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媽生我養我不容易,你讓著一下老人怎麼了?”

大家好,我是花哥。

過年期間,本是闔家團圓、和諧美滿的喜慶時光,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卻哭著找到了花哥:“每次我和婆婆之間有矛盾,老公都向著他母親,他不是孝順嗎?我準備和他離婚,讓他們娘倆一起過日子吧!”很顯然,又是一起“婆媳矛盾”。

自古以來,婆婆與兒媳婦的矛盾就屢見不鮮。今天,花哥想和大家聊聊,作為一名男人,應該如何調停婆媳矛盾,建立一個和諧、愛意滿滿的大家庭。

“我媽生我養我不容易,你讓著一下老人怎麼了?”

一、“孝心”和“拎不清”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在家庭中要加以區分

1、沒有“該不該”,只有“對不對”。人是感性動物,由於關係有親疏、感情有深淺,做事說話很難做到不偏不倚,這在處理婆媳關係中尤其難以做到。作為被兩個女人夾在中間的男人,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孝心”不等於“不分黑白的愚孝”,“愛情”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

“我媽都這麼大歲數了/我媽生我養我不容易,你讓著一下老人怎麼了?”“我老婆上班、帶娃這麼辛苦,你怎麼就不能多擔待擔待?”這種“幫人不幫理”的句式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事實證明,這種偏向性明顯的言論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一方得理不饒人,另一方被受委屈。遇到這種情況,男人應該怎麼做呢?

理性分析過後,比起一味地指責錯誤的一方,花更多時間去安慰受傷害的一方則會更有效地緩解矛盾。在不激化矛盾的基礎上,一方面可以讓錯誤的一方感到自己被諒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受傷害的一方認定自己受到公正對待,在整個過程中,雙方均有“獲得感”,矛盾和問題得以緩和。

2、所謂“旁觀者清”,多向身邊人尋求意見,可以更好地解決家庭問題。雖說“家醜不可外揚”,可是誰家沒有個爭吵和矛盾呢?當家中發生看似不可調和、難以判斷誰對誰錯的矛盾時,不妨找到你的好兄弟、好同事,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讓他們幫你分析分析誰佔理、誰理虧。如果實在不願意向熟人求助,歡迎向花哥傾訴,花哥團隊會耐心且中立地幫您支支招,化家庭干戈為玉帛。

“我媽生我養我不容易,你讓著一下老人怎麼了?”

二、男人的智慧,可以在緩解婆媳關係、家庭矛盾中發揮重要作用

1、充滿智慧的男人,不會讓母親和妻子感到自己像外人。骨肉親情和真摯愛情並不衝突,它們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是可以共存的。很多婆婆抱怨兒媳,說自己的兒子被對方搶走了,“有了媳婦兒忘了娘”;也有不少兒媳吐槽婆婆,說對方控制慾太強、太自私,想一輩子霸佔著兒子。

在花哥看來,這兩種情況確實存在,也都可以被理解。哪個母親不疼兒?哪個妻子喜歡婚姻生活被第三個人掌控?一個智慧的男人,既要當著母親的面感謝妻子的愛護與扶持,也要在妻子的面前感念母親的慈愛與養育,讓整個大家庭充滿愛,是讓每個人都有歸屬感的第一步。只有你尊重你的母親和妻子,她們之間才會互相尊重、互相敬畏,才會像愛你一樣,去愛著對方。

2、充滿智慧的男人,會讓所有家庭成員都有“家庭參與感”。在一個家庭中,除了要有“歸屬感”,更要有“參與感”,在家中不可替代、獨一無二,才能獲得真實的尊重。妻子對家庭的貢獻自不必說,從家務生娃,到賺錢養家,通過自己的愛與努力,為這個家庭撐起半片天。而很多長輩也並沒有閒著,雖然退休在家,卻承包了大多數的家務勞動、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帶娃;忙碌一天的夫妻回家後能吃到老人做的美味熱乎飯,倦意一掃而光。

你看,家裡的每個人都在認真而努力地付出著,只不過日復一日地生活,會讓我們習慣彼此的付出,而忘記感恩。而智慧的男人,會和妻子一起感謝母親今天又像往常一樣接送孩子上下學;會同母親一併誇讚妻子做的菜味道更加美味。這樣的家庭,不和諧都難。

3、充滿智慧的男人,會利用“善意的隱瞞”。雖說“欺騙”在任何關係中都是不值得被提倡的,但是某些善意的隱瞞,絕對可以很有效地舒緩家庭關係。作為婆婆和兒媳,難免會有些許情緒和利益上的小衝突,也難免會在背地裡和兒子或丈夫抱怨對方几句。聰明的男人不會將這些話語和負面情緒轉達給對方,採取“兩邊瞞”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阻止矛盾發酵。與此同時,如果能心平氣和地為母親和媳婦美言幾句,一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媽生我養我不容易,你讓著一下老人怎麼了?”

三、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說來說去,之所以會讓母親和妻子產生對彼此的不滿,最根本的原因是感到你對她們的愛減少了,於是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另一個女人在背地裡從中作梗。作為一個男人,工作和事業始終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組建家庭後,賺錢養家的重擔更是與日俱增。但是花哥還是要勸各位男同胞:“多多賺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才是男人最好的付出”,這種想法也許只是一廂情願。智慧的男人,應該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探索事業與家庭間的平衡,而不是一門心思地鑽到錢眼裡,再也不願意回頭看看家人期待陪伴的眼神。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多少矛盾,都是因為缺少陪伴產生的;多少別離,都是因為丟失交流造成的。多拿些時間陪陪母親、陪陪妻兒吧,多創造一些全家其樂融融的美好時光吧,也許10年後、20年後、50年後,我們還能享受這份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