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中國皇帝之 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 宋文帝 劉義隆

中國皇帝之 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 宋文帝 劉義隆

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宋高祖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即位 是為宋少帝,兩年後,大臣徐羨之等殺少帝劉義符,立劉裕三子劉義隆,史稱宋太祖。在位三十年年(423-452)宋太祖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宋書·卷九十二·列傳第五十二 ·良吏傳序》)

元嘉十五年(438年),宋太祖徵召雷次宗在京城雞籠山開設“儒學館”講學,與玄、文、史三學合為“四學

”。劉義隆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到431年之間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征討河南。宋太祖元嘉之世(424─453),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個人生平

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高祖劉裕病死後,太子義符繼位(即宋少帝),因他遊戲無度,被輔政的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於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廢黜(後被殺),迎立當時任荊州刺史的劉義隆為帝,改元元嘉,同時由謝晦出任荊州刺史,掌握重兵。

劉義隆博涉經史,善隸書,深沉有謀略,但體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廢立,元嘉三年(426)殺徐羨之、傅亮、謝晦,從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劉義康任司徒、錄尚書事,後又加領揚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專總朝權,勢傾天下,曾擅殺名將檀道濟。

元嘉十七年,劉義隆收殺擁戴劉義康的領軍將軍劉湛等人,罷斥劉義康,改授為江州刺史,出鎮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廢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軍南下,隔江威脅建康,劉義隆怕劉義康在後方趁機作亂,遂下令將其誅殺。

南朝王室的自相殘殺由此始。

元嘉八年,宋反攻滑臺(今河南滑縣)受挫。二十七年,魏世祖拓跋燾調動六十萬大軍進攻江南,親率大軍克懸瓠(今河南汝南)、項城(今河南沈丘),渡過淮河直趨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後在宋朝軍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軍殺掠殆盡,宋朝國力削弱。三十年,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元嘉之治”從此結束。[3]

當政業績

文化

宋太祖劉義隆在位二十八年(424-452),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元嘉十五年(438年)召雷次宗在京城雞籠山開設“儒學館”講學,與玄、文、史三學合為《四學》 。

  陳壽死後百餘年,三國史料大量出現。《

三國志》內容精潔,三書很少重複,然宋文帝認太過簡略,故詔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繪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採為味”,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清代《四庫提要》將其所用方法,分析為六類:“一是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二是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三是傳所有之事,詳其委屈;四是傳所無之事,補其闕佚;五是傳所有之人,詳其生平;六是傳所無之人,附以同類。”裴松之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一百四十餘種,宋晁公武謂《三國志注》文多出《三國志》全文三倍(但經中國大陸學者研究《三國志》註文字數並未超過正文)。宋文帝驚歎為“不朽”之業。

政治

政治上他提倡文化,整頓吏治,清理戶籍,重視農業生產。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兩次下令減輕以至免除農民積欠政府的“諸逋債”。自東晉義熙十一年至文帝統治末年(415~453),“役寬務簡,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對安定,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但元嘉末年,北魏軍隊在江淮間一進一出,江南地區經過大規模戰亂,邑里蕭條,版籍大壞,所謂“元嘉之治”從此結束。[4]

軍事

軍事上劉義隆在其統治期間,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到431年之間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征討河南。宋太祖劉義隆為收復河南,先後於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 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並迅速打到黃河一線,然後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佔領河南後還設立了河南四鎮:洛陽、虎牢、滑臺、碻磝,意在憑河而守。但是,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大宋在河南的防守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劉義隆戰爭指導有誤。

劉義隆北伐,其志只在收復河南,但河南四戰之地,即令能攻之,未必能守之。宋軍攻佔河南後,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兵力薄弱;黃河雖險,卻並非不可渡涉,尤其是寒冬,河冰堅合,可以無船而渡。而且,早在元嘉七年,北魏就已將赫連夏逐出關中,這樣,北魏以山西為根本,左擁河北,右據關中,虎視中原。故劉義隆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應該是如何遏止北魏咄咄逼人的南進勢頭,而不是河南的攻守。所以劉義隆北伐,每次都只圖河南,實非長遠之計。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劉義隆趁北魏世祖之死再謀北伐,劉興祖上表言:“愚謂宜長驅中山(今定州),據其關要。冀州以北,民入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向義之徒,必應向赴。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臣請發青冀七千兵,遣將領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驅克勝,張永及河南眾軍宜一時渡河,使聲實兼舉,並建司牧,撫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軍都(今居庸關),因事指揮,隨宜加授,畏威欣寵,人百其懷。若能成功,清壹可待。若不克捷,不為大傷。”劉興祖吸取了前兩次爭河南而無功的教訓,建議自山東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諸隘口,將北魏遏制在山西以內。若河北底定,則河南自然落入宋軍之手。宋軍若在抵達黃河之後,進攻河北,北魏形勢就很危險,太武帝須親自率軍抗擊,刻不容緩。不過,此策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行之,劉義隆志望、見識均不及此,故未採納。劉宋的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還招致北魏的大舉反擊,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的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之後,大舉南進,兵臨瓜步,飲馬長江。劉宋國力大損。[6]

自毀長城

檀道濟立功數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戰之將,他的幾個兒子又多具才氣,引起了朝廷的猜忌。當時,太祖久病不愈,執掌朝政的彭城王劉義康及領軍將軍劉湛擔心太祖晏駕後,難以鉗制檀道濟,便內太祖屢進讒言,勸其儘早除掉檀道濟,以絕後患。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濟奉詔回京。臨行前,其妻向氏說:「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召,恐有大禍。」檀道濟卻說:「我率師扺御外寇,鎮守邊境,不負國家,國家又何故負我心」於是坦然入京。適逢宋太祖病情好轉,臥榻召見,太祖慰勉鼓勵,讓他返闕議事,用心邊防。不料檀道濟剛要啟程,太祖病情加劇。劉湛勸劉義康不可放虎歸山,即假託王命,以收買人心、圖謀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濟,旋加殺害。同時被殺害的還有檀道濟的十一個兒子及薛彤、高進之等大將。臨刑前,檀道濟投幘於地,憤怒地喊道:“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

大宋政變

各種史書,對於宋太祖的太子劉劭都有一個專有稱呼:元兇劭。劉劭字休遠,太祖長子,皇后所生。出生三日,文帝去看視,本來頭上的帽子系得很牢固,卻無風墜於劉劭身邊,太祖很是不高興。開始給孩子起名時叫劭(寫出來是召刀兩個字合在一起),後來覺得召刀合起的字很不吉利,改偏旁刀為力。劉劭長大後,美鬚眉,大眼方口,身高七尺四寸,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劉劭的姐姐東陽公主侍婢王鸚鵡認識一名叫嚴道育的女巫,公主見後很喜歡。姐弟兩人觀看嚴道育表演,舉手之間,一道流光進入衣箱,打開一看,見有兩顆圓青可愛的珠子。這一小小魔術,讓姐弟兩人大相信服。始興王劉浚與劉劭相交甚密,幾個人在一起晝夜求神,又雕刻代表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詛咒太祖快死,劉劭好快點繼位。

東陽公主有個奴僕名叫陳天興,與王鸚鵡淫通。東陽公主不久病死,侍婢應該出嫁。王鸚鵡生性深遠,憂慮與陳天興私通的事情洩露,寫信讓劉劭殺掉陳天興。陳天興被殺後,與他一起埋太祖玉像施行詛咒的小黃太監門慶國嚇壞了,覺得自己肯定要被滅口,就向太祖告發了這些事情。宋太祖又驚又嘆,搜查王鸚鵡家,獲得劉劭、劉竣和嚴道育等人往來書信等罪證。嚴道育剃髮喬裝成尼姑,先藏在太子東宮,後來又被劉浚帶著前往京口。這位劉浚小王爺資質端妍,少好文籍,其養母是太祖寵愛的潘淑妃。劉劭的生母元皇后因潘淑妃受寵而活活氣死。劉劭本來深恨二人,但劉浚怕太子日後登基要殺自己,就曲意逢迎,兩個人倒成了莫逆之交。太祖知道嚴道育藏匿之事,召劉浚嚴加責問。劉浚不答,謝罪而已。潘淑妃很愛這個養子,抱扶劉浚哭著說:“你們詛咒皇上的事情已經敗露,還以為你會自行悔改,怎麼又藏匿嚴道育呢……給我毒藥,讓我喝了吧,我不忍心看見你身敗命死的那一天。”劉浚奮衣而去,臨行惡狠狠地說:“天下事情不久就水落石出,我肯定不會連累你!”

當夜,太祖與尚書僕射徐湛之密謀準備廢太子、賜死劉浚,並把此事告訴了潘淑妃。潘妃愛子心切,密派人通知劉浚。劉浚馬上派人馳報劉劭。劉劭連夜起兵,以朱衣披在甲冑之上,乘畫輪車從萬春門入宮。本來皇宮規矩太子衛隊不能入宮門,劉劭聲稱受詔入宮有急事,門衛不敢阻攔太子爺,放軍入內。太子心腹張超之等數十人進入禁城,撥刀直上合殿。太祖整宿都和徐湛之合計廢太子的事情,蠟燭還未熄滅,值班的衛兵都熟睡未醒。太祖看見張超之提刀衝入,舉起座凳自衛,張超之快刀砍下,太祖五指皆落,被弒於室內,時年四十七。諡景皇帝,廟號中宗,葬長寧陵。宋孝武帝即位,改諡文帝,廟號太祖。

歷史評價

對宋太祖劉義隆的評價,世人頗受爭議。通常有以下三種說法:

  評價一:中國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英豪人物。宋太祖在位三十年,十七歲即位,誅殺權臣,修明政治。他壓抑豪強兼併,清理戶籍,減免稅賦,勸課農桑,獎掖儒學。“元嘉文學”更是中國文學史上大書特書的時代,有謝靈運、劉義慶、鮑照、陶淵明等群星照耀;武將赫赫,如檀道濟、沈慶之、宗愨等輩,橫槊躍馬,四擊不輟,皆為中國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英豪人物。在位期間宋國境內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評論二:好大喜功,行事不切實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南宋大詞人辛棄疾諷喻權相韓侘胄冒險北伐金國而作。其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是指元嘉二十七年(450)王玄謨在太祖支持下北伐大敗的故事。結果不出辛棄疾所料,韓侘胄兵敗被殺,恰如元嘉故事。[7]

  評論三:好猜忌,視兄弟如豺狼,視大臣如仇敵。宋太祖劉義隆坐上皇帝之後,對擁護他的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毫無情義,皆殺之。元嘉六年,他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元嘉十七年,劉義隆收殺擁戴劉義康的領軍將軍劉湛等人,罷斥劉義康,改授為江州刺史,出鎮豫章(今江西南昌),勢傾天下。[8]

詩詞作品

《元嘉七年以滑臺戰守彌時遂至陷沒乃作詩》

逆虜亂疆場。邊將嬰寇仇。堅城效貞節。攻戰無暫休。覆瀋不可食。離機難復收。勢謝歸途單。於焉見幽囚。烈烈制邑守。捨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貞柯郵嚴秋。楚莊投袂起。終然報強仇。去病辭高館。卒獲舒國憂。戎事諒未殄。民患焉得瘳。撫劍懷感激。志氣若雲浮。願想凌扶搖。弭旆拂中州。爪牙申威靈。帷幄騁良籌。華裔混殊風。率土浹王猷。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

《北伐詩》

季父鑑禍先。辛生識機始。崇替非無徵。興廢要有以。自昔淪中畿。倏焉盈百祀。不睹南雲陰。但見胡塵起。亂極治方形。塗泰由積否。方欲滌。遺氛。矧乃穢邊鄙。眷言悼斯民。納隍良在己。逝將振宏羅。一麾同文軌。時乎豈再來。河清難久俟。駘駟安局步。騏驥志千里。梁傅畜義心。伊相抱深恥。賞契將誰寄。要之二三子。無令齊晉朝。取愧鄒魯士。

《登景陽樓詩》

崇堂臨萬雉。層樓跨九成。瑤軒籠翠幌。組幕翳雲屏。階上曉露潔。林下夕風清。蔓藻嬛綠葉。芳蘭媚紫莖。極望周天險。留察浹神京。交渠紛綺錯。列植髮華英。[9]

家庭

父親

劉裕,高祖武皇帝

母親

胡道安,文章太后

兄弟

劉義符,宋少帝

劉義真,廬陵孝獻王

劉義康,庶人

劉義恭,江夏文獻王

劉義宣,南郡王

劉義季,衡陽文王

皇后

袁齊媯,先於文帝去世,追封其為文元皇后

路惠男,孝武帝母,尊為皇太后,諡曰昭

沈容姬,明帝母,追封為明宣皇太后

諸子

  劉休遠(劉劭),太子,元兇,母袁齊媯

劉休明(劉濬),始興王,母潘淑妃

劉休龍(劉駿),世祖孝武皇帝,母路惠男

劉休玄(劉鑠),南平穆王,母吳淑儀

劉休胤(劉紹),廬陵昭王,母高修儀

劉休文(劉誕),竟陵王,母殷修華

劉休度(劉宏),建平宣簡王,母曹婕妤

劉休秀(劉褘),東海王,母陳修容

劉休道(劉昶),義陽王,母謝容華;後投北魏,封齊郡開國公,加號宋王。

劉休淵(劉渾),武昌王,母江修儀

劉休炳(劉彧),太宗明皇帝,母沈容姬

劉休仁,建安王,母楊修儀

劉休佑,山陽王,母邢美人

劉休茂,海陵王,母蔡美人

劉休業,鄱陽哀王,母董美人

劉休倩,臨慶衝王,母顏美人

劉夷父,新野懷王,母陳美人

劉休範,桂陽王,母荀美人

劉休若,巴陵哀王,母羅美人

諸女

海鹽公主,母蔣美人,下嫁趙倩,與兄劉濬私通

長城公主,下嫁謝緯(謝述之子)

臨川長公主,名劉英媛,下嫁王藻

淮陽長公主,下嫁江憑

新蔡公主,名劉英媚,下嫁何邁,被其侄劉子業納為貴嬪,偽稱謝氏

南陽公主,下嫁徐恆之

東陽獻公主,名劉英娥,母袁齊媯,下嫁王僧綽(王曇首之子)

琅邪貞長公主,下嫁褚授

南郡獻公主,下嫁褚淵

尋陽公主,下嫁郗燁,生女郗徽為梁武帝皇后

廬江公主,下嫁褚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