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哪些以三國時期為背景的書?


以三國時期為背景的書,最著名的莫過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了,但是這本書經過毛氏父子的修訂加工後,已經成為承載儒家思想——忠君義氣的代表,並不是對三國時期歷史的真實反映。

《三國演義》這本書歸根結底是一本小說,人物性格扁平化、片面化、單一化,人物故事張冠李戴,根本不是歷史事實,當成藝術文本看,更能體現它的價值。

所以,看個人的興趣和需要,要是想要了解真實史實的,可以去讀《三國志》《資治通鑑》中的三國部分。

時至當代,以三國為背景的書很多,可謂洋洋大觀。以下各推薦3本:

一、三國題材文學演義作品(虛構類):

1、馬伯庸:三國機密(上、中、下)

2、王曉磊:卑鄙的聖人:曹操

3、陳某:火鳳燎原

二、三國人物傳記

1、張亞新:曹操大傳

2、餘明俠:諸葛亮評傳

3、柳春藩:正說諸葛亮

三、三國曆史專著類:

1、呂思勉的《三國史話》

2、易中天的《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

3、柳春藩的《三國小全史》

其實以三國為背景的書還有很多,主要看你想要了解什麼,用來做什麼,以上僅做參考


歷史的紅與黑


以三國為時代背景的書,最著名的當然要屬《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了!好。前者屬於文學作品,後者屬於歷史書籍。司馬遷的《資治通鑑》中,也有部分記錄三國時期的章節。

數年前,曾讀了一本叫作《水煮三國》的小說,其語言幽默風趣,亦莊亦諧,雅俗共賞。談笑中,將市場學、經濟學、管理學融為一體。讀這本書,如同吃一鍋水煮肉片,享受美味的同時,學到了三國智慧。這本書的作者是……不說了吧,再說,我就要跟作者要廣告費了。





杏林帥哥


現在以三國為背景的電影電視劇不少,但以三國為背景的書卻極少見,除了古代流傳下來的記傳體《三國志》和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之外,再無其它,即便是現代電影電視劇也只能以這兩本書為基礎,進行誇張式的加工而成,也無新意。

以三國為背景的書為何那麼少,原因有兩條:

一、一部《三國志》、《三國演義》對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有詳盡的描述,各歷史人物作了充分的展示,也就說《三國志》對當時事件進行羅列,人物進行立卷,而《三國演義》則對這些人物事件一一進行演繹,詳細道來,形成故事,這兩部書如同三國的百科全書,已成為人們共識的精典。如果再有人寫三國為背景的書,不管是寫史還是寫小說,必難超越前者,甚至可能味同嚼臘,自然無法流傳。




以《紅樓夢》為例,其後四十回為高鄂所續,但書中結局不認可的人很多,文筆功力也有欠缺,後來劉心武先生窮其二十年精力再續紅樓夢,叫好者也不多見。但《紅樓夢》是續寫,而三國都是完整版,內容挖掘將盡,更難有人以此背景再寫書。

二、三國是個短暫的時代,要寫的內容僅在那個時段裡,難以找到新的題材和亮點。另外文史功底深厚的作家難以出現也是原因之一,面對《三國志》、《三國演義》這兩座高山有難以逾越之感。所以以三國為背景的書不再多見。

當然,除這兩本書以外,古代還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及《後漢書》等也包含了三國的歷史內容,但它記述的是更大一個範圍,並非僅以三國為背景而寫的。


湘水微波


東漢未年,朝庭與百姓的關係猶如"使餓虎守庖廚、飢虎牧羊豚",敲骨吸收髓的剝削與壓迫,使整個社會猶如一座岩漿翻滾、行將爆發的火山,而黃巾起義,使社會陷入空前的混亂中。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破壞之烈,堪稱空前絕後。

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暨以後的三國紛爭中,是"星漢燦爛"的時代一一英雄輩出,烽煙和黃沙彌漫!

這個時代戰爭密集頻繁、時勢造就無數英雄豪傑、指點江山、奮筆疾書,留下一段段至今令人心潮澎湃的傳奇故事!

首推羅貫中的章回體小說巜三國演義》。

這部書在中國流傳了幾百年,開始是由茶肆、戲樓的說書先生、藝人口口相傳到躋身四大名著,這部小說對中國人的影響不可估量,相信許多人對魏代漢祚、司馬篡魏的"天道輪迴"十分熟悉。

當然,動人情節讓我們忽略了《三國演義》的本質,常常與真實的歷史混為一談。


【晉】陳壽著《三國志》

史籍中關於三國二晉的歷史研究相對於漢、唐、宋、元、明、清的歷史記載、研究少得多,究其原因,漢未,三國,二晉的歷史過於複雜,從東漢未年到天下三分到晉祚被劉裕取而代之,不過才幾百年,但是朝令夕改的制度和走馬燈似的歷史人物讓人頭暈!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西晉學者陳壽撰寫的《三國志》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60年曆史,共65卷,包括《魏書》30卷、《蜀書》15卷、巜吳書》20卷。

這部書有個特點,作為晉朝官員,陳壽肯定要將魏擺在正統的地位,用本紀記述魏國君主的事情,蜀、物則稱傳,但是在蜀吳章節,仍然用本紀方式即編年體的方式,按年月日記載蜀吳國君事情。

陳壽將三個王朝並列,風險很大,但是,卻留下十分明確、清楚的三國鼎立的歷史亊件。所以《三國志》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文學價值不可低估。

巜裴松之注三國志》

《三國志》只有65卷,正文內容還不如裴松之註釋的一半。以下簡稱:裴注。

裴松之是東晉時朝庭的國子博士,當然應該算大師了,以後仼宋(五代時)的中書侍郞,宋文帝認為巜三國志》記事簡略,令其䃼注。裴松之收集原始材料,博引眾家著作原文,以史實刪減增䃼。

比如,究竟劉備三顧茅廬一事,《諸葛亮傳》已經十分清楚,是劉備三顧茅廬,但魏人魚豢的巜魏略》卻是截然不同的記載,裴注將其都收錄於書,並加以說明,

當然,也有後世學者認為裴注引用的材料過於"繁蕪",並認為一些材料是陳壽棄之不用的,但是,這對保存歷史資料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關於三國的書籍和資料尚有

《後漢書》巜資治通鑑》。

文化範疇的還有《三國志平話》



巜三國志平話》形成於宋,出自民間藝人之。這部書開始涉及到呂布和董卓,那位侍女也有了正式的名字一一貂蟬。

巜錦雲堂暗定連環計》是元代雜劇,雖然上敘二書都是民間藝人的再創作,卻對以後羅

貫中創作小說巜三國演義》產生深刻影響,小說中人物形象因此更清晰、明確、鮮明。


良人執戟2


三國時期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時期,英雄智士,各顯神通,共同創造了那段令後世神往的歷史,至今讓人神往不已。那麼讓三國精彩留傳下來的書籍有那些呢?

首先有以三國為背景的史書。主要有劉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及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後漢書》、《三國志》、《漢晉春秋》都是記傳體史書,《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在這些史書中,以《三國志》記述最為有研究價值。此外還有東吳人編的《曹瞞傳》、北魏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唐人編的《晉書》等史書,以及近代的《三國史》、《三國史研究》等書籍。史書是供我們考證史實,研讀了解真實歷史的書,是演義、傳聞的基礎。其次有以三國為背景的演義、平話等小說。主要有宋元時期流傳的《三國志平話》、明朝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民國時期蔡東蕃寫的《後漢演義》等,其中以《三國演義》最為有名,留傳最廣,成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近代及今天成書的一些三國故事、網絡小說,大都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人云:三人成虎。《三國演義》寫得太好了,成了家喻戶曉的書籍,同時又以三國曆史走向為脈絡,展開豐富想象,把三國中一個個歷史人物都寫活了,其故事性觀賞性俱佳,留傳最廣泛,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東亞、南亞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都廣為傳詠,以致形成了今天最為熱門的各種三國文化。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可以說對我們今天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領域,都有著巨大的貢獻。一部演義小說,把那段已過千餘年的三國曆史炒熱了,炒得婦孺皆知,炒得人人品評三國,炒得專家們想利用其譁眾取寵,炒得影視界大腕為它瘋狂。羅貫中先生,你可知您的一部《三國演義》,為後世帶來多麼大的紅利嗎?


sunjin72976689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想到三國時期,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會非常熟悉了,奸雄曹操,仁義關羽每個人角色都深入人心。而相信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都是從一本叫做《三國演義》的小說中認識的,《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紀傳體國別史不同,它是一本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所以說到有哪些以三國時期為背景的書,想必《三國演義》便是最著名的一本了。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講什麼

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的近百年的歷史。通過對政治、戰爭的描寫以及對英雄人物的刻畫,描述了蜀魏吳三個國家間的故事。通過對社會階層的刻畫,計謀對決的異彩紛呈,武將場面打鬥的生動描繪,給予了小說閱讀者一個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塑造了一群歷經千年依然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



重要

可以說三國演義的成功是我們歷史小說的一個開山之作,是第一部長篇文人小說,給予後人在歷史小說創作方面很大的借鑑作用,所以說以三國時期為背景的書本,就不得不提到《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小說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三國為背景的書浩如煙海,估計人一生很難看完。

1、首先是正史類,這個是必看的。《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資治通鑑》中關於兩漢三國的部分。

2、另外,為了解三國相關的歷史,前後的《漢書》、《後漢書》、《晉書》都是要看的。

此外,古人編寫的一些史書,如《漢晉春秋》、《建康實錄》、《後漢紀》、《華陽國志》都是要看的。

3、小說類。正經的、不正經的。

正經的一般是古人的寫的經典小說,《三國演義》、《後漢演義》、《三國志平話》;不正經的就是今天大部分小說家寫的三國小說(別打我),這個量非常大,打開某小說網站,點開秦漢三國目錄,就會看到上萬本三國時期的小說,不信,我截圖給您看。


這三萬多本,應該70%-80%是三國相關的。一些書動不動200、300百萬字,上千萬字的也有……

4、迴歸正題,繼續正經的,今人、古人都有:

制度方面的:

《通典》、《唐六典》、《文獻通考》、《漢官六種》、《抱朴子》

5、字典類的書籍:

下面說一些制度方面的書籍,今人、古人的都有:《三國志集解》、《後漢書集解》、《晉書斠注》、《兩漢太守刺史表》、《魏晉南北朝農民戰爭史料彙編》、《金泥玉屑叢考》、《三國食貨志》、《武經總要》、《考工記》、《夢溪筆談》、《隸釋》、《隸續》

6、地理方面的書籍:

《太平寰宇記》、《讀史方輿紀要》、《水經注校證》、《水經注疏》、《水經注圖(外二種)》、《永樂大典本水經注》

7、彙編篇:

《曹操集》、《諸葛亮研究集成》、《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兩晉南朝文補遺》、《二十五史補編》

8、簡牘研究類

《長沙走馬樓簡牘研究》《走馬樓吳簡經濟文書研究》《漢唐籍帳制度研究》《走馬樓吳簡佃田、賦稅詞語研究》《走馬樓吳簡採集簿書整理與研究》《簡牘與秦漢社會》


後面還有許多。因為今人關於三國兩漢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的研究著作浩如煙海,為比較歷史研究之範圍,我才疏學淺,就不再獻醜羅列了。


濤說精彩歷史


三國,三國志,


眾哥說


三國志,三國演義


大墨孤煙


《三國演義》《三國志》《魏書》《曹瞞傳》《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