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滴滴Uber合體的1+1-1和魔鬼代言人

日漫《美食的俘虜》的世界觀基礎是一個叫“美食細胞”的東西,這細胞開始存在於深海的水母身體裡,能讓食材變得更美味。而如果植入人體呢,會讓人體細胞活性化,增強食慾,強身健體,甚至進化到遠遠超越人類,及人類科技水平的神一般的生命體。

當然,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事兒。“美食細胞”在人體內的具象表現是“惡魔”,惡魔會驅動宿主(也就是人類)尋找各種各樣的美食,而宿主在發現惡魔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食慾驅動。可是條件成熟後,惡魔會吞噬宿主。所以,要想在保持自我的同時獲得美食細胞的力量,就要壓制體內的惡魔,長期和其做艱苦卓絕的鬥爭。

我寫這個的原因是,滴滴終於和Uber合體了。我在雜誌稿子裡寫過,“這大概是最弔詭的一次併購”。貌似所有人都不想滴滴和Uber合併,甚至包括雙方的創始人,如果他們在各個場合的公開言論還多少講了那麼一點真心話,圍觀群眾怕的當然是合併,壟斷,補貼少了甚至漲價,但所有人又都覺得合併是大勢所趨,早晚而已,儘管公關朋友們一直在不屈不撓地“闢謠”。

商業看,合併當然是必然的。參考互聯網幾個大併購: 滴滴快的,美團大點,58趕集,三個共通特徵:

1、主業外表光鮮,內裡高壓,至少在短期內,從投人回報比看,違背商業規律。

打車外賣都是剛需,高頻,市場容量就放在那兒不用找調研公司,看都看得到,但其燒錢的體量看也看得到。尤其是出行市場,2016年滴滴的融資已經到70億刀的量級,美團就差點被放個“吸血鬼”的外號了。至於58趕集,老姚和老楊在接受我專訪時,都沒否認分類信息已經是過去時了。

2、競爭趨於同質化與價格戰。

平臺競爭的核心是基於流量與規模(什麼 用戶體驗聽聽就算了)。品牌的競爭要素之一是差異化。所以平臺用戶忠誠度有限,哪兒有實惠去哪兒,而且要錢要慣了,哪天你給他飯就要砍你。不信看下雨漲個價就一堆人喊打喊殺的。一個月可能補貼享受了上千塊但下雨多花100塊就和割她肉一樣。為了這些用戶砸錢,值得不值得呢?

所以雙方都有理由收。 或停止既有領域的對抗,各自轉型,找代表未來的領域; 或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止損,專注在運營效率與創新。滴滴強調合並後會繼續揚帆出海,但說實話沒什麼人信, 和Uber相互持股,你海外,我國內,資源集中,瓜分市場,只要監管不找麻煩,多好。

3、合併是面子話,實質就是我把你買了。

滴滴快的,快的出局。58趕集,趕集出局。滴滴Uber,優步中國不玩了。我講一個傳統產業的例子:海信買夏普在北美的工廠,要補自己在相關地區的產能,並獲得夏普品牌的使用權和渠道,拋開效果,這是典型的哪兒缺補哪兒,但互聯網的併購從來不是衝著1+1大於2來的,是奔著1+1-1=1去的。“你花10億打我,我花10億打你,誰也打不死誰,那不如我給你10億,你幹別的去,與其兩敗俱傷,不如見好就收。”

但寫了一大堆,商業原因其實就和找美食的美食獵人一樣,是表象,說實話,做記者的如果說自己能懂企業領導人的戰略,那是胡說八道,但我們也可以認定的是,合併必然是資本的意志,寫這些時,我腦子想了一個我可能永遠得不到答案的問題:程維心裡是怎麼想的?他真正想要的是是什麼?

然後我開始YY:一定不僅僅是財富。他也許還渴望競爭,渴望打敗對手成就巔峰;也許真的希望開創一個能夠傳世,給用戶帶來真正價值的事業,而不是生意,但他的真實想法究竟有多重要呢?資本需要的是他的素質,而是想法。

繼續YY:這可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程維82年,創業四年,已經是這個國度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領導人。老一輩企業家可能用了一輩子去奮鬥的聲望,他只用了幾年。老一輩企業家還在算計一瓶啤酒能掙幾分錢時,有那麼多人幾十億美金的砸給他。可是然後呢?資本把他推到高處,但也在左右他。這種感覺到底好不好?

況且,要說滴滴已經高處不勝寒了,還早。前有網約車合規,後有滴滴Uber講和。有些人看到的壟斷,有些人看到的是招安。滴滴以後會加大補貼還是減少補貼,我們不知道。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它更像一個新模式的“出租車公司”了,它總要給傳統的出租車公司留點活路。這個曾經的改革和叛逆者,在擁有了足夠的資本後,終歸還是成為了傳統秩序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神州,易到還有沒有機會和心氣崛起,但我總覺得,在老大、老二廝殺,面露猙獰,狼性兇惡的時候,老三老四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但老大老二合併後成為秩序本身,後來者總是會找到那麼一些革新的機會。不論商業還是社會,這個規律誰也規避不了。

杜琪峰的黑社會2:以和為貴。古天樂不想競選社團的話事人,只想在內地做生意攢錢。但生意被查,尤勇問他:你憑什麼和我談。古天樂才全力競爭,一統和聯勝。他以為今後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尤勇告訴他,你聽話,所以你給我做一輩子的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