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養雞存在哪些常見問題?

小影子g


目前農村養雞都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該總麼辦?

目前農村養雞影響雞場經營成敗的問題主要有場址、人員、疾病、飼養、資金、銷售等,而想把養雞場經營好也主要在這幾方面。



一、養雞場建場的問題。

養雞場場址選擇不當,就消除不了傳染源,乃至缺水、缺電、道路不通、風力過大、日照不夠、晝夜溫差太大等,從而造成災害頻繁,經營失敗。再就是養雞場場內佈局方面,在一個雞場內若把育雛育成室佈局在成雞養殖處的下風向,汙水道和淨水道不分或者交叉等,都屬於佈局不合理,難免要發生交叉傳染,造成防疫隱患,影響經營。

二、養雞場人的問題 

只有內行才能養好雞。凡是有志於養雞事業的農民,一定要先虛心學習養雞技術,變成內行後再擴大養雞,不要把養雞看得太簡單,否則很難成功。



三、養雞過程中的疾病問題

雞場經營的成功取決於雞群的成活率高。雞群的成活率又取決於疾病的暴發情況。只要不暴發疾病,雞場經營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正常情況下,雞群的育雛育成存活率在90%以上,產蛋期存活率在85%以上。如果育雛育成存活率低於75%,產蛋期存活率低於60%,這個雞場的經營就會因虧損而失敗。

四、養雞場飼養問題

飼料質量不好,營養不夠,喂量不足乃至發生斷料現象,就會導致雞場經營失敗。飼料成本佔養雞成本的70%左右,必須花費極大的精力解決好飼料問題。在養雞過程中一般要注意好這“五好”:一要配方好,二要原料好,三要加工配合好,四要運輸貯存好,五要飼餵好。



五、資金問題

養雞場在飼養週期開始之前就應準備充分的墊底資金,如果雞群還未飼養到收支平衡日齡就沒有資金購買飼料了,勢必提前賣雞,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雞場經營就失敗了。

最後是市場經銷問題。當市場供大於求時,雞場還在大量發展養雞,雞養得再好,也逃脫不了虧損和失敗的命運。所以,一個養雞場想成功,一定要注意市場的研究,才能預測市場行情,在供大於求時少養雞,在供求平衡時適度發展養雞,在供小於求時大力發展養雞,這樣雞場的經營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湘村小之草


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農戶養雞一般指傳統散養。大家都是憑著經驗,而沒有可以注意一些細節。想要高收高產是會受到影響的,我來談一談需要注意的事情。

野外散養,病害最難控制。要定期在雞的活動範圍內消毒,一般消毒時間為7天一次,蛋巢和飲水槽可以用消毒液清洗,雞類易隱藏病原體,需要每天清理。

散養雞的場地一般是在村地山坡,每畝地的放養密集度不得超過100只。一個好的地方昆蟲多,還有一些果子存在,能維持生態平衡。

一定要做好雞棚的通風管理工作。我們一定要做好雞棚內的通風管理,才保證保證雞棚內的空氣流通,保證雞棚內的空氣清新,才能保證雞的健康成長。

保證雞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放養。我們要把雞養得更加有價值,首先就是要保證雞的放養時間要長,讓雞在一定的時間內迴歸自然,也可以把雞養成土雞。只有注意了這些細節,你的養殖收益才會高。

最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要多對比幾家賣雞苗的,第一次養殖沒經驗的話可以多個養雞場雞苗一起購買,同時混養!要提前給雞崽喂一些預防痢疾和雞瘟的藥,雞得病很容易感染一大片!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自由擺攤


農村地區的養雞業,在當前的養殖業中佔有很大的數量,在有些地方,養雞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收入主要產業,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豐富城鄉蔬菜籃子,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農村養雞業的發展,由於缺乏科學養殖技術,有些養雞戶雞病的認識不足,農村養雞的經濟效益低下,制約了農村養雞的發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養殖技術和雞場管理上原因,要想養雞獲得效益,首先要做好雛雞引進,雛雞管理工作。購買雛雞時要引進大型養殖場,優良品種的雛雞,及時做好各項防疫預防工作,做日常好雞舍的衛生各項日常管理工作,注意觀察注意雞群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做好雞群管理各項工作。

二、為了便於管理資金不足,大多數養雞戶沒有合理地選擇土地,並建立合格的雞舍。養雞戶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房子後面設置了簡單的雞舍,有些養雞戶通過略微修改,原來的老房子開始養雞。由於結構不合理,這些雞舍冬季保溫性差,夏季不能通風不良,房屋內的黑暗和潮溼,經常導致難以控制的流行病。同時,由於雞舍太靠近居住者,應急太大,村裡的牲畜和家禽都在亂跑,所有這些都對防疫非常不利,從而繼續發生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發生。

三、大多數養雞戶的雞舍,分佈過於密集。雞糞散落到各處,汙水隨意排出。在夏天,蚊子和蒼蠅飛,味道刺鼻。雞舍飼養密度過大,通風差,空氣髒,氨含量過高;死雞不是無害的處理,隨意丟棄。在農村地區,育種者沒有特殊的工作服和鞋子和帽子。管理的人員非常靈活,經常互相幫助,非現場和臨時工作人員,可以輕鬆地進出房子以引發疾病原因之一。

四、交叉感染。養雞戶無法正確理解消毒的重要性。雞舍,器具,運輸工具和周圍的環境未經過消毒或消毒。大多數養雞場前面沒有消毒罐。有些人擁有它們,但很長時間沒有使用。一些養雞戶不消毒,為疾病的爆發埋下了導火索。

五、在雞的生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溫度太高,體溫和水分散不出去會受到影響。食慾不振,生長緩慢。如果溫度太低,身體就無法保持體溫平衡,聚在一起,甚至相互擠壓。雞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通風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問題。

六、一些雞舍沒有通風良好,房屋內的空氣不循環,積聚了氨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溼度過高,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並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在冬季,一些養雞戶只注意保持室內溫度而忽視通風,導致有害氣體濃度增加。一些養雞場在冬季進入雞舍時,室內有害氣味過濃,刺眼和燻眼特別明顯,很容易引起雞的呼吸道疾病。

七、總的來說,在養雞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的問題,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妥善處理,科學養殖管理式規模,會有效增加養雞的經濟效益。


助農畜牧科技


農村地區的養雞業。在當前的養殖業中佔有很大的數量。在有些地方,養雞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收入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豐富城鄉蔬菜籃子,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隨著農村養雞業的發展,由於缺乏養殖技術,對養雞戶雞病的認識不夠,農村養雞的經濟效益低下,制約了農村養雞的發展。



一、為了便於管理或資金不足,大多數養雞戶沒有合理地選擇土地並建立合格的雞舍。當地的養雞戶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房子後面設置了簡單的雞舍;一些養雞戶通過略微修改原來的老房子開始養雞。由於結構不合理,這些雞舍冬季保溫性差,夏季不能通風冷卻。房屋內的黑暗和潮溼經常導致難以控制的流行病。同時,由於雞舍太靠近居住者,壓力太大,村裡的牲畜和家禽都在亂跑。所有這些都對防疫非常不利,從而繼續發生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二、大多數養雞戶的雞舍分佈過於密集。雞糞散落到各處,汙水隨意排出。在夏天,蚊子和蒼蠅飛,味道刺鼻。雞舍飼養密度過大,通風差,空氣髒,氨含量過高;死雞不是無害的處理,隨意丟棄。在農村地區,育種者沒有特殊的工作服和鞋子和帽子。管理人員非常靈活,經常互相幫助。非現場和臨時工作人員可以輕鬆地進出房子以引發疾病。



三、交叉感染。養雞戶無法正確理解消毒的重要性。雞舍,器具,運輸工具和周圍的環境未經過消毒或消毒。大多數養雞場前面沒有消毒罐。有些人擁有它們,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使用它們。一些養雞戶已經將消毒劑飼養了幾年,並且已經為這種疾病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四、在雞的生長和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太高,體溫和水分散不會受到影響。食慾不振,生長緩慢。如果太低,身體就無法保持體溫平衡,聚在一起,甚至相互擠壓。雞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通風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五、一些雞舍沒有通風良好,房屋內的空氣不循環,積聚了氨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溼度過高,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並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在冬季,一些養雞戶只注意保持室內溫度而忽視通風,導致有害氣體濃度增加。一些養雞場在冬季進入雞舍時,迎面而來的氣味令人不快,刺眼和燻眼特別明顯,很容易引起雞的呼吸道疾病。


養種農村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一、養雞場建場的問題。

養雞場場址選擇不當,就消除不了傳染源,乃至缺水、缺電、道路不通、風力過大、日照不夠、晝夜溫差太大等,從而造成災害頻繁,經營失敗。再就是養雞場場內佈局方面。

在一個雞場內若把育雛育成室佈局在成雞養殖處的下風向,汙水道和淨水道不分或者交叉等,都屬於佈局不合理,難免要發生交叉傳染,造成防疫隱患,影響經營。

二、養雞場人的問題 

只有內行才能養好雞。凡是有志於養雞事業的農民,一定要先虛心學習養雞技術,變成內行後再擴大養雞,不要把養雞看得太簡單,否則很難成功。

三、養雞過程中的疾病問題

雞場經營的成功取決於雞群的成活率高。雞群的成活率又取決於疾病的暴發情況。只要不暴發疾病,雞場經營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正常情況下,雞群的育雛育成存活率在90%以上,產蛋期存活率在85%以上。如果育雛育成存活率低於75%,產蛋期存活率低於60%,這個雞場的經營就會因虧損而失敗。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貓哥正能量


有句話叫“圈幹槽淨,牲口沒病。”養雞也是一樣的,最怕的是雞生病,導致死雞。先不說市場行情好不好,出欄前你得保證你的雞存活率在那個位置,不然市場行情再好,都與你無關。我自己是做肉雞養殖的,我就給大家說一說養雞那些經常存在的、老道的問題。


養雞常見的問題

1.雞苗質量得嚴控:我們養孩子都有一句話叫“從娃娃抓起”,“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我們養雞也是一樣的,得從雞苗抓起,如果雞苗質量出了問題,後期的肉雞生長、身體健康、疾病免疫抵抗力也會受到影響。雞苗我們要從正規的雞苗公司購買,像我就在自己經常買的公司買,對他們的服務都有保障,而不是做一錘子買賣。注意雞苗合同的明文咋說的,然後雞苗運回來,自己仔細做檢查,檢查精神狀態、是否是嘰嘰喳喳的活躍狀態,檢查是否有大肚病態現象,及時與雞苗公司反應並有效解決。


2.雛雞前七天的高溫環境控制:雛雞羽毛稀疏、體溫調節能力差、肢體不協調,所以這一階段的雛雞真的很弱。我們行業人罵人都不帶髒字,開玩笑形容一個人像“雛雞”,哈哈,也就說明雛雞真的需要精細管理。前一週的溫度必須保持在32~34℃之間,判斷指標就是看雞群有沒有扎堆或者過熱脫水、分佈分散的行為。然後在一週之後再慢慢的每週降1-2℃,直到到了23-25℃時,保持這個環境溫度飼養到出欄。

3.夏天成年雞溫溼度的嚴格控制:禽類沒有汗腺,在天熱的時候只能通過呼吸帶走水分蒸發散熱,而且雞的正常體溫在42℃多,加之成年雞體表羽毛覆蓋,所以我們在夏天一定要注意防控熱應激。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快大型的成年雞,適宜的環境溫度在19-24℃,如果過了26℃,雞群就會出現哈氣、蹲地不願走動、飲水頻繁的一系列熱應激症狀。而且當環境溫度達到29℃或者30℃,雞群一旦受到驚嚇,走動、飛動,就可能會出現死雞的現象。


個人看法

總的來說養雞還是要講究技術,而不是說是個人都能養。在最近我會開始寫一本肉雞養殖的專欄書籍,也可以叫做肉雞養殖技術指導手冊,我會把其中的細節,哪一天要幹什麼工作,都給大家講一講,讓大家明白,養殖的整個過程。


畜禽養殖學堂


如果在農村養雞,由於受人力、財力、技術等條件限制,只能因地制宜,簡單的組織生產,飼養方法也比較傳統,飼養技術也比較落後。養雞就存在著以下幾個常見問題。

1.雞舍簡陋,環境條件差。許多農戶利用庭院舊農舍修建雞舍,人與禽同院,甚至雞與豬、貓、狗混養。雞舍建的簡陋,冬季不能保溫,夏季通風不良,環境衛生差,傳染病發生概率增加。

2.圖便宜購進串鄉雞販送上門的劣質雛雞。不但生長速度慢,死亡率高,而且雞舍容易受到汙染。

3.飼養管理不當,養雞效益低,養雞大部分農戶還停留在粗放管理階段,給料不科學,料量飢一餐飽一餐。飼料單一,有什麼喂什麼,影響雞群生長髮育。

4.防疫不健全,用藥不科學?許多養雞戶對疾病認識不足,不知道注射什麼疫苗。平時不預防,有病亂用藥等等。

以上都是養雞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





農家阿嫻


大家好,下面給大家介紹養雞需要準備並注意哪些事項。?

適合大量養雞的方法主要有塑料大棚養雞、籠養雞和山地養雞。

一、塑料大棚養雞:

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雞方法,值得在剛開始從事養雞業、經濟條件較差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塑料大棚養雞的優點

取材方便:塑料大棚雞舍的主要材料為普通農用薄膜,竹子和草簾,這些材料除薄膜外,其它均易獲得。可隨需隨建,不與農爭田,且能農牧結合,養雞肥田,減少環境汙染,同時也便於棚舍徹底消毒,根除病菌。

造價低廉:一般雞舍建設按每隻雞算約需投資30元,用此法僅需4元,而且搭建簡便,省時省工,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原有空閒大棚養雞,且管理方便,可提高成活率,平均育雛率和育成率分別達98%和96%以上。1座大棚只需養3批雞即可收回投資。

光照充足:由於塑料大棚具有半透明特點,受自然光照面積大、時間長,因而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降低飼料消耗。

保溫性好:這一優點在冬季尤為突出,可提高母雞產蛋率和肉雞的增重速度。

二、籠養雞:

這種養雞方法,飼養密度高,飼養條件便於人工控制,保證蛋雞產蛋率穩定、高產和肉雞增重快,耗料相對少,節省空間、墊料等,也深受生產者的歡迎。

三、山地養雞:

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荒灘等地方的天然青飼料和昆蟲等動物性飼料放養家雞。它具有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的特點。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野味,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無腥味、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所以價格好,效益高,是致富的好門路。

下面重點介紹這種養雞的主要技術:

一、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莊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二、棚舍搭建

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燻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汙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汙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挑出發黴墊草。厚度以3-5釐米為宜。

三、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四、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 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餵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五、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裡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六、育肥雞飼養管理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七、疾病控制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隻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隻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meng萌哥


適合大量養雞的方法主要有塑料大棚養雞、籠養雞和山地養雞。

一、塑料大棚養雞:

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雞方法,值得在剛開始從事養雞業、經濟條件較差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塑料大棚養雞的優點

取材方便:塑料大棚雞舍的主要材料為普通農用薄膜,竹子和草簾,這些材料除薄膜外,其它均易獲得。可隨需隨建,不與農爭田,且能農牧結合,養雞肥田,減少環境汙染,同時也便於棚舍徹底消毒,根除病菌。

造價低廉:一般雞舍建設按每隻雞算約需投資30元,用此法僅需4元,而且搭建簡便,省時省工,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原有空閒大棚養雞,且管理方便,可提高成活率,平均育雛率和育成率分別達98%和96%以上。1座大棚只需養3批雞即可收回投資。

光照充足:由於塑料大棚具有半透明特點,受自然光照面積大、時間長,因而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降低飼料消耗。

保溫性好:這一優點在冬季尤為突出,可提高母雞產蛋率和肉雞的增重速度。

二、籠養雞:

這種養雞方法,飼養密度高,飼養條件便於人工控制,保證蛋雞產蛋率穩定、高產和肉雞增重快,耗料相對少,節省空間、墊料等,也深受生產者的歡迎。

三、山地養雞:

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荒灘等地方的天然青飼料和昆蟲等動物性飼料放養家雞。它具有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的特點。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野味,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無腥味、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所以價格好,效益高,是致富的好門路。

下面重點介紹這種養雞的主要技術:

一、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莊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二、棚舍搭建

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燻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汙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汙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挑出發黴墊草。厚度以3-5釐米為宜。

三、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四、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 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餵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五、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裡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六、育肥雞飼養管理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七、疾病控制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隻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隻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雲妹兒


(1)啄癖。出現啄癖現象應採取以下技術措施。①調整飼養密度,蛋雞飼養密度大,食槽和飲水器不足,蛋雞活動空間小,就會出現啄癖。改進措施是調整飼養密度,保證有充足的飲水器和食槽。②防止產蛋雞有外傷,雞喜歡紅色,如果一個雞出血,其他雞就會追啄,所以一旦雞有外傷應立即隔離,等痊癒後再放回雞群。③保證飼料供給量,在限制飼餵時,限制量過多就會造成啄癖,只要取消限飼,添加全價且平衡的配合飼料,就可克服。④供給營養全價平衡的飼料。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能量、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過高、過低或比例不當均可引起雞的啄癖。故在配合飼料時,要根據雞的生理階段,使礦物質的含量適宜和比例適當。⑤有效控制雞舍環境及光照,在高溫高溼情況下、通風不良時、空氣汙濁等,雞極易發生啄癖。另外母雞在產蛋時,洩殖腔外翻呈紅色,在光照強度大的情況下,極易引起啄癖。克服措施是加大通風量,保持空氣新鮮。根據雞的不同階段給予適宜的光照強度。⑥適時斷詠,在育雛或育成期斷詠過晚或斷詠不當,再加上環境條件差,極易引起啄癖。所以在育雛和育成階段適時斷詠,這樣能有效防止啄癖發生。⑦搞好環境消毒,減少體外寄生蟲在雞體孽生。雞出現雞蝨時,會自啄體羽,從而引來其他雞一起啄。

(2)脫肛。雞產蛋後輸卵管不能正常地回縮體內,而留有一部分在肛門之外,這就稱脫肛。如果預防不及時,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預防脫肛的措施是:①加強飼養管理。在青年期必須嚴格掌握體重標準和光照管理制度,從而使雞體態均勻,適時開產。②預防疾病的發生。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預防接種和消毒,觀察雞群,發現有腹洩的應馬上揀出治療。嚴防飼餵黴變飼料。出現後可採取下列治療方法:將患雞單獨飼養,在頭3一5天減少飼料量,使母雞停止產蛋,並消除誘發本病的原因,然後用0.1%的高錳酸鉀水和2%的溫鹽水清洗與消毒,除去表面的異物及痴皮,倒提母雞將脫出物送入腹腔。

(3)蛋殼破損率較高。導致蛋殼破損率高的主要因素有:①遺傳因素,品種或品系不同蛋殼質量差別較大,一般破損率由低到高為粉殼蛋<褐殼蛋<白殼蛋,產蛋多的雞比產蛋少的雞破損率高。②營養因素,主要是飼料中的鈣、磷、錳和維生素D3。③日齡,隨日齡的增長,蛋殼的質量逐漸下降。④疾病因素。蛋雞生產中的疾病如新城疫、腦脊髓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及敗血型支原體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減蛋綜合徵、輸卵管炎、黃麴黴菌病等都可導致蛋殼質量的下降,破蛋增加。大劑量使用磺胺類藥物也可使蛋殼質量變差。⑤喂料方式和時間、光照因素。⑥籠具因素。⑦撿蛋次數和雞的飼養密度。

克服措施:①選種時應選擇飼養蛋殼質量較好的品種。②飼餵時要保證鈣、錳、磷、維生素D3的含量、鈣磷的比例、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平衡,根據採食量的變化進行調整,在喂料時間上建議下午應喂高鈣飼料,上午的飼料鈣含量可低些。③做到定期消毒和預防用藥,防止疾病的發生。④雞籠要選擇淺型雞籠,籠底強度要適宜,不能太硬;籠底中央部分不能鬆弛下垂,籠的底網眼在不漏蛋和雞舒適的情況下,以稍大為好,鐵絲以2.0一2.5毫米為宜,籠底角度以7一8度較好,蛋槽要固定牢。⑤產蛋高峰期,增加撿蛋次數。

(4)蛋殼變白。蛋殼變白會降低蛋的商品價值,尤其是種雞場經濟損失會更大。造成原因:①季節的變化引起的白殼蛋,夏季連續高溫,蛋殼顏色明顯發自,秋冬之際,當溫度突然下降,雞不能適應,影響鈣磷代謝,也可導致蛋殼變白;②營養缺乏引起的白殼蛋;③疫病引起的蛋殼變白,如慢性新城疫、住白細胞蟲病、減蛋綜合徵、大腸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禽流感等;④應激和光照造成蛋殼變白。

解決措施:保持雞舍溫度適宜,夏季防暑,冬季保溫;在開產前兩週就開始補充鈣質飼料,一般添加鈣以3.0%一3.5%為宜,在產蛋高峰期日糧中鈣的含量增加到4%,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D,以促進鈣的代謝,從而改善蛋殼顏色。治療疾病,清除病原且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D、E、C及蛋氨酸;消除應激因素,光照時間要保持14~16小時,開關燈時間要固定不變,適當加一些營養物質。

(5)蛋黃色素變淺。針對蛋黃色素變淺,應在加深蛋黃色素的同時不影響蛋的品質,主要措施有:①日糧中增加黃玉米用量,一般不少於60%,添加2%的紅辣椒粉、首蓓粉、松針粉和少量植物油。②添加少量的濃縮穩定的蛋黃沉積素。③添加0.2%的黴菌抑制劑。④每噸飼料中添加125一250克抗氧化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