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没有一丝丝防备,看了《安家》。

作为一个电影迷,已经很多年不看电视剧了。电视剧耗时间,也比不上电影的精致。但是在现在这个守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无聊地拿起遥控器,就定格在了《安家》。

一部都市剧,画面一般,场景一般,倒也算生活化。

再看主演,孙俪是大牌,但不一直都是演娘娘那样的古装剧吗,怎么扮成房产中介了?天壤之别,能驾驭得了吗?另一位男主是罗晋,也是大牌吧,不过从没看过他演的作品,只知道他娶了漂亮的唐嫣。

再看安家天下的五位员工,王自健叫人眼前一亮,原来这些年不说相声改拍电视剧了。其他几位一个也不熟悉。反而客串的次要角色们更有知名度,诸如海清啊韩童生啊梁超啊闫学晶啊代乐乐啊等等,算是给这部剧增添了几分看点。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乍一看品相一般的《安家》,怎么就把人能气出内伤呢?

看同期的其他电视剧,也比较气人,但气也就气在演员演技不行啊,故事没啥意思啊。顶多算是那种吃瓜群众一边嗑瓜子一边骂闲街的消遣而已,根本不走心的。但是《安家》能让人看进剧情里去,能让人感同身受,能让人觉得这里面的一些情节就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过,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一来,观众就容易动情。

人一动情,就容易动气啊。

那《安家》都是在哪几个地方把人气着了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蒸了一辈子的包子,喂出一只白眼狼

无论是北漂还是沪漂,谁都知道在哪儿漂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两位生活在底层的老人。老严夫妇靠着卖包子,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历经风雨,历经坎坷,先是把孩子拉扯成人,又用那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竟然在上海买了一套房。能靠卖包子在上海买房,花费的气力和损耗的精力可想而知。

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老严夫妇也无怨无悔,能给孩子买房,让孩子成家立业,这是二老毕生的心愿。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中国传统体制下的父母,是没有自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为了孩子而活。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养儿防老,乌鸦反哺,看似天经地义,可现实却未必如此。先是儿媳妇要求在房产证上写自己的名字,儿子不敢不同意,老严夫妇看在儿媳妇已经怀上严家骨肉的份上,也是欣然应允。可是等到房子到手,老严夫妇满心欢喜地收拾好简陋的家居被褥,蹬着三轮车向新家奔去,憧憬着从此不再漂浮不定,开始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时光时,一敲门,竟然是亲家母“鸠占鹊巢”。在自己辛苦攒钱买的房子门前,老严夫妇却成了尴尬的客人,而此时门里的儿子竟然都没有请父母进屋歇一歇喝口水,就把门关上了。

再到后来包子铺被查封,老严夫妇眼看要流落街头,原本努力而来的幸福一下子成了泡影,成了不得不自我嘲讽的苦涩笑话。即便这样,老严夫妇还宽慰自己,本来的目的不就是给儿子买房娶媳妇吗,孙子让亲家母照顾也许会更好。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除了呵呵,你还能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上辈们的思维定式和价值体系。他们错了吗?肯定没错。错了他们也还会这么做。他们的儿子错了吗?也没错。儿子能娶媳妇给老严家传宗接代,对老严夫妇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儿媳妇和亲家母错了吗?好像也没错。在家里,媳妇和孩子最大嘛。

那是谁错了?你错了呗。谁让你入戏太深。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有的老人是老人,有的老人是刺猬

前一段有部黑马电影叫《误杀》,其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对白: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我们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是阳光可爱的,我们也相信大多数老人是慈爱通达的,但也不能否认,有的老人惯于碰瓷,有的老人擅长倚老卖老。总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有些人坏,其实跟年龄没有关系,是他不觉得自己那叫坏,或者知道了也不以为然。

《安家》里有这么一段,房店长接待一对老人看房。这二老可谓是极端自私刻薄,极端到应该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艺术夸张了。一出场就满脸的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张口就是抱怨这抱怨那,好像整个世界都必须对他们卑躬屈膝一般。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先是老头儿不喝凉水,让房店长跑到老远的咖啡馆要热水。热水要回来,又嫌等得时间长了。看房子时,横挑鼻子竖挑眼,埋怨贵吧也理所当然,但是骂人家中介是骗子土匪,是抢钱,就确实是太过分了。

更有可气甚至可恨的是,在去银行签约时,要求好车接送。下车时,老头儿也不看,顺手就把门一甩,结果给伸手保护他避免被磕碰的房店长狠狠一击,把房店长的手指夹了个结实。虽然知道是拍戏,但从画面上看跟真的一样,叫人心疼得五官挪位啊。可这二老呢,不去关心一下也就罢了,还在一旁冷言冷语,说房店长大惊小怪大题小做,还催促着快点办手续,因为要赶出国的飞机。

说句迷信又悲观的俗语,真是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啊。

有些人从来不会顾忌别人的感受,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跟自己无关就缩起来,触犯到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就全身乍起尖刺去进攻。说他们是刺猬,都冤枉了刺猬本猬。人有时候自私刻薄起来,真的是会把周围的好人逼出内伤的。

对待这样的人,只能是惹不起就尽量躲着吧。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一栋老洋房,打了为富不仁的脸

仇富不对,为富不仁更可恨。

《安家》这样一部都市生活剧里,竟然出现了一个骨肉丰满的大反派。他就是饲料大王——林茂根。无论是从地位还是名字来看,都像极了一个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草根英雄。

林茂根刚出场时,一副慈态可掬的样貌。他对朱闪闪的关切,让人误以为是朱闪闪的好运要降临了。再到房店长向众人说出他的真实身份,更显出他的平易近人,深藏不露。直到他对房店长言辞灼灼地说,独家委托安家天下帮他找老洋房,可事实是所有的中介都接到了他的委托,这个时候,林茂根的狐狸尾巴才真正露了出来。

再往后,他为了早日侵占向公馆,让照看向公馆几十年的耿老汉搬出去,就假仁假义把自己的豪宅借给他们,一旦事成立刻翻脸,又把耿老汉赶了出去;为了逃避中介佣金,跟向公馆的继承人私下交易,并且在房店长质问他时振振有词,不以为然;更荒唐的是,私自改装具有古建筑价值的向公馆,破坏园中的国家保护级植被,被耿老汉阻止时,俨然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派头,耀武扬威。等到被电视台曝光和有关部门惩处时,又不以为错,不以为耻。

正是林茂根这样的人,坏了有钱人的声誉。

也正是林茂根这样的人,强化了“为富不仁”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

耿老师一家三代为了一纸契约,历经风雨沧桑,坚守不移。林茂根攀上人生顶峰,灯红酒绿,却处处损人利己。贫富差距的最大问题,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每个人是不是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还好,我们不能对老严夫妇的儿子怎么样,也不能对那对自私刻薄的刺猬老人怎么样,但至少能举起法律的武器,对林茂根这样损害他人利益的家伙进行约束和惩治。虽然现实中比电视剧里更艰难,也总算是能给人一点希望。

《安家》里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也许你也经历过

当然,《安家》里那些能把人气出内伤的情节都只是过渡。

我们感受更深的,是安家天下人在工作上的拼搏精神和对待客户的善良与友爱。在他们的努力下,老严夫妇搬到了工业园区,用同等的钱不仅租了铺子,还租了房子。房店长带着受伤的手,接了新单,让更多的客户获得了满意。徐姑姑找到了向公馆的另一份赠予书,为耿老汉保住了他的合法权益。

《安家》还在播出,也许还会有更奇葩更可气的事情出现。

没关系,日子就是这样。深呼吸,继续乐观面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