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越來越有國際範兒!已有22個國家來西安設立領事館和簽證中心


越來越有國際範兒!已有22個國家來西安設立領事館和簽證中心

2018年6月30日,第二屆世界西商大會開幕式現場。(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我們正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穩定器”和“增長極”作用日漸凸顯。

偉大的時代會造就偉大的城市——從城市發展契合國家發展大格局的角度來說,古城西安恰有成為偉大城市的機遇和底蘊。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落地,西安主動作為,迅速找準定位、明確使命,充分發揮“絲路起點”的獨特區位優勢和資源發展稟賦,循著營造國際性合作交流中心、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打造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助力企業走出國門遞出“西安名片”等多個發力點乘勢而上,踏著大開放、大合作、大交流、大融合節奏全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格局,加速奔向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目標。

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交流中心

“繼北京、上海之後,西安之所以能成為我國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就是因為我們西安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今天我們依託亞歐大陸橋,處在心臟地位,我們仍然可以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接受記者採訪時,一語道出了西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獨有的對外交流中心優勢,“在亞歐合作上,西安的區位優勢是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

越來越有國際範兒!已有22個國家來西安設立領事館和簽證中心

2017年9月21日上午,2017歐亞經濟論壇開幕式在曲江會議中心舉行。 (資料圖片) 記者 王健

乘著東風,大西安在行動。近年來西安承接、舉辦的各類國際性會展及高端合作交流活動顯著增加。我市先後承辦、協辦了三屆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的歐亞經濟論壇、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以及絲綢之路旅遊部長會議等重大活動;主辦五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兩屆絲綢之路工商領導人(西安)峰會、兩屆絲綢之路經濟帶氣象服務西安論壇、絲綢之路跨國企業合作峰會,以及兩屆世界西商大會、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程序員節、2018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2018全球創投峰會等豐富活動,促進國際經貿和人文交流與合作;與福州、泉州、酒泉等城市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外,西安目前已吸引22個國家在前來設立了領事館和簽證中心,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務中心也於今年5月在滻灞正式揭牌,支持英中貿易協會、加拿大商貿協會、新加坡企業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尼日利亞克里斯河州等國家和地區在西安設立代表處和辦事處。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在西安掛牌設立。

絲路國際金融中心願景曼妙

城市是現代經濟的載體,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則全局活,金融興則城市興,對於身處“一帶一路”建設最前沿的西安來說,發展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越來越有國際範兒!已有22個國家來西安設立領事館和簽證中心

永寧門夜景 (資料圖片) 記者王健 實習生劉天舒 攝

根據今日頭條APP大數據統計,西安市民對“西安”與“金融”兩個詞組的關聯搜索,搜索頻率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五,西安人對金融的熱衷和關注凸顯無遺——事實上,這種高關注度源自西安傾力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一系列大動作。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曾公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對我國經濟開放政策實踐成果的積極肯定,也為未來經濟對外開放戰略確定了更加明確的目標。西安作為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迎來了打造“一帶一路”金融中心的歷史發展機遇。這種背景下,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西安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明確提出要實現金融國際化的目標,加快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

實際數據就是最好的詮釋——在前五年金融業主要指標實現翻番的基礎上,2017年西安金融業增加值達到817.88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455.35億元,居副省級城市第7位;佔GDP比重為11.9%,佔比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金融機構加速聚集,今年以來新增金融機構數8家。在最新一期的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西安金融綜合競爭力位居副省級城市第8位。

向未來眺望,“金融三步走目標”,為我們勾勒出大西安金融發展的曼妙圖景:

第一步:到2020年,建成具有科技、能源、文化特色的金融“金三角”,金融產業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千億級現代產業,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得到鞏固和強化,金融觸角向中亞、西亞、歐洲國家延伸,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支點作用初步彰顯。

第二步:到2035年,建立與絲路沿線國家金融市場聯動發展的常態化機制,積極服務於“一帶一路”、東西雙向互濟和亞歐合作,西安成為我國與中亞、西亞、歐洲金融聯通的重要樞紐,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絲路國際金融中心。

第三步:到2050年,建立服務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特色金融功能體系,與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的聯繫與往來不斷加強,西安成為我國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渠道,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物流樞紐邁向萬億級體量

圓通快遞董事長喻渭蛟、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中通快遞副總裁王吉雷、海航現代物流集團董事長張偉亮……從2017年初開始,大批物流業界巨擘人物密集到訪大西安,一項項重大合作項目也競相落地於此。

越來越有國際範兒!已有22個國家來西安設立領事館和簽證中心

位於航天基地的京東大廈(資料圖片 ) 記者 竇翊明 攝

“一帶一路”倡議,令西安由過去的內陸腹地轉變為向西開放的前沿,在此地加速建設起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就成為發展的必要和業界的共識。

近年來,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一類陸路(鐵路)對外開放口岸及肉類、糧食、整車、冰鮮水產品等進口指定口岸已相繼投入運營。

始發於中國最大內陸港“西安港”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目前已開行至歐洲、中亞9條精品線路,今年前8個月共開行789列,重載率接近100%,貨運量達82萬噸,三項指標均躍居全國第一。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目前已對51個國家公民實行72小時過境免籤,累計開通國內外航線337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58條、國際通航城市47個,航線網絡通達五大洲,全貨運航線已增加至14條,客貨運量增幅均居全國重點機場前列。

西安海關與青島、濟南等國內10個海關共同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合作協議》;實施自貿區“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商事制度改革和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開展投貸聯動、內保外貸等金融開放創新,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24小時通關便利化,通關效率提升30%以上。

自貿區設立以來,西安和西鹹片區新設立企業17706家,註冊資本4690億元,其中外資企業223家,註冊資本13.9億美元;形成80項特色創新案例,其中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併新模式在全國複製推廣,成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僅有的兩個之一。

西安將以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物流樞紐和建設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示範城市為核心,成為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輻射亞歐非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未來,體量達到萬億量級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將成為支撐引領大西安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海外西安”凸顯絲路重鎮外向發展活力

近年來,“走出去”的西商和企業越來越多,投資規模亦不斷擴大。它們正如一張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遞出的“西安名片”,展現出古城外向發展的勃勃生機。

越來越有國際範兒!已有22個國家來西安設立領事館和簽證中心

2016年12月6日西安至俄羅斯莫斯科中歐班列正式開行。( 資料圖片 ) 記者 王健 攝

記者從市統計局得到的最新數據顯示,西安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全市進出口總值已連續18個月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長安號”開行545列,同比增長4.7倍、運送貨物57.06萬噸。

記者從市商務局瞭解到,2017年我市累計新設境外投資機構36家、變更25家,對外投資企業數達到289家。

西安市商務局副巡視員安建勇介紹說,西安企業境外投資項目主要涉及批發零售、製造、採礦等行業,投資項目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其中,不乏有陝西煤業化工集團、西安邁科金屬國際公司、陝西有色金屬控投公司、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等投資金額上億美元的企業。

向前展望,西安市將引導更多的本地企業到國際市場配置資源,推進西安製造、西安服務、西安品牌“一體化”走出去。

西安晚報記者 劉寧為您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