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文化教育中心的分佈往往與經濟中心的分佈是緊密相連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位於我國的華北平原,地處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的核心地帶,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河南、山東、河北等地,曾經是中國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地區,為什麼現在這三個省所擁有的重點大學、名牌大學的數量,與江蘇、上海、北京等地相比,要少很多呢?這其實與近代以來,中國文化重心的轉移有關。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1900年的京師大學堂

先秦時期,中國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地區是黃河中下游地區,諸子百家多活躍於今天的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安徽諸省份,班固在《漢書》中把先秦時期的各個學派歸納為“十家”,分別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魯國人,孟子是鄒國人,孔子與孟子皆出生在今天的山東省。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孟子畫像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是楚國苦縣人,一般認為老子的出生地即是今天河南省的鹿邑縣。

陰陽家的代表人物是鄒衍,鄒衍是戰國末期齊國人,齊國的中心區域在今天的山東省。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韓非是戰國末期韓國人,他的出生地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鄭市。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關於墨子的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墨子是宋國人,出生於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市,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墨子是魯國人,出生於今天山東省的滕州市。

名家的代表人物是鄧析、公孫龍、惠施等人,鄧析是鄭國人,鄭國的中心區域在今天的陝西、河南等地;公孫龍是趙國人,他出生於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惠施是宋國人,宋國的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商丘與安徽淮北一帶。

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學派代表人物也活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

西漢時期,中國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都在關東地區(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政治中心則在關中地區(今陝西省),齊魯之地所出之書籍佔了全國的30%之多,所出之博士官佔了70%之多,當時有“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說法。

東漢時期,政治中心移到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文化教育中心則在南陽、潁川、汝南等郡,這些郡的絕大部分地區都位於今天的河南省,河南地區所出士人佔了全國的30%之多。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中國地形圖

在兩漢三國時期,江南地區的文化教育之繁榮程度遠遠比不上關東地區。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中原移民進入到了我國的南方地區,江南地區在文化教育上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遠不如黃河流域。

唐代進士數量最多的省區是河南省、其次是河北省,排在前六位的省區分別是河南省、河北省、陝西省、江蘇省、山西省和山東省。

《新唐書》與《舊唐書》列傳中所記載之人才,以出自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為最多,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之人才數量均大大超過了江南道。

北宋進士數量最多的省區也是河南省,排在前八位的分別是河南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江西省、河北省和四川省。

唐宋時期,科舉考試的狀元有一半以上來自北方各地,而籍貫在南方的狀元數量只佔全國狀元總數的39%。

到了南宋時期,中國的文化重心開始向東向南遷移,南宋進士最多的省區是浙江省,其次是福建省,然後是江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和山東省的進士數量之排名已不在前五了。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科舉考試中的殿試

元代進士最多的省份依然是浙江省,進士總數排名前六的省區分別是浙江省、江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元朝時期,北方諸省的文化教育地位有所上升,與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有關。

實際上到了南宋時期,已經有“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的說法了,中國的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文化教育重心也逐步跟隨經濟重心,正逐漸轉移到南方。

到了明朝的時候,科舉考試之狀元、榜樣與探花,南方諸省份佔了80%之多,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還發生了南北榜之爭,這一年春季錄取的52名進士,全部來自南方,北方考生竟全部落榜,朱元璋懷疑此次科考是因主考官作弊而導致了北方無一人錄取的現象,遂嚴厲處分了部分官員,而實際上之所以會發生錄取之考生籍貫全部來自南方諸省的現象,是與經濟文化重心轉移到南方有關,後來,明清兩朝都施行了南北卷制度,按地域分配名額,確保文化教育相對落後的地區有一部分考生能夠考取功名,起到南北平衡的作用,但就算施行了南北卷制度,南方諸省所錄取之進士名額也高於北方諸省,如明仁宗洪熙元年規定,南卷取士60%,北卷取士40%,到了宣德年間,則規定南卷取士55%,北卷取士35%,中卷取士10%,中卷取士的區域是:四川、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南直隸的鳳陽府、廬州府、滁州、徐州、和州。

進入到近現代社會以後,東南諸省依然是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區域,上海、廣東、江蘇的新式學堂、留學生的數量居全國之首,此外,北京、天津的新式學堂數量也比較多,例如在20世紀的30年代,中國的幾所頂尖的高等學府,是在北京、杭州和武漢,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1900年,北洋大學堂頒發的畢業證書

在中國古代,私塾、書院和官學承擔了教育的職能,評價一個地區文化教育的發達程度,在隋唐以前,主要看各個學派人才的籍貫,而到了科舉制度誕生以後,主要是看每一屆科舉考試上榜士人的籍貫,到了近現代社會以後,承擔教育職能的主要是新式學堂,新式學堂,尤其是高等學堂,往往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

在近代社會,中國的經濟重心在東南各省,政治中心則在北京,因此高等學校的數量,主要集中在江蘇、廣東、浙江、湖南、湖北、上海、北京、天津,東北地區高等教育也比較發達,也集中了一部分高等學校。

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上大學,為什麼這麼難?

1928年,武漢大學的女學生

高等學校的數量有往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靠攏的趨勢,我國的黃河流域,自元明以來,在文化教育上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了,再加上晚清民國時期,新式學堂迅猛發展的時刻,河北、山地、河南三省即遠離政治中心,又遠離經濟中心,故而高等學校的數量比較少。

河北、河南、山東這三省是我國人口數量比較多的地區,中國人口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蘇省和河北省。

廣東省、江蘇省的人口數量雖然多,但是高等學校的數量也多,尤其是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數量較多,所以,這兩個省的中學生上大學的難度,與山東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的中學生相比,要容易一些。

人均高等教育資源多的地方,上大學就容易一些,反之,難度就大,而高等教育資源集中在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主要是因為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高等教育機構在這些省市集中發展的結果。

科舉考試與高考還是有本質區別的,科舉考試是古代國家選拔官員的考試,而高考則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高等學校的招生的名額,必然是與各個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分佈情況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