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微信很難在海外成功,比不過Line, Viber, Telegram之類的app?

笆芭壩壩


首先說一句,問題例舉的這些軟件,在國際上是有另一個稱呼,叫做“kik-like”im軟件。

也就是說,是首先有了kik這麼麼個東西之後,大家對kik進行模仿之後出現的軟件群。

那麼首先就有了“合規”(這幾天這個詞兒是這麼流行)這個問題。

合規在現代科技環境下其實也意味著規避,完全合規現在實際上很難,大多數的規避措施是交叉授權,也就是我在軟件上搞出一些新的功能,你“學”我了,那我原來“學”你的就可以拿來交換了,然後大家差不多一個樣。

(這玩意兒其實蘋果玩的最溜,世界第一大專利流氓公司)

而微信,在合規上的工作甚至遠不如中興,因為國內的環境其實“規”這個東西就等於你吃完飯之後排出的空氣,不如上面一句話好用,所以你看tx其實他本身有一系列的違規操作,但都是被某些因素默許的。

當然不是說其他公司就好很多(現在所謂的BAT,只有A的合規做的比較好),但是類似中興華為這樣的公司,他確實就是好很多,你看即使好很多中興也栽了跟頭。

中興確實比較弱雞,必須向華為學藝。~~~~~~華為算是國內第一的專利流氓,堪比蘋果國際第一專利流氓的稱號,在合規問題上讓人抓不到小辮子,抓到了也會有流氓手段對付懟回去,不怕你來起訴專利侵權,怕的是你不來~~~~~來了我還可以拿到更多利益~~~~~比較經典的戰役就是華為明明是靠“學習”和“致敬”CISCO思科起家的,卻在專利法律戰役中徹徹底底滴把思科懟的一點兒沒脾氣,最後只能掉了牙齒吞到肚子裡。


這是“走出去”的合規問題。


然後呢,微信還有一個安全問題,當然中國人不大在乎這個,提及個人隱私和安全其實都是碰瓷兒要錢的藉口,沒什麼隱私是0.2元甚至0.02元紅包要不出來的。而這些吧,在國外確確實實就有些鑽牛角尖兒的死心眼他糾結這個問題~~~~~~最有強迫症的(之一,這樣人還真tm多,特別德國人)就是那個linux的創始人,連公共DNS都不敢用,生怕美軍的炸彈之母瞄上他(霧?),人家裝的系統都是live的,硬盤上都不存數據,關機筆記本上連點信息的痕跡都找不到。

所以你去國外了,你得先把上傳服務器這信息流整明白了啊,這個就比較困難了啊~~~~~其實微信也不一定真是想弄你點啥隱私,或許只是劫持點流量給廣告商算賬換錢的~~~~~~~~~~


模型DIY手工


就一個原因,隱私。

國外很注重個人隱私,雖然他們也有經常被隱私洩露的情況,但沒有我們中國嚴重。微信在中國使用的很廣泛,每個人都離不開他,但是為了國家安全和更好提升對客戶的服務,騰訊會監控用戶使用習慣,消費取向,常去地點,人脈等等各種信息。雖然國外版本的微信有多多少少的改動,但老外還是不相信中國公司開發的軟件,這個很大程度上跟西方媒體對中國不定時負面評論有關。

再講國外是Facebook的天下,其實line,viber,telegram佔比也不是很大,但絕對比微信強。這樣一看,微信的用戶界面對老外也不是很友好,就像我們想海淘去亞馬遜看看然後暈了一樣。從外國人的使用習慣不難看出對他們來講及時通訊軟件是越簡單越好,Whatsapp,Telegeram,Vaber,snapchat等IM類軟件基本上只提供聊天服務,只要你通訊錄裡有對方的手機號,你就可以輕鬆使用,就像發短信一樣。而微信你還要申請加好友,等對方通過驗證才能聊天,微信海外版發現頁面是多餘的,無論是朋友圈,掃一掃,等等功能是讓人很困惑。雖然對我們來講這些已經很方便了,但是人家的朋友圈在Facebook上,也不需要掃一掃付款。

總得來講,微信海外不成功是因為沒有為海外市場針對性開發,研究,很簡單的把中國微信複製過去。網絡時代有時候哪怕一丁點的門檻都會導致你失敗,因為簡單,好用,安全的東西太多了。

以上只是微信在海外失去競爭力的很少一部分分析。


管理員本人


說穿了中國軟文化不夠強大,被汙衊造成。實力強大超過一定程度,國人只要主動斷絕老外社交軟件聯繫,老外自然乖乖用微信與中國聯繫。


慧定Eddie


百度崛起靠的是行政驅趕谷歌,微信崛起是靠屏蔽Line,而且最關鍵的,百度在前期一邊抄襲谷歌一邊暗中使用谷歌引擎,微信就更是基本抄襲的Line,總覺得自己最聰明別人都傻嗎?出了國門都是被鄙視的。


威武長城


因為微信中國是靠大媽撐起的,外國沒有中國式大媽,所以就不行了,就算在中國,很多人都不用微信的,微信太霸道,建議大家棄用微信。不能多開,沒有鎖屏手勢密碼,沒有帶手機就不能登錄,


FLAC__


微信太符合華人的特點了,跟炎黃子孫的文化特點特別契合,但代價就是不是很適合其他族群!


帝國曆史


運營商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