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他的詩,是我們繞不過的歷史:今天聊一聊杜甫的“三吏”“三別”


他的詩,是我們繞不過的歷史:今天聊一聊杜甫的“三吏”“三別”


今天聊一聊杜甫的“三吏”“三別”。

昨天有讀者留言說今天該是杜甫了。我們號的讀者不算太多,能賞個光留言的就更少了,所以讀者的要求,能滿足就儘量滿足,滿足不了也要變著法滿足。

我讀唐詩是從李白杜甫開始讀起的,不是衝著他們的名氣去,而是這兩個人已經經過我們民族一千多年的檢驗,就是他倆寫的詩最好。只有最開始就看到什麼是好的,才能在後來看到差的時,一眼分辨出來,不再費心神和氣力去鑽研。

讀唐詩根本沒辦法繞過杜甫,研究杜甫比較深的莫礪鋒教授,把杜甫比作一個大江上的水閘,就是說上游所有的水都歸到他那裡去,下游所有的水都從他那裡匯出來,這條江就是中國的詩歌長江,杜甫是其中承上啟下的人物。

那讀杜甫沒法繞過的詩是什麼?多少有點文化常識的人就知道,是“三吏”“三別”,如果把杜詩比作唐詩殿堂裡的桂冠,那“三吏”“三別”就是桂冠上的明珠,它們實在是太耀眼了,我們現在查杜甫簡介,他代表作一欄裡如果沒有這六首詩,我立馬裸奔。

杜甫是大家公認的愛國詩人,愛國詩人的特質就是憂國憂民,歷史上能被稱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有兩個,一個是屈原,一個是杜甫。在對這屈原的評價上,我才疏學淺,不敢妄下論斷,不過我前兩天看的一本書《歷史深處的誤會》,裡面提到了的魯迅對屈原的評價。

魯迅先生把屈原比作《紅樓夢》裡的奴才焦大,說焦大就是賈府的屈原,光照文學史的《離騷》只是表達了“不得幫忙的不平”而已,說屈原的作品缺乏“反抗挑戰”的精神。我沒完整地看過紅樓夢,也沒讀很多屈原的作品,所以不敢妄加評價,只引摘魯迅先生的觀點。

不是因為要抬高杜甫就貶低屈原,舉這個例子主要是想說, 我們可能在以往的學習中,對歷史以及歷史人物有一些誤會,這在我們傳播學上叫“刻板印象”,破解誤會之道,就是深入歷史本身探究,而不是隻信任教科書裡面的評價,那太片面。

迴歸正題,說“三吏”“三別”。先簡單介紹一下,“三吏”是《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是《垂老別》《無家別》《新婚別》。

除了《新安吏》創作於公元758年,其他五篇都是創作於759年。安史之亂髮生於公元755年,杜甫寫這六首詩那兩年,正是作戰的雙方打到最慘烈時。杜甫就在安史之亂下,如實地記錄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民,每天都在經歷的至親間的生死永別。今天主要說一說《垂老別》和《新婚別》。

《垂老別》講述的是一對老翁、老婦的故事,他們的家庭現狀是“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本是頤養天年的年紀,可現在子孫都在戰場上殞命,官府逼老翁拿著武器上前線。老翁知道這亂世之下,如螻蟻般的自己是無力的,還不如拿著武器上戰場,用自己最後一腔熱血殺敵,老翁顫巍巍地走出了家門。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 且復傷其寒。”老妻知道,這是最後一次離別了,趴在送行的道路上啼哭,老翁看著老伴在寒冬也只穿著單薄的衣服,怕冷風吹壞了她脆弱的身體,但是“此去必不回。”

老翁走在服兵役的路上,妻子的哭聲已經慢慢淹沒在風中了,老翁只能安慰自己“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可他看到眼前的景象“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山河破碎,屍橫荒野。老翁此去,註定難歸,想到獨身在家的老妻,“塌然摧肺肝”。肝腸寸斷!

《新婚別》講述的是一對新婚夫婦的故事,以妻子的心理展開敘述,“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昨晚剛成婚,今天丈夫就要去服兵役,甚至都沒來得及一起拜見公婆。在古代,新娘過門三天以後,要先告家廟、上祖墳,然後拜見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

妻子知道丈夫要去的地方生死難測,她想跟隨丈夫一起去守邊,但是那畢竟戰火紛飛,一個女子恐怕會影響士氣,她只得勸導丈夫,你便放心去吧,要在軍隊中多多出力。“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腸。”“勿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從今天起,自己就脫下嫁衣,卸掉紅妝,安心等丈夫歸來後,再攜手生活。最後拉著丈夫的手說:“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本就很多,希望你我之間雖身隔兩地,但永不相忘。

這是“三吏”“三別”裡的兩首詩,記錄的就是普通人家生離死別的時刻,比宏大的戰爭場面更讓我們動容,因為我們真的也就是普通人,這些事情有一天,可能就會降臨到我們每個人身上,壓得人“塌然摧肺肝”。

最近一檔節目《經典詠流傳》又開播了。其中有很多不錯的作品,比如張傑演繹的李白的《蜀道難》,摩登兄弟唱的王翰的《涼州詞》,唱杜甫作品的也有,趙傳唱了《望嶽》。我覺得杜甫的“三吏”“三別”短期之間恐怕沒人會唱,因為這裡面蘊含的苦痛太重、積澱的悲傷太深。

昨晚熬夜看作家方方寫的《封城日記》,她身處武漢,記下的日記就是以後人們回望這段經歷時,繞不過的歷史。現在疫情嚴重的地區,不知多少類似《垂老別》和《新婚別》的故事正在上演,我們唯有祈願生者安康,祈願他們的傷痛早日被撫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