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是屈服於希臘的壓力嗎?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馬其頓改名為北馬其頓是屈服於希臘的壓力嗎?當然是了,不過這個改名其實也還是有些道理的,因為馬其頓這個國名確實容易給外人造成一定的誤會。

馬其頓的誤會在哪?

提起馬其頓這個名字,其實它是有兩個含義的,其中一個含義就是題主提到的現代的這個馬其頓共和國,而另一個含義則是古代曾經一度崛起,在亞歷山大大帝帶領下建立了橫跨歐亞大帝國的古馬其頓。

但其實這兩個馬其頓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現代這個馬其頓共和國是以南斯拉夫馬其頓民族為主體建立的國家,其主體民族雖然叫馬其頓人,但卻是斯拉夫人的一支。而古代的馬其頓帝國則是一個希臘城邦發展而來的,其主體民族是希臘人,和斯拉夫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現代馬其頓共和國所處位置

而且現代馬其頓的位置和古代的馬其頓帝國的位置也不完全一樣。現代馬其頓的大部分領土在馬其頓帝國時期叫培奧尼亞,它位於當時的馬其頓王國以北地區。而現代馬其頓共和國只有少部分領土是古代馬其頓王國的領土。

古希臘時期的馬其頓王國位置

而古代馬其頓王國的領土,現代則大部分仍然位於希臘境內,被分成了三個省,分別叫西馬其頓省、中馬其頓省和東馬其頓省。所以這也是“馬其頓”這個國名引發爭議的由來了。因為如果馬其頓不改名,國際上許多人就會認為現代的馬其頓共和國是古代馬其頓王國乃至馬其頓帝國的繼承者,而現代的馬其頓人也是古代馬其頓人的後裔,但很明顯事實並非如此。

馬其頓國名爭議始末

在以前,馬其頓共和國是南斯拉夫的一個地方行政單位,因為也確實有一些古馬其頓的領土,所以當時它叫馬其頓希臘人沒有什麼異議。但在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馬其頓共和國獨立之後,希臘人突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允許馬其頓共和國叫這個名字,那麼等於在國際上大部分古代馬其頓帝國的名譽遺產都會被這個斯拉夫人國家繼承了,而這是希臘完全無法接受的。

希臘的西中東馬其頓三省

而且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國名還隱含著對希臘西中東三個馬其頓省的領土要求,因為它叫馬其頓共和國,好像就代表它的領土應該包含整個馬其頓地區一樣,所以這也是希臘人無法接受的。

因此馬其頓獨立之後,因為國名問題加入很多國際組織都受到了影響。最後幾經談判,馬其頓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和國際奧委會等國際組織時,都在其國名之前加上了一個括號,即(前南斯拉夫共和國)馬其頓,這名字雖然不倫不類,但卻是希臘人唯一能接受的名字。

“馬其頓”三字總是會和亞歷山大大帝聯繫在一起

而最近這幾年,馬其頓共和國看到了加入歐盟的希望,但要加入歐盟,必需要得到所有歐盟現有成員國的同意,其中自然包括希臘。但很明顯希臘不可能同意馬其頓以現在的正式國名加入歐盟。而且加入歐盟的和加入其它國際組織不同,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漫長的談判,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一旦希臘發難,可能就會使馬其頓共和國加入歐盟的進程被大大拖延,而這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

所以馬其頓共和國幾經權衡,最終選擇和希臘妥協,將自己的正式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這也是馬其頓人面對現實採取的一種折衷方案,對其國家今後加入歐盟乃至長遠的發展也應該會更為有利一些。


桃花石雜談


馬其頓被迫改名,主要還是與希臘爭奪“古馬其頓文化”正統地位的原因。

馬其頓共和國,東臨保加利亞,南臨希臘,西邊是阿爾巴尼亞,北邊人塞爾維亞,是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的一個著名的內陸國家。古代的馬其頓王國包括今天的馬其頓與希臘的馬其頓—色雷斯地區,然而對於古代馬其頓,希臘認為那是自己的歷史文化,而馬其頓共和國宣稱自己才是正統與合法繼承者。



1991年馬其頓退出南斯拉夫以後,就使用了“馬其頓共和國”的名字,當時就受到了希臘的強烈反對——一來,馬其頓王國在歷史上是東南歐洲一個非常強悍的王國,文化昌盛,希臘認為那是自己的文化;二來,希臘害怕馬其頓對自己的北方領土有不軌之心所以使用了這個名字,所以一直要求馬其頓改名。


雙方一直齟齬不斷,然而馬其頓並沒有理會希臘的要求,直到馬其頓想要加入北約與歐盟,受到了希臘的激烈反對。希臘雖然是歐盟中的落後者,影響小而且懶散,但是終究還是給馬其頓加入北約、歐盟等使了大量的絆子。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希臘雖然國小民弱而且懶散成性,但是在歐盟中還是能夠說得上話的,算不上隻手遮天,但是卻能夠遮住馬其頓頭頂的天。馬其頓為了加入歐盟與北約,也只好低頭。


澹奕


古希臘的城邦國家中有一個叫做馬其頓王國,其興盛時曾統治希臘大部。在亞歷山大大帝期間,還建立了恆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這位亞歷山大大帝有一位著名的老師,稱為亞里士多德。

如果我們知道這段歷史,就能理解希臘方面的糾結。

馬其頓共和國是從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中分裂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是該國憲法上的名字,但其加入聯合國的國名用的卻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就是因為希臘的阻攔。

希臘認為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侵犯了希臘的歷史遺產,同時也暗示著其對希臘北部領土有想法。雙方為此的糾紛已經有27年的歷史了。也正因為這國名,作為歐盟及北約成員國的希臘,不同意馬其頓共和國申請加入歐盟和北約。

馬其頓共和國新上任的總理扎埃夫希望馬其頓能在其任上儘快加入北約和歐盟,為此6月12日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達成了妥協,擬將馬其頓共和國的名字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並且協議中還列明:

北馬其頓所用的馬其頓語是源自斯拉夫語,北馬其頓共和國人民是斯拉夫後裔,而非古代馬其頓人後裔。

但這項協議要生效的話,必須獲得議會多數或者全民公投通過,目前來看並非一帆風順。

馬其頓總統伊萬諾夫在6月13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協議對希臘讓步太多。他強調:“我才是最後的定奪者,我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敲詐及威脅。我不會支持或簽署這一份有損國格的協議。”

該項協議預料本週末由雙方外長簽署,之後,馬其頓國會將進行表決,若通過,協議便會交給伊萬諾夫簽署落實。如伊萬諾夫拒絕簽署,協議會交回國會再次表決,如再次通過,伊萬諾夫便必須簽署。

由於馬其頓總統伊萬諾夫與總理扎埃夫分屬不同政黨,在伊萬諾夫的強烈反對下,國會未必能順利通過。有可能最後需發展至全民公投。


建章君


2018年,先是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佈聲明,宣稱其中文譯名應該是“白羅斯”,而不是使用多年的“白俄羅斯”,後有馬其頓共和國在希臘的壓力之下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估計自此以後,多年未變的歐洲地圖又要重新繪製一批了。那麼白俄羅斯為什麼突然要更改它的中文譯名?馬其頓在國名上又遭到了什麼樣的壓力呢?

按照白俄羅斯駐華使館的說法,“白俄羅斯”這個名字極容易讓部分中國人誤以為“白俄”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而“白羅斯”則能夠表明它與“俄羅斯”一樣都是古代羅斯的繼承者。顯而易見,更名的背後是樹立國家獨立形象的考量。蘇聯解體以後,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實行的“去俄羅斯化”政策不同,白俄羅斯並沒有急於同俄羅斯劃清界限,兩者在政治和經貿上的合作交流仍然十分密切。

在外交領域,俄羅斯就曾明確規定白俄羅斯的公民在出入俄境時與本國公民一樣享受免籤待遇,然而越是一體化程度加深,白俄羅斯的身份焦慮就越是嚴重。因為無論是在國力、文化、還是國際地位上,白俄羅斯都不能跟俄羅斯同日而語,兩者的密切聯繫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個結果,就是白俄的獨立形象被俄羅斯遮蓋。因此,從這點來看白俄的訴求也在情理之中。

而馬其頓的更名就完全屬於另一種情況了,因為你一天不改名字,鄰國希臘就一天跟你過不去。我們知道橫掃歐亞的亞歷山大大帝就是從馬其頓出發,首先征服希臘,繼而跨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佔領小亞細亞,然後開啟征服世界之旅的。馬其頓認為亞歷山大是自己民族的英雄,希臘卻認為連馬其頓都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在九十年代以前,馬其頓還是南斯拉夫境內的一個地方行政單位,而希臘國內則有一個馬其頓大區,兩國雖然分屬不同的陣營,倒也相安無事。然而冷戰結束之後,南斯拉夫一朝解體,獨立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就犯了希臘的忌諱。在希臘看來,古馬其頓人本身就是古希臘人的一個分支,我國內有一個馬其頓大區與你接壤,你立國卻以“馬其頓共和國”自居,你想幹什麼?

在這種邏輯之下,希臘在各類國際事務中處處為馬其頓設卡,雖已獨立多年,但馬其頓仍然不得不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名字參加各類國際活動。而且希臘暗示,如不更改國名,將永遠在馬方加入歐盟和北約的進程中設置障礙。僵持至今,馬其頓終於忍受不了鄰國的壓力而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兩國的爭端這才宣告結束。


地圖帝


是的,馬其頓之所以改名“北馬其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希臘的外力干涉導致的。

12日,馬其頓總理扎埃夫表示,馬其頓決定改名為“北馬其頓”。這項決議將會在今年秋季進行全民公投。如果不出意外,這個國家是註定要改名換姓了。

對於馬其頓改名,希臘總理齊普拉斯非常高興,他重點補充了希臘在馬其頓改名事件中的作用。並表示,希臘不會再阻擾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
(扎埃夫和齊普拉斯會面)

扎埃夫的發言表示,這是對馬其頓國民具有長久好處的決定。因為在希臘北部,就已經有希臘人心中的一個“馬其頓”,俗稱北希臘。而1991年馬其頓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後建立國家,這個國名就把希臘人嚇呆了。

希臘人認為,馬國的做法是對希臘歷史的冒犯和侵權行為。說白了,就是指馬國山寨兩千多年前的馬其頓王國。希臘人一直認為亞歷山大是希臘人,而古馬其頓也被現代希臘人視為希臘歷史的一部分。

馬其頓建國後的旗號,足以把希臘人嚇得目瞪口呆。何況今日的馬其頓人並非古代馬其頓人後裔,而是北方斯拉夫民族的一支。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


因為國名問題,希臘和馬其頓吵得不可開交。馬其頓曾一怒之下把希臘告入國際法庭,最終國際法庭裁決希臘敗訴。

而希臘則在馬其頓加入歐盟和北約的路上下絆子。因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在歡迎新朋友時有一票否決權。馬其頓作為歐洲最貧窮的五大窮國之一,被卡在這裡很為難。
(馬其頓)

如今,改了國名,馬其頓丟了面子,但實際上贏了實惠。

馬其頓很可能在近期加入歐盟和北約。


朱興子


馬其頓9月30日就是否根據與希臘達成的協議將憲法國名更改為“北馬其頓”以及加入北約和歐盟問題舉行全民公決。馬其頓國內存在的分歧以及美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羅斯的介入,令這個巴爾幹小國成為“熱點”,其未來發展之路也將面臨各種紛爭。
馬其頓反對派在首都斯科普里舉行抗議活動反對更改國名


1. 分析認為,馬其頓決定更名絕非簡單地屈服於對其而言“強大的”鄰國希臘的壓力。因為自1991年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之後,馬其頓與希臘在國名、歷史以及領土問題上的爭吵從未間斷,而這個國土面積僅有2.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10萬的小國,始終沒有放棄使用“馬其頓”作為國名權力。

只是到了今年6月,馬其頓才最終向希臘妥協,與其簽署將憲法國名變更為“北馬其頓”並與作為希臘文明組成部分的“馬其頓帝國”歷史進行切割。

今年6月17日馬其頓與希臘簽署更名協議

分析認為,斯科普里當局之所以不再堅持使用“馬其頓”作為國名,更多是出於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兩方面考慮。而從這個意義上講,來自北約和歐盟的壓力,才是迫使斯科普里與雅典最終達成協議、馬其頓決定就更名及加入北約、歐盟進行公投的真正原因。

2. 俄羅斯著名作家及軍史學家米哈伊爾·波利卡爾波夫確信,在經歷了漫長的27年的爭吵之後,原先都堅持自己立場的馬其頓和希臘最終相互讓步並達成協議,主要是受到了來自布魯塞爾方面、也就是北約和歐盟的壓力。

波利卡爾波夫說,馬其頓從2000年開始就謀求加入北約,其目的是要得到來自這個世界最強大軍事同盟的安全保障,以避免與兩個阿爾巴尼亞民族“鄰居”——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發生軍事衝突。

“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是非常令人擔憂的鄰居,他們有能力給黑山和馬其頓製造麻煩。馬其頓現在可以說完全處於‘失敗國家’的邊緣,這尤其體現在其經濟發展方面。”這位專家強調說。

斯科普里市中心的咖啡館

他提醒說,在馬其頓內部,作為少數的阿爾巴尼亞族群與當局之間存在矛盾,而為了緩和這種矛盾,斯科普里甚至在2018年年初被迫承認阿爾巴尼亞語為該為第二官方語言。

“如果阿爾巴尼亞族群發生叛亂,以馬其頓武裝力量的現狀未必有能力將其平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北約成員國將是馬其頓確保國家統一與安全的唯一機會。”波利卡爾波夫解釋說。

波利卡爾波夫還指出,斯科普里急於加入歐盟的原因,則是意在解決嚴峻的社會-經濟問題。

“南斯拉夫解體重創了馬其頓經濟,居民工資和生活水平現在屬於歐洲最低之列。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斯科普里非常需要來自歐盟的援助與支持。”

對於馬其頓來說,如果不向希臘妥協,無論是加入北約還是加入歐盟的請求,都面臨作為兩大國際組織成員國的希臘的否決。

3. 在馬其頓國內,總理佐蘭·扎耶夫為首的當權派,呼籲民眾積極參與投票並在公投中支持更改國名、加入北約與歐盟的立場;而總統格奧爾蓋·伊萬諾夫則是更名公投的最大反對者,早在馬其頓與希臘達成協議之後,他就拒絕在協議上簽字;而在此次公投開始前,他和他領導的反對派“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馬其頓民族統一民主黨”更是發起抵制公投的運動。

反對派抗議更改國名

與此同時,馬其頓更改國名、加入北約與歐盟的里程,再次引爆了美俄兩國之間的口水戰。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婭·扎哈羅娜早在今年7月馬其頓與希臘達成協議之後,就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說:“協議將導致希臘和馬其頓社會產生大分裂。顯而易見的是,協議與鞏固與加強巴爾幹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努力背道而馳,它只會被北約當作加速吸收馬其頓加入軍事同盟的工具。”


美國防長馬蒂斯與馬其頓總理佐蘭·扎耶夫

9月17日,旨在為馬其頓更名公投做宣傳的美國防長馬蒂斯,直接指責莫斯科企圖破壞此次公投,稱俄羅斯“無疑”將對對這個巴爾幹國家的內政進行干涉。

“他們已經投入資金,而且還展開了廣泛的施壓活動。我們應該保證馬其頓人民的安寧並讓他們能夠獨立做出決定。”馬蒂斯說。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前稍早也指責俄羅斯阻擾馬其頓加入北約。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馬其頓王國這點對於很多不懂西方歷史知識的人可能覺得這個名詞有一點陌生,但是我提到另外一位仁兄,大家就明白了。亞歷山大,他就是馬其頓人,而且他是馬其頓王國國王,正是依靠著馬其頓所組織起來的軍隊。亞歷山大。征服了大片的區域,鑄造了亞歷山大帝國。

這一點大家已經很清楚了,實際上對於這些歷史名人,對於各個地區而言,簡直就是一種資源,有了這個,你才能夠發展相應的旅遊像狗澤,你把這個人雕像建起來旅遊資源的開發之後人家告訴你,你這是假的,你等於吃了個啞巴虧。錢都投進去了,最後只能白白打了水漂。

當然,對於希臘人而言,他們更希望亞歷山大屬於自己,為什麼?馬其頓王國崛起後,乾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征服波斯帝國,而是轉過頭來,直接征服了希臘,也就是包括雅典,斯巴達在內的希臘城邦,(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對於這樣一個強大的並且征服自己的帝國,人本身會產生一種奴性,或者說對於這種人,直接就把他歸為自己人了。

並且當初大部分馬其頓王國的土地仍然位於現如今希臘的國土範圍以內,只有少量的一部分國土是在現在就是號稱北馬其頓的土地內,

當然,希臘的名字只能叫希臘,為什麼?古希臘是現在所有西方文明的源頭,因此如果希臘不叫希臘的話,而是叫馬其頓的話,說不定自己這身份得跌價,但是馬其頓這個品牌,希臘人又不肯放棄,因此,最好的結果就是阻止其他人繼承馬其頓王國的名頭,利用這個來賺錢,並且我國土範圍以內是有很大一部分馬其頓王國以前的土地的,如果說你繼承了馬其頓這個名號,你是不是會把這些土地給要回去?我跟土耳其那點關係都還鬧不清呢,你在給我鬧一個馬其頓?你這不是給我心頭添堵嗎?

所以當南聯盟分裂以後,馬其頓共和國誕生以後,希臘人那心裡簡直就跟吃了蒼蠅一樣,感覺就是不爽,你為什麼要叫馬其頓,我一個正統的馬其頓人…雖然自己承認正統是希臘人,但是希臘可不管那些有的沒的,我才是正統的擁有馬其頓血統的國家,你為什麼要搶這個名號,你這是搶我生意又搶我土地,我不跟你算賬,老子就不算一個國家。

因此,除了跟土耳其鬧得兇以外。希臘人跟這個馬其頓共和國也一直互相看不順眼,二者掐來掐去,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但是其他人又表示我管不到這事兒,這是你們倆自己的家務事,說白了馬其頓這個品牌你們兩個誰擁有都行。我們不管那些有的沒的。

但是事情出現轉機,為什麼馬其頓共和國想要加入歐盟。你要加入歐盟,你必須得向自己的老前輩要一張邀請函或者允許卡,好巧不巧,雖然希臘欠了一屁股的國債,但是它仍然還是一個歐盟成員,馬其頓共和國想要進入歐盟,首先得過希臘這一關。

對於這件事情,馬其頓共和國首先表示我認慫。我不在跟你搶這個名號了,我自己改名好,我向你表示你才是正統的擁有馬其頓傳統的國家,我不是,我只不過是一個跟風的國家,或者是隻是它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才唱這麼一齣戲,說馬其頓共和國自稱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希臘一聽這事兒當然是高興啊,人家官方都還沒說明這事兒呢,他立刻跑去向俄羅斯,然後向全世界宣佈。馬其頓共和國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了,我們才是正統,全世界看到了吧?

嗯!看到了!我表示內心毫無不波動,只是想問一句,您家的債啥時候還清啊?


漩渦鳴人yy


這就是一種威脅,你不改名,我就在歐盟和北約吸收成員問題上卡你,馬其頓能有什麼辦法,歐盟是顆大樹,大樹下好乘涼的道理誰都懂,改個名確實無大雅,而且歷史上的馬其頓王國也確實不在它那,它就是一個冒牌貨。



希臘最近些年受債務危機影響,國力受損,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付南斯拉夫分出的小國來說,影響力還是在的。歐盟吸納成員必須全體成員同意,也就是說如果希臘一直不允許馬其頓加入,它的確就沒有任何的辦法加入,可以說是非常的簡單粗暴了。



在希臘也有有一個馬其頓區,被視為以前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的發源地,初出民族驕傲感,希臘一直很排斥如今的馬其頓國家,因為它是南斯拉夫解體後,分出來的。它叫馬其頓就意味著有可能會對其有領土訴求,而且希臘人並不認為他們是亞歷山大的後代,因此從1992年至今為了這個名字兩國爭論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