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寶寶上幼兒園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怎麼辦?

violet0221


首先還是要來觀察自己的孩子屬於那種性格類型的小朋友,一般情況下,內向敏感的孩子進入陌生環境會比較慢,所以要多給孩子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等待和更多的鼓勵。

我兒子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狀況,基本上整個幼兒園小班階段,他都是一個人在玩耍,老師當時很負責任也很著急跟我溝通,我跟老師表示,我兒子是一個偏內的小孩,他進入新環境的時間比別人是要慢,但是給他一些時間,他會慢慢融入的,同時懇請老師在幼兒園規則允許範圍內給他一些可以給的自由。

老師非常理解和配合,我們都在靜靜等待兒子發生變化的那一天,結果到了中班後,有一天,老師非常高興地跟我說,我兒子有好朋友了,而且跟小夥伴們玩的非常好,我也非常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像很多家長那樣逼迫兒子一定要儘快融入到新環境中,那樣反而會給他帶來更多的身心壓力,適得其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什麼都沒做,在陪伴他成長的這個過程中,我用輕推的方式幫助他了解,如果有好朋友,他的校園生活會變的有什麼不同,也鼓勵他試試去尋找有沒有他喜歡玩的小夥伴。

更多的時候,我和先生會化身成為他的那個同伴,和他一起做遊戲,教給他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總之,我們有目的地利用各種機會,來幫著兒子鍛鍊能力,給他建議但並不強迫。

事情的確就在這樣的細水長流和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漸漸的,我兒子進入和適應新環境的時間越來越快,也開始願意接受新的嘗試,所以我建議提問題的家長,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屬於內向敏感的小孩,那麼用輕推的方式站在孩子身旁鼓勵他,建議他,但是不強迫他,如果你用這樣的方式陪伴他,一定會等到花開的那一天。


壹父母


不同其他小朋友交流,是不是孩子不愛說話造的,言語表達有困難的孩子,就只一個人玩。

我正好遇到一個幼兒園的孩子,特愛玩,一會跑到這兒玩,一會兒跑到那兒玩,跑來跑去,一個人玩,不同其他孩子玩,就他不會說話,一天說不了三兩句話。他媽帶到醫院檢查,說沒有問題。

同他母親聊了才知道,這孩子是二胎,大的哥哥,愛說愛笑。老二,白天奶奶帶,晚上媽媽回家,爸爸一週回家一次。

他們生老大時,由於是第一個孩子嘛,覺得稀奇,媽媽自己帶的。總逗他,同他說說笑笑。所以,大兒子很早就學會說話,上學了同其他孩子也合得來。

老二出生後,父母的稀罕勁兒就過了,媽媽上班,奶奶帶著,加上奶奶也是個話不多的人。孩子現在3歲半,難得聽他說句話,但頑皮得很。

父母要多陪孩子,多同孩子說話。如果過了話語敏感期,再培養孩子學說話就遲了。

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比如,他要吃,要喝,不要他用手一指,或嗯幾聲,就給他,要鼓勵他說出來才給。平時,同孩子講講故事等,讓他慢慢複述。會說話的孩子,他才懂得同其他孩子交流。



快樂成長社區


我家孩子現在兩歲多也有這種情況,我前段時間帶他去保健科兒童醫院的諮詢了一下,有點孤獨症也就是自閉症,但是我的孩子有點小不太配合檢查,醫生說過幾個月再來檢查。我去的時候有個幼兒園的大孩子跟你情況一樣,你可以帶你的孩子去檢查一下,沒有更好,大夫說了,這種病早治療會好治療,那天有個六歲的,大夫就不接收了。


楓亭雨淋


人都是群居動物,我們把寶寶送進幼兒園,是要讓他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遊戲。如果寶寶在幼兒園不主動跟同學玩,做家長的應該這樣做。



第一,告訴寶寶和大家一起玩,能夠獲得很多快樂。比如說我們要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這遊戲就要大家一起玩才能夠在抓和躲當中獲得快樂。如果一個人玩,怎麼能夠體會到這個遊戲的快樂呢。



第二 ,還要告訴寶寶,我們在跟大家一起玩的時候,我們還能交到許多好朋友。有好朋友、好小夥伴的生活,那將是多姿多彩的。這些小夥伴們以後長大了,都有可能是你終身的夥伴,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第三,要向孩子說明,其實如果你敢開口,小夥伴們還是喜歡跟你一起玩的。因為許多小朋友都可能有這樣的害羞的心理,怕開口與別人說,怕別人拒絕自己。其實一開口了,問題很容易解決了。不要怕,要敢於開口,要敢於主動說我們一起玩好嗎?就是別人拒絕了也沒關係,說不定別人真有事。

只要我們多鼓勵孩子,主動與別人打招呼,他自然時間長了就能誘惑小夥伴們玩在一起了。


睿心媽媽


我身邊就有幾個小朋友屬於這樣的情況,家長們無需過於擔心,給孩子一點時間,會好起來的。

三週半的一個小女孩,在家脾氣暴躁,說一不二。家裡人都非常寵愛她,小女孩在家是公主,出門了卻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她也很想去,但就是不敢上前,奶奶說她是害羞。我覺得不是,這個孩子是不懂得分享,在家就是我為中心,她知道所有的家人都會聽她的,便會毫無顧忌。

自我感覺太好了,一走出她的範圍圈,氣場就弱了下來。這跟她的家庭環境有很大原因,家裡過於溺愛寵愛,但也會責備訓斥,孩子內心沒有一個正確的參照標準。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時候家人同意,有時候反對。處於不安全感,到了陌生環境,孩子就不動了,他需要觀察和分析自己該怎麼辦。

還有一個四周的男寶寶,性格內向,屬於慢熱型,在他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時間慢慢適應,他常常自己坐在一邊看別人玩,慢慢的時間長了,他便開始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孩子適應能力總體來說比大人要強很多,一般都可以慢慢的和別的小朋友玩到一起。可以陪孩子一起多讀些關於幼兒園和繪本。比如《兔子先生的麻煩》《我有友情要出租》。


楠得有你


我帶的孩子中有幾個這是這樣的,他們不管是區角還是戶外活動,都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是那種自己能跟自己玩嗨的人,雖然他們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也沒有被其他的孩子排斥啊,而且我發現一般這樣的孩子都特別聰明且成熟,思維跟其他小孩都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班的謝伊代.乃斯如拉小朋友,她就是不怎麼跟其他孩子玩,但她的性格並不內向,而且上課的時候特別積極 ,上次我們進行語言領域教學的時候,有一首兒歌是這樣的“,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著金太陽, 小鳥和彩雲, 都愛來照相…… 晚上太陽去睡覺, 池塘搖著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然後我問小朋友們,池塘裡面有什麼?他們大概能說出來一些,月亮,太陽,,,接著我又問,月亮平時住在哪裡?眾答曰:天上,“那為什麼池塘裡面有月亮呢?,他們都不知道了,只有謝伊代說因為池塘裡的月亮不是真正的月亮,只是一個倒影,,,可能大班的小朋友說出來也並不奇怪,但是和其他維族小朋友相比,她每次總比別人想得深,所以我覺得小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你首先要分析出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因為思想成熟異於同齡孩子,還是自己孩子性格內向,不敢勇於交往,亦或是性格比較強勢,被其他小朋友疏離。



覃覃覃覃覃麻花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剛剛入園或者轉入新園的孩子身上,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是會對新的環境不熟悉而造成的“恐懼感”,畢竟在家裡或者原來幼兒園的時候全是熟悉的人。

二就是在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被別的孩子“欺負”了,進而產生的挫折感,從而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了。

清楚了產生問題的原因後,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解決。

首先,和老師講明情況。

要及時和幼兒園老師進行有效溝通,讓老師給予孩子更多一點的關注和鼓勵。

其次,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別的小朋友不是故意欺負他(她)的。要教導孩子不要小心眼,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難免磕磕碰碰。小朋友之間要友好。一起玩耍,即使是疼了,也要堅強一點!



再次,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交往。 在家裡要耐心教導孩子,跟孩子講"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喜歡他(她)的",讓孩子和新的老師.小朋友之間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在幼兒園的孩子有什麼需求(口渴了或者是小便之類),能主動和老師和小朋友說。

最後,家長幫助孩子儘快熟悉小朋友。

家長在接送孩子放學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在幼兒園多呆一會,碰見了同班的小朋友,可以帶著孩子打招呼,彼此介紹熟悉和認識。一般有家長在身邊的話,孩子會膽子大一點的,敢於和陌生小朋友說話。慢慢和小朋友熟識了 ,情況就會變好。

希望可以幫到你。


江天20


孩子在幼兒園不與其他小朋友玩有兩種原因:一、孩子不熟悉幼兒園的同學和環境;二、孩子性格內向。

一、針對與孩子不熟悉幼兒園環境和幼兒園新同學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幫孩子熟悉新幼兒園和新同學。

1.每天放學後,可以陪孩子在幼兒園多玩一會。“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家長陪在孩子身邊,他會有充足的安全感,會主動的去玩,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就會慢慢的熟悉新的環境,甚至交到新朋友。



2.給孩子選“種子”朋友。在接送孩子時注意觀察,多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和哪一個小朋友交流多一點,或者說不排斥。那麼在放學回家路上,我們就可以問孩子:“你覺得××小朋友怎麼樣?” “喜歡和他玩嗎?” “媽媽可喜歡××小朋友了,你明天幫媽媽多瞭解一下他怎麼樣?” 引導孩子主動去交朋友。

3.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方法。孩子有可能心裡也想交朋友,只是不知道怎麼做。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每天教孩子一個新的方法,比如,第一天教孩子和小朋友見面問好;第二天教孩子一個新的小遊戲(拍手點頭);第三天教孩子一個小兒歌…… 讓孩子每天掌握新技能,持續打怪,總會交到新朋友。



二、針對孩子性格內向的問題,家長需要多鼓勵,給孩子勇氣。這種類型的孩子,家長不能著急,慢慢來,陪孩子熟悉環境,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好朋友的。

幼兒園就是小朋友的社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步,家長不要太擔心,說不定你在這裡看一會悟空問答的時間,孩子已經和其它小朋友打成一片了,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順其自然,也是不錯的方法哦!

親愛的,你好!我是每文木木,很高興通過文字結識你,解疑答惑也是很辛苦的,關注我吧!關注我吧!


每文木木


孩子剛上幼兒園,還不能很快融入班級活動中,有些孩子也不能主動的和小朋友遊戲交朋友,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媽媽們往往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太孤僻怎麼辦?怎麼別人的孩子很快就交到了好朋友,我的孩子總是形單影隻的?孩子間的這些差異,主要和每個孩子自身氣質類型,以及養育人的養育習慣有關。

什麼是氣質

人的氣質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而性格是後天塑造的。氣質不易改變,而性格可以受到影響而改變。 氣質具有穩定性的特點,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說的氣質。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經常會發現有這樣兩類完全不同的行動類型的人。一類是活躍迅速,任何事物接受都很快,行動敏捷幾乎沒有猶豫,即使是陌生環境對於他們也沒有障礙。感覺他們永遠充滿活力,不知道累,就像一個跳躍的梅花鹿,總是警覺機敏。

而另一類人則做事寡斷,行動滯後,猶豫不決總是伴隨著他們。陌生環境更要謹慎,總是在外圍觀察的感覺。他們做事伴隨著認真執著,但速度稍遜於前者。

這其實與每個人的神經遞質有關,神經遞質決定人的性格,從而影響人的行動及判斷

哪些生理因素與神經遞質有關

第一:基因,你的基因決定了哪些神經遞質會支配孩子的大腦 第二:突觸,神經突觸決定了行為指令的傳輸。 第三:神經遞質,由於主要神經遞質反覆一致的開啟或關閉,一個人就形成較固定的神經迴路。 第四:乙酰膽鹼和多巴胺,這兩種主要神經遞質活躍的程度,決定內外向的氣質。他們是連接大腦和身體的主要紐帶,乙酰膽鹼在副交感神經系統中運作,多巴胺在交感神經系統中運作。 第五:設定點,是指一個人大腦和身體功能的最佳和最自如的狀態,基因決定生理舒適的設定點。


找到了不同的神經遞質,也就知道了每個孩子行為差異的原因,造成孩子區別的音素是孩子性格的影響,內向孩子參與外部活動是“消耗”,所以他們行動起來的敏捷性就會慢些。相反,外向孩子參與外部活動是“加速”,他們的行動就會非常活躍。

那麼,有些家長會擔心,如果自己孩子屬於內向型性格,是不是不好呀,是不是應該引導孩子更外向才更好呢?其實,內外向都有其好的和不好的方面,之所以我們會認為外向性格更好,更屈從,是因為那種活躍的精力充沛的感覺,更利於孩子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因為內向孩子的優勢我們還沒有關注到。

內向性格的優勢

  • 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

  • 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

  • 熱愛學習

  • 擅長創造性新思維

  • 擅長藝術創作

  • 情商高

  • 精通談話的藝術

  • 樂於自處

  • 擁有謙虛的態度

  • 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

  • 好公民,摯友

分清楚孩子的不同性格,接受孩子的特點,每個孩子都不同,順應他們的生長規律,不要著急,更不要強加干涉,給孩子更好更自由的空間,這才是我們大人應該做的。

“泡泡育樂園”有很多的育兒知識與大家分享,同時有專業的睡眠顧問和心理諮詢師可以給媽媽提供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關注公號留言,泡泡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孩子上幼兒園只想自己玩,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初到新環境,與其他小朋友不熟悉,玩不到一塊,當然也有其他因素!

歸納起來,不外乎幾種原因:

1.性格原因,內向的性格使小朋友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更別說自卑性格的尤其不敢與別溝通,孤僻性格的更甚,他甚至是反感小朋友打擾他內心的那份安寧!

2.家庭原因,有些家長工作忙應酬多時間緊,所以忽略了與小朋友溝通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經常自個玩自個的,沒有與他人建立起親密的,互信關係的經驗和概念,他內心裡只有獨自玩的概念,他不懂得玩具與快樂與人分享,他只會快樂自己的快遞,悲傷自己的悲哀!另找,家長當孩子的不當教育也會使孩子不願與其他孩子玩耍,比如,用別人的孩子的好來與你孩子的差進行比較後嚴厲的批評他,使他對其他孩子有牴觸的情緒,長久以往,會讓孩子有了自卑的內向性格!

3.當然,有的孩子是因為家庭太過關注,太多溺愛,從而產生過份依賴家長,沒有主見,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家長說可以和甲孩子玩,孩子除了甲孩子之外,其他孩子一律不相來往!

4.對陌生環境的排斥。

……

對於以上的種種因素,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從小要多帶孩子出去見不同的人,鼓勵孩子多和朋友們玩,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家長可以主動創造一些機會,比如主動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後更好的適應集體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