不是太遠。

但是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烏克蘭獨立後被一些鼠目寸光的經濟、政治寡頭掌控,他們只會肆意侵吞烏克蘭的國有資產,從來也不會為了整個烏克蘭國家考慮,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大動干戈,而且經常犯極其低級錯誤,來回的在國際舞臺上進行政治戰隊,一會親美一會親俄,搞得烏克蘭裡外不是人。

根本沒發揮自己的已有的底蘊,最後把蘇聯家底敗光後,人均收入就只有和越南一個級別得了,一個典型的歐洲窮國,如果要論綜合國力,還不一定有越南厲害,至少越南不像烏克蘭這樣,是一個四分五裂而且動亂的國家。正式如此,連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都吐槽說“烏克蘭根本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國家”。

從今天趨勢看來,烏克蘭這個國家離歐洲一流強國越來越遠了,未來可能會更遙遠。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幾乎沒有可能!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烏克蘭的基本情況!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原蘇聯加盟國,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和法國相當,人口4500萬和西班牙相當,經濟總量2016年僅為932億美元,人均經濟總量2186美元,在歐洲處於末尾!



從自然條件上看,烏克蘭地處東歐平原,大部分是平原地區,西部為喀爾巴阡山脈。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雨300-700毫米。國內有較大河流110多條,三千多座湖泊,三分之二的國土被黑土地覆蓋,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分佈區之一。烏克蘭自然條件非常適合人口居住和農業發展,是世界重要糧食生產國,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



根據以上烏克蘭情況來看,不管是人口,國土面積,還是自然條件,烏克蘭都應該有潛力成為區域強國才對,但是沒什麼沒有可能呢?

這就要從烏克蘭地緣環境說起,首先烏克蘭旁邊“臥著一頭北極熊”俄羅斯,這就導致烏克蘭如果想崛起為強國會異常艱難。正常情況下一個強國旁邊是不允許新的強國存在的,大國旁邊的“小國”只能成為大國的附庸,不管兩國關係有多好,大國都不會坐視其強大。因為國家之間沒有情誼,只有利益!



其次烏克蘭地處北約與俄羅斯的中間地帶,可謂四戰之地,同時烏克蘭地理以平原為主,這就導致其戰爭期間無險可守。北約和俄羅斯衝突或摩擦烏克蘭首當其衝,這就導致了烏克蘭外部環境極其惡劣,除非一方被徹底擊敗,否則烏克蘭的局面不會好轉。



而且烏克蘭不可能完全背離俄羅斯,因為烏人口中有20%的人口是俄羅斯人,且分佈在與俄羅斯接壤的東部地區。這就導致瞭如果烏克蘭背離俄羅斯必然會引起內亂,最近烏因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及美俄較量引起內亂和分裂!



一句話概括:烏處於四戰之地,強國環伺,不淪為附庸已經十分難得了,想要崛起為強國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國際機遇!!



以上就是圖說地理觀點,您是否認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


圖說地理


烏克蘭人,是現代化歐洲最溫柔的一群人。在基輔,隨便說一句“地鐵”,立即就會有兩三位烏克蘭人笑眯眯地告訴你通向地鐵的道路。

他們男人的目光的中,是一種略顯迷茫的溫合,女人的目光中,則更是有一種善意的單純:在烏克蘭的高級飯店中,女服務生是沒有工資的,全憑客人善意的小費生活。

烏克蘭本來很有機會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蘇聯解體,不僅為烏克蘭留下了強大的核武庫,同時也留下了強大的軍工體系:建出蘇聯九艘航母的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就屬於烏克蘭。當然,發達的軍工體系,自然也意味著擁有強大的熟練工人團隊:眾所周知,製造業中最考驗工人水平的是焊工,而烏克蘭焊工的技術那絕對是世界級超強的。然而,由於烏克蘭政客迷信西方列強的誘惑,上臺就自廢了核武庫,軍工也被西方騙著走向了衰落:蘇聯最後一艘核動航母,已經建的初具其型,但美國來了兩個騙子,就騙得烏克蘭政客同意將航母解體變成廢鋼賣出去,然而,真的將航母拆解之後,騙子卻不見蹤跡了……

蘇聯工業本來就是靠軍工帶起來的,軍工一廢,烏克蘭的工業水平直線下降,經濟自然就好不起來了,再加下政客太過戀權,從而造成利益集團綁加了烏克蘭經濟,就算烏克蘭自廢武功之後,歐盟想在經濟上幫助烏克蘭都無從下手:歐盟一直希望烏克蘭走市場化道路,希望烏克蘭的土地實現自由買賣,但烏克蘭土地掌握在十數家大公司手中,他們一直在攔阻烏克蘭土地的自由買賣,從而讓歐盟根本無法承認烏克蘭的市場地位。

烏克蘭地理環境優勢,水力資源豐富,本就是歐洲的大糧倉,人口受教育的水平也很高,就算是不發展軍工從頭再來,也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但偏偏烏克蘭人也犯戰鬥民族的錯誤,做什麼事情喜歡“非黑即白”的那種方式:本來其處於俄羅斯與美國所代表北約之間,可以左右逢源,向兩方討取好處,但基輔偏仿選擇一邊倒的方式,不僅逼得烏東地區亂了,還逼得俄羅斯收回了克里米來,本來好好一盤大玩中庸之道的好棋,硬 是被基輔走成了一盤對於任何一方都是麻煩的無解之棋!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年輕一代人的成長,烏克蘭的僵局最終還是能打破的,因為,這種大國爭鬥,拚到最後還是拼的文化競爭力,善良的烏克蘭人民會做出屬於自己的正確決擇。


郭宣翻譯


總的來說,在歐洲來看,烏克蘭的自然資源豐富得令他國羨慕,但其地理位置成為其難以成為強國的限制因素。 烏克蘭最為出名的是其國境內的“黑土地”,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和世界黑土總量的四分之一,烏克蘭因此有“歐洲糧倉”的美稱。此外,烏克蘭森林資源豐富,其他資源如鐵、錳、煤、石墨等也較為豐富。 但是,烏克蘭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並沒有轉化為其成為“強國”的強大資本——恰恰相反的是,在歐洲舞臺的中央很少出現有烏克蘭的身影。這主要是烏克蘭地處東歐平原的地理位置所致,接下來我們將主要從地理的視角來具體解釋位置如何限制了烏克蘭的發展。 第一,儘管從全歐來看,烏克蘭處於一個比較“邊緣”的位置,但烏克蘭在歷史上更多地以“通道”的身份出現,換言之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從東方來的遊牧民族西侵,還是近現代中西歐國家經由烏克蘭進攻俄羅斯,烏克蘭沒有機會和足夠的時間形成國家構建,即便形成國家也難以逆轉本身處在“通道”的不利態勢(同樣的,德國遲遲未能統一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可以說,烏克蘭是《孫子兵法》中的“交地”的最好詮釋,但對成為強國來說,這樣的地位無疑是十分尷尬的。 第二,烏克蘭的位置遠離歐洲歷史上的先進文明。縱觀歐洲歷史,從地中海的東部到西部再到大西洋沿岸,烏克蘭的位置始終遠離這些各時期的先進文化,使得烏克蘭在接受新興文明成果的時候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甚至直接無法傳播到烏克蘭)。這對烏克蘭開發其國土上的優越資源形成了制約因素。 未來世界會不會大國並小國,很多國家會消失?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話或許可以側面印證歷史上小國被大國吞併的現象。儘管在過去十分普遍,但到了21世紀的今天,“大國並小國”的情況已經難以尋覓。 歷史上國家兼併(吞併)導致國家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是一種趨勢。自古以來,為爭奪有限的自然資源(領土、礦產、田地),國家間的戰爭經常爆發。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或後來形成的具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國家逐步形成,並從大量的小型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後世的競逐者。這一趨勢無論是在歐洲還是中國都得到了驗證:秦國統一中國讓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量諸侯國歸入一個國家,從神聖羅馬帝國到德意志侯國最後由俾斯麥的普魯士統一德國,都反映了這一趨勢。 除去自然的大國並小國以外,已形成的國家之間的主動征服則成為後來的主題。這一時期,具有優勢的大國對小國的征服行動互有勝負,而這一過程最終由二戰的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達到頂點。但在未來,“大國並小國”的情況很難出現,或者說從二戰結束以來就很難實現。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來,以國家平等和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社會共識逐漸形成,上文我們也提到二戰是大國對小國兼併戰爭的頂點。二戰以後的兼併戰爭,如海灣戰爭(伊拉克侵略科威特)都最終遭到國際社會的介入而保證了小國的獨立。 另外,兼併小國的成本高昂。這個成本不僅僅指物質上的成本,也包括精神和意識上的成本。物質上,無論和平或戰爭的兼併都需要在這個小國原來的國土上建立機構;意識上,民族主義的興起引發被征服的國家的獨立運動;從大國的角度來看,以上這些問題為兼併和佔領增加了大量負擔,因此政治控制等有著更高“投入產出比”的方式更為當代大國所青睞。


陳定定教授


短期內看不到希望,烏克蘭就是一個失敗的存在,曾經世界第三核武庫國家,擁有大量軍火工業農業基礎,但是卻沒有把握住可以崛起的時機!

內亂不斷

烏克蘭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克里米亞被俄羅斯佔領,現在克里米亞大橋建立通車之後,烏克蘭就更別想拿回來了。除了克里米亞之外,烏克蘭東部民兵組織活躍,其中靠近俄羅斯的的東部三省先後宣佈獨立,實際上烏克蘭基輔政府已經失去了對這裡的控制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在內戰之中變得強大的。


腐敗嚴重

烏克蘭之所以衰退,虎賁認為領導階級集體腐敗是一個重要原因。烏克蘭政客利用政治權利換取經濟權益,寡頭經濟橫行,社會貧富不均。在近幾年的透明國際組織的貪汙指數,烏克蘭永遠都是墊底的那幾個,每年軍隊裡面都有五分之一的軍費會被貪汙;美國援助的物資第一天到來,第二天就會被流入黑市;烏克蘭內戰用錢的時候,才發現銀行裡面1億多美元的黃金都是塗了金漆的鉛塊。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成為歐洲一流國家。


地緣劣勢

在北約東擴之前,烏克蘭的地緣並不具有什麼優勢,如果把剛分解的烏克蘭放到歐洲、非洲、拉美都是一個土地面積、綜合國力大國,但是在俄羅斯旁邊反而讓其發展受到壓制,可以參考美國旁邊的墨西哥。另外北約東擴之後,烏克蘭成為了北約和俄羅斯博弈的第一線,這讓烏克蘭成為了二者擺佈的棋子,動亂成了必然的結果,既然無法保持和平,那又如何才能發展成歐洲大國呢?

蘇聯加盟國第二強國,現在卻連自己領土都沒能保住,何談歐洲大國?


虎賁軍huben


對於烏克蘭,七師弟相對觀點鮮明,當年在新聞編輯部晚上看到了路透社的傳送,內容是亞努科維奇當年延遲了加入歐盟腳步,而後親西方的民眾在全國四處推倒列寧的塑像,當時七師弟發了條微博,說,這個國家目前看沒有什麼未來。


現在七師弟仍然說,這個目前歐洲第二窮國,未來很難有希望。因為作為強國,首先需要一個踏實的社會環境,然後全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同時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要起飛,但是這對於當前的烏克蘭來說,任何一個方面都有點難。七師弟給大家說說:


歷史上許多事件讓人蚩鼻

先不說沙皇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帶著烏克蘭飛了很久,從蘇聯說起,雖然蘇聯很霸道,但是蘇聯對於烏克蘭的獨立是有歷史貢獻的,列寧發動了烏東的工人階級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是烏克蘭近代第一個民族國家,但奇怪的是烏西地區的民眾更願意與當年封建統治烏西民眾的波蘭親近,一直在尋求分裂。此後在納粹德國在大舉進犯蘇聯的時候,烏西民眾居然是夾道歡迎納粹軍隊,我們熟知的烏克蘭美女,更是輕解羅裳你們懂的。原因是斯大林的農業公社改革遭遇了歷史饑荒。此中是非雖然可以理清,但是民族內部矛盾與法西斯的侵略,烏西民眾居然都沒有分清,實在是讓人汗顏。而此後烏西遊擊隊又因為獨立不成,跑到南斯拉夫進行各種屠殺民眾行為,著名的烏克蘭屠夫之名,就是從這裡而來。


政治環境很難有效推動國家發展

工人的兒子亞努克將俄羅斯天然氣公主季莫申科送進監獄之後,烏克蘭人似乎可能看到了政治相對有效和親民的局面,但是隨後因為入歐時間,這位工人總統又被糖果大王波羅申科取代,此後邁入了美國的懷抱,但是美國對待烏克蘭的投懷送抱卻沒有那麼珍重,烏東的親俄和烏西的親歐,強勢資本勢力壟斷國內政壇,國際政策無法獨立自主的烏克蘭政治環境,很難引領整個國家的騰飛。



經濟結構沒有騰飛支點

烏東地區因為礦產資源豐富,一直工業的重要地區,但是在全球鋼鐵產能過剩,製造業轉移向亞非的大體情況下,烏克蘭的工業很難帶動出頭;在與俄羅斯鬧掰之後,烏克蘭與多箇中亞國家紛紛都出現了裂痕,所以在貿易無法繁榮的情況下,只能依靠農業進行基本經濟支撐而難以起飛。最後,只能靠美國的支票來擴大外匯能力。



最後,烏克蘭在仍然不是歐盟國家的情況下,無法與東歐國家競爭分享歐盟發展紅利,大量的烏克蘭勞動力只能繼續往東亞和南亞地區分散,而其美國色彩又難以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甚至無法比上白俄羅斯。


所以,一個字,難。


七師弟


烏克蘭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工業和科技基礎比較雄厚發達。若提早加入歐盟,肯定發展的狀況比波蘭還好。可惜原來和俄國綁在一起,致使沒啥發展。後來才想起加入歐盟,但為時已晚,因為普京當政,俄經濟有所復甦,軍事力量又開始膨脹,擴張野心大增。所以普京極力阻止烏克蘭倒向西方,吞併克里米亞,策動和支持烏東部獨立叛亂。這使烏克蘭夾在中間不能自由,俄國搞亂破壞,又得不到歐盟的大力援助。結果極大限制了烏克蘭的發展而落後。烏克蘭倒黴呀!


天山149544117


烏克蘭是有心但無力,難成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